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遊仙 第十三章 漁村怪事
字數:6384 加入書籤
我從來沒恨過這個世道
我隻恨那些所謂的神仙
——刑楓
可世間之事,最無意外的便是意外本身。
徐家兄弟二人之間關係不和,雖然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從徐良自行加入監天司後,獨自一人跑去金陵,一待便是幾十年,就可以證明。
但是卻沒有一個有心之人,敢在這件事上做些文章,原因很簡單,打不過,也熬不死。
趙雅作為徐家的長嫂,自然知曉其中的原因,甚至於說她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大宗族內親情本就淡漠,更何況是修行世家,求天道而泯人性,本就是修行的根本。
徐坤,徐良兄弟二人從小就被家中族老放在一起比較,主要是因為他們兄弟二人的修行資質相近,年少時的徐良與家中的一位女婢互生愛慕,徐良知道若是此事被發現,族老定不會輕饒女婢,所以一直都很小心,但是此事都被徐坤看在眼裏。
大哥徐坤成婚不久,徐良迎來了勘破入化境門檻的契機,此時徐良不過剛剛三十,就在徐良閉關時,大哥徐坤設計讓剛剛嫁入徐家的趙雅發覺了婢女與徐良的關係,於是為了整肅家中風氣,徐坤更是逼趙雅親手殺了女婢,不料被剛剛破關的徐良撞見愛人慘死的一幕。
怒急攻心之下,徐良跌回了神通境,更是蹉跎十幾年歲月,終日渾噩。
誰曾想這位徐家次子,再出現家中時,已經是一位元神真人,一身道法神通殺力驚人,在徐坤的甲子之壽宴這天,更是將兩位前來祝賀的道門老元神真人打出徐家後,大笑而去。
今日這天下又多一則與這徐良有關的軼事。
閱江樓樓主徐良執劍而立大江上,一聲恭送雅夫人。
一劍斬落大江沿岸十裏山崖落入江水成磯,由於形狀如燕子展翅欲飛被後世稱作燕子磯。
“原來這就是大海嗎。”
此刻寧不回正坐在海邊沿岸的沙灘上,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蔚藍,他激動的流下了淚水。
讓寧不回留下眼淚的,並不是遠處壯闊的蔚藍,而是屁股下坐著的沙灘。
此時已經是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距離寧不回進入銅幣小天地大概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具體多久寧不回記不清了,他從來都不善記日子。
在夢中煉化銅幣大約用了一個月,寧不回覺得日子過得不知不覺,所以並沒有什麽痛苦,但是在煉化銅幣後,寧不回從小天地出來的時候整個人就懵了。
本以為會是直接回到金陵,沒想到銅幣說的出去,真的就是從四周的白霧中直接出去。
小天地周圍的白霧是真的白雲,沒做任何心裏準備的寧不回就這麽從高空就往大海裏墜了下去,若不是銅幣在關鍵時候托住了寧不回,恐怕此刻,重新投胎的寧不回都已經滿月了。
寧不回也尋問過銅幣,為什麽不能從進來的地方出去,銅幣說可以,但前提是需要銅幣本體在才可以,如果銅幣一同被帶入小天地,就隻能從島上直接跳下去。
更讓寧不回痛苦的是,接下來的兩個多月,寧不回就一個人和一枚銅幣,靠著小天地裏的樹木做成的筏子,就這麽在海上漂著,每天就靠著小天地裏的果子和溪水充饑,還要定期舔銅幣。寧不回甚至在想,前世的自己如果有這樣的強大的毅力和精神,是不是早就已經走向人生巔峰了,但是那又有什麽意義,最後還不是要來這個世界舔銅幣。
隻恨自己上學的時候沒能多背點古詩詞,名人名言什麽的,銅幣現在審美是逐步被自己舔上去了,寧不回的腦海中仿佛已經有了銅幣穿著中式夾克梳著大背頭,背著雙手的畫麵了。所以寧不回鄭重的對銅錢說,對最尊敬的人應該用最尊敬的稱呼,以後我就稱呼您錢總了。
