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烽火

字數:7328   加入書籤

A+A-




    

 陝西的局勢正在崩壞,西南麵已經傳來了消息。
    如同曆史上一般,賀人龍與張全昌一路領兵一路經鳳翔府進入鞏昌府,追敵於張家川,大破流寇絞殺數千人,捷報送往各營,明軍原本有些萎靡的士氣多少也提起了一些。
    隻是在不久之後,又一封軍報傳入了各營之中,這一次的軍報隻有把總一級的軍官才得知內情,普通的軍校都被瞞在了鼓裏。
    賀人龍在擊敗了流寇之後,再度進軍卻遭遇伏擊,都司田應龍戰死,士卒死傷逾五百餘人,一路撤到了張家川東麵四十餘裏的安戎關才穩住了腳跟。
    而後在守衛安戎關之時,於關牆之上望見遠處漫山遍野盡是人流與旌旗。
    高迎祥、張獻忠等部浩浩蕩蕩足有十數萬人自張家川出,一路向東而來。
    賀人龍與張全昌兩人麾下損兵折將後已經隻有近六千殘兵。
    雙方與安戎關鏖戰三日,明軍再度折損三百人。
    賀人龍命令軍兵焚燒關卡,趁亂連夜後撤,同時快馬加鞭將流寇東進的消息傳回了關中。
    陳望神色略微有些陰沉,望向身側熱火朝天的校場。
    夥食充足,駐地安穩,使得陳望有充足的時間來訓練麾下的軍卒,也讓軍卒有足夠的體能能夠承擔繁重的訓練,這種機會其實真不多。
    流寇劫掠地方打破了城池可以就地搶奪糧草補給,不必攜帶行糧。
    但是官兵卻不能這麽做,一應糧草軍餉都需要中央調配,或者是由周圍城池官員支援。
    但有時候,當地的地方官員有時甚至以未滿三日拒絕供應糧草。
    實際上在很多的時候,明軍進剿流寇之時,流寇酒足飯飽,明軍卻是饑疲難耐。
    調派來的糧草罕有充足,有時候還需要軍士自己砍柴做飯,進剿軍兵幾乎皆是一頓饑一頓飽,甚至數日未得任何補充。
    律法苛責,兵卒窮困,各路兵馬離心者因此與日俱增。
    崇禎八年之時,明廷威信仍在,除去遼鎮的兵馬驕橫跋扈之外,各路進剿兵馬都不敢亂來,皆是老實聽調。
    殺良冒功、燒殺搶掠等事雖有,但是也都不敢明著來,在縣城府道等城池也不敢亂來。
    明軍真正的開始墮落其實在崇禎十三年後,那個時候明廷威信盡失,欠餉日久。
    從那時開始各路的進剿的兵馬逐漸的失去了控製,之後才是真正的賊過如梳,兵過如篦。
    也是從那時開始,流寇開始向著起義軍過渡,而官兵卻是向著賊寇過渡。
    “舉銃!”
    校場之上,身穿著赤色箭衣的胡知禮雁翎刀高聲喝令著。
    在他的身側,十二名呈一字排開,身穿著窄袖青衣的軍兵聽聞命令,皆是立即舉起了手中的鳥銃。
    十二名鳥銃兵並非是肩靠著肩緊密的站在一起,他們每兩個人中間都留出大概一人的間隔。
    鳥銃就是火繩槍,就是靠可以持續緩慢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因為火繩槍的特性,彼此之間是不能像手持著燧發槍的士兵一樣肩靠著肩,組成像燧發槍兵那樣的緊密隊列,同排之間起碼要留出大概一人左右的距離。
    在慌亂的時候,火繩槍上的火繩,還有引火物很容易意外點燃火槍手身上攜帶的火藥,其觸發幾率、傷損率要比炸膛高得多。
    再加上火繩槍糟糕的射速,因此火繩槍在同樣陣型寬度上無法形成燧發槍那樣的火力密度。
    “放!”
    “砰!”“砰!”“砰!”
    十二杆鳥銃幾乎是在同時被擊發,隨著排銃的爆響之聲,一團團硝煙也驟然從火繩槍內騰起。
    “前隊後退,中隊上前!”
    命令再度傳來,十二名鳥銃兵提著手中的鳥銃向著後方快步走去,而後站在其後的另一隊鳥銃兵手持著已經引燃的火繩的鳥銃走到了最前排。
    “舉銃!”
