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風口之上

字數:6447   加入書籤

A+A-


    從北方衛所,調遣過來的一萬五千衛所兵。
    到了遼地。
    僅僅是列陣整齊,衝秦風敬了一禮。
    就徹底成為了遼兵!
    這是怎樣的同化能力?
    許達似乎有些理解,為何遼地挑選兵馬,要挑選這些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了。
    因為腦子活,對世界還處於認知階段。
    很容易被同化!
    可你要選三十歲,甚至四五十歲的老兵油子。
    光靠這場麵,能讓他們真心實地的為遼王賣命嗎?
    恐怕很難。
    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收心。
    老兵是好用,可能在多次戰場上活下來的老兵,多狡猾。
    就算吸收到了遼地。
    怕是也很難做到指哪打哪。
    因為他們多有自己的想法!
    可這些新兵,就完全不同了。
    興許從他們北上開始,就已經被遼兵灌輸了集體的概念。
    特別這三千人,整齊列陣向遼王敬禮時的樣子。
    他們怕是這一輩子都忘不掉。
    一個人敬禮簡單。
    十個人敬禮也不難。
    百人敬禮場麵宏大。
    可在這裏一同敬禮的。
    每一波三千人。
    足足有五波。
    對於這群年輕人來說,已經足以銘記一輩子的大場麵,更不用說他們還見到了隻在傳說中的遼王一麵。
    而再襯托那四列蒸汽火車為背景。
    別說這群小崽子們忘不掉。
    就算見多識廣的許達,怕是也忘不掉這個場景了。
    雖然很簡潔,但儀式感卻足夠!
    許達在高台之上,心思澎湃良久良久。
    直到聽到秦風喊了聲。
    “許相,走了。”
    “啊!”
    許達幡然醒悟,見到秦風已經到了下方,坐進了馬車中。
    這才匆忙從高處一躍而下,幾步就竄到了馬車內。
    “今天見殿下檢閱新兵,算是開了眼了。”
    坐入車內,許達仍舊在感慨。
    “這些新兵殿下準備集中訓練,還是分散開?”
    秦風目光平靜。
    “這一萬五千人,肯定有人達不到成為遼兵的標準。”
    許達聽此,神色一正。
    遼兵。
    那是毫無疑問的精兵。
    遼兵的標準,怕是跟陛下的親衛都相差無幾了。
    甚至在戰力上。
    還要高上許多。
    這並非說士兵的體力耐力方麵的事兒。
    最大的差距。
    還是武器裝備上。
    以及訓練方式上。
    興許放在每一個人身上,都不會顯得很突出。
    甚至一名遼兵,未必打得過陛下的親衛。
    可要列陣來打,陛下的親衛……
    算了。
    還是少想陛下的不好了。
    大慶好的兵種,大多都挑選到京都去了。
    剩下這些,固然也不差。
    但想要達到遼兵的標準。
    怕是十分的不容易。
    好在。
    秦風跟他說了安排。
    “他們會在遼地集訓半年,半年後進行選拔。”
    “合格者編入到遼兵內,不合格者編入後勤營,北伐過後解散。”
    秦風說的很無情。
    遼兵。
    是職業的兵馬。
    而後勤營,打完仗後,興許有一批人能憑借著軍功繼續作為遼兵。
    但肯定也會有人,在領完軍功之後。
    被解散掉。
    或者在遼地工作生活。
    或者歸鄉。
    秦風當著許達的麵來說。
    也在傳遞一個意思。
    父皇許諾的十萬兵馬,打完這場仗後,要解散一些!
    雖說未來留下的兵馬,仍舊不在少數。
    但這麽做,興許能讓父皇安心一點。
    最為關鍵的。
    是朝廷官員,覺得遼王“懂事兒”,沒有聚集那麽多兵馬,肯定沒有奪位的心思。
    也就少給父皇上些奏疏。
    讓父皇看了之後火大。
    而且。
    朝廷下達的十萬兵馬,其實對於秦風來說。
    沒有啥意義。
    遼地至今為止。
    仍舊是全民皆兵……
    如果秦風真的號召起來,也遠遠不是表麵上的那些遼兵那麽簡單。
    既如此。
    不如讓許達回去時候帶個話。
    也能讓那群不懂兵事兒的文臣。
    少給父皇去上眼藥。
    許達聽懂了這背後的意思。
    “殿下不貪戀權勢,大慶之幸。”
    對此。
    許達如何能不感慨。
    太子昏迷,這毫無疑問是大事兒。
    這樣的儲君,未來真的能執掌國朝嗎?
    甚至就連胡庸,此時似乎也有了別的心思。
    朝廷大臣裏,心思活絡的更多。
    因為按照這群臣子們的目光來看。
    太子昏迷,必然會讓其餘的藩王,升起不一樣的心思。
    甚至是。
    爭奪儲君的位子。
    而大慶上下,最有力爭奪儲君位子的是誰?
    秦王暴虐,與諸臣不和,登上皇帝位置,沒有大臣們任何好果子吃。
    寧王不顯山不露水,能力似乎不錯,可就封位置在關外。
    最關鍵是身邊有鋒芒過盛的遼王!
    在遼王身邊一比。
    寧王就顯得黯淡無光。
    至於晉庶人……
    略。
    唯有秦風,是爭奪儲君位置最有力的競爭者。
    哪怕秦風自己沒有任何動向。
    這群想要獲得從龍之功的臣子,就已經升起了不一樣的心思。
    甚至。
    暗中尋找過許達。
    毫無疑問。
    若秦風當真要爭奪儲君的位置,許達不可避免的要綁在遼王的戰車之上。
    可從內心中來說。
    許達並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兒。
    除了是秦風的嶽父之外。
    許達更是從小的時候,就追隨在慶皇的身邊。
    真的被當軍隊接班人培養。
    隻不過後來慶皇不小心獲得了天下,他也順勢成為了國公。
    如今他的權勢。
    已經到達了極致。
    他也真心希望未來的大慶,不要出現什麽動蕩。
    就許達來看。
    別看陛下北伐如此的興師動眾,動用了一國之力。
    可要就危險性而言。
    與未來興許有可能發生的奪嫡之爭相比,壓根就不算什麽。
    根基深厚的太子。
    與戰力無雙的遼王真的要打起來。
    大慶南北之間的矛盾會毫無懸念的迸發。
    到時候究竟要死多少人。
    這就是一件相當難說的事兒了。
    甚至搞不好。
    更有曆史上八王之亂的禍事,最終造成中原再度疲敝,胡人再度入侵。
    那反而壞了大慶的根基。
    太子與遼王。
    都是未來支撐大慶興盛的兩位重要人物。
    誰都不能出事兒。
    可如今,在京都之下。
    許達已經感覺到有一股風,圍繞著太子與遼王之間起了。
    而目前來看。
    遼王似乎並不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