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背後影子

字數:8053   加入書籤

A+A-


    當天下午三點多鍾,黃確和古一明就已經出現在出版社的編輯室裏。負責杜昂作品編輯的李斌,是一位額頭開闊、臉部圓潤、說話和氣、約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

    黃確兩人在沙發上坐下後,從兜裏掏出警察證,對他們此次前來調查的目的,向李斌編輯作了簡單扼要的介紹,在他仍有點疑惑不解的眼神之下,黃確直截了當地切入了正題。

    “李主編,在杜昂被殺的第二天,我曾經給你打過電話,了解到杜昂的作品都是由你編輯後,再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有些問題還得向你請教一下。

    我們在杜昂死亡的現場,發現他的電腦裏有一本《散亂的密碼》連載小說。聽在場的其中一位報案人淩岩說,你在十二號的三點左右時,曾經給杜昂打過電話,催促他把這本小說的結尾部分盡快寫完,然後把電子版發給你,有這件事吧?″

    “確實有這件事,當時我還在為杜昂這本小說的結尾部分不能及時交稿而擔擾時,卻意外地在當天的六點二十分已經收到了他犮來的電子版稿件,才解決了這燃眉之急的問題。″李斌坦誠地回答。

    “可淩岩在下午三點多鍾時,曾經聽杜昂說過,他這本小說的結尾部分,還沒有寫完,需要趕出來,從你編輯的角度看,杜昂有沒有在你給他打過電話後那麽短的時間,那麽快就把它寫完,並給你發出去呢?″

    “依我對杜昂寫作速度的了解,除非是早就寫出了大部分內容,要想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寫完並發出,是有一定難度的。″

    “可你還是在六點二十左右就收到了杜昂發來的電子版,從你了解的作者發稿情況看,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還是有可能的,那就是杜昂基本上已經完成,隻要稍微趕一下速度,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打電話提醒後,他也說過要趕工才能完成。可打過電話後不久,這部分稿子很快就發送到了。″

    “我有點好奇,杜昂既然已經寫好,就應該是立即發給你,為什麽又要在你打電話催促後,才把文稿發出呢?″

    “據我對杜昂作品的多年編輯情況看,他很少有過延遲發稿的情況。我也知道他寫稿時是直接使用電腦,交稿可以直接發送。″

    “是這樣啊。杜昂接到你的電話時,對你說過要半夜才可以將稿子發出。但僅僅過去了三個鍾頭,你就收到了電子版,你認為這是為什麽呢?″

    “那隻能說是杜昂可能還有許多其他事要急需處理,在我給他打電話時,他也不能確定具體交稿的時間,於是隨口這麽一說,我們也是老熟人了,這樣的情況也會有。″

    黃確捏著下巴,想了想說道:“那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就是杜昂這本《散亂的密碼》小說不是他寫的,所以,他也不知道能否準時交稿,隻好跟你說需要半夜才能發出?″

    李斌眨著眼睛,有點困惑地看著眼前的高個子刑警,“你懷疑杜昂這本小說,是其他人代替他寫的?“

    “我確是有這樣的懷疑。根據法醫對杜昂屍體的解剖,得出了杜昂是在五點半到六點半這個時間段裏,已經死亡的結論。

    那就是說在這時間裏杜昂可能已經死了。卻在六點二十分這最後時刻,還能從容地把結尾部分的稿子發出,你認為有這樣的可能嗎?″

    “啊?那稿子是杜昂死後才發出的?這真是聞所未聞的怪事!″李斌一時目瞪口呆,似乎感到了很大震驚。

    “依你多年對杜昂作品的編輯,應該對他的寫作風格和特點非常了解,有沒有發現他後期的小說和以前的作品相比,在寫作上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你就是發現杜昂的死亡和發稿的時間不一樣,才到這裏找我,以確定這本《散亂的密碼》是不是出於杜昂的手寫的?″