    “放!”
    “砰!砰!砰!!”
    陳望的目光沒有停留在最前方開槍軍卒的身上,而是停留在了後方。
    剛剛第一排放完了鳥銃的鳥銃兵此時已經退到了第三排的位置,正在緊鑼密鼓的裝填著手中的鳥銃。
    退到了最後的一排的鳥銃兵左手握持著鳥銃,右手頗為熟練的從腰帶之上的包中取出了一封紙筒將其一角放進了嘴中直接咬開。
    他們手中拿著正是紙筒定裝火藥,這些原本都是沒有的,發放軍需的官吏配了裝藥的竹筒,火藥都是用大桶裝著直接運來的。
    紙筒定裝火藥,就是將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部包在一個長型的紙筒裏。
    火藥裝填的多少能夠極大的影響槍彈的威力,裝藥少的話鳥銃的殺傷力將會降低很多,裝藥多鳥銃則會有炸膛的威脅,根本打不了幾發。
    身處戰場之上,就是老兵也難免心驚膽顫,更何況新兵,因為恐懼和慌亂裝藥裝多裝少都是常見之事。
    紙筒定裝火藥製作並不難,《紀效新書》之上對於其中的定量寫的清清楚楚。
    邠州就在近側,紙殼並不值錢,陳望也隻是花了些許的銀錢便從邠州城內訂來了不少的紙殼。
    紙筒定裝火藥不但可以保證了槍彈每次射擊的威力,也省略了很多步驟,極大的減少鳥銃的裝填時間
    鳥銃的射擊步驟繁瑣,每次擊發都需要重複倒藥、裝藥、壓火、裝彈,裝火繩,還需要清理引火孔和引藥鍋,以防止殘渣阻塞。
    如果不用紙筒定裝火藥,熟練的射手一般也隻能是在一分鍾之內打出一發,這已經是一個很快的速度了。
    一般的射手可能在三分鍾才能夠打出兩發,要是在戰場之上手忙腳亂,恐怕兩分鍾打出一發都難,至於裝藥到底是多還是少,估計也隻有天知道了。
    陳望站在校場的一側觀察著訓練,這段時間他也記了鳥銃手裝填的時間。
    用上了紙筒定裝火藥後,熟練些的射手一分鍾都能打出兩發,雖然還是遠低於弓弩的射速,但是這樣的速度放在鳥銃的身上已經是極快了。
    看著升騰起來的硝煙,陳望眉頭微皺。
    調配入營的火藥根本不多,而且質量也是堪憂,配比甚至都有些問題,這些火藥早就在訓練中打的差不多了。
    現在營中用的火藥,都是陳望按照《紀效新書》的配比配置出來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從商行的手中購買,加上購置紙殼等前後又去了二十餘兩。
    陳望口袋裏麵的錢沒有多少了,斬獲首級功的錢大部分都放在遼東,現在他還能支用的錢隻剩下了五十兩,已經是有些捉襟見肘了。
    陳望轉頭看向校場的另一側。
    另一側的校場之上,唐世平、胡知義正分別領著新軍們,列隊組陣,相互廝殺配合,演練變陣。
    經過了半個多月的訓練,這些新募的新兵身上已經脫去了些許的土氣,帶上了一絲幹練果斷的氣勢,變得越發的像是一支軍隊。
    《紀效新書》中有考核法,將軍卒的技藝細分為九等,每一等能夠享受到的待遇都不同,越是高等能夠享受的待遇便越好。
    不過現在陳望在司中隻是分了上、中、下、不合格四等。
    不用九等製,是因為現在人手不夠,統計起來複雜困難,起到的作用和付出不成正比。
    練兵最重要的是因地製宜,而非是生搬硬套。
    每三天考核一次,評定等級,每一等級的夥食各不一樣。
    上等最好,下等最次,不合格者不僅需要加練,還會被扣月餉,捆打軍鞭。
    隊伍之中各人評定等級也和隊長隊副的待遇掛鉤,不合格者多於一人,連坐隊長、隊副。
    推行了評定製之後最顯著的影響,就是一眾新兵沒有一個人再敢偷懶耍滑,沒有人想被評定為不合格,畢竟那軍鞭打在人的身上是痛到骨子裏麵。
    前前後後又調撥來些許的軍械,腰刀又送來一百多把,多了三十幾套布麵甲,遮臂倒是送來又送來了四十多件,勉強是可以讓隊官人手一件。
    根據綜合的評定之後,陳望在三局新兵之中選好了旗總,提拔了新的隊長和隊副,局內的軍官都已經是配滿。
