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

字數:1065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時間一天天過去,眨眼間,便已是到了天子啟新元元年末。
    時值秋九月,仿若蒸籠般悶熱的長安城,也終於在秋風吹拂下降下了溫。
    但隨著溫度的下降,朝堂催促梁王劉武離京回國的熱情,卻是愈發的高漲起來。
    ——太祖高皇帝製:諸侯三年一朝長安,至多在長安滯留旬月。
    照理來說,早在秋七月的那次秋狩時,朝堂就已經該‘群情激奮’,駁斥梁王劉武眷戀不去,更甚是居心叵測了。
    隻是如今,關東時局微妙,梁王劉武的重要性愈發水漲船高。
    再加上天子啟對朝野內外放出風,明裏暗裏表示‘還有事要交代梁王’,朝堂這才消停了一段時日。
    但到了秋九月,縱是有天子啟強壓著,朝堂也已無法再對梁王劉武視若無睹了。
    三個多月!
    哪家諸侯朝長安,能在長安滯留三個多月——甚至單是在未央宮內,便以‘照顧皇兄’的名義留了月餘?
    哪怕關東時局不穩,國朝內憂外患,梁王劉武身係宗廟、社稷之安危,也已經到了過分到說不過去的程度。
    對於朝野內外的激烈反應,竇太後有心壓下,卻也是早已力竭。
    ——過去這幾個月,竇太後已經在壓了。
    再壓,萬一再節外生枝,倒是會得不償失。
    自知已經無法將梁王劉武繼續留在長安,尤其是天子啟也隱晦的提起‘吳王劉濞蓄勢待發,或不日便反’,竇太後終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為寶貝兒子準備起送別宴。
    仍舊是在長樂宮。
    仍舊是諸劉宗親皇子、後宮諸姬嬪外戚係數到場。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宮宴,劉榮,難得不再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王叔這一走,再入長安,便當是吳楚亂平,劉濞授首。”
    “也不知道了那時,王叔還笑不笑的出來?”
    帶著三弟劉淤跪坐於席間,看著禦榻之上,竇太後母子三人談笑風生,姑母劉嫖時不時插科打諢,劉榮隻淺酌著酒水,麵色更說不清的耐人尋味。
    將目光下移,望向對座首席的位置,雖並未在哭泣,眼眶卻已經哭腫了的皇後薄氏,劉榮又是悠悠一聲長歎。
    “苦命人呐~”
    “隻待父皇再舉國喪……”
    近些時日,避居深宮的薄太皇太後,染了後秋的風寒。
    從禦榻之上,竇太後、天子啟母子四人麵上的歡聲笑語,不難看出薄太皇太後病的並不重。
    若不然,縱是有百八十個膽子,這一家四口,也不敢在長信殿大擺宮宴,更甚至談笑風生。
    但穿越者的先見之明告訴劉榮:薄太皇太後人生中的最後一道坎,大抵已經來了。
    就算不是這次,這位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姬妾、先太宗孝文皇帝的生身親母,也絕對熬不過這個冬天。
    屆時,曾顯赫於漢家廟堂之上的薄氏外戚,便將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獨留此刻,正茫然呆坐的薄皇後住在椒房殿,靜靜等候著那道必將會被頒下的廢後詔書……
    想到這裏,劉榮也想起來前段時日,坊間傳出的一些風論。
    隻是此刻,看著薄皇後孑然孤立的身影,劉榮隻覺得坊間那個傳聞,或者說‘建議’,是那麽的可笑。
    “堂堂皇長子,都到了十六七歲的年紀——眼看著就要及冠,卻丟下自己的親生母親,跑去給皇後做兒子?”
    “嘿;”
    “也虧他們想的出來……”
    “怕是不知母後,並非是生不出來孩子——而是父皇根本就不可能允許薄氏一族,再出一個‘薄太後’?”
