上卷:封侯拜將 第178章:八國運動會47
字數:8474 加入書籤
上卷:封侯拜將 第178章:八國運動會47
舉重比賽的規則要點:
選手所舉重物分杠鈴和石塊兩種,其中杠鈴是一根銀杆兩邊挑有均衡且規則的銅片環所組成;而石塊則是天然開采的無規律、不規則物體。
杠鈴的質量隨著銅片的增加而逐漸變重;而石塊則是提前稱好重量,為固定值。
每名選手在杠鈴舉和石塊舉這兩個小項上均有三次試舉的機會,取三次內的最好成績作為最終比賽的成績;兩個小項上的最好成績相加之和即是該選手最終所取得的總成績。總成績最高者為舉重這個大項上的第一名,其餘名次以此類推……
若出現兩名或多名選手總成績相同的情況,則需比較選手自身的體重,體重輕者名次在重者之前。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高度的人,同樣也不存在兩個體重完全相同的人,哪怕是毫末的微差在專業的測量儀器下也會分出個高下。
需要說明的是:參加舉重的選手無體重上的限製,卻有原地摸高上要求。它要求選手裸足站立原地後兩隻手同時向上高舉,雙掌手腕線的最低點離地麵的垂直距離不得少於八尺七寸(八尺七寸換算成現代的尺度大約為:兩米)。
至於為何有這個八尺七寸的限製,官方一直沒給出明確的說法,但是民間的有識之士卻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因為古代的守城士兵大多站在碉堡的對前來攻城的敵軍形成了居高臨下之態勢,為了保障站在碉堡頂上士兵的生命安全,往往會修建一圍參差有序的露天牆體。這露天牆體類似齒輪交互,使得低者同低、高者同高。低窪處離碉堡頂一般僅為四尺三寸半(大約1米),士兵站於此處可遠眺百裏,觀測敵情,而高平處離碉堡頂往往都在八尺七寸左右(大約2米),古代兵士多為七尺男兒(大約162米),過七尺半者少之又少,過八尺者更是麟角鳳毛,所以當士兵以於高平處的牆體作為掩護,任憑城下的槍林箭雨、飛石如流也難以傷其軀體分毫。
一般情況下,當有攻城掠地之時,守城士兵往往站於牆體低窪處推雲梯、撒滾油、投巨石,放暗箭……以扼殺下方士兵攻城之趨勢。但若攻城士兵異常勇猛且人數眾多,而牆體低窪處都站滿了守城士兵後還嫌不夠,這時便要求藏在高平處伺機而動的士兵也必須往下投擲巨木、大石以阻擊敵軍爬上城頭的攻勢!
若是低窪處已經布滿了守城士兵,那麽其他前來支援的士兵隻能從高平處投下守城物料,而絕大多數內牆的高平處皆為八尺七寸,所以為了貼合實戰,便有了舉重比賽對選手原地摸高不得少於八尺七寸的這項要求。
舉重比賽先進行的是杠鈴舉,後進行的是石塊舉。
選手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無論使用何種方式,隻要在規定的六十秒之內利用本軀之力將目標物(杠鈴或石塊)雙手舉過頭頂且在頭頂上方停留五秒以上即可視為此次舉重的成績有效。
當然杠鈴舉和石塊舉還有各自差異化的規定需要選手一並遵守。
比如杠鈴舉,它就要求場上杠鈴的重量隻增不減,每個國家所派來參賽的運動員所能試舉的重量必須越來越高。
再如石塊舉,它就不要求運動員所舉的重量必須越來越高,選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惡,挑選中意的石塊,隻要在規定的時間、規範的動作下舉起來,便視為一次有效成績。不過石塊舉有另一個規定,那就是:別人舉過的石塊,無論這個人有沒有舉得起來,接下來上場的選手都不允許再舉這方石塊。
造成杠鈴舉和石塊舉截然不同的差異性原因在於:
