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關門,放太子!

字數:10031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天子啟新元六年秋,漢家第九任丞相、第一位太子太師——初代故安侯申屠嘉,於尚冠裏病逝。
    消息傳出,朝野內外卻並沒有出現太過強烈的反應。
    ——申屠嘉,已經七十多歲了。
    即便是放在後世,那個人均壽命動輒八九十歲的時代,申屠嘉也無疑算得上長壽;
    更何況如今漢家,男子平均壽命不足三十歲,即便是貴族,也大都是三四十歲便錘錘老矣,過了五十就身形佝僂,口稱老朽。
    再加上申屠嘉這個丞相,也算是漢家第一位沒能力兼顧人情和原則,故而不得不為了原則,而反複得罪人的丞相。
    這麽些年丞相做下來,朝野內外不說都是申屠嘉的仇人,也至少有大半都和申屠嘉不對付、彼此看不順眼。
    也就是一個太子太師的職務,讓朝野內外不得不看在監國太子劉榮的麵子上,不情不願的前去吊唁了一番,沒讓申屠嘉的喪葬之禮太過冷清。
    隻是有別於朝野內外不情不願,又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態度,天子啟和太子劉榮,卻是給足了申屠嘉體麵和殊榮。
    ——申屠嘉離世當日,天子啟當即頒詔,加進故安侯申屠嘉光祿大夫,賜冥器、冥燈及隨葬甲胄若幹,許以諸侯王禮葬之!
    七日之後,申屠嘉即將入土為安,朝野內外論定申屠嘉一生功過,初定諡號曰:節。
    諡法雲:好廉自克曰節;自勝其情欲。
    換而言之,朝堂為申屠嘉論定的諡號,幾乎隻概括了申屠嘉的清廉,以及對自我道德素養的高要求。
    於是,天子啟不得不當著朝臣百官的麵,史無前例的駁回了朝堂‘公議’所得出的結果;
    卻也還算委婉,隻是一句‘尚佳,然不足以道全功過’為由,讓百官再想想。
    但天子啟脾氣好,劉榮卻是沒那麽好的脾氣了。
    “——開國元勳,屍山血海裏爬出來,又做了十來年丞相、三年太子師的老臣,到了爾等嘴裏,便隻剩下清廉一項是可堪稱道的了?”
    宣室正殿,朝議之上,劉榮不顧禦榻之上端坐著的老爹劉啟,指著奉常的鼻子就是一頓輸出!
    偏偏禦榻之上,天子啟置若罔聞,就好似眼前正在發生的一切,並沒有出乎天子啟的預料。
    於是,天子啟委婉回絕,太子榮嚴詞批評之下,申屠嘉的蓋棺定論,最終得了個極其誇張的結論。
    文。
    故安文侯。
    諡法雲:經天緯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
    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
    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
    湣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
    對此,朝野內外隻能按下嘀咕:太子這也太霸道、太不講道理了……
    “那又如何?”
    “作為學生,為死去的老師爭取身後名,難道還有人能挑的出錯?”
    散朝過後,麵對天子啟的詢問,劉榮隻霸氣十足的留下了這麽一句話。
    又陪老爺子聊了會兒天,正要在禦榻旁的專屬座位上落座,開始處理今天的政務,卻見老爺子悠悠起身,朝自己一招手。
    “走吧;”
    “朝臣百官,當是已經拜謁過太後。”
    “今日朝議之上的事,太後也大概已經知道了。”
    “——隨朕走一趟東宮。”
    “左右就算咱們爺倆不去,太後也是要派人來召見的……”
    老爺子發了話,劉榮自也是順從起身,扶著老爺子出了宣室,下了長階,同乘禦輦黃屋左纛,朝著長樂宮而去。
    待父子二人抵達長樂宮長信殿,明明誰都沒說話,一股撲鼻的火藥味,卻是迎著劉榮的麵直撲進劉榮口鼻之間……
    “參見太後。”
    “——參見皇祖母。”
    天子啟敷衍一拜,劉榮雖不敢托大,卻也莫名少了幾分尊敬。
    拜喏過後,也不顧老太太還坐在榻上發著呆,自顧自扶著老爺子走上前,在禦榻另一側坐下身來。
    ——這些年,長樂宮長信殿的禦榻,已經被天子啟、竇太後母子默契的分成了兩截。
    靠左那一側,是竇太後日常的活動區域;
    而靠右那一側,竇太後卻從來都不會‘涉足’,也就是天子啟來長樂宮時,會上去坐上片刻。
    此刻也一樣,母子倆分坐於禦榻兩側——準確的說是兩側邊沿,雖然沒有各自別過身去,卻也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對。
    來的路上,天子啟本還交代了劉榮:到了長信殿別急著開口,等太後先說;
    就算太後不開口,也有朕主動開口說話,你別亂插嘴。
    但到了長信殿之後,天子啟卻是神情尷尬的呆坐在了榻上,完全不見有開口打開話匣的架勢。
    對此,劉榮也並不覺得意外。
    ——如果有可能的話,劉榮恨不能現在就扶著老爺子,原路返回未央宮。
    因為此刻,端坐於禦榻左側的竇太後,依舊是雙手握著鳩杖,將額角輕輕靠在杖杆上——淒淒慘慘戚戚,一如往常。
    隻是不同於往日的,是那條擋在竇太後額頭,與鳩杖之間的米白色孝帶,以及竇太後身上,那一層刺眼的粗麻孝喪……
    “皇帝,還來做什麽?”
