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對策行

字數:4450   加入書籤

A+A-


    翌日。
    嶽蒼看到嶽從年。
    兩人誰也沒有問是不是沒有睡好:“回信可寫好了?”
    嶽從年沒有回答,他這個年紀,這個位置,縱然心裏想法再多,也知道要衡量利弊。
    嶽蒼看他的樣子就知道沒有寫:“一封信而已,你人又沒有去,回一封信能如何。”何況,這樣的妹妹,不管真假,一聲‘吾兄’都值得一封回信:“如果擔心字跡壞事,可讓你親衛幫你執筆,畢竟你的字跡,未必有她的好看,也省得丟了我的人。”
    嶽從年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因為父親說得都對。
    千戶營帳內。
    嶽從年提筆。
    不知是不是因為對峙處於劣勢的謹慎,還是見過她的字跡後不再想藏拙的無形展示。
    提筆,他摒棄了一貫常用的字體,行於紙的也是名家隸書。
    但吾妹……
    兩個字他怎麽也落不下去,勝的一方不是他們,這兩個字便壓在他筆鋒間有千斤重。
    嶽從年重新鋪開一張紙。
    ——百山郡主尊鑒:
    展信如晤——
    嶽從年筆停了片刻,又開始寫。
    ——
    聞得母親尚在人世,且隨君左右,生活安好,吾心甚慰。
    多年來,未曾盡孝在側,萬分慚愧——
    嶽從年突然想寫,可否將母親送來,由他照顧。
    但看看他周圍的環境,先不說這句話說出去會不會引發郡主歧義,就是百山郡主真給他將母親送來,他也沒有地方安置,更沒有精力照料。
    那又何苦再寫那一句。
    嶽從年重新提筆。
    ——今知曉母親安好,實乃吾此生之大幸。
    家中外祖父年事漸高,身體不複往日硬朗,時常念叨過往之事,提及母親時滿是思念牽掛;外祖母亦安好。
    吾父做主,外祖一家早已脫了奴籍,在北郊安置。
    舅舅如今販賣些雜物,日子尚可,舅舅和舅母家有三子一女。
    姑姑嫁於吾父一舊部,育有一子一女,生活倒也安穩。
    另有一事,吾鬥膽相求。吾欲再得一幅母親畫像,還望君能成全。
    嶽從年 謹上
    ——
    嶽從年寫完,便想禮尚往來,鋪開紙作畫,想畫一份外祖父、外祖母的畫像給……母親,可,提筆才發現他不擅長這些。
    嶽從年鬆口氣,還好,這事不擅長,也不必與她的丹青做比較。
    嶽從年直接起身,去找父親,父親能畫,但也不擅丹青,但至少能成畫,勉強有五分神韻。
    雖然,他母親可能多年前見過他外祖父、外祖母,但他還是想表達一份心意。
    ……
    主帥帳內。
    嶽蒼沒有任何猶豫,畫了兩幅畫像,交給從年。
    “多謝父親。”
    嶽蒼看著兒子狀似不在意地將畫像拿走,突然有個猜測,林之念?是她給孩子取的名字嗎?
    那麽?‘念’誰?
    ……
    天蒙蒙亮。
    嶽從年剛將手裏的信送出去,突然有人來報:“千戶,後方郡縣有地區暴亂,主帥讓眾將領主帳議事。”
    嶽從年聞言快速向主帳走去。
    ……
    中州郡內。
    在大軍長達兩個月的對峙背後,一場由絕望、沉重的賦稅催生的小規模起義,如野火般迅速蔓延。
    此事如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各方勢力中激起陣陣漣漪。
    起初,隻是幾個村莊的農民因不堪重負,聚集在一起,與前來征糧的人發生衝突。
    可隨著無止盡的稅賦越來越重,一次剛結束,下次繳稅很快又來,有的人家僅剩的口糧被征繳一空,有的僅剩的銀錢也被搜刮帶走,無數親人在重稅或勞役中流離失所,繼而不得不落草為寇。
    叛亂隊伍迅速壯大,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數百人
    對生存的渴望與不得不為的苦難,讓這樣的勢力快速擴大,以至於與官府發生多次衝突。
    兩軍對峙的營地內。
    嶽蒼拿著中州郡郡守遞上來的書信,臉色冷得能滴出水來。
    中州太守希望他出兵平定叛亂,當地駐軍是做什麽吃的!他的政策施行就沒有任何問題?!
    征糧官員的確會從就近駐地征集稅收,但都是有數的。
    他們這些官員又從中增加了幾成,隻有他們知道!
    而且他們奉皇命出征,對的是百山郡叛軍,現在中州卻想讓他將槍尖對內,他可知私自不按令調遣軍隊會有何種後果!
    嶽蒼心裏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這些人這種時候還敢下重手剝削,讓本就不容易破的局麵,變得更加被動!“一幫蠢貨!當時地駐軍呢?”
    “回大將軍,中州兵器庫的刀……都鏽了……中州求援後,當地駐軍沒有到達剿匪地,就被打散了。”
    所有將士聞言沉默下來,這些人平時在幹什麽!竟如此離譜。
    嶽蒼並不覺得奇怪,除了邊疆將士還在練兵,如今誰還在練兵,這些人何止會犯這些錯,皇上承諾的四十萬大軍,真到手裏隻有二十萬,這二十萬還隻有三萬精銳。
    “大將軍,我們派人嗎?”
    嶽蒼冷笑:“你信不信,我們前腳派兵,後腳就有‘民匪’將矛頭對準我們,鼓吹是我們陳兵在此造成他們如今的結果,否則他們還能向百山郡購買廉價糧食,甚至我們丟的那二十門炮都可能在他們手裏打回我們身上。何況,我們有收到皇上對內調兵的旨意嗎?”
    “大人的意思這可能是百山郡的計策!?”
    “談不上,看看他們征收的稅目種類,這樣的局麵隻是早晚的問題。”誰又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
    百山郡內。
    林之念批準了第一批殺令。劍指中州世家、豪紳!
    郭太守從君主府出來,不禁心生感慨:“郡主深謀遠慮啊。”阻礙他們政策實施的不是城外二十萬大軍,而是這些以血脈延伸、盤根錯節百年的利益團體。
    這些人不除,什麽都寸步難行。
    還好,當年郡主的封地是在百山,他的腦袋還好好的長在脖子上。
    ……
    君主府書房內。
    趙意向君主問安,再向魏家主見禮,他昨日剛從溧水郡回來,剛剛接手前線事務。
    魏遲淵頷首。視線依舊在他身上多停了一刻,發現趙意隻開疆,不守城。
    望都郡和溧水郡是他帶人打下來的,但固守的不是他。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移交了兩郡歸屬,快馬加鞭回來接過了中州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