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害太子者,形同謀逆
字數:6266 加入書籤
謹身殿內。
胡庸與塗節,這兩位曾經可稱之為親密之人,如今各持一詞。
都在請慶皇裁奪。
若說胡庸私通北胡人,慶皇是不願意相信的。
朝廷內現在的大小事務,大多都是為了針對北胡人做的。
胡庸做的真的很好。
甚至覺得沒有幾個人,能做的比胡庸更好。
他已經是大慶的宰相了,到了北胡人那裏,又能成為什麽?
可如今。
塗節樁樁件件說的都很詳細。
很難分辨清楚。
此事。
也隻能談及利弊。
胡庸。
是大慶的宰相!
而塗節。
隻是個四品官。
塗節死了,問題不會太大。
胡庸若是出事兒,必然會驚動朝野,天下為之動蕩。
那個時候。
北伐之事,會不會因此延遲?
很難說。
可若那些謀害老大的事兒,當真是胡庸做的。
那慶皇絕無半點容忍的可能!
滅胡庸九族都不夠!
還要將胡庸所有牽連的官員。
盡數下獄。
可如今的問題是,朝廷去年才興完大獄,今年若是再來一次,波及宰相。
朝廷還能有多少人用?
朝廷若無人用,誰來調度北伐所需的物資,管理天下百姓。
最後北伐。
又會被延遲到什麽時候?
最為關鍵的是。
胡庸是宰相,慶皇親自定下的宰相。
尋常官員,此時下到牢獄之中,錦衣衛審理即可。
可胡庸是宰相,若真的被冤枉了。
那同樣會出亂子。
“胡庸先行回府,無朕命令,不得外出。”
“等錦衣衛查明詳實,再來定奪。”
“退下吧。”
慶皇揉著頭疼的腦袋。
就算身為皇帝,想拿下一位宰相,也是不容易的。
此時若將宰相下到牢獄中。
明天。
明天那群士子就能跑到皇宮門前來叩宮門,稱他為暴君。
其根本,就在於所有士子,都將成為宰相當做自己的終極夢想。
宰相這個名字。
就是士子心目中的一個金身。
慶皇若將宰相下獄,那出的狀況也就將隨之變得更多。
甚至就連地方官員,會如何想,都很難說。
搞不好。
朝廷的根本都會被動搖。
那時候。
就不是能不能北伐的事兒了。
這些也很想讓慶皇咒罵天下士子,他們自己這輩子能不能上三品都難說,還替宰相去操那個心。
眼下先將胡庸軟禁在府,等擁有充足的證據,再將其拿下也不遲。
反正就在京都內。
胡庸還能跑了不成!
胡庸聽此,急忙叩拜在地。
“微臣這就退下了。”
叩拜完畢,胡庸後退到殿外。
此時他的身邊,已經出現了二十名錦衣衛。
“陛下讓我等保護胡相安全。”
領隊錦衣衛衝胡庸拱手。
名為保護。
實為監視。
就怕上個廁所,都得被盯著。
而這,是無法逃過去的。
“有勞諸位了。”
胡庸麵不改色。
宰相,就是一個無敵金身。
隻要皇帝不找到什麽實際證據。
那就拿他沒有任何辦法。
而他行事,素來小心謹慎,這麽十來年都沒有出過差池。
又怎麽會留下證據嗎?
隻不過。
塗節今日所為,卻讓他心底升起了警鍾。
此事兒過後,就算他能毫發無傷,可能在這個相位上究竟能呆多久,就很難說了。
失去權利的人。
連狗都不如。
沒看到現在的李山長,隻能龜縮在府,不敢妄動。
“決不能坐以待斃。”
胡庸的眼中,閃爍著光。
錦衣衛護衛著胡庸回府,保證這幾日的朝廷政務不被擱置。
隨著遼兵進入北胡地,邊境局勢緊張。
必須得保證朝局不出差池。
宰相無事,毫無疑問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若朝廷發生變化,前線將士們也必然受到影響。
到那個時候。
遼王將會孤軍奮戰。
就連錦衣衛都明白的事兒。
慶皇與秦標,又何嚐不明白呢?
前線那個情況,朝廷這裏,絕對不能出大事兒。
否則就是害了老六。
哪怕胡庸真的有問題,這個時候也決不能輕動。
塗節自也被錦衣衛拖了下去。
他要在牢中,補全所有的細節。
然後再去死。
當然。
也會有人,會將他們的家人,以及熟人,全部請到錦衣衛的南鎮撫司的衙門敘敘。
謹身殿內再度沒了外人。
一群太監在用清水擦著地上的血汙。
還有收走秦博手裏的那根馬鞭。
那本是陛下為了方便打五皇子藏的,沒想到被五皇子今天給用上了。
隻是。
慶皇沒有去說秦博濫用死刑。
而是看向了秦標。
“老大怎麽看。”
“父皇應當下令老六即刻回兵,以防朝廷發生變化,致使前線將士軍心不穩。”
軍心不穩。
忌諱用兵。
秦標何嚐不明白,塗節不敢在謹身殿內胡言亂語。
胡庸必然有問題。
可是為了老六在外的兵馬,此事兒就算朝廷真的出了事兒,也得安穩過度!
不能生出亂子來。
否則好不容易出現了可以北伐的契機。
將會再度喪失。
為今之計,前線兵馬絕不能動,當收縮防禦,應付胡庸此案。
慶皇點頭。
“害太子者,形同謀逆。”
謀逆。
指的是圖謀皇位叛亂,或者陷害皇帝。
太子秦標雖不是皇帝。
但已經用皇帝的規製,來看待一些事兒。
這也代表著慶皇的決心。
大慶的皇位傳承上,絕對不能出任何亂子。
誰膽敢在這上麵動手。
就是碰了慶皇的逆鱗。
這已不是誅滅一個九族,就能解決的問題。
胡庸的背後,又有多少人?是否有官員,是否有勳貴也摻和到了其中。
甚至。
胡庸當年是被李山長提拔上來的。
如今查來,當年胡庸是帶著大量的錢財,賄賂了李山長,才得到重視,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這件事兒。
慶皇早已知曉。
隻是礙於李山長勞苦功勞,加上胡庸已經是宰相。
加上後來胡庸也沒那麽貪。
慶皇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了這件事兒。
畢竟是跟著他當年一起奪下天下的老兄弟。
而且還送了他們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可如今。
這些人的膽子,是不是越來越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