    第(1/3)頁
    第(2/3)頁
    終究還是竇太後主動開了口,卻是連一個眼角都不願意給天子啟,而是神情哀痛的別過頭去,望向身旁的女兒劉嫖。
    昂首看了看劉嫖的臉,又默默低下頭,將女兒劉嫖的手輕輕拉起。
    嘴上,卻依舊不忘繼續挖苦道:“殺了我兒還不夠,特意親自跑來長樂,是還想要我女兒的命?”
    ···
    “皇帝,當真是沒有辜負先帝啊~”
    “揚著一麵‘為宗廟社稷計’的旗子,便對誰都下得去死手。”
    “——武死了;”
    “嫖也快了吧?”
    “等嫖也斷了氣,怕不是就該我這瞎眼老婆子了?”
    ···
    ······
    劉榮很煩。
    過去這些年,每每有個什麽事,老太後便都是這麽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樣,就好像天子啟這個兒子,把母親竇太後欺負的不像個人樣。
    但實際上,卻是天子啟被自己的母親——被漢家的太後搞得胸悶氣短,甚至曾硬生生被氣吐血!
    饒是那般,天子啟也還是選擇打碎牙齒和血吞,從來沒有……
    呃;
    準確的說,是除了冊立劉榮為太子儲君之外,再沒有哪怕一件事,是沒有得到竇太後允許的。
    在劉榮這個旁觀者看來,毫不誇張的說:天子啟這幅病癢癢的身子骨,東宮竇太後,起碼要負三成以上的責任!
    若不是竇太後太過偏心,又太過於讓天子啟操心,甚至是搞得天子啟心力憔悴,十年八年不敢說——至少多活個三兩年,當還算是天子啟應得的壽數。
    隻是眼下,劉榮這個太子儲君——監國太子,終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這場皇帝與‘皇帝’之間的談話,劉榮原則上,是不大方便貿然插手的……
    “左右不管朕怎麽說,又或是如何自證清白,太後也不會相信梁王,並非是朕下手殺死;”
    “——便莫多言了吧~”
    “說得多了,免不得又要生出齷齪。”
    “便讓朕坐上這麽一會兒,免得朝野內外,都說我漢家兩宮不合,母子反目……”
    天子啟這番表態,顯然是已經躺平了。
    ——反正你竇太後不講道理,那朕還說個什麽勁兒啊?
    你發你的呆,我休我的息——讓朝堂內外知道朕來過這麽一趟,就夠了;
    至於你竇太後講道理、識大體,朕不指望,也早就不再指望了……
    “得償所願,見到我兒梁王走早了自己前麵,皇帝自然是看得開。”
    “卻是不曾想,連一母同胞的兄弟手足,皇帝,居然也下得去手?”
    “——當年,先帝逼殺淮南,好歹和淮南還不是一母同胞;”
    “縱是要殺淮南,也總還知道把場麵功夫做漂亮些。”
    “到了皇帝這兒,卻是連表麵功夫都不做了——一句病故暴斃,就算是給了交代……”
    不知是不是錯覺;
    劉榮總覺得竇太後這番話,自己似乎在哪裏聽過類似的。
    並不是這番話的內容,而是竇太後這以我為尊、以自我為中心,隻把自己的認知當做真理,全然聽不進旁人話語的姿態——劉榮似乎在什麽地方見過。
    具體在哪見過,劉榮已經不大記得了;
    但劉榮還能想起來:當初,在另一個地方,見到這樣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時,劉榮的反應也和現在一樣。
    惡心。
    無比惡心……
    “被我說中了,便不答話了。”
    “皇帝好啊~”
    “做了皇帝,便可以這般為所欲為,殺了自己的弟弟,都不需要向弟弟的母親——向我漢家的太後,給一個像樣的交代了……”
    “好啊……”
    “好……”
    竇太後夾槍帶棒,陰陽怪氣,天子啟主打一個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佁然不動。
    ——不是不想動;
    是動了也沒用。
    與其白費口舌,還不如省點力氣。
    “我漢家的監國太子,當也是喜不自勝了吧?”
    “梁王沒了,沒人跟監國太子,搶那儲君之位了?”
