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排排坐看挖挖機

字數:4866   加入書籤

A+A-


    再回到駱一航。
    他在三叔家住了一宿,又到強娃那去了一趟。
    回家進門正趕上吃飯,現成的。
    駱誠滿懷期待的講了他剛聽來的八卦,特想看看兒子的反應。
    眼神一露,駱一航就知道是什麽意思了,特別配合,隨著磕磕巴巴的劇情講述,適時表現出驚訝,高興,哎呦臥槽等等表情。
    駱誠對此滿意極了,飯都多吃了一碗。
    至此,駱一航才知道自家的菜在外麵惹了這麽多事。
    但是讓他再多拿出點來是真沒有了。
    趕快吧,趕快把地開了,抓緊種一茬,到秋天就能多些了。
    也明白了,怪不得這兩天禮道經的修為蹭蹭往上漲,buff加了一大串。
    駱一航昨天在三叔家沒法修煉,心疼的他直抽抽。
    由此可證,地球上的天道夠意思,即便不知道人,也能把祝福意誌功德準確的定位到身上。
    那豈不是說,為了以防萬一要求的調查問卷沒用了上午都打印出來了。
    算了,打都打了,明天接菜的時候給他們吧。
    了解一下客戶體驗也好。
    吃過飯,駱一航和駱誠上了台子。
    倆人要一塊做一道數學題。
    為啥說是數學題啊。
    因為菜苗的品種和數量已經定好了,從村裏包的十幾畝要種蘿卜、扁豆、絲瓜、苦瓜、青椒、花菜、韭菜還有蔥薑蒜等十幾種作物。
    但是每個品種單位麵積的種植數量不一樣,成熟時間也不一樣,還得考慮采收方便。
    這些品種種在哪裏,哪個跟哪個能挨著,哪個跟哪個能套種,哪個要起壟,哪個要挖溝講究多了。
    相當於一道有著一大堆條件的排列組合題。
    數學最公平了,說不會,就是不會。
    就這麽點事,兩父子在台子上泡了一下午,吵了一下午,寫寫畫畫廢了半個本子,怎麽算都算不明白,氣的駱一航恨不得列成公式找丁蕊解題了。
    總而言之吧,駱一航挨了好幾腳,充分體驗了家庭食物鏈地位之後,總算是靠駱誠把規劃弄出來了。
    ……
    次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也就六點多鍾。
    駱一航剛從田裏摘菜回來。
    還沒進門呢,就看見一輛小五菱順著村路開了上來。
    等到近前,駱一航一眼就認出來是李正的車,就放下筐子迎了上去。
    李正把車停好,駱一航順著擋風玻璃往裏一瞧。
    好家夥,小麵包車裏坐了六個人。
    開車的是李正,副駕駛上一位坐的緊貼著靠背,憋屈的很。
    不是因為胖,而是懷裏抱著兩大袋子饅頭,一看就是鎮上那家山東老饅頭店的,開了十幾年了,以個大瓷實著稱,即便是駱一航半大小子吃垮老子那會兒,一頓也最多吃倆。
    副駕駛那位懷裏抱著的,看體積得有四十個。
    而在他倆後麵,還有四個人,委委屈屈擠在一排座位上。
    其中倆人手裏托著兩個大不鏽鋼盆,快有臉盆大的那種。看起來還是熱的,把衣服脫了疊著蓋腿上墊著。
    後麵那麽多座呢,為啥都擠在一排
    駱一航有點好奇,特意到側麵看了一眼。
    好家夥,又是好家夥。
    小五菱最後一排座位拆了,空出的地方堆著幾個大電瓶。
    還有桶裝的機油,油封、鏈條、修理包、大螺母、橡膠墊,甚至還有兩個巨大個的挖掘機前麵鏟鏟上的牙齒。
