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把恩賜點花幹淨

字數:998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聯盟提供給血鯊的,還不僅僅隻是血稅。
    還有一筆灰稅,顧航不會忘記。
    該大方,就要大方。
    血鯊救了自家三艘戰巡,博旺之戰中也出了許多力氣,還參與了跳幫奪船……這些功績,顧航全都記得。
    血鯊要什麽?
    消耗品?
    什麽彈藥、醫療耗材和設備、星艦維修和零部件……給,這都小錢。
    裝備?
    聯盟的載具血鯊本身有點看不上,他們有不少在黑暗外域搞來的好東西,以及一些跟其他機械教淘換的精英裝備。不過,數量是個問題,而聯盟的產量,則可以補進來許多的裝備,可以很大的提升血鯊的仆從軍、輔助軍的作戰實力。從外骨骼到反饋式動力甲;從裝甲車到哨兵機甲……以前的血鯊輔助軍都是當炮灰的,哪兒過這個待遇?有了這些裝備,以後當炮灰去送的時候都能夠堅持更久一點的時間。
    不過,聯盟也有一些尖端裝備,是血鯊需要的。鐵騎終結者、偉岸動力甲,都是好東西。他們確實有些很厲害的東西,甚至戰團有兩台冥府型終結者。這近乎就是最先進的終結者裝甲了,在整個帝國範疇內都挺稀少的。
    然而,畢竟這些東西數量少。血鯊普遍還是在用最常見的天鷹型動力甲和不屈型終結者。
    現在有聯盟供貨,換上一批新的肯定高興。
    另外還有相位武器這種好東西。按照血鯊的風格,它可以被做成戰斧,也可以做成長柄武器,這都沒有問題。
    相位武器,聯盟還沒有能夠量產,僅僅依靠黑箱產出,數量相對有限,連不死鳥都沒有配上多少件。但也正因如此,這東西的價格可以定得瘋貴。
    它也確實物有所值。
    這種頂尖的武器,對於血鯊這樣的善於近戰的戰團來說,甚至比動力甲的升級還更為重要。幾把相位斧,足以讓他們付出相當高的價格來換取。
    而在裝備之中,要說起來最為貴重的,還不是這些。
    而是星艦。
    血鯊最想要的,當然是那艘戰鬥駁船。
    隻不過,他們的功勳和犧牲,並不足以從聯盟手裏換取這艘原本屬於怒焰戰團的戰鬥駁船。畢竟,在整個博旺之戰中,發揮作用最大作用的是顧航本人,其次也是不死鳥戰團,血鯊們幫了一些忙,但不算特別多,甚至不如聯盟自己的榮耀近衛和戰鬥修女們打下來的功勞大。
    星艦海戰方麵,聯盟海軍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也高過血鯊艦隊。畢竟,一開始血鯊並不覺得在博旺星係,跟強大的阿方佐艦隊交戰是個正確的決定,尤因也自然不會將整個艦隊都交到聯盟的手裏,跟他們一起拚命。直到阿方佐二世這艘最為強大的戰爭方舟被摧毀之後,他們才放下猶疑,認真打仗。
    血鯊自己也沒臉說他們的功勞大到可以要一艘最好的船走。
    不過,他們畢竟救了聯盟三艘戰巡,並在持續的戰爭中犧牲了兩百人。
    聯盟願意為他們打造一艘聖杯級戰列巡洋艦,三艘星際戰士打擊巡洋艦。
    主要是一般的艦船,血鯊也不要,他們隻要跟得上他們行動的快速艦船。
    結合優秀的血稅,結合聯盟提供的灰稅,還有艦隊實力的增強,血鯊上上下下總體來說,還是相當滿意這一次跟聯盟一起打仗的收獲。
    這可比以前戰團曆史上,跟一些機械教的教派做生意、接活兒幹時的報酬,要豐厚很多。
    顧航承諾的‘比一般的價格更高’的說法,得到了驗證。
    他們也願意繼續在這場戰爭之中,繼續跟聯盟並肩作戰,並且奉顧航這個南線帝國總司令的命令。
    當然,他們的獨立性還是很高,雙方更近似於是盟友的關係。顧航的命令,尤因會聽,但怎麽做、做到什麽程度,尤因會自己判斷。
    對此,顧航沒有任何的問題。
    應該的。
    這也不影響聯盟給他們提供血稅、灰稅。
    也是他們應得的。
    而且……你的就是我的,分那麽清楚幹什麽呢?
