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細菌的基因組合

字數:4150   加入書籤

A+A-


    (時間:19年8月12日)

    他說:這就對了。在說到我們做什麽,在說到細菌有什麽可研究的之前,我要再總結一些要點。

    細菌主要以無性二分裂方式生殖,即細菌生長到一定時期,在細胞中間逐漸形成橫間隔,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子細胞。細菌每隔20分鍾即可分裂一次,一天24小時可繁殖72代,如果全部活著,一天裏總數會達到4722噸。再這樣繁殖4到5天,它們就會形成跟地球同樣重量的物體。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許多因素在那裏阻斷,包括許多細菌迅速的大麵積的死亡。

    跟病毒一樣,細菌也在不斷地進行基因重組。它們的重組方式包括:一,轉化。受菌直接攝取供 菌的遊離dn片斷,並將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組中,而獲得供 菌部分遺傳性狀的現象。二,轉導。以噬菌體為媒介,供 菌中的dn片段被帶至受菌中,使後者獲得部分遺傳性狀。三,溶原轉變。當溫和噬菌體感染其寄主,將噬菌體基因帶入寄生基因組時,使後者獲得新的性狀的現象。當寄生菌喪失該噬菌體時,所獲得新的性狀亦消失。四,接合。供 菌與受菌通過直接接觸或性菌毛介導,供 菌的大段dn進入受菌,與後者進行基因重組。

    你已經成為病毒專家了。你知道的,病毒個體微小,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複製,它們沒有自己的生長代謝係統,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和細胞中依賴他人的代謝係統。

    細菌和植物一樣,有細胞壁,而人的細胞是沒有壁的,這就是很多抗生素殺菌的原理。抗生素破壞細菌的細胞壁或者阻止合成細胞壁,細菌就死掉了,而人沒有這個壁結構,所以抗生素對人沒有影響。

    你知道的,消滅病毒,尤其是變異中的病毒,難度很大。原理多半是阻斷病毒的複製。對不同的病毒,要研究不同的阻斷複製的方法。細菌也有些是難以消滅的,但是大多數細菌通過一些抗生素都可以被消滅掉,原理就是破壞它們的細胞壁。

    你應該知道噬菌體吧?你當然知道了。不過我還是再說一下。寄生細菌細胞內的病毒叫噬菌體,噬菌體與細菌之間有進攻和捕食的關係,但更多的是一種寄生甚至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這麽說吧,如果一種噬菌體的毒性很強,那麽它會把它的宿主殺死,沒有房子住了,這種病毒麵臨的命運就是滅絕。

    隻有那些能夠侵入寄主體內,而又不會殺死寄主的噬菌體可以存活下來。因此隨著時間的發展,噬菌體的毒性會不斷減弱直至無毒。我們的同事們發現,這幾十年來,艾滋病病毒的毒性在不斷減小,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其實你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回答。對不對?

    波曆說: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其實他是明白的,但他更明白,謙虛是做一個長壽的人的要點,更何況,他也並沒有完全的明白。

    他說:我不跟你扯這些。確實象你說的,細菌有什麽好研究的?你隻要去研究新型的、不怕抗藥性的抗生素就行了。

    所以,我們的研究重點就是細菌的基因重組。重點中的重點就是噬菌體。什麽樣的細菌對哪些病毒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什麽樣的病毒能夠在什麽樣的細菌裏長壽,長期共存,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它的毒性。

    這是我們最原始的出發點。第二個階段,我們研究的還包括,怎麽樣共存的細菌和病毒可以造成二次爆發。也就是說,細菌的致病為第一次爆發,病毒的致病為第二次爆發。同時,病毒可以借助於細菌的高速分裂繁殖特性,以最快的時間造成最佳的效果。受累,我們這麽說話習慣了。

