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前進

字數:6747   加入書籤

A+A-


    

 崇禎八年,八月三十日。
    淳化城外的官道之上,一眾身穿著青色軍裝的軍卒皆是立正而站。
    一麵麵火紅色的旌旗迎風鼓蕩,獵獵的響動聲縈繞在眾人的耳畔。
    東方漸白,天色漸明。
    陳望頭戴紅纓氈帽,穿著一身絳紅色的箭衣,手挽著韁繩,騎乘著戰馬帶領著十數名親衛緩步行進在官道的側麵。
    官道之上,他麾下兩營近四千五百名軍卒已經是完成了集結。
    得益於戰敗的艾萬年和張外嘉,陳望從敗軍之中繳獲了大量的武備。
    不過不知道為什麽洪承疇允諾的第三批軍械卻是沒有送來。
    陳望猜想,估計洪承疇是覺得他這一仗繳獲了不少的武備。
    前線戰事吃緊,幹脆就直接斷了軍械的運輸。
    陳望自然不會不知趣的派人詢問這批軍械到底會不會送來。
    洪承疇可不什麽好相與的人,史書之上記載之中洪承疇可謂是睚眥必報。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要是沒有眼力見,到時候被洪承疇記住了,可不是一件什麽好事。
    反正送來的軍械甲胄兵刃差不多也就那麽百十來件。
    淳化戰後的繳獲,加上之前軍中的調撥的軍械,現在對於陳望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充足了。
    軍中現在共有布麵甲共有兩千五百六二領,鎖甲九百五十七件,棉甲九百七十二件。
    鐵遮臂兩千餘件,高頂盔加笠盔共計四千餘頂,軍服一千餘件。
    直屬的遊兵營陳望按照步騎將其劃分為了兩部,騎兵為前部,步兵為後部。
    前部有遼騎八百九十七人,不算曹文詔派來的那五十多名家丁,現在都是衣甲俱全。
    高頂頓項盔、外罩布麵甲、內穿鎖子甲,帶遮臂。
    皆是身穿雙甲,馬刀、弓箭、三眼銃全部都已經是備齊。
    甚至比他們在張外嘉麾下的時候,裝備還要精良。
    布麵甲的質量參次不齊,裏麵鑲嵌的都是鐵片,鐵片的多少影響布麵甲的防護能力。
    而陳望給這一眾遼騎是特地選的甲片多的一批,保證其防護力。
    後部有兩司八局步兵,其中三局是邠州的募兵,一局是隸屬於曹文詔前部左司的一局老兵。
    另外四局則是艾萬年、劉成功當初在襄樂逃回來的殘軍整編。
    這四局軍兵說實話,陳望並不想要他們。
    但是洪承疇已經是派人送來了,也編入了他麾下營兵隊列之中。
    陳望現在是不要也得要。
    這些人大部分也是陝西人,畢竟艾萬年原先是神木的參將,後麵孤山副總兵,戍平涼府,麾下的營兵自然多是陝西人。
    在之前闖軍攻堅的時候,頂在最前麵的就是這四局整編後的殘軍。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軍兵完全看不出是敗軍整編之後的。
    無論是守城還是野戰都敢打敢衝,或許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他們的士氣高昂的有些嚇人。…
    而劉成功在不久後,也特意又找了一次陳望。
    簡單的說了一下當初在襄樂遇伏的事情。
    這些殘兵跟著劉成功和王錫命兩個人殺出重圍,劉成功的意思便是讓陳望能夠不要太過於苛刻。
    王錫命終究是沒有挺過這一道難關,就在不久前已經是病逝在了西安城中。
    陳望沒有回絕劉成功的請求,劉成功雖然降為參將,但是資曆擺在那裏,人脈也一直存在。
    而且那四局殘兵也沒有做出什麽違反軍律的事情,更沒有什麽刺頭。
    現在並非是能夠完全隻依賴於新軍的情況,舊軍在現階段仍然有它的可取之處。
    這八局兵,經曆了淳化之戰後,共有八百七十二人。
    但是陳望從原先邠州募來的三局之中,分了一百四十四人去擔任新軍的旗總和副旗總
    實際上,剩下了七百二十八人,暫時沒有補充兵力
    鎖甲配給遼騎,還有一些軍官之後,基本沒有了。
    所以這七百二十八人都隻穿戴布麵甲,也戴高頂盔,穿遮臂。
    其餘的甲胄,除去留下一部分的備用外,都發到了新兵營中。
    九百三十七件布麵甲,還有剩下的鐵遮臂,優先供給了新軍中的軍官和刀盾兵。
    而一直沒有動用的九百七十二件棉甲則是優先供給了軍中的銃兵。
    如今新軍之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火銃兵。
    這一戰的繳獲之中沒有多少的鳥銃,大部分都是三眼銃。
    原因自然是因為,李自成麾下的火銃兵基本列裝的的三眼銃,而不怎麽使用的鳥銃的原因。
    而洪承疇派人運來的軍械之中,鳥銃也不並不多,更多也是三眼銃。
    因此這三分之一的火銃兵,所有人裝備的基本都是三眼銃。
    陳望並沒有堅持使用火繩槍。