    “對,可以這樣說。因為杜昂的突然死亡,我才查看了他當晚在電腦裏發出稿件的時間,從中發現在這個時間上是有問題的。我也看過他前幾年寫的《火之牆》這本小說,在和《散亂的密碼》做過比較後,發現兩本小說在文筆和風格上確有不一樣的地方。″

    黃確向李斌說出了心中的疑惑,並向他說明這次詢問的重點,就是想搞清楚,杜昂後期的作品,是在他寫作的實力範圍之內,還是有了寫作質量上的突破。如果不是,那代替他寫這本《散亂的密碼》小說背後的人又是誰。

    聽到黃確這樣說,李斌心裏似也有點犯難,如果自己作為杜昂多年的編輯,分不出他前後作品風格不一樣,其實也不是這樣。隻是為了出版社和個人的利益,不好當著杜昂的麵直接說出來而已。

    李斌摸了摸微有點光禿的頭頂,沉吟著說道:“作為杜昂作品的編輯,我是從他寫的一本獲文學大獎小說《龍吟》,就看出了他寫作風格的不一樣。確是與他之前寫的小說在構思和文筆上都有很大不同,當時我心裏也有點詫異。″

    “按照你對杜昂寫作實力的了解,如果《龍吟》是他寫的,有可能寫得出這樣可以獲大獎的小說嗎?″

    “作為編輯,我很清楚文學界對一本小說評定的要求和標準是什麽。但從《龍吟》這本小說的寫作技巧和文筆來看,杜昂似到了脫胎換骨的地步。″

    “我在網上搜索過杜昂寫的作品,就有這本獲文學大獎的《龍吟》。但也看到網上當時有不少人質疑過,這本小說不是出於杜昂之手,懷疑是背後有人代他創作的。對這件事,你是怎麽看的呢?″

    “接到這本書稿後,我也感覺十分意外,也曾經對杜昂能否寫出這樣高質量的作品持懷疑態度。可他堅稱,這部作品的創作人就是他,既然他說得這樣肯定,我也沒輒了。

    我也寫小說,有過很深的體會,靈感這東西很奇妙,實在不好說。就算著名作家,終其一生,也寫不出幾本有質量和影響力的好作品。杜昂作品質量前後相差有點大,也許和他背後有高人指點分不開。″

    “那有沒有杜昂利用了手中的資源和人脈,使自己的作品能獲大獎的情況?″

    “這我實在不好說。作家圈中確實有暗箱操作的現象。不過,獲獎作品是在小說發表四年後的事,經自薦和推薦才能參與評選。

    大賽也有相應的評選標準,參與評比的都是文學界的精英。要是作品沒有影響力,不能獲得大多數參評專家的認可,想要獲得大獎也是不行的。″

    “從你對杜昂獲大獎的這本《龍吟》作品來看,是比他前期的小說有了質量上的突破?″

    李斌考慮了一下,點點頭,“從《龍吟》這本小說的成功獲得大獎,確實是杜昂寫作生涯的分水嶺。實話實說,他以前雖然也獲得過新人獎,但也讓讀者挑出了一些毛病,說他的邏輯和理念表達得不是很清楚。″

    黃確若有所思地說道:“所以,你就是從杜昂前後作品的細微區別中,懷疑過他的一些小說不是他寫的,對吧?″

    “對。如果是讀過幾本杜昂寫的小說,盡管不會分辨其中的細微部分。從故事的情節結構和敘事文筆上,也會發覺有差別。所以,我才認為《龍吟》是他至今為止最好的一本長篇小說。″

    “杜昂寫這本書之前,有沒有向你講過小說創作思路呢?“

    “那是當然。″李斌的眼睛發亮,頗為自豪地說道,“許多作家有意向寫某部小說時,也會先征詢一下我的看法。我都會先聽聽故事的結構和結尾的內容,看看能不能吸引讀者,預估一下出書後有沒有市場購買力,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當時寫這本書時,是杜昂主動找你的,是這樣吧?″