因為比賽所用的杠鈴有且隻有一個,且杠鈴片是人工千錘百煉而成,所以堅固耐用、不易變形,也不會損失質量。若是比賽過於遷就選手,選手報什麽重量就給什麽重量的杠鈴,那麽勢必會讓比賽的杠鈴重量一會兒增加、一會兒減少,這樣會直接使得配重杠鈴的工作人員忙得焦頭爛額,讓比賽多出了許多因配重而產生的空窗期(看舉重比賽半個時辰,其中40分鍾是工作人員在給杠鈴配重),如此不利於比賽緊張氛圍的凝聚;且由於每名參賽選手所試舉的杠鈴重量忽高忽低還會極大地影響著現場觀眾的心情(當選手舉的杠鈴重量大時,現場觀眾激情澎湃;當選手舉的杠鈴重量小時,現場觀眾唏噓不已)。由鑒於此,杠鈴舉的重量隻能隨著比賽的推移而不斷增加,這樣一方麵可以極大地減少現場工作人員配重的難度和配重的時長(隻需按規定重量增加相對應的鈴片即可,省力且省時);另一方麵,隨著杠鈴重量的越增越大,現場觀眾的情緒也會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高漲……綜上所述,杠鈴舉的杠鈴重量必須是越加越多,隻增不減。
而為了貼合實戰,為了表達“順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周易》理念,比賽所用的石塊都是從大山深處開鑿而來的,不僅形狀千奇百怪,而且質地也天差地別。
在一百年前(公元前409年)的第十一屆“八國運動會”上曾經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械鬥流血事件。
當時的晉國還未分裂成趙、魏、韓;當時的中山國還處於猥瑣發育的孩童階段;當時的越國才吞下吳地沒有多久;當時楚國還處於被中原大國恥笑的荒蠻一片。
那時參加運動會的八個國家分別為:晉國、齊國、越國、楚國、宋國、陳國、魯國、秦國。
那時的石塊舉和杠鈴舉的規定一樣:也是不同國家的選手可以舉同一塊石頭(同一尊杠鈴)。
那時在經曆了杠鈴舉過後,有兩位選手的成績異常地突出,他們分別是代表楚國參賽的選手南宮壯舉和代表越國參賽的選手蕭叔奇力。
這兩位選手都舉起了一千二百五十斤的杠鈴打破了賽會記錄的同時也並列為第一(注釋:由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斤約為現在的04斤,所以那時的1250斤大約相當於現代的500斤,即250kg!),而杠鈴舉的第三名成績連千斤也沒能突破,所以杠鈴舉結束之後,舉重比賽的奪冠熱門便鎖定在了南宮壯舉和蕭叔奇力之間。
石塊舉的前兩次試舉,雙方都舉起了相同的石塊,這時兩人都將目光放到了場上最大最重的那塊石頭上,首先由南宮壯舉先進行試舉,他使盡洪荒之力,用盡各種方法卻始終未能將石塊舉過頭頂!
南宮壯舉不甘心地放下了石塊,可是由於這塊巨石本就體脆,在它與地麵撞擊的一刹那竟然不小心掉下去一個角,這個小角的缺失正好處於裁判的眼睛盲區之內,但卻被觀眾席第一排邊角處的一個小孩看得分明。
由於石塊重量的缺失以及石塊形態上的微改,導致隨後上場的蕭叔奇力使出吃奶之勁總算將其舉過頭頂,從而一舉奪得了舉重這個項目上的冠軍。
八國運動會的舉重比賽在是所有體育運動裏麵受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原因在於:此項賽事的冠軍不僅僅可以為國爭光,而且還能在接下來的四年時間裏,在眾人的掌聲與呐喊聲中額外得到“天下第一大力士”、“天下間最強壯的男人”等無上榮光的稱號。
試問:天底下的哪個男人不想被別人稱為“無敵強壯般的存在”呢?
痛失第一名的南宮壯舉當即便在比賽場上泣不成聲,當哭到撕心裂肺之時甚至於像個小孩一樣滿地打著滾……
果不其然,隨後舉行的頒獎典禮也沒有看到南宮壯舉的影子,他僅是安排自己的仆人幫忙代取了那枚銀牌!
就在南宮壯舉快要哭幹眼淚的時候,觀眾席的小男孩向他告知了比賽石塊脫落一角的驚人內幕。
此時的南宮壯舉猶如溺水者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抱過小男孩便往裁判組所在的方位衝去。
在一番詳細陳述和據理力爭之後,他還是被裁判組告知:比賽已經結束,早就過了追溯的時效期,所以並不能改變金牌與銀牌的歸屬!
南宮壯舉顯然不會因此死心,他第一時間將所有的情況告知給了楚國代表團,楚國代表團自然也不想失去這項榮譽,於是派人輪番在裁判組大鬧了好幾次!