    “恐怕就連曾祖母,也是對此心知肚明,方才會心灰意冷,避居深宮……”
    思緒流轉間,一爵濁酒已下肚,劉榮隻輕輕將酒爵放回麵前的餐案之上,並揮手遣退了為自己斟酒的宮女。
    喝酒誤事的道理,皇長子,不至於不明白。
    隻是雖停了酒,目光卻也自然地繼續移動著。
    ——薄皇後下座,是麵帶微笑,小口品嚐著餐食,時不時對自己投來微笑的母親栗姬。
    宣明殿的程姬和曾經的婢女,皇六子劉發的母親唐姬同席而坐,雖已是平起平坐的身份,卻也還是保留著往昔,那更偏向於主仆的相處模式。
    “唐姬,也是個聰明人啊~”
    “知道自己出身卑微,一不小心便要被這深宮咬爛、撕碎,便緊緊抱住了原主的大腿。”
    “——早幾年,還有人說程夫人與唐姬麵和心不和,宣明殿明爭暗鬥不休。”
    “如今,怕是再也沒有人記得宣明殿,還住著第二位誕下皇嗣的姬嬪了……”
    溫笑著對母親栗姬點頭示意,望向母親下座的程夫人、唐姬主仆,劉榮的目光也稍停留了半瞬。
    說來,宣明殿的這兩位夫人,倒也是有趣的緊。
    最開始,程夫人選秀入太子宮,做了當今天子啟、彼時的太子啟的姬妾。
    而彼時的唐姬,僅僅隻是程夫人身邊的婢女。
    得了太子寵幸,又接連誕下二兒一女,程夫人便考慮起了自己的未來。
    ——‘前輩’栗姬,為太子接連生下三胎,便逐漸失了恩寵。
    自己也已經生下三胎,若也如栗姬那般失了寵愛,該如何是好呢?
    正為此苦惱間,恰逢太子啟到程夫人那裏過夜,而程夫人又正逢月事,無法侍奉太子。
    身體情況不允許,又實在不想——更不敢放天子啟去其他姬妾身邊,程夫人一咬牙一跺腳,便把婢女塞進了太子的被窩。
    就這麽一下,暴擊九九八:那唐姓婢女懷上了皇六子劉發,也借此完成了華麗轉變,母憑子貴成了唐姬。
    第(1/3)頁
    第(2/3)頁
    按照後世宮鬥劇的路數,接下來,自當是唐姬屌絲逆襲,將原主程姬打壓的抬不起頭,以血多年為人奴仆的屈辱。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幾乎是前腳剛出了月子,唐姬後腳便又回到了程夫人身邊,不顧自己‘良人’的秩份,一如往常那樣,如婢女般繼續伺候起了程夫人。
    如此一來,程夫人自也樂得多出個盟友,便此將唐姬留在了宣明殿,兩個婦人帶著四個皇子、一個公主,一起在宣明殿住了下去。
    時至今日,皇六子劉發,也已經年滿十三。
    這麽多年過去,程夫人和唐姬主仆,卻仍是一如最開始,進太子宮時候的模樣,維持著極為密切,同時又主次極為分明的關係。
    讓人看了都不由感歎:深宮之中,竟也有這等經久不衰的深摯情誼……
    繼續往下看,劉榮的目光,隻自然的從老七、老九二人的生母:賈夫人身上掃過;
    待再度看到王娡那張不見半點粉黛,也依舊讓人莫名心安,此刻卻時不時望向劉榮的麵龐時,皇長子嘴角的那抹笑意,更愈發帶上了一抹玩味。
    起了興致,甚至又將先前,那被自己屏退的宮女召回,斟滿酒爵,便帶著耐人尋味的笑容,對王娡遙一邀酒。
    待王娡驚懼交加的低下頭去,裝出一副沒看見劉榮的模樣,劉榮這才意猶未盡的將目光收回,笑著低下頭,再度舉杯一飲而盡。
    而在上首禦榻,天子啟母子四人談笑風生間,話題卻算是到了真正的戲肉。
    “皇祖母,不會就這麽放梁王叔離京的……”
    “就算要離京,也至少……”
    如是想著,劉榮的目光便在上首稍一定,好巧不巧,就和天子啟對到了一起。
    感覺這種東西,有些時候就是這麽玄乎。
    就隻是這一對視,劉榮便自顧自整理起儀容,做好了起身上前的準備。
    也果然不出劉榮所料:片刻之後,禦榻上便響起天子啟那帶些稍有些虛弱,同時又略帶些酒氣的招呼聲。
    “叔叔要回睢陽了,也不知道上來敬杯酒、送送行?”