    在仔細的權衡利弊,反複思考之後。
    陳望發現了李自成雖然學習是他的所用的戰法,但是對於見解和運用,卻是在他的上麵。
    他雖然已經十分的慎重,但是還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
    生搬硬套,一味的列裝鳥銃,而不用三眼銃和其他的火器。
    鳥銃的威力和射程確實要比三眼銃更大和更長。
    裝填時間有了紙殼彈藥之後提高了大半,隻需要列五六排熟練的鳥銃兵,便可以做到循環發射,近乎連綿不絕的效果。
    但這裏有一個十分大的缺陷,就算是連綿不絕,火力密度仍然不能夠阻止敵軍衝到近前來。
    所以在這個燧發槍不成熟,火繩槍技術成熟的時期,無論中外,仍然有大量手持冷兵器的軍兵,用來保護火槍兵。
    三眼銃打完彈丸之後,後續的裝填極為困難和繁瑣。
    裝填時間是鳥銃的數倍,所以一般隻是作為一次性的消耗品。
    但三眼銃卻有一個優點,卻是鳥銃無法比擬的。
    它的擊發迅速,瞬間火力覆蓋密度更大,瞬息之間造成敵方巨大的傷亡,可以有效的遏製大量的敵軍。…
    三眼銃雖然射擊距離近,破甲能力低於鳥銃。
    但是流寇的披甲率極低,能夠穿上鐵甲的也就是精騎,大部分的馬軍都隻有棉甲,更不用提步隊和饑兵了。
    三眼銃其實反而是現在的最優選擇。
    現在麵對的主要敵人是披甲率極低的流寇,而不是身穿重甲的後金。
    後金再度入關是在崇禎十一年,那個時候盧象升才被征召到北方去防守。
    敵人換成後金兵,怎麽也要等到崇禎十一年去了。
    除去火銃之外,現在軍中也還有不少的火炮。
    算上繳獲,共有二十門虎蹲炮,小型佛朗機五十六門,中型佛朗機二十門。
    一部分是洪承疇調撥的軍械,另一部分則是繳獲自李自成。
    還有四門發熕炮,那四門發熕炮是李自成原先在湫頭鎮伏擊戰所用的火炮。
    在之前淳化戰時,李自成也用過這些發熕炮還轟擊城牆。
    或許是因為效果有限,又或許是因為火藥、彈丸什麽的不足,因此隻是響了幾陣,便沒有再響。
    在逃亡的過程之中,李自成自然是不可能將那沉重的火炮帶上。
    發熕炮是明時使用的大型火炮,從嘉靖年間開始應用,重量一般都超過五百斤。
    所發射的彈丸重逾四斤,發炮之時震耳欲聾,勢若奔雷。
    用來轟擊排列嚴密的軍陣和人潮之時,可以造成大量的傷亡,給予其士氣極大的打擊。
    發熕炮比紅夷大炮要輕得多,其射程和威力自然也比紅夷大炮要短和弱。
    刀盾兵最少,一隊之中隻有兩人,約占了總人數的六分之一。
    長槍兵最多,占了差不多半數。
    弓手自然是半個都沒有,新軍招募的全是一些饑兵。
    他們要是會射箭的話,早早的就直接升為步隊了。
    會射箭,會騎馬的,不需要什麽功績,隻需要說出來,就能被選為馬軍和步隊。
    當然還有旗手、號手、鼓手、傳令兵等一眾其他的職位。
    軍隊的構成不完完全全都是純粹的戰兵,這些軍職也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畢竟行軍作戰,要是光靠扯開喉嚨大聲呼喊的話,那麽就是百人的戰場都難以指揮。
    新軍方麵,加上任命的旗總和副旗總,人數已經達到了兩千八百四十四人。
    陳望製定了一條新規,兩營之中所有的軍餉,所有人的軍餉每個月都由他親自發放到手中。
    現在陳望並不缺錢,所有人全可以發足餉銀。
    家丁製的弊病太大,陳望並不想繼續實行家丁製。
    遼騎大部分的軍官將校都已經是戰死,沒有人什麽養家丁。
    而步卒之中也是一樣,沒有多少的家丁存在,陳望準備暫時這樣順其自然。
    至於新軍營,陳望自然是不會讓有人蓄養家丁的情況出現。
    所有人的餉銀除了按照軍職的高低發放外,隻有每三個月一次的技能考核等級可以影響餉銀。
    考核等級被分為四級,延續之前分下的上、中、下、不合格四等。
    上等每月二兩半,中等二兩,下等一兩半,不合格一兩。
    不合格者不僅需要加練,還會收到懲處,且考核成績過差者,還將會被扣除一定額度的月餉。
    新兵營的軍兵前三個月都是一兩的月餉,定下的考核之期是在三個月後,也就是十一月的中旬。
    陳望最後回望了一眼居於東麵的淳化城。
    隊伍從他所在的位置,一直蔓延到了東麵處於官道盡頭的淳化城門處。
    現在想起前不久發生在淳化的戰事,陳望仍然是有些心有餘悸。
    以小博大,以寡擊眾,其中的變數實在是太多。
    但是結果是值得的,不僅升任為了營將,還招募了一營的輔兵。
    還算寬敞的官道已經是被他麾下的軍兵擠得滿滿當當。
    陳望重新正過了頭,目光看向了前方,舉起了手中的馬鞭。
    現在仍然還沒有到停下腳步的時候。
    時間緊迫,情勢危急。
    容不得半分怠慢和鬆懈……
    羅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