裁判組也給不出更好的處理方案,隻能邀請兩位當事人和他們所屬的代表團成員坐在一起洽談協商。
誰知道這商談並沒有小事化了,反而讓事情越鬧越大,最後竟然演變成了運動會曆史上最大的械鬥流血事件……
原來這南宮壯舉本是“春秋第一大力士”南宮長萬的後人;而這蕭叔奇力卻是“春秋第二大力士”蕭叔大心的後人。
這南宮長萬本和蕭叔大心不僅沙場角力,而且在朝堂之上也是一對死敵。
兩人明爭暗鬥多年,最終蕭叔大心成為了逼得南宮長萬家破人亡,被剁成肉泥的關鍵人物之一。
關於“春秋第一大力士”南宮長萬和“春秋第二大力士”蕭叔大心的恩恩怨怨,有這麽一段人盡皆知的曆史:
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夏,宋國在攻打魯國時,宋國猛將南宮長萬被魯國俘虜,後經請求,才將南宮長萬放回。
次年秋,南宮長萬跟隨宋閔公打獵時,與宋閔公爭奪獵物,宋閔公大怒,辱罵南宮長萬是廢物、是俘虜、是紙糊的天下第一大力士——南宮長萬因此心懷怨恨。
公元前682年,南宮長萬殺害宋閔公和大夫仇牧、太宰華督,擁立公子遊為君。
在宋國發生內亂之後,蕭邑大夫蕭叔,名叔,號大心,子姓,是宋國公族子弟,他與諸公子共同組成一支大軍,於當年冬天擊殺南宮萬之弟南宮中和新君遊,立禦說為君,是為宋桓公。
朝堂爭鬥失敗的南宮長萬逃到了陳國,宋國人以重金賄賂陳國人,請求歸還南宮長萬,陳國人設計將南宮長萬灌醉後送回宋國,宋國人將南宮長萬剁成肉醬。
不過鮮少有人知曉的是:這南宮長萬和那蕭叔大心在未入世求取功名之前,卻也師出同門。
南宮長萬被殺之後,其後人一直往南逃竄,最終在當時尚未開發的蠻夷之地楚國定了居。
蕭叔大心則因平定宋國內亂有功而被宋桓公封於蕭邑建立子爵蕭國,為宋國的附庸國。
南宮長萬的後人恨透了仇人蕭叔大心,在楚國定居期間自然也想著伺機報複。
於是他們以外族的身份投入楚國的軍營效力,一開始做的是白營下兵,這種下等兵說白了就是:半個奴隸。軍隊的打雜、挑水、端糞、挖渠等一係列苦活累活都先讓他們去做!不過苦難並沒有擊垮南宮長萬後人的意誌,反而讓他們愈加團結,經過了一代人的努力,他們終於獲得了楚國的國籍;經過了兩代人的耕耘,他們也漸漸在軍隊站穩了腳跟;到了第三代,南宮長萬的後人之中竟然出了五位將軍,楚國近乎一半的兵士指揮權都在這五人手中。
這時南宮長萬的後人已經具備了所有複仇的能力與條件。
且此時的楚國又恰是熊旅(日後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在執政。
熊旅此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他當政期間,楚國的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麵實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楚國實力空前增長的同時,卻暫時未得到應有的地位。
而蕭國雖然是宋國的附屬,但卻是一個侯爵諸侯國,從品級而論:這無疑超過了春秋時期的大部分諸侯國!
所以:一個有實無名的楚國和一個有名無實的蕭國之間最終免不了要開戰。
後來蕭國被楚國所侵並,南宮長萬的後人也洗刷了祖先被剁成肉泥的恥辱。
就在南宮長萬的後人對蕭叔大心的後人大開殺戒,以絕後患之時,蕭叔大心的後人中有一小分支乘坐竹筏在厄爾尼洛的洋流作用下沿著海岸線南下,一路漂泊到了當時百廢待興的越國!