    現在新兵三局的旗總一級的軍官都穿戴起了遮臂、裏麵穿著鎖甲、外罩著軍官專屬的鉚釘布麵甲,頭戴高缽盔,配著腰刀。
    隊一級的軍官也都戴著遮臂,頭戴紅纓笠盔,雖然沒有鎖甲,但是布麵甲還是配齊了。
    但是普通的軍兵還是有大半沒有分到甲胄,隻有一頂連紅纓都沒有的笠盔和長槍,腰刀都沒有配。
    盾牌終於是撥下來了六十多麵,陳望也從三局之中各挑了二十人去練習刀盾。
    短兵相接、混戰衝陣之時刀盾兵遠比長槍兵要更有用。
    現在一眼望去,旌旗林立,軍陣嚴整,衣甲鮮明,倒是有幾分強軍的模樣和氣勢。
    不過當然,這也隻是看上去,實際上差距仍然很大。
    “上個月要是有人和我說能把城外的那些流民練成軍,就是打死我也不信。”
    陳功一直跟在陳望的身後,這些天雖然他是眼看著這些軍兵發生變化,但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因為有邠州運送的糧草,這段時間眾人每天都吃上了飽飯,加上送來的肉食,也都是見了葷腥。
    入營之後,夥食變好了以後,這些新兵很快因為饑餓造成的體重減輕恢複了過來,甚至不少人都比之前要壯了許多。
    他們作為農民,也就是在風調雨順的時節能夠改善一些夥食。
    雖說在萬曆年間的時候物價極低,隻要肯做生活也有盼頭,但是那也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自天啟之後便大不如以前,日子過得也是越發的困頓。
    哪有像現在這樣一天能夠吃上三頓飽飯,還能見到葷腥。
    什麽跑步訓練還有負重訓練,軍陣訓練哪裏有在富人家當長工短工來的辛苦,更沒有一個月一兩半的軍餉可以拿。
    雖說有些東西是真的難學,軍棍和軍鞭打人也是真痛,軍餉也沒有其他營兵的多。
    但是這一切都可以忍受,起碼比沒飯吃要好上一萬倍。
    “不過大哥,你還不準備招些家丁嗎?”
    “打仗的時候隻有這些兵恐怕不行啊。”
    陳功眉頭微皺,陳望現在身邊隻有九名家丁,這些人還是原先那個陣亡把總麾下的家丁。
    “這些兵都沒有見過血,現在看上去聲勢不錯,但是和流賊接上戰就不一定了。”
    司裏麵的家丁也隻有唐世平手底下的五人,還有原先百總下麵的八名家丁,再加上陳望身旁九人,一共也不過隻有二十二人。
    一般的百總都會養十三四人左右的家丁,副百總七八人,把總麾下需要有三四十敢戰的家丁壓陣選鋒,大概就是十比一的比例。
    西麵風聲鶴唳,流賊的動向不明,探查平涼府的夜不收從原先兩天一報,逐漸變為了一天一報,到現在已經是變成了一日三報,流賊大隊似乎已經離開了平涼,正往東而來。
    “已經夠用了。”
    “平涼府的流寇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陳望搖了搖頭,高迎祥和張獻忠如今都在西南方,平涼府隻不過是一部偏師。
    要是按照戚繼光所書寫的練兵法嚴格練了快一個月的軍兵,和一群烏合之眾接戰就潰,那不如趁早直接遠渡重洋逃亡國外算了。
    雖說在平涼府的流寇估算有十三四萬,但是十三四萬裏麵能戰的就那麽一些,精銳更少。
    而且兩軍交戰,十幾萬大軍怎麽可能全部同時接戰,真正接戰的並不多,其他人隻是裝聲勢罷了。
    左良玉現在和他們合兵一共五千五百人,光是精騎就有一千兩百多人,步兵衣甲齊全。
    曹文詔未死,現在的情況和曆史上不太一樣,明軍的士氣尚可。
    邠州難守,要想擊潰這十多萬流寇很難,但是全身而退並沒有問題,絕對不會像曆史上那般潰亡大半。
    “嗚——————”
    一道低沉的號角聲自中軍的方向傳來。
    陳望停下了腳步,轉頭循聲望去。
    視野之中,就在中軍高大的軍帳輪廓遠方,數道黑煙已經是衝天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