    “是啊,他基本上把大綱都寫好了,然後把故事情節對我說出。我也隻是聽他講故事,等他說完了,我再提出看法和意見。″

    “那本小說的書名、建構和內容都是杜昂的獨立創意吧?″

    “這些我不會去多管。也是應該由他去考慮的。″李斌模棱兩可地隨口應道。

    “既然你也有過懷疑,那你有沒有想過,是不是杜昂背後的那個人幫他出的大綱,並聽杜昂轉達了你的意見,才完善了整本小說的創作呢?″

    “我沒想到這個。不過也不意外,有好大綱也未必寫得出好作品來。就像有的著名畫家,創意難道就一定是出於他們自己?可能連畫都是別人代畫的,他隻是簽了個名。″

    “要是在杜昂家裏,沒有發現小說原稿,卻在另外一個作家那裏找到了,怎麽才能判定小說是誰寫的呢?″

    “你轉來轉去,還是懷疑杜昂的一些作品是他背後的那個人寫的。″李斌一語道破了黃確的意思,接著說道,“雖然說我也曾經有過懷疑,可這已經不是我應該管的事了。″

    “如果杜昂和這個人訂了協議,幫他寫小說,然後以杜昂的名義發表,並且獲得了大獎,有沒有這種可能?″黃確還是追著問道。

    “我隻能說,如果杜昂的確是這樣做,也不見得有什麽出格。問題是,既然這個人有這樣高的水平,為什麽甘願當他的影子作家,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參與作品大賽評比,獲得本該屬於自己的名譽?″

    “如果這個人雖有小說創作的天賦,但既無資源,又無人脈,隻好靠這樣的合作,以便知道自己在文學創作上達到了什麽樣的層次,應該有這樣的人吧?″

    “這我就不好說了。站在出版社的角度,不管這本小說是怎麽寫出來的,就不是我們能管的了。出版社也要贏利。隻要他不是剽竊他人的作品,我們也隻能相信杜昂。″

    “一個作家拿別人的作品,用自己的寫作習慣、表現手法稍作模仿改寫,然後讓你來讀,能分辨得出是誰的作品嗎?″

    “這事有點複雜,也一言難盡。有的作家是模仿別人的創意,或者是故事的某一部分,然後揉合了多本書的情節,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來的作品,老實說,我分辨不出來,也很難說這作品是不是出自於他的手。

    再說,從有小說開始,絕大部分故事的情節和場景都有前人寫過。單憑某個故事相似,就斷言這個作家是抄襲,這既說不通,也是不負責仼的。″

    “那依你看,杜昂在死前寫的這部《散亂的密碼》連載小說,是不是出於他之手呢?″

    “我隻能說,《散亂的密碼》和《龍吟》一樣,都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小說。如果這兩本書都不是出於杜昂的手,那他背後的這個作家也是個有很高文學寫作天賦的人。一般作家是寫不出這樣好作品的。″

    “好。我們今天到你這裏來,已經知道了我要的答案。謝謝你的配合。″

    對於更深入的探討,黃確覺得已經沒有必要。他讓李斌在筆錄上簽上字,和古一明相繼走出了編輯部的門口。

    坐在駕駛室裏,古一明沒有急著把車開出去,他習慣性地把雙手擱在方向盤上,似有點躊躇著該怎麽和黃確開口,在沉默了一下後說道:“黃隊,我似乎感覺,你對那本《龍吟》獲文學大獎這件事特別有興趣,這是為什麽?″

    黃確點了點頭,摸著下巴,淡定地說道:“那我問你,淩岩既然寫出能使杜昂獲大獎的《龍吟》,他為什麽不自己發表,而要把它交給杜昂呢?″

    “這也好解釋,據葉小秋猜測,淩岩有可能是杜昂聘請的寫手,如果這《龍吟》的創意是杜昂提出來的,那麽淩岩寫出來的作品,不管寫得如何精采,也應該屬於杜昂,以他的名義發表就很正常了。″