當然在寧不回的忽悠下銅幣更喜歡老錢這個稱呼,顯得親熱些,銅幣表示非常開心,一開心就又告訴了寧不回不少關於自身的妙用,哎呀,老錢啊老錢,可真仗義。
既然來了海邊,總要吃點海鮮。
原本按照寧不回的設想,先在岸上找個安全的地方,入夢後潛入海中,利用銅幣的能力,在海裏抓點魚這還不是手到擒來。
沒想到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入夢和潛入海中都沒問題,以銅幣的靈力支持寧不回甚至可以潛入深海,隻要不遇見大妖都沒什麽問題。但是抓魚就變成了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由於入夢的情況下寧不回是沒有身體的,隻有神識,神識也沒法外放,所以寧不回相當於是一個監控。
銅幣在本身也沒什麽攻擊能力,寧不回神念操控下的銅幣,飛射出去的殺傷在海裏隻能撞死一些小魚,寧不回神念操控銅幣剛拖動小魚,就被其他的魚給吃了,氣的寧不回都想罵人,折騰半天擱著喂魚呢。
寧不回想著能不能在海中魚群前打開小天地禁製,把魚群收進去,再通過銅幣把魚取出來,可是銅幣告訴寧不回,如果在海裏打開小天地禁製,瞬間海水就會衝垮小天地。
所以思考來思考去,寧不回還是沒有能如願吃上海鮮。
金陵城一定要回的,不為了別的,自己這未知的壽數就是風雨飄搖中的孤燈,說滅就滅了。唯一個跟自己有些善緣的大人物,好像就是三郡王刑楓了,還有那個神神秘秘的銀發男子,隻是不知道還肯不肯見我,總之回去以後再上一趟紫金山就是。
至於其他的,寧不回想著,回到金陵打聽一下原本村裏人的情況,尤其是鑫子,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對自己釋放善意的人。還有,如果順路的話也去趟茅山,拜訪一下道士賈於,至於王家兄弟很有可能留在了金陵,若是沒有那便有緣再見吧。
是不是人一旦有了些能力,就想回去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還不知道此時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哪,也不知道這裏距離金陵有多遙遠的距離,但是好不容易擺脫了那種時時刻刻身不由己的緊迫感,寧不回也想好好放鬆一下,當務之急,是吃頓好的,還有找身像樣的行頭。
寧不回此刻身上的,已經不能用衣服來形容了,就像是幾條破布纏在身上,就連關鍵部位都在行動間時隱時現。
想到這裏,寧不回不禁皺起了眉頭,深深的歎了一口氣,渾身上下就一個銅板,還不能花!
在東海邊,一座安靜的漁村裏。
最近發生了一些怪事,起初是不少漁民發現曬在屋子外的魚幹或是一些曬幹的鹹菜,都莫名其妙的丟失了,由於數量很少,以為被什麽海鳥或者其他的野獸之流叼走了,起初並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漸漸傳出一些村民家裏的衣服也有丟失,沒有規律男女都有。
直到一天夜裏幾位膽大的漁民約好了,晚上都不睡,偷偷躲在家中觀察,看看到底是誰這麽缺德,又偷吃的還偷衣服。
漁民老李頭就是其中之一,晚上守了兩個時辰,正是困意上湧的時候,突然聽到“呼啦”一聲,老李頭心中一喜,成了。
老李頭下午的時候把曬在屋外架子上的魚幹做了些手腳,簸箕架在了柱子邊上,這樣很不穩一碰就翻,所以放魚幹的時候,老李頭特意把一條條魚幹互相疊碼起來,一旦拿了其中一條魚幹,裏麵碼好的魚幹就會朝一邊倒,簸箕立馬就翻了,算是個提醒裝置。
老李頭拿起鋤頭就推門衝了出去,嘴裏喊著“別動啊,我看見你了!”