    倆大牙齒下寬上窄,並排放著就在中間空了那一點點地方,還塞了倆大暖壺。
    車裏一點空間都沒浪費,拉人倒像是順帶的。
    那些東西,應該都是給挖機和鏟車準備的,不過挖機和鏟車還沒見影。
    別說,小五菱是真能裝啊。
    駱一航正學習著呢。
    李正夾著個皮包下了車,另外五個人提著饅頭托著盆子下來,伸胳膊扭腰活動筋骨,坐這車上來可是受了罪咯。
    ……
    見到駱一航,李正滿臉堆笑帶著人過去,向那幾個人介紹說:“這是東家。”
    然後指著他們手裏的東西又對駱一航說:“航老板,東西先放你這,中午麻煩幫忙熱一下就行。”
    跟他來的幾個夥計,他可沒介紹。
    駱一航覺得可能有什麽講究吧,也沒在意,招呼人進屋。
    “沒問題啊,走撒,先放屋裏。喝口水歇歇。”
    進到屋裏,駱誠和張桂琴已經起來了,幫著把饅頭和大盆子先放廚房裏。
    兩口袋足有四十個大饅頭,兩個大盆裏,一盆白菜肉沫燉豆腐,一盆辣椒炒肉。
    這是李正給準備的午飯,看這飯量,一個人二十塊標準還真不一定夠。
    幸虧駱一航選了不包飯,花點錢就花點錢吧。
    不然這五個小工加三個司機再加上李正,這九個大肚漢老爺們,光做飯就得累屁的。
    人到了之後沒多長時間。
    機器也到了。
    李正這次帶了兩台挖機,一台推土機。
    後麵還有兩輛卡車卸下兩車碎石子。
    卸貨的時候駱一航去看了,大小都差不多,挺幹淨,沒在裏麵摻啥沙子、土塊之類的玩意。
    是正經砂石場拉來的。
    跟李正簽了個合同。
    駱一航和駱誠商量了下,父子倆做個分工。
    駱誠帶著人上台子收拾,田裏的活還是駱誠擅長。
    駱一航則留在下麵交接驗貨,盯著李正叫來的挖機幹活。
    張桂琴負責看家,忙活家裏一攤事,還有招待村裏人,搞這麽大工程,村裏人肯定會上來看看,不管是看熱鬧也好,要幫忙也好,都得招待,都得準備,也忙著呢。
    ……
    很快。
    兩台挖機就幹起來了,在土路上哐哐哐一通砸,該挖的挖,該填的填,再用自重一趟趟往返壓實。
    把路麵盡量弄成平的。
    推土機跟在後麵,把鏟鏟放下來,一層一層往修整好的路基上鋪石子。
    每當石子用的差不多了,李正就打個電話,過上半個鍾頭,就有三輛自卸卡車轟轟轟開上來,卸下六十噸碎石。
    中午休息了兩個多小時吃飯。
    到下午兩點多的時候,上山的路已經修整好了,坑坑窪窪的地方被填好,走車還不行,但是履帶式挖機已經可以開上去。
    李正就先安排了一輛挖機上去清理水渠,順便放掉台子上田裏的積水。
    另一台挖機,還有那輛丐版推土機繼續修路。
    說實在的,整個過程很無聊,很單調。駱一航蹲在屋後桂花樹下看了一天,耳朵裏都是哐哐哐,哐哐哐的聲音,震的腦瓜子嗡嗡的。
    駱一航這還是好的,跟他一起在桂花樹下排排坐,看了一天的老爺爺和老老爺爺們,走的時候腳底下都在打晃。
    村裏好不容易開工程,全村都驚動了,村裏的男女老和老老都跑上來看熱鬧,然後就不走了。
    大嬸子奶奶們在駱一航家裏開了幾桌麻將,張桂琴陪著。
    大伯爺爺和老爺爺們,占據了屋外桂花樹下的陰涼,喝茶抽煙諞閑傳,排排坐看挖挖機幹活。
    男人到老都是少年,就喜歡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