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想開一個廠

字數:3539   加入書籤

A+A-


    鄭八斤是個自來熟,他才不會覺得在領導家吃飯會尷尬,尷尬的是別人。
    陽老也要給他和趙秘書泡茶,趙秘書哪能讓領導動手,自己雙手接過了茶杯去泡。
    鄭八斤卻進了廚房,想要幫忙做菜。
    納女士也不客氣,笑著點了點頭,讓鄭八斤撿點蔥薑之類的佐料。
    鄭八斤想說的是,你這是要做魚呀阿姨,那是我的拿手好菜,不如我來,你幫我打打下手就行了。但是,他不想喧賓奪主,人家好不容易要在家裏親自做一頓飯,在老公麵前好好表現一下,你不給機會,那還叫人嗎?
    後來,鄭八斤才發現,這個納女士,說是親自動手做菜,不過是做做樣子,主要還是保姆主廚,不過,好納女士看鄭八斤的眼神有些特別,就如看前世的情人一樣。
    如果不是鄭八斤穩如老狗,泰山崩於前而不動,估計這會兒早就被看得不自在,全身發熱了。
    再看保姆,姓納,和納女士同姓,而且年紀相差也不大,四十多歲的樣子,人長得很清秀,做事很巴實,據說在一個酒店當過廚師。
    鄭八斤想不明白的是,納女士經常不在家,有這麽一個同姓同宗的清秀保姆在家裏陪著陽老,她也放心?不擔心失業?
    要知道,兩地分居,男人趁虛而入保姆的事情可不少。失業事小,生命受到威脅,甚至死於非命,被火燒得麵目全非的事情就杯具了。
    鄭八斤正想著,納保姆已經在做魚了。看上去手法還可以,對湯的要求一樣的高。
    發現納女士在注意自己的眼神,鄭八斤不敢再看納保姆的背影,忙著移開,看向了窗外。
    原來,這廚房正對著自己家的陽台,真是巧了個乖乖。
    記得,自己回去都很晚,沒見著這裏開燈,可見,這家廚房不經常使用。
    “對了,聽說你開了個火腿店,生意還不錯,年輕人,真不錯。”納女士看了一眼鄭八斤,笑盈盈地說道。
    “阿姨,主要是沒錢,不然,可以開得更好一些,去年收購的量也不夠,限製了今年的銷量。”鄭八斤看得出來,這個納女士不簡單,所以,也就實話實說,不然,被人當小醜一樣看笑話就不好了。
    “錢確實是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沒有錢。”納女士依然在笑。
    這時,趙秘書泡好了茶,走到了廚房門口,笑著說道:“我看,能做點什麽?”
    “不用客氣,你坐一會兒,這裏有我們就行了。”納女士像是有話要和鄭八斤單獨談下去的樣子,拒絕了趙秘書幫忙。
    “沒事,阿姨,你難得回來一次,多陪陽老聊一下天,做飯的事情我來吧。”趙秘書大方地接過了鄭八斤手裏的蔥,開始撿了起來。
    鄭八斤愣了愣,你這是讓我去陪陽老還是咋地?
    不過,他也不客氣,真的洗了手。
    納女士笑了,也跟著洗了手,和鄭八斤一道,回到了客廳。
    陽老親自把茶水遞到了鄭八斤的手裏,示意他坐。
    鄭八斤也不客氣,在對麵一張沙發上坐了下來。納女士坐在了陽老的身邊,就如兩個老夫妻,在對自己的兒子訓話一樣,讓鄭八斤有了瞬間的尷尬。
    “對了,剛才說到錢的事情,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你可以向銀行借款呀?”納女士說道。
    “這條路現在不好走,銀行也沒有多餘的錢。”鄭八斤為難地說著,看了一眼納女士,接著說,“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找融資!”
    “融資?”納女士奇怪地看著鄭八斤,“能具體說說嗎?”
    “就是找一些大的公司出錢,相當於入股,到時,掙著的錢大家一起分紅。”鄭八斤試探著說道。
    他看出來了,這個女人不簡單,說不定是某個企業的老總,如果把她說動心,指不定就會成為自己的財神婆。
    “你說的是入股金的方式,信用社當初就是這麽成立起來的,應該可行。”納女士始終是笑著說話,讓鄭八斤都有些懷疑,是不是每個老總都這麽好說話,這麽平易近人。
    “差不多,但是,也不太一樣,他們當初麵對的是老百姓,一家人三角五角的入股,實在是太少了,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我想的不一樣,隻要找一家大公司,一次就可以解決大量資金問題。”鄭八斤正色說著,看了一眼陽老。
    陽老始終不說話,成了觀眾,此時也隻是點了點頭。
    “那你說說,現在需要多少資金?”納女士含頭說道。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鄭八斤也不客氣,開門見山地說道。
    “小夥子,不能太貪心,做事得一步一步來,不可以好高婺遠。”納女士像是有些不高興地說。
    陽老看了她一眼,笑著說道:“小夥子有誌氣是對的,說明有追求,不過,我想要問一個問題,如果你手裏突然有了一百萬,你打算怎麽花?”
    “一百萬的話,我的養豬場可以擴大規模,但是,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在裏麵,我打算再開一個車行,先從自行車開始。在未來的這幾年之中,自行車會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方向,特別是在農村,就拿十裏村來說吧,一家一輛,趕集的時間用得上,當然,還會有一部分人,去做工的時候騎個自行車,方便又節能。”
    鄭八斤想到了前一世的自行車幫,每人一個飯盒。為什麽他們不買摩托車,是因為太貴。
    陽老奇怪地看著他:“為何不一直把食品做到底?”
    “食品隻是一個過渡階段,要不了幾年,就會過剩,到時,再加上國外的一些食品公司進駐,做食品將會很堅難。”鄭八斤想說的是,一袋米,或者是一桶油,從外國進口,成本很低,這也是到了2022年,大米隻賣兩塊錢一斤的原因。
    “賣自行車也花不了這麽多錢呀!”納女士笑著說道。
    她當然不會明白,自行車可以一直賣下去,而且,隨著公路車的出現,對材質要求極高,可以賣到十幾萬一輛,這個時候說出來,沒有人會信。
    “賣自行車當然要不了這麽大的本錢,我想的是開一個廠,先生產自行車,再慢慢轉成摩托車。到時,就得組建一個團隊,搞一下研發什麽的,如何讓車身更輕,動力更足,在未來幾十年時間,將會占領農村的大部分市場。”
    鄭八斤的想法,讓納女士都嚇了一跳,這可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做到的事情,不說材料,就是這方麵的人才,也難得找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