誰知道衝出門看到的一幕把自己嚇的一踉蹌。
翻了的簸箕自己飄了起來,落到了架子上,一條條散落在地上的魚幹,一條接著一條的從地上飄起來落到簸箕上,眼前這一幕,著實把五十多歲的老李頭給嚇的不輕。
第二天就發高燒,下不了床,村裏的漁民們聽說了老李頭的事,兩三天晚上都沒敢出門,直到很久之後,這個漁村都在流傳有野鬼吃魚的故事。
沒錯,就是寧不回幹的。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一定,但是能力越大肯定越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身無分文,但是對於卻略懂些入門神通的寧不回而言是種恥辱。
零元購非寧不回所欲也,餓肚子和衣不蔽體也非寧不回所欲也,兩者不可兼得,取其小魚幹和衣服以待來日厚報。
若你要問寧不回為什麽還要偷女子的衣服,這個世界的衣服洗完掛在杆子上,他真的分不清,但是他非常有原則,不會隻盯著一家薅羊毛,一定要雨露均沾。
從海邊的漁村沿著一條依稀看的到車轍的山路走了大半天,才遇到人煙。此時的天色才蒙蒙亮,太陽還未升起,寧不回趕緊找另一處迎著太陽的山坡盤膝坐下。
神識沉浸在銅幣之上,入夢。
借助這第一縷晨曦,寧不回可以在夢中淬煉銅錢汲取些許太陽精氣,當然大部分太陽精氣都是留給銅幣作為保護費,寧不回也能通過這個過程,自己少量吸收一些,雖然達不到修行者納氣的功效,但是日積月累也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這聊勝於無的事情,寧不回已經很滿足,早晚的日精月華,自寧不回從銅板小世界八卦洲中重返這個世界,從未間斷過。
每每淬煉完晨曦的寧不回隻覺神清氣爽,看到眼前的大日初升,總給人以希望的錯覺。
之所以說是錯覺,因為太陽每天升起是規律,困難不解決隻會越變越難也是規律。
二者的區別是,太陽升起不需要我努力,解決困難可能要我的命。
寧不回所在的地方是一處臨時湊起來的集市,每天早上都有從各個村子裏的人,趕了一夜山路帶來的各種貨物,以食物為主,少量的布匹和鹽鐵,大家基本都是以物易物,很少人會掏出錢幣來購物。
也有一些小攤販在賣些吃食,魚羹和一些看上去像麵湯的糊糊,也有賣菜餅和黃麵餅子的攤子,菜餅子很像寧不回在村子吃過的那種。
這些冒著炊煙的攤子和熱鬧的趕集氛圍,讓寧不回很是享受,讓他有種久違的溫暖。
身上沒有錢,隻有些淳樸漁民讚助的小魚幹,讓寧不回很是沮喪,突然他想到了小天地裏的那些不知名果子。
寧不回懊惱的直拍腦袋,為什麽在海邊的漁村裏忘了這一茬!
於是趕集的攤販裏,多了一個十六七歲模樣的瘦弱漁民少年,在賣野果子,不同的是,隻有他在叫賣。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一文錢兩個,兩文錢五個,不甜不要錢。”
事實證明,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寧不回並不了解這個世界的物價,隻是他認為一文錢是最低的單位,可是他還是高估一個偏遠的海邊村落間的集市,很多人都感興趣寧不回所賣的果子,可是兜裏都沒有銅錢。
不一會寧不回的攤子上就空蕩蕩了,寧不回摸著兜裏的十幾枚銅錢,還有一小堆在眼前的臘肉,魚幹,蝦幹,幹海菜等等,非常的滿足。
寧不回走到了賣魚羹的攤販前,點了一碗魚羹和老板攀談起來。
此地緊鄰東海,稀薄的物產所以人口稀少,也就說不清究竟屬於哪個州或者哪個郡,更不知道金陵在哪,因為沒聽說過。
這裏的人民樸實,你賣果子,他們就拿最好的東西去換你的果子,他們不會要喝,也不會還價,隻是會頂著一張溫和的笑臉誇獎你的果子真甜。
背著滿滿的收貨,寧不回告別了淳樸的鄉親們,站在一條口前思考著人生。他現在有錢了,也有了一定的物資,要不要先回村子裏去還了漁民的讚助?
思考再三後,寧不回決定返回漁村,要把愛和溫暖傳遞下去,從根源洗滌自己的不良三觀,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社會青年,寧不回認為的自己靈魂是高貴的。
在走出集市沒幾裏地的山坡下,寧不回遇到了一幫人,這裏麵甚至有剛剛拿貨物和自己換果子的鄉民。他們堵住了寧不回的路,理由很簡單,把錢和貨都留下,甚至還在威脅寧不回,告訴他們是從哪裏摘的果子。
真是去他的樸實無華,前世的老話說的真沒錯,窮山惡水隻會出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