    波曆說:我明白。請繼續往下說。

    威廉姆斯說:現在我們已經處於第三個階段了。我知道,你原本是研究幹細胞的。我們現在的研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於你們多能細胞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說,讓有毒體的高速繁殖形成一種無法阻擋或者至少難以阻擋的態勢。細菌的分裂繁殖本來就很快,多能細胞的繁殖也很快,而且它們是同時存在的。如果細菌被撲滅了,病毒可能已經依附於多能細胞,繼續著它的高速繁殖和高速變異。就象軍事上的超高音速導彈,而且你可以理解成多極的,本來它就快,快到難以攔截的程度,然後它還可以象火箭那樣,中途再次發射,甚至是被攔截導彈擊中的瞬間再次發射出超高音速的小導彈來。

    波曆說:我們中國武俠小說裏有句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實很有道理。如果快裏還能生出快來,那真的太可怕了。

    威廉姆斯說:是啊,這兩年來,我們在細菌、病毒、多能細胞這三個因素之上,又加上了人類的一些基因元素。人類的基因元素可以使原來的組合體更適合於人體,也就是說,造成一種更密切的融合。當然了,我們的研究範圍太廣了,要找到合適的細菌和相應合適的病毒,合適的細胞等等,你知道的,要經過無數次的試驗。

    波曆說:老師,教授,你覺得我們的這些研究好嗎?

    威廉姆斯愣在了那裏。他說:好嗎?你是說對人類好嗎?

    波曆隻是看著他。

    威廉姆斯摘下了眼鏡。波曆發現他的眼睛其實不小,至少不太小。

    威廉姆斯用沒有了眼鏡的模糊的眼睛看著波曆。給波曆一種茫然的感覺。

    威廉姆斯說:你提的這個問題是我沒有想過的。也許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是我沒有想過。我每天都沉浸在研究裏,隻是想著怎麽能出成果,做出別人從來沒有做到過的事情和東西來,做出沒有人能夠抵禦的組合體來。至於做來幹什麽,我從來沒有去想過。因為研究就是研究,就相當於一種遊戲,一種不需要編程會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改進的遊戲。遊戲你懂嗎?我以前經常玩的。我發現我們玩的生物遊戲比世界上所有的遊戲都好玩。

    波曆真想說:教授你好可憐。

    可是他沒有說。他知道,世界上這樣的科學家多得是。教授用的“遊戲”這個詞,其實用得很好。許多搞科學的就是沉浸在遊戲裏,隻是覺得其樂無窮。

    當然了,他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科學研究,至少可以說很多科學研究,都是或者說經常是雙刃劍。比如***,核武器。大家都說它有害,而且害處極大。可這是後來的認識,當初,它曾經讓一場戰爭結束,至少它是結束那場戰爭的因素之一。有很多人認為它還是有功的。它也一直起到阻止新的國際大戰的作用,以一種威懾作用。

    可是,他們在這個所謂的生命島上做的一切,是為了好還是為了壞呢?

    “為了”,說的是目的。

    從目的上說,這裏做的一切是罪惡,無疑是罪惡。

    目的和效果經常是不統一的。比如,這裏搞的轉基因,是一種罪惡,從目的上說絕對是的,但是,一個副作用卻出現了,這就是長壽,甚至可能是生命的無限延長。

    有的事情可能會有好的“副作用”,但有的不會。比如那種三體混合液,他絲毫看不出它的好的副作用來。

    他知道,跟威廉姆斯說這些,不會改變什麽。他和這裏許多搞科研的人一樣,腦子裏隻有成果。就象他說的,一種遊戲的完成感,勝利感。要改變他們,不是那麽容易的。

    關鍵也不是改變他們,改變這裏的科學家們。

    關鍵是保衛世界,保衛人類。

    現在,也許機會真的來了,那就是範加騰們宣布的那個消息。

    如果真能返回人類的世界,那麽就有了機會。

    可是他卻到這裏來了,迷迷糊糊地就到這裏來了。感覺他是夢遊過來的。

    我還有機會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