    幾乎是天子啟這邊嘴巴一張,劉榮那邊便已經從座位上起身,端著再度被斟滿的酒爵,‘不情不願’的走上前去。
    略有些恐懼的看了眼天子啟,又瞧瞧撇了眼一旁的王叔劉武,劉榮終是繃著臉,將手中酒爵生硬抬起。
    “王叔,且好走。”
    敷衍到不能再敷衍的一聲‘道別’道出口,惹得梁王劉武麵上笑容頓時僵在臉上,便是一旁的竇太後、館陶公主劉嫖母女,麵色也頓時有些難看起來。
    劉榮卻對此視若無睹,隻自顧自仰頭悶下爵中濁酒,便不顧天子啟攝人心魄的陰沉麵容,甕聲甕氣一拱手。
    “兒臣不勝酒力,這便請退。”
    明晃晃帶著牢騷的語調,更是‘氣’的天子啟猛地攥緊手中酒爵,手背更是當即青筋暴起,似是隨時都要將手中酒爵,擲到劉榮那張臭臉上!
    終還是館陶公主劉嫖,隱約感知到皇帝弟弟翻湧的怒火,又見弟弟劉武僵在了一旁;
    再側過頭,發現母親竇太後的麵色,也沒比皇帝弟弟淡定到哪裏去。
    隻思考了片刻,便趕忙含笑上前,自然地扶起天子啟的手臂,再不著痕跡的將酒爵從天子啟指尖‘摳’了出來。
    沒錯;
    摳了出來……
    “皇長子所言,也不無道理。”
    “上回吃多了酒,皇長子便鬧出了好大陣仗,惹得母後接連氣了好幾日,飯都沒吃下幾口。”
    “——就連太上皇,都被醉酒後的皇長子給驚動了。”
    “即是今日又吃多了酒,便放皇長子退去吧……”
    一邊說著,劉嫖還不忘朝劉榮瘋狂使眼色,似是自己幫了多大的忙似的。
    暗下腹誹著,劉榮麵上卻是沉沉一拱手,旋即便倒行出去三步,便轉身朝著殿外走去。
    “瞧瞧!”
    “瞧瞧這混賬東西,連禮數都做不周全!”
    “——阿武要在睢陽守衛的,莫不是我漢家的宗廟、社稷?!”
    天子啟再一氣,劉嫖又是一陣溫言勸撫,剛要將已經站起身的皇帝弟弟摁回榻上,禦階下,又傳來皇三子劉淤那磕磕絆絆,卻也透著堅定的話語聲。
    “額,兒,不勝飯力……”
    “嗯,不勝飯力,也想先……”
    “——滾!”
    “——都滾!!!”
    這一下,劉嫖也沒能安撫下天子啟怦然爆發的怒火,隻悄悄縮了縮脖子,輕輕退到了母親竇太後身側。
    待公子淤也跟著哥哥劉榮退去,天子啟更已是氣的滿臉漲紅,一怒之下,在麵前禦案上猛地一拍!
    “還有誰要走?!”
    一聲厲喝,天子啟就這麽以手撐著禦案,滿目凶光的掃視著殿內。
    ——便是想走,又有誰敢在這個時候,觸天子啟的黴頭?