    ……
    顧航兌出來的1800個星際戰士苗子,300給血鯊,不僅補了他們的損失,還有富裕,能讓他們的兵力微微有所提升;給了500不死鳥,把兵力補充到了1000,雖然其中有近百號無畏,還有一些在維生艙裏等無畏送來,但不管怎麽說,他們的兵力也補充到了一個戰團應有的上限。
    還有一千人呢?
    顧航建了一個‘影子戰團’。
    他們用的,全都是不死鳥的基因種子;在訓練度上,也就是顧航的恩賜點數消耗上,也跟不死鳥看齊。但他們的存在,顧航不打算讓太多人知道。
    就如名字一般,他們是一道暗影。
    顧航要他們的作用,首先就是能夠更快速的給不死鳥補員。
    正常來說,哪怕是有消耗恩賜點數加速的手段,一個少年在植入了基因種子之後,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體內的超人器官才會生長完畢。
    當下估計能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休養,倒是不差些許的時間。可如果到了戰爭激烈的時候,不死鳥出現比較大的傷亡,那就需要快速補員。有了這群影子戰團的成員,再補員,就連幾個月都不需要了,可以無縫。
    而另外一點,就是影子戰團可以給顧航去幹一些別的活。
    在不死鳥抽不出來功夫的時候,在一些連不死鳥都不適合去幹的時候……他們,就能夠派得上用場了。
    星際戰士,又不是隻有帝國有。
    那些失落的變節者,甚至是墮入混沌的墮落者,都是挺好的身份。
    適合幹髒活。
    有些人,死在了‘叛變’星際戰士手裏;有些事,是變節者或者墮落者幹的,那總歸怪不到聯盟的頭上吧?
    當前,顧航倒是沒有要用上這一招的餘地。
    但到了未來,可說不準。
    第(1/3)頁
    第(2/3)頁
    趁著手頭上的恩賜點數相當充沛,可以先籌備起來。
    甚至,如果未來時機成熟,顧航還可以‘借殼上市’。
    在帝國之中,消失在曆史長河裏的戰團,可不在少數。
    那些明確被帝國除名的、全員戰損的戰團,名字不太好用。但是沒關係,帝國曆史上,有的是下落不明的戰團。
    雖然有人家突然出現、回歸的風險,就例如血鯊這樣。然而……那種幾百年沒什麽消息的,風險總歸不算那麽大。
    至於手續不完全,難以得到認可,這些也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可顧航覺得,自己會慢慢不用害怕此類問題。
    我願意借個殼,別人就偷著樂吧。明擺著把戰團擴招到了一定規模,又有多少人能奈何顧航?
    當然,到那一步的話,麵子上就有點難看了。顧航也不是此刻就已經強大到那種程度,可以完全不顧及神聖泰拉會怎麽看。
    隻能說,事情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不然真當機會擺在麵前的時候,準備不足可就不好辦了。
    ……
    星際戰士方麵的各種花銷,很昂貴,但主要是在資源和資金的消耗上。
    恩賜點數方麵其實還好。
    也就花了一百五十萬。
    雖然他們很強很貴很能打,但是畢竟規模不大,就千把人的樣子,花不到哪裏去。
    更何況,顧航想要搞個星際戰士軍團的想法,還因為基因種子兌換受限而破滅了。
    那就更花不到大錢了。
    至此,顧航拿到的三千萬點恩賜,就已經花去了一千八百多萬。
    還剩下一千萬出頭,顧航有些猶豫。
    主要是在想,要不要進行科技抽獎?