    見天子啟果然不搭理自己,擺明一副到點就走的架勢,竇太後也不含糊,當即便把劉榮也給拉進了話題之中。
    依舊是那熟悉無比的陰陽怪氣,惹得劉榮本就鬱悶的麵色更添一分陰沉;
    便見竇太後悠悠歎出口氣,語帶嘲弄道:“哦;”
    第(2/3)頁
    第(3/3)頁
    “倒是我忘了。”
    “太子此刻,當是為自己的老師離世,而‘哀痛不已’呢……”
    “——也好啊~”
    “免得太子喜不自勝,再笑出聲來,讓外人看了我劉氏的笑話……”
    聽到這裏,劉榮饒是養氣功夫已經到家,也已經有些忍不下去了。
    強撐著麵色不至於崩塌,理智的向天子啟投去請示的目光;
    見天子啟仍舊無動於衷,儼然是默認了劉榮接下來的行為,劉榮終是深吸一口氣,勉強將胸中翻湧的怒火,壓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極限。
    可即便如此,劉榮接下來的一番話,卻也是讓一旁的館陶主劉嫖,再次感受到了劉榮的強大壓迫。
    以至於日後,劉嫖在路上偶遇劉榮時,都不怎麽敢主動上前打招呼了……
    “父皇為漢縣官,失禮的稱呼皇祖母一聲:太後;”
    “孫兒雖不敢效仿父皇,卻也還是不問上一句:皇祖母,可還記得這‘太後’二字,究竟意味著什麽?”
    劉榮此言一出,天子啟嘴角當即翹起一抹古怪的弧度。
    隻是竇太後看不見。
    如今,竇太後的眼睛,已經什麽都看不見了。
    “太子,是要教訓我漢家的太後嗎?”
    隻眨眼的功夫,竇太後語調中原帶著的沙啞、哽咽,便立時被一股極具威嚴的低沉所取代。
    劉榮卻巍然不懼,隻毫不膽怯的昂起頭,直視向竇太後那昏暗、混濁的雙眸深處。
    語調中,更是已不大聽得出晚輩對長輩應有的恭順,以及對親長應有的謙卑了……
    “太皇太後駕崩,皇祖母服喪,是為先帝的母親、自己的婆母盡孝;”
    “先帝駕崩,皇祖母服喪,是以漢太後的身份,為自己的丈夫服喪。”
    “——今梁王薨,皇祖母又服了喪;”
    “卻是為何?”
    “堂堂漢太後,為死去的兒子——尤其還是幼子服喪,卻是為何?”
    說到此處,劉榮又是一陣深呼吸,再次壓製起洶湧的怒火。
    勉強將語調中的惱怒壓下,方繼續道:“夕先帝駕崩,薄太皇太後哀痛不能自已,哭喪三日,又親往霸陵一會。”
    “日後,父皇宮車晏駕,貴為太皇太後的皇祖母,是否會像曾經的薄太皇太後那樣,到陽陵再見父皇最後一麵?”
    “——孫兒很肯定:皇祖母不會。”
    ···
    “皇帝兒子離世,皇祖母很可能連喪葬之禮都不願意主持、連新君即立的大典,都要托病不去主持;”
    “如今藩王兒子病故,太後卻不惜倒反天罡——以母之身為子服喪、以君之身為臣戴孝;”
    “皇祖母,當真還記得太後二字,究竟意味著什麽嗎?”
    “當真還記得自己,是我漢家的太後——是太祖高皇帝的兒媳、先太宗孝文皇帝的正妻,是父皇的身生親母,是孫兒的皇祖母嗎?”
    一番大義凜然的話說出口,一旁的劉嫖自已是悵然噤口,有心說些什麽,卻也根本無從開口。
    禦榻上的竇太後,也是被劉榮這番話說的一愣——卻並非是有所感觸,而是明顯一副正在考慮該憤然起身斥責劉榮,還是淒淒慘慘的陰陽怪氣的架勢。
    有劉榮這麽個嘴替,替自己說出了一直想說,卻一直無法說出口的話,天子啟也自覺心中一陣暢快。
    ——甚至就連前胸處,一直若有似無堵著的那口鬱氣,都似乎呼出了不少。
    便見天子啟歎息著起身,雙手自然地背負於身後,用機械般冰冷無情的口吻道:“太子大言不慚,忤逆太後;”
    “罰於高廟閉門思過三日。”
    “朕教子無方,亦當沐浴更衣,齋戒自省。”
    說著,天子啟不忘冷冷撇劉榮一眼,旋即便繼續自顧自道:“太後若無他事,朕,這便退下。”
    “——梁王薨,朕念梁王於社稷有功,已有詔諭:賜梁王黃腸題奏一,金縷玉衣一,冥燈、冥器若幹,許梁王以天子啟入葬。”
    “既然是太後最孝順的兒子,蓋棺定論,便定個‘孝’吧。”
    “到了地底下,梁孝王,當也會繼續做個孝順的兒子,在冥槽地府備好所有稀罕玩意兒,隻等太後下去,便奉上盡孝。”
    ···
    “卻是不知,真到了地底下,太後,當真還有臉麵見先太宗孝文皇帝?”
    “真到了冥槽地府,先帝當真還能放心的下,繼續讓太後做‘太後’?”
    “——但願吧~”
    “但願到了那時——到了地底下,梁孝王能做先帝的太子儲君,好讓太後母憑子貴……”
    “至於朕嘛~”
    “嘿;”
    “便依太後所言:到那時,再與太後相會吧……”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