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732章 大明的核心競爭力

字數:7333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李君羨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了,這會兒,他隻有將麾下這支邊軍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這才能在未來的風暴中求得一條活路。
    人嘛,都是自私的,誰都不例外。
    李君羨縱使還對未來抱有一絲幻想,但對自己的處境又怎能不了解?
    加之李二這麽長時間對自己的不聞不問,他已經意識到了一些東西。
    這個時候,能救他的隻有自己。
    別忘了,這麽長時間以來,軍方那些家夥可是沒給他傳來隻言片語,很顯然,他已經被軍方的人拋棄了。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但多年的軍旅生涯,使得他對危機的預感格外的強烈。
    “將軍想怎麽做?”就在這時,有麾下問道。
    他們是邊軍的將士,雖然不願意成為別人的棋子,但很多時候,他們也沒得選擇。
    這可能就是他們這種人的悲哀吧。
    “這話說得,本將軍能怎麽做?身為將士,軍令所指,便是刀鋒所向,這就是我們的命。”李君羨笑道,“可如果諸位兄弟都信得過我的話,謀求一條活路還是行得通的。”
    聽到李君羨這話,一眾人互相看了一眼,很明顯都從對方的眼神中得到了答案,當即便躬身道:“身為將士,一切自然聽將軍所言。”
    都不是傻子,如果有求活的機會,誰願意求死,關鍵是,這場大戰對他們而言,的確沒有任何意義。
    再說了,他們這群人,就是給人充當被利用的棋子,都屬於上不得台麵的那種。
    那還有什麽必要?
    ……
    另一邊,劉樹藝已經領著他鄯州的大軍馳援洮河郡了。
    作為鄯州刺史,又有李恪暗中的扶持,如今他把持著鄯州一切的軍政大權,收到張亮的軍令後,這家夥就馬不停蹄的南下了。
    其實早在之前,他就已經集結了大軍,做好了隨時馳援的準備,以前隻是欠缺一道聖旨或者調令罷了。
    劉家隨著劉文靜的離世,本就凋零得不像個樣子了,如今有機會,他自然是想抱住李恪這條大腿。
    如果能在大趙王廷的戰場上,擊潰大明,那麽大明這麽多年的不敗神話,也就不攻自破,這對他們今後有著莫大的好處。
    “哎,這會兒,你其實不該來的。”看到劉樹藝,作為兄長的劉樹義難得地歎了口氣,道,“我劉家就咱們兄弟了,要是都折在這裏,劉家未來堪憂啊。”
    他這會兒其實是有些羨慕杜楚客這些人的,哪怕他們損失再怎麽慘重,但終歸還有杜荷那些人能支起他們整個家族。
    這個年代的人,對於家族的觀念還是很重的。
    相比後世,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左右就這麽一次機會,兄長要是失利了,我劉家也難以翻身。”劉樹藝倒是不以為意地說道,“如果這次成了,那麽一切都好說,要是輸了,萬事皆休。”
    他倒是看得開,就這一次機會,贏了,該他劉家大富大貴,真要是輸了,那也真就是萬事皆休了。
    “算了……”劉樹義聞言,歎了口氣,說道,“此番,就讓我們兄弟為了劉家,再拚一回!
    想當初阿耶在世之時,我劉家何等輝煌?
    可如今,嗬嗬……”
    他也不好再說什麽,對於自己這個兄弟,他還是了解的,這些年雖然在外任職,但書信中不乏對當今陛下的不滿,長此以往下去,未來堪憂啊,還不如借此機會賭一把。
    不管怎麽說,背靠李恪這艘大船,總比他們單打獨鬥要來得輕鬆得多。
    說著,劉樹義便將其引進了內堂,這會兒,杜楚客、王仁祐這些家夥都在,包括權萬紀,他也沒回長安。
    就在不久之前,李恪已經來信了,讓權萬紀留在洮河郡,配合杜楚客等人。
    說到底,李恪其實也不完全信任這些家夥,有權萬紀坐鎮,他心裏要踏實一些。
    “劉刺史不辭辛勞前來馳援我洮河郡,當是我洮河郡之福才是。”一看到劉樹藝,杜楚客當即就開始吹捧了起來。
    官場就是如此,花花轎子人抬人嘛。
    劉樹藝聞言,也是很客氣地拱手說道:“杜別駕言重了,如今外敵來犯,身為我大唐臣子,豈能坐視賊寇在欺我大唐!