    現在搞科技抽獎,實在是有點貴。前麵的獎池基本都已經被抽幹了,百萬檔搞一次十連,就能把他剩下的恩賜點數全給花完。
    但他用恩賜點的地方,還是有點多的。
    尤其是在生產力方麵。
    顧航有想法,要兌換無數的工廠、學院之類的建築,鋪滿整個聯盟。
    打仗,是不能光顧眼前的軍事問題的。
    打仗,更是在拚家底。
    尤其以海軍來看,建造一艘星艦,動不動就是幾十億、幾百億的耗費;聯盟現在一個造艦周期,一艘報應級一艘諸葛級,四艘戰巡,加起來就是兩千多億。
    這意味著什麽?
    那不是要聯盟掏出來那麽多的稅幣去買,至少不完全是。從明陽教派要持續訂購的、一個周期兩艘的龍蛇級戰列巡洋艦,是要掏錢買的。
    其他的艦船,是聯盟自己造沒錯,不用真金白銀的花費。
    然而實際上的耗費,卻也不差。
    一艘星艦,如此之龐大。要建造一個能在太空之中航行、戰鬥的巢都,其所需要的配套產業實在太多了。
    無計其數的人,為之工作。不僅僅是造船業相關的技術工人,那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字了。而要算上聯盟給他們的待遇,給他們建造房子、維持相對優越一些的生活所需要耗費的食品、醫療、各類消費品,甚至精神娛樂品的支出,都是不少的。
    在這件事情上,搞壓迫搞剝削甚至都是沒出路的。能參與到造船業之中的,都不提那些核心的高級工程師,就算是下級一些的技術工人,也都是能被歸入到‘人才’行列。
    靠壓迫,不利於工人士氣,搞不好還要降低效率。
    建造各種零部件、外殼,配套的原材料加工生產……這一係列的事項,都非常的‘花錢’。
    或者換句話說,占用生產力。
    聯盟財政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放進了造船業了。
    但就算是這樣,還不夠。
    其實按照孟河、龍鷹兩個星域的‘國力’而言,維持目前的造船效率,是已經到了極限,甚至是透支了。
    還好,打仗之後帝國稅不用交了,不然根本扛不住。
    並且,隨著聯盟進軍的深入,打出來的效果不錯,來自帝國的支援也在變的更多。
    有一些,是直接的軍事支援。超過五十艘戰艦,從周邊各地被調集過來,成為友軍,被聯合在顧航這位總司令的指揮之下。
    雖然都是中小型船隻,但就算是一艘護衛艦,也需要數億稅幣呢。五十艘,怎麽也算是一筆很大的錢了。
    陸軍上,也有六個星界軍軍團,總計大約四千餘萬人,也陸陸續續被送到了前線來,成為顧航可以調用的兵力。
    打完仗,這些是要還回去的。顧航也沒有那種坑害友軍,殘酷的戰爭故意讓人上的想法。
    沒有必要,他們隻是點綴,不影響大局,不要破壞自己的名望。
    但不管怎麽樣,這些都是挺好的補充。
    帝國提供的戰爭支援,還不僅僅是免除帝國稅——更準確點來說是帝國稅專項用於鐵鎧戰爭。
    另外,帝國還直接給‘錢’。
    最近一批來自東方宙域政府代付的、實際上是來自周邊兩三個宙域,按照帝國中央的要求給的資金,足有1500億。
    在阿方佐教派參戰之後,這筆錢就打了過來。
    第(2/3)頁
    第(3/3)頁
    無論如何,1500億都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顧航要錢、要紙片子肯定沒有用。他不需要拿這些完稅證明去抵稅。但是,這些‘紙片子’,可以用於在周邊星域、乃至宙域,直接就地購買聯盟所需要的一切物資。
    炮彈、能源、武器裝備、糧食……甚至外購艦船!