那時的越國地盤小、人口少,且常常被鄰居吳國欺負淩辱,所以:越國的國君更加注重禮賢下士、吸納人才。
當蕭叔大心的後人來到越國之後,越國的國君立即以禮相待並將其奉為了上賓。
蕭叔大心的後人也不負厚恩,他們在越國任職期間也是保境安民、盡心盡責,最終使得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有著顯著的提升。
吳越大戰後,越國以三千越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此時蕭叔大心的後人在越國開枝散葉也逾三代。越國各行各業的中高端人才裏不乏看到他們英姿颯爽的身影……
就這樣相安無事地又過了一百多年,本以為時間可以衝淡兩個家族的仇怨。
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南宮長萬的後人南宮壯舉與蕭叔大心的後人蕭叔奇力還是在第十一屆“八國運動會”的舉重比賽上不期而遇。
因為石塊掉落一角的緣故雙方開始爭吵、謾罵,到了後來也是互相問候祖宗,互揭對方的過往曆史……
這一揭不要緊,竟然把兩位運動員的世仇也一並抖落開來。
這兩位運動員背後的家族,一個在楚國顯赫尊貴,一個在越國也是人盡皆知。
此時舉重比賽的金牌、銀牌歸屬問題已然不再是兩名運動員之間的暗自較勁了,而是上升到家族、國家層麵上的k了……
南宮家族和蕭叔家族都在第一時間派出了大量的成員趕赴現場,楚國和越國也同時出動了大量的軍隊列陣於場外。
由於蕭叔大心曾經有恩於宋國,且宋陳兩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所以場上的宋國、陳國的運動員都支持起了蕭叔大心的後人蕭叔奇力!
楚國和秦國作為當時實力增長最快,但爵位被人輕視的大國,自是結成了同一戰線,而秦國和晉國又因百年不變的“秦晉之好”從而擰成了一股繩,所以晉、秦、楚三大強國的運動員紛紛站隊於南宮長萬的後人南宮壯舉!
作為春秋最早稱霸的齊國,在宋、陳兩個弱國看來是大哥一樣的存在,齊國的運動員自然也是百般支持蕭叔奇力的。
而魯國一直受齊國打壓,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自然也就站到了齊國的對立麵。況且魯國曾有釋放南宮長萬的行為,對於南宮長萬的後人南宮壯舉,魯國再做一次恩人倒也錦上添花!
如此就形成了:越、宋、陳、齊四國支持蕭叔奇力,楚、秦、晉、魯四國支持南宮壯舉的局麵!
八個國家分為兩個陣營輪流相互攻擊,它們的教練員、運動員在會場裏唇槍舌戰、大打出手;所屬國的軍隊在外麵也是鼓角爭鳴、刀光劍影……
這件事最終直接導致了兩千人死亡,三萬人受傷,洛邑運動場損毀十之七八,洛邑古城的人口外逃近乎一半……
最後以周天子出來做了和事佬:他答應全額賠償八個國家軍人、運動員、裁判員的撫恤金;不過他也要求:八個國家的與會者都不得再對此事進行宣揚與傳播。
就這樣:在萬能的金錢驅使下,這件事總算告了一個段落。
當然,周天子還額外製作了兩塊異常巨大的金牌分別頒發給蕭叔奇力和南宮壯舉,並給了兩位冠軍多出普通冠軍三倍的獎金,這才堵住了悠悠之口!
自從那次械鬥以後,舉重比賽的石塊舉項目在規則上就進行了改動。
新規要求:八國運動會的石塊舉所用之石必須為南山之巔現場開采的堅固花崗岩,且每次開采量不得低於三十三塊!賽前將所有巨石提前稱好重量並進行標注,比賽過程中任何一塊巨石被選手挑中後,無論選手試舉成功與否,該巨石便立刻作廢,之後參賽的選手不得再次挑選。
說完了舉重比賽的規則要點,接下來就是積分的相關規定了:
舉重比賽的第一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十二積分;舉重比賽的第二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十點五積分;舉重比賽的第三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九積分;舉重比賽的第四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七點五積分;舉重比賽的第五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六積分;舉重比賽的第六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四點五積分;舉重比賽的第七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三積分;舉重比賽的第八名,可為其所在代表團增添一點五積分。
舉重比賽還沒開始前,便有一大批觀眾提前趕到了現場,因為若得不到“最強壯男人”這樣的稱號,現場去見證誰是本年度的“天下第一大力士”同樣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聒噪的觀眾早已是望眼欲穿,當現場的氛圍融洽到了時,周天子拿出特製的擴音器並呐喊道:“寡人宣布:舉重比賽正式開始!”
周天子官宣完畢,底下的解說員也介紹起了輪番登場的各國舉重運動員……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