    此番,本官奉張大總管之軍令,前來馳援洮河郡,定助洮河郡一舉殲滅賊寇。”
    “行了,說點兒實際的。”權萬紀見他們沒完沒了了,這才說道,“此番劉刺史來援,大明決計收到了消息,定然也會增派援軍,後麵的仗,怕是沒那麽好打了。
    雖然老夫對大明的做派極為不齒,但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大明的執行力是要勝過我大唐的。
    這就是為什麽曆代君王都渴望專權的緣故。”
    大明的執行力,是他們所了解的各個國家中,最為恐怖的。
    哪怕大唐都難以與之匹敵。
    “確實。”劉樹義說道,“這些年,大明的長明酒樓,遍布大唐,儼然成為了他們的情報哨所,隻是到如今,我們都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兒,不然完全可以從這方麵發難。”
    “長明酒樓的主意就不要打了。”權萬紀聞言說道,“之前長安傳來消息,說是因為百姓圍堵長明酒樓,使得房遺愛那些家夥,出兵鎮壓百姓,和梁建方還大戰了一場。
    事後,長孫衝更是放言撤離大明在大唐的所有產業,據悉,如今依靠大明產業過日子的百姓,就有數十萬之多,而蜀王暗中派人統計了一下,真實的數字,怕是有百萬之巨。
    真要逼得大明停止了在大唐境內的一切商業行為,我大唐將會有百十萬的百姓失去養家糊口的機會,這後麵,可能就是百十萬個家庭。
    屆時,他們要是鬧起來,很容易形成新的民變,天下動亂,絕非我等,也絕非蜀王殿下想看到的。”
    他是個老學究,也是個老好人,雖然和李承乾的政見不合,但也決計不想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波及這麽多人的生計。
    而且,真要鬧出了這樣的事兒,他們解決不了,李恪也解決不了。
    出了事兒,那真就是萬死難辭其罪。
    “真要說起來,這會兒,唯一的贏家反而是我們那位郡守了,如今,他是真的將原本屬於大明的份額都給搶了過來,大明的商業,不說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但的確是被他遏製住了。”王仁祐見狀,說道,“還是人家聰明啊,不聲不響的,政績就出來了。”
    “哼……”聽到這話,劉樹藝當即不屑地說道,“若非家兄封鎖了唐明邊境,他有這個機會,說到底,不過是個投機倒把之輩,吾等不屑與之為伍!”
    對於許敬宗,他們這些人的確看不上,主要是這家夥做任何事兒,都有點兒賊眉鼠眼的感覺。
    不符合他們這種大丈夫的心思!
    “不管怎麽說,人家的確是抓住了機會,這就是人家的能耐。”王仁祐搖了搖頭,說道。
    他才是主管這一切的郡丞,可人家說架空他就架空他了,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要知道,他背後可是有士家的支持,可結果呢?
    他聽說崔家那位崔浩,如今屢屢登門拜訪許敬宗。
    不是說他被拋棄了,很顯然,在那些人眼裏,利益才是一切。
    “不說這個。”杜楚客擺了擺手,道,“也許諸位還有所不知,雖然唐明邊境的封鎖對大明的商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實際上影響真的不大。
    老夫昨日才收到消息,說是大明的工坊如今全部轉型了,絕大部分轉型做軍工,還有一部分做民生。
    而一切的訂單,全部來自大明商部。
    據悉,就在前幾日,大明商部和一工坊就簽訂了四十萬貫的訂購合約。
    這還隻是一個工坊。
    這些年,大明依靠商業的發達,著實是積攢了不少的財富。
    加之如今人家用的是大明寶鈔,根本就不用銅錢或金銀結算,人家根本就不缺錢!
    最要命的是,我大唐如今好多商賈在洮河郡采買,用的也是大明寶鈔,還沒人拒收,諸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不?”
