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幹燒江白蝦

字數:5795   加入書籤

A+A-




    海邊的早晨,海水和天是銀藍色的,海鷗在淺潮裏啄食,礁石爬滿了海螺,小螃蟹在岸上橫著爬行。
    漁民推了船隻出海,巡洋水師的船哨響得斷斷續續,又敲打鼓,讓鹽戶趕緊搖著小舢板,將曬好的海鹽運到大船邊上來。
    海麵到處是來往的船隻,風吹打著桅杆的旗子。
    江盈知看了許久,晃神的功夫想起許多往事,又站了會兒才從海灘上離開。到了王三娘家中,旁邊幾戶鄰居在熬番薯幹飯,這會兒吃的叫“天亮飯”。
    她聞到了蟹糊和臭冬瓜的味,還有蒸黴幹菜。
    有婦人出來放補好的漁網,不知道她叫什麽,還是笑著打招呼,“腿好點沒啦?小姑娘家家膽量真足。”
    江盈知也帶了笑同她寒暄,王三娘解下腰巾出來,“不聊了,我們得上裏長那去一趟。”
    王三娘領著江盈知走過一段路,人認得七七八八,才到了屋子壘得很高的那一間,頭發花白的裏長正劈著竹子。
    他抬眼看了看江盈知,放下手裏的柴刀,慢悠悠地道:“上一次把戶籍落在這兒的,還是錢六家那媳婦。”
    那是個標準的漁家女人長相,日頭曬的臉是黑紅的,頭發黃溜溜,個頭也不高。
    不像江盈知這種一瞧是外麵來的,跟整個西塘關男男女女都格格不入,打過一個照麵就能記住的臉。
    這幾個年頭島上查人查得不算嚴,換到以往海盜最猖獗的時候,裏長是不會答應的。
    他拄著拐杖慢慢走進屋裏,自顧自地說:“昨兒晚上我請了幾個族老,大夥都應了。”
    西塘關住的是陳姓一脈,彼此沾親帶故,對外來人並不算接納,要想落籍除非嫁人一條。
    可昨兒見了江盈知救人的事,大夥便鬆了口風,說閨女心腸好,落個籍也無妨。
    裏長把表冊按在桌上,問江盈知,“會不會寫?”
    江盈知點點頭,王三娘雖然驚訝,卻笑說:“這丫頭伶俐。”
    裏長看了她填的名字,江小滿,字寫得很有氣勢,也帶了點笑,“跟三娘你可半點沒有姑侄樣。”
    “到時候落哪家的地頭上?”
    王三娘說:“落小梅那裏,她家隻有個海娃,也好照應。”
    這年頭不好立什麽女戶,被吃絕戶的多。
    黃冊表冊上也沒有太多的內容,鄉貫、丁口、名、歲。
    江盈知隨便填的都是虛假的,鄉貫填了她外婆老家清田,名字用小名充數,歲數寫了十八,半點不心虛。
    她也無田宅、資產,但落的漁戶,除了必要的魚蝦歲貢繳納外,還要交塗稅。
    塗稅是朝廷對沿海灘塗征的稅,晾曬漁網和海產品都要征漁民的稅,這種又叫砂岸租,還可以進行私人買賣。
    每年夏汛結束謝洋後統一收繳。
    裏長把這要繳納的錢數告訴她後,才理著表冊說:“晚些我送去,落籍要不少天,你回去等等。”
    江盈知便和王三娘出來,路上她都在抱怨那塗稅的事,“年年收年年繳,一家兩三百文,簡直是刮皮抽骨。”
    說了沒幾句,又道:“來瞧瞧我那蛇皮,這樣剝得成不成。”
    江盈知跟她一道去看了那蛇皮,隻掛了一頭,風吹著便蜷縮起來,左右卷起,說:“要把兩頭攤平夾住,不要卷了,皮有些厚,下次刮刮肉。”
    “透光能瞧見紅的底,鱗骨一條條都能看見才好。”
    又看了眼切好的肉片,“這厚度倒可以,就是肉多才好吃。”
    強子跛著腳走來,“我知道了,晚點剝時再細致些。”
    “小滿,今兒要不要做魚丸?”
    江盈知點點頭,她還要送一些給陳海珠。
    王三娘跟強子說:“剝皮魚早就讓你爹擔過去了,這我自己來。”
    路上江盈知問強子,“哥,你這腿疼好些了沒?
    強子用拐杖踢開前麵的石頭,他說:“好多了。”
    他是不想治了,可爹娘看不開,便也湊合著醫。
    到了竹屋,碰上小龍他爹挑兩個大桶往回走,他拘謹地寒暄,“小滿,叔把白蝦送去了,早些晾蝦皮。”
    “今兒漁獲不算多,明早要還有,再給你送來。”
    說完便急急忙忙走了,江盈知想喊他一聲,人家溜得沒影了,倒是小梅在竹屋欄杆上喊,“姐,過來。”
    上去一瞧,這叫漁獲不多,滿滿一個大盆的江白蝦,不少還蹦跳在竹木板上,透明的身體,蝦頭塗滿了黃,那是飽滿的蝦籽。
    在這白蝦叫江白蝦,到了粵省則被稱為漕蝦,他們有句俗話叫,“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陽曆四月清明時序,那是白蝦最肥美的時候。