    有些東西,有錢都買不到,但現在可以平價購買。
    顧航就直接從隔壁的孤山宙域,鍛辰教派中,買來了一艘報應級戰列艦,以600億的價格。
    這玩意兒造價就500億,再算上配裝的海員、開過來的燃料、裝滿的炮彈……600億跟不賺錢也沒什麽區別了。
    更何況,整個孤山宙域七個星域,都可以算是帝國疆域內部鬧綠皮鬧得比較厲害的地方。鍛辰教派能搞出來一艘戰列艦賣給顧航,而不是用於本宙域的防務,那已經夠給麵子了。
    這個麵子,肯定不是給聯盟的,兩家又沒什麽交情,純粹靠帝國中央的影響力搞定。
    錢是中央給的,購買權限是中央搞來的。
    有個神聖泰拉作為後盾,好處還是大大的有。
    那就很好。
    我顧航從來都是帝國忠臣!
    總而言之,沒有帝國稅的就地取用,沒有帝國的外部經濟支援,聯盟的戰爭機器是不可能像是眼前這樣,全功率開動的。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打鐵還需自身硬。
    想了半天,顧航還是決定,先緩一手抽獎的事情。
    剩餘的一千來萬恩賜點數,他幾乎全部都砸在了生產力的提升上。
    這主要通過兩個手段實現。
    一來,在龍鷹甚至是孟河星係,搞了很多學院建築。
    綜合學院、忠嗣學院、軍事學院都兌換了一些,但最多的,還是技術學院。
    加強了這方麵的人才培養效率之後,聯盟未來的工程師人才、技術工人數量,將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兩個星域加起來萬億多的人口,要是職業技能水平都提升到很高的程度,人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那麽整體生產力水平就將會更大幅度的提升。
    一個學院的兌換價格,是1000點恩賜。
    顧航足足兌換了3000個。
    比如飛翼星上,現在至少有數千所大學,顧航直接用這些兌換的恩賜點數,覆蓋了其中500個,更進一步強化這個星球的教育中心的職責。
    科羅嘉也兌換了100個,巢都世界,人口密集地,應當的;怒梟星覆蓋了100個,直接就地大量輸出造船業人才……
    其他的世界,也都有覆蓋。他要確保已經被他看作是自己地盤的兩個星域,總計774個世界,每個星球至少有一個;有些人口多的,或者產業發達一些的,會更多一些。
    這就是三百萬點恩賜的消耗。
    還剩下九百萬點恩賜,顧航全部砸在了另一個建築的兌換上:工廠。
    無論是民用工廠還是軍用工廠,這種兌換出來,覆蓋到現有建成工廠的身上,可以直接提升效率的功能,是更為簡單粗暴但好用的手段。
    顧航兌換了五萬間工廠,幾乎覆蓋了每一個星球,以及每一個產業。
    食品加工、材料加工、建築業、消費品生產、民用工程機械製造……這些民用產業不能忽視。哪怕單從軍事層麵看,它們也是軍工產業的後盾。
    但大頭還是在軍工上。
    尤其是造船業相關的各種零部件生產、星港上的船塢組裝廠。那都不僅僅用100恩賜點數一個的一級工廠了,那怎麽夠呢?
    顧航直接用五級工廠來兌換!
    工廠建築的等級,每上升一級的兌換價格就加一個零。
    但五級工廠的效果,能近乎讓工作效率翻倍。
    當然,這隻是機械和人員的效率獲得極大的提升,並不能真的讓造船所需要花費時間縮減一半。可能體現在可以同時開建的艦船數量,耗費資源、能源的降低,使用的人手降低之類的地方。
    但能節省資源、節省人力、加速個50%的艦船建造速度,那都已經很好了。
    100萬恩賜點一個,顧航完全舍得花在怒梟星、飛翼星這兩大造船廠上。
    同時,顧航還舍得給位於雲羅的造船中心,以及位於孟河星域的格朗牙造船中心,也都兌個十萬點的四級工廠。
    聖杯級的建造技術,也都分發到這兩處了。聯盟從牙縫裏硬擠資源,也要在這兩個地方,再造兩個聖杯級戰列艦的生產線。
    至此,顧航剛到手沒多久,還沒捂熱乎的3000萬恩賜,就花了個幹幹淨淨。
    換來了一個從軍事到經濟,將會變得更加強大的聯盟!
    ————
    5k
    還欠114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