    隨著劉榮兄弟先後告退,天子啟勃然大怒,原本還算氛圍和諧的長信殿,便也就此徹底安靜了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終還是竇太後深吸一口氣,麵色無喜不悲道:“行了。”
    “走便走吧。”
    “總好過再酒後亂性,指著我這瞎老婆子的鼻子一陣痛罵,後又躲去太廟尋祖宗庇護……”
    語調淡漠的一語,也好歹算是破了殿內的沉寂,再由劉嫖活躍一下氛圍,天子啟麵上潮紅,也總算是退去了大半。
    便是僅存的那點怒意,也已經可以被忽略不計。
    “阿武此離長安,再度入朝,便當是吳楚亂平。”
    “——說句不吉利的:阿武還能不能朝長安,都並非能說準的事。”
    第(2/3)頁
    第(3/3)頁
    “臨別之際,若是有要交代的,皇帝,萬不可再拖下去了……”
    待氛圍緩和些,竇太後終還是道出了這話,將今日這場宮宴的主題擺上了台麵。
    ——梁王劉武,馬上就要離開長安,返回睢陽了。
    若再不趁著這最後的機會,讓天子啟許下什麽承諾的話,那待日後吳楚亂平,已經不再需要弟弟為自己賣命的天子啟,恐怕更不會鬆口。
    對於母親話語中隱含的深意,天子啟自是聞炫音而知雅意;
    但有先前,劉榮在太廟鬧得那一出,天子啟在皇太弟這件事情上,並不處於被動。
    反倒是竇太後,為了扭轉輿論所帶來的不利局麵,必定主動出手。
    天子啟很清楚:今日這場宮宴,皇太弟這三個字,必定會被再次擺上台麵。
    區別隻在於誰來提。
    而劉榮早先鬧出太廟那件事,便為天子啟創造出了今日這個場合,天子啟不必先開口,甚至不必主動開口的優勢。
    天子啟,隻需要穩坐釣魚台……
    “阿武回了睢陽之後,一定要嚴陣以待,不可有半點鬆懈。”
    “縱然睢陽城,早就已經被營造成比長安——比我漢家的都城,都還要更堅固的堅城,阿武也絕不可輕敵。”
    “吳王老賊再怎麽說,也終歸曾在太祖高皇帝左右,平定過黥(英)布的叛亂。”
    “——於戰陣之事,吳王劉濞,絕非等閑。”
    心下有了成算,天子啟自然是避重就輕,又是提醒劉武繼續鞏固城防,又是告誡劉武不要輕敵。
    甚至還抽出空,讓劉武給弟媳婦,還有幾個侄兒帶聲好!
    見天子啟這顧左右而言他,絕口不提皇太弟一事的架勢,竇太後縱是知道不該這麽做,也隻得硬著頭皮上了。
    摸索著伸出手,拉過天子啟的手臂,麵帶苦楚,語帶遲疑道:“先前那件事,皇帝,怎不提了?”
    這,就是劉榮在太廟那一鬧,所鬧出來的成果。
    在那之前,天子啟在皇太弟這件事上,是即要下足魚餌,又要避免魚餌真被梁王劉武吃下去的尷尬處境。
    這絕對算得上是在走鋼絲——太消極不行,太積極更不行!
    而現在,麵對母親竇太後隱晦的質問,天子啟卻能故作疑惑地問出一句:“母後所謂何事?”
    輕描淡寫的一語,便逼得竇太後隻能再歎一口氣,悠悠開口道:“皇帝不是說,皇長子不成器,要先立阿武為儲嗎?”
    “怎今,又似是將說出去的話,又全然咽回了肚子裏?”
    聽聞母親這不出預料的詢問,天子啟卻沒有絲毫留情,當即便點破了竇太後刻意沒有提及的關鍵。
    “母後難道忘了那混賬,在太廟做了什麽嗎?”
    “——那日,兒去太廟的時候,那混賬可是聲淚俱下的跪在太上皇神主牌前,告我這做父親的狀呢……”
    “事情鬧到了如此田地,兒,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說著,天子啟也不由苦笑著搖搖頭,旋即滿臉羞愧的側過身,望向坐在另一側的弟弟劉武。
    與劉武深深對視片刻,天子啟又笑著伸出手,在梁王劉武後脖頸處輕拍了拍。
    “對於這些事,兒和阿武,已經有了約定。”
    “——一切,都等吳楚亂平之後再說。”
    “到那時,吾弟梁王,便會是我漢家的大功臣……”
    “我漢家最大,最大最大的功臣……”
    天子啟並沒有把話說開;
    甚至都沒有如原本的曆史上那般,佯裝醉酒喊出那句:朕百年之後,當立梁王!
    就這麽點到為止,似是而非的一番話,便引得梁王劉武含笑擒淚,緊緊握著皇帝哥哥的手,滿臉莊重的沉沉點下頭。
    而在兄弟二人身後,縱是看不清兄弟二人這番誠摯的情感交流,竇太後也頓時心下一沉,就連身形,也不由有些搖晃起來……
    “阿武啊……”
    “阿武……”
    “我的傻阿武……”
    心中如是呢喃著,竇太後終是抬手扶額,輕揉了揉額角,旋即便毫無征兆的朝一側栽去……
    “母後?”
    “母後!”
    ···
    “來人!來人!!”
    “宣太醫!!!”
    ···
    “母後!!!”
    “太後……”
    今天第一更,睡覺前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