    “你也認為淩岩是杜昂背後的那個影子作家?″

    “對。你也說過,對於淩岩這樣既無資源,又無人脈的底層作家,想要獲得這樣的文學大獎根本不可能。但淩岩雖說沒有能在小說上署名,也證明了他自己的寫作實力。

    再說文學評獎這事更無確定性。要個人自薦和文學團體推薦,還要有四年左右出版或發表過的代表作品。這些淩岩應該都不具備,甘願充當杜昂背後的影子作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說的也有一定道理。可淩岩為什麽要這麽做?如果是為了錢,還可以解釋得通。可查遍了淩岩和杜昂的銀行賬號,都找不到轉賬和接收。那麽,聘請淩岩這事就使人有點費解了。″

    古一明茫然地看著黃確,“那你說,淩岩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麽?″

    “我這幾天,搜集了幾本杜昂在獲文學大獎前的作品,從中發現了一個問題,不管是淩岩向我推薦的那本《火之牆》,還是其他小說,在寫作手法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可《龍吟》就不一樣了,像是有生活原型一樣,細膩中充滿了情感,主角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整本書可說是一氣嗬成。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曆,是寫不出這樣感人的好作品的。″

    “黃隊,你其實是想來向李斌編輯印證,這杜昂作品前後寫作的水平,出現了斷層?″

    “可以這麽說,李斌也坦率承認了這一點。淩岩也說過,杜昂擅長寫懸疑類小說,實際上一個作家跨行寫作是有一定困難的。可《龍吟》,卻是一本言情小說,寫作風格完全不一樣,這就讓人不得不深思了。″

    “你這樣說,是不是又想到了什麽?″

    “其實李斌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得出這本《龍吟》,根本就不是杜昂所寫,隻是礙於麵子和出版社的利益,不好直接說穿而已。杜昂正是靠《龍吟》獲得大獎,瞬間就火起來了,他才進入了暢銷書作家的行列。″

    “可這些似乎和杜昂被殺這件案子有點不搭界吧?″古一明轉過頭,有點疑惑不解地問道。

    “你想一下就會很清楚,我為什麽要借《龍吟》這本書來說明問題了。當天淩岩到杜昂那裏,其實就是為了那本《散亂的密碼》的結尾部分去的。隻是在他和杜昂談到一半的時候,就被不約而來的崔曉穎給中斷了。″

    “所以,才有了在崔曉穎走後,五點左右時杜昂給淩岩打電話,讓他過去交稿這件事?″

    “是啊,也許就是因為高楚平在場,或者是淩岩還沒有把《散亂的密碼》連載小說的結尾部分,從稿紙中全部抄完在手機裏。這就解釋了淩岩還不能馬上到達杜昂那裏的原因了。″

    “你是想說,杜昂和淩岩約定八點半見麵,就是讓他把結尾部分送過來?“

    “應該是的。如果我沒有猜錯,當天在高楚平看另外一本小說稿時,淩岩也沒閑著,他就是在那段時間,把《散亂的密碼》結尾部分從稿子上用手機抄下來,然後再下載到U盤裏,準備在去杜昂那裏時,交給他的。″

    “問題是,淩岩是在什麽時候到了杜昂家裏,把U盤裏的內容,通過杜昂的電腦發送給出版社的呢?″

    “我也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感到有些迷惑不解。杜昂電腦裏這本書的結尾部分,發出的時間是六點二十分。而在這個時間,如果高楚平還沒有走。淩岩又是在什麽時候去了杜昂那裏,並用他的電腦,給出版社發送出去。″

    “有沒有可能是,淩岩在抄完稿子後,沒有跟高楚平打招呼,直接就去了杜昂家裏?″

    “這是有可能的。隻是目前還無法知道在五點到六點半這段時間裏,淩岩去杜昂那裏的確切時間。如果把這一點搞清楚,也許以上的疑問也就隨之而解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