    “你是想說,大明要是發狠,隻要瘋狂的印製他大明寶鈔,就能買空我大唐?”王仁祐問道。
    自從商人洮河郡郡丞以來,他著實惡補了一下這方麵的知識。
    點了點頭,劉樹義說道:“就是這個道理,如今能兌換大明寶鈔的隻有大明一係的商鋪,如果有一日這些商鋪關門,手裏握著大量大明寶鈔的人,又該如何?
    早些年大明寶鈔發行的時候,我們就該禁其在大唐境內流通,說到底,在經商一道上,我們趕大明,遠矣……
    這也是蜀王殿下為什麽不敢放任長孫衝停止大明在唐境內的一切商業活動另一個原因。”
    “真要這麽幹了,對我們而言未必就不是好事。”劉樹藝說道,“到時候鼓動那些手裏拿著大明寶鈔的百姓直奔大明即可。”
    “真要是有這麽簡單就好了。”杜楚客搖了搖頭,“別忘了,大明寶鈔在大明那是合法貨幣,人家是可以流通的,你真要拿著大量的寶鈔前往大明,人家可能會掃榻相迎。
    到時候,那些百姓見大明這般,再對比大唐,麻煩的還是我們?”
    說到這個,眾人也都是歎息了一聲。
    玩弄商業,他們真不夠大明玩的。
    在這方麵,大明的優勢太過於明顯了。
    “說這些作甚?”就在這時,劉樹藝說道,“老夫都被伱們繞糊塗了,我們不是商議出兵大趙王廷的麽?怎麽扯到了這些?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拿下大趙王廷,這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事兒吧?”
    他雖然是個文官,但本質上,這家夥就是一個粗人。
    對於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怎麽感興趣,他現在的想法就一點兒,建功立業!
    重塑家族榮耀,這就是他的目的。
    “兄長,之前你和澆河軍交戰過,他們戰力如何?”
    聽到劉樹藝這麽問,劉樹義回憶了一下,這才措辭道:“一個字,勇!”
    他和劉樹藝不同,並非是武將出身,早年劉文靜輝煌的時候,對他們兄弟的培養就是一文一武,當然,這是側重,實際上方方麵麵都有培養。
    “這很正常。”劉樹藝聞言說道,“自從投效大明以來,他們也是水漲船高,加之大明將士的待遇一向都是最好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道理,他們也懂。
    所以每逢大戰,不管能力如何,勇之一道倒是成了大明的專利。
    不單單是澆河軍,幾乎大明的軍隊,都是如此。”
    他對大明的軍事還是頗為了解的,自從投效了李恪以後,他就格外的關注這些東西。
    “諸位可能沒去仔細計算過,老夫之前倒是算過。”劉樹藝說道,“大明單兵標配是連弩一把,箭矢百支,短刺一柄,馬槊一支,聽說這個馬槊還能和短刺相接,然後就是彎刀一柄,火藥彈,燃燒彈各兩枚。
    就這,還不算他們身上的甲胄這些,單單實戰用的軍械一類,造價就不低於十貫。
    甚至,還有很多人配備了一石弓一副,有些人甚至還配備了望遠鏡。
    戰馬就更不用說了,最次的都是一人雙馬。
    像很多精銳,甚至是一人三馬的配備。”
    看得出來,劉樹藝的確是下了功夫的,天知道他為了了解這些東西損失了多少斥候。
    不過第一次聽到這些信息的王仁祐、杜楚客這些家夥,聞言都是有些恍惚。
    “這麽狠?這要是全部配備下來,至少得數百貫!
    這還隻是一個人,要知道,大明控弦之士數十萬啊,真要配備下來得是多大一個天文數字?”
    杜楚客都有些心驚,他雖然是見過世麵的人,但這個數字,還是驚訝到他了。
    “那隻是我們的算法。”權萬紀搖了搖頭,道,“但對於大明而言,其實不是這麽算的,要知道,他們的軍械都是自己造的,就如那望遠鏡來說,雖然現在在長安市麵上千金難求,但人家既然做成了斥候的標配,那就說明成本定然不高。
    至於其他的軍械,他們有健全的工業體製,做什麽都快,這才是大明的核心競爭力……”
    說完,眾人都愣了一下。
    工業體製?
    核心競爭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