    過了粵省到魯省,一開春就撈白蝦,白裏透黃,他們起了個美名“豆角子蝦”。
    眼下過了清明,卻仍有抱卵的蝦,江盈知一看見那蹦跳的蝦,就想到了做了醉蝦後,進嘴那殼軟不粘連,飽滿的肉連同蝦籽的肥美。
    又或者是幹燒,這時候的蝦殼是薄軟的,炒過後變了色,能連殼帶肉一起吃。
    隻可惜在這不敢吃醉蝦,隻能同鹽薑,一點黃酒炒了,趁活著的時候,剝開蝦殼蘸一點醋,吃了個痛快,江盈知唯愛嚼那豐潤的蝦籽。
    強子嗅著手上的鮮味,笑笑,“光聞味舌頭就先飽了。”
    海娃舔自己的指頭,旁邊堆了好些殼,淡淡的橙紅色,他也嗅,拍拍肚子,“我沒吃飽。”
    “想得美,”小梅擼起袖子,她還要洗碗,用墨魚骨粉浸泡過,洗的那碗鋥亮的。
    強子開始剝皮去骨,今天還要做不少魚豆腐,忙到了晌午,吃了一頓鯧魚幹蒸飯,齁鹹。
    江盈知仍有些不適應,反倒是其他三個吃得多,哪怕這些天吃了不少鮮味,舌頭仍喜歡這種重鹹的東西。
    她灌了一大杯水,才壓下鹹味,轉頭去攪桶裏泡著的江白蝦,她要收集蝦籽。
    這裏的調料極為單調,而且很有限,除了海鮮本身純天然能被烹飪出本味,其他吃食都得加調料,味道才會豐富。
    而在味精出現以前,人們會用鯽魚炒幹磨成的粉來提鮮,同時也少不了蝦籽。
    江盈知很喜歡蝦籽,吊高湯的時候特別鮮,蝦籽在她這分淡水蝦籽和鹹水蝦籽。
    淡水蝦籽顏色淡黃,而鹹水蝦籽則是橙紅的。
    她小心取出桶底的蝦籽,放在碗裏,鍋裏塗了層油,蝦籽爆炒到熟透,再攤在竹席上曬幹。
    至於蝦,她給曬成了蝦米,眼下做不成蝦醬,江盈知手頭沒有那麽多鹽,五斤蝦就得用一斤鹽。
    她也不發愁,等晚點出了攤,賣了錢再去買些東西來。
    曬的蝦皮和蝦籽她托強子哥看著,海娃送她們到海灘,等她倆上了船走了,然後才癟著嘴要哭不哭地回去了。
    眼下已經快到三月十五,近穀雨節氣,海風和暖,海上的冰鮮船越發多了起來,那桅杆飄著一道道魚行的旗子。
    陳大發搖著槳看漁港一排的冰鮮船,嘿了聲,“今年春魚收得多。”
    這會兒是小黃魚旺發時,是謂:“清明叫,穀雨跳”,到了立夏邊上,那才是黃魚疊街,賣價低賤的時候,一文一條都不見得有人要。
    全剖了做魚鯗、小黃魚醉瓜。
    江盈知下了船,一手提爐子,一手拽兩把椅子,三個人走了好幾趟才把東西給放齊。
    正忙活著,她沒瞧見雙魚,心裏惦記那年糕,倒是攤子前來了熟人,是那個賣紫菜的菜佬。
    “阿叔你沒回去啊?”江盈知擺上調料罐,驚訝地問。
    菜佬說話虛得很,“沒走啊,要死了,那天剛開船,到了花斑島那,說有海盜,叫我們回去待著先。”
    “那你住哪?”江盈知看他衣衫落魄,有股腥臭味,肯定沒上客棧。
    菜佬一屁股坐下,差點沒來個倒仰,堪堪穩住,撫撫自己心口才說:“以為隔日能走得嘍,睡別人家船底,那魚待過的地方人咋待得了。”
    “結果今日去問,水師說七個日頭都走不了,沒法子,跟別人在客棧擠擠算了。”
    江盈知給他多上了些紫菜和魚豆腐,菜佬吃了一口就拍桌子,“哎呀,活了活了。”
    裏鎮的酒樓他吃不起,漁港處的東西都是重口的,要不就是很有嚼勁的番薯糕,他嘴巴刁,壓根吃不慣,隻能嚼蟶幹。
    飽飽吃了兩碗魚湯,他同江盈知做生意,“你瞧,你那蟶幹再曬些,賣我點來,兩三百斤差不多。”
    他本來要拐過銅錢礁,上南江島那收蝦皮的,這會兒被耽誤在這裏,盡顧著嚼蟶幹,便起了這個心思。
    這會兒蟶子還有許多,不過要到更遠的灘塗和沙灘上挖,而且兩三百斤,那曬幹了後得五六百斤鮮蟶子才能出到這麽多。
    她和小梅就算再搭上王三娘一家,也弄不完那麽多,她可還得出攤。
    “按多少一斤收?”江盈知問道。
    菜佬比了個數,六文一斤,這個價錢收得多也還行,江盈知要七文。
    “不摻沙,跟這個一樣好,七文就七文,”菜佬同意,他轉手到明府幹貨店能賣更多。
    他給江盈知五百文的定錢。
    而這麽大一筆生意談下來,江盈知自己不做,而是準備告訴西塘關的女人們。
    漁民生活不容易,比起漁民來,女人又更為艱難,她倆已經賺到了些錢,雖然不多能混個溫飽而已,但她和小梅都不貪心。
    小梅說:“告訴她們怎麽去沙更快,就算以後賣不出去,也能給自家添道菜。”
    而江盈知想得是,還要告訴裏長,別叫大夥把蟶子摸得一幹二淨,窩全給撬了,不然明年可就沒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