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道三角函數而已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楊冬青同學,你知道身為學生最大的職責是什麽嗎?”蘇木平靜打斷道。
“你又想耍什麽花樣!?”
“身為學生最大的職責就是學習!而你,楊冬青同學,作為班級內倒數的學生,已經嚴重拖班級後腿了,作為班長,我有義務為你進行課後輔導。”蘇木推了推眼鏡,手中抱著厚厚的書籍,就差把品學兼優四個字寫在臉上了。
“蘇木!你特麽就是個神經病!我學個屁!”
蘇木恨其不爭的搖了搖頭:“學習態度十分不端正,看來我必須激勵一下你了。”
說著,他拿出一本數學習題冊,擺在楊冬青的麵前。
“來,這道三角函數解一下,需要用到的公式書上都有。”
“我解你......”楊冬青剛要破口大罵,然而蘇木的下一句話卻讓他臉色驟變。
“十五分鍾之內做不出來,我就砍掉茉莉小姐一根手指。”蘇木微笑道。
楊冬青猛地抬頭,滿臉震怒:“你敢!你要是敢動茉莉一下......”
“噓!稍安勿躁,我這個人一向說一不二,說砍她一根手指就絕不砍兩根,現在拯救她的機會就擺在你麵前,如果你真的愛她,不想她受傷,那就解開這道三角函數吧。
隻是一道三角函數而已,你上課的時候都學過,而且課本就擺在你麵前,這要是還做不到,那就別怪我了。
現在,開始計時。”
蘇木微笑著從懷中掏出懷表,其上的暗金花紋在燈光的照耀下異常閃耀,他將懷表放在不遠處的桌子上,然後便離開了。
楊冬青不斷的破口大罵,可罵了一會兒,他還是將目光移到三角函數上,因為他知道蘇木這個瘋子什麽都做得出來。
“呼!一道三角函數而已,很簡單的。”他深呼一口氣,仔細審題。
【已知在ΔΑΒc中,∠a=60°,a=3,b=根號3,求∠b的大小。】
時間緩緩流逝,一分鍾,兩分鍾,三分鍾......
“啊啊啊!!艸艸艸!這個b到底是多大啊!”
有一句話說的好,人逼急了什麽都做得出來,但很顯然這句話是錯的,因為數學題就做不出來。不會就是不會。
十五分鍾後,蘇木拄著手杖,優雅的走進地牢,手中還端著一個水晶高腳杯,裏麵是殷紅的酒液。
“楊冬青同學,有答案了嗎?”
沉迷數學不可自拔的楊冬青猛地抬起頭,此時他的精神狀態十分不好,眼中血絲如蛛網般分布,嘴中還不斷念叨著:“sinb=bxsina÷a,又等於根號3乘以sin60°........”
“十五分鍾馬上就要到了哦。”
“別吵!我就快算出來了,sinb=二分之一!因為a>b,所以∠a>∠b,又因為sinb=二分之一,所以......”
楊冬青神色驟然一震,一個答案脫口而出:“∠b=30°哈哈哈......我算出來了!!”
啪啪啪......
蘇木滿臉欣慰的鼓掌:“恭喜你,楊冬青同學,你保住了茉莉小姐的一根手指。”
然而還沒等楊冬青高興太久,蘇木又拿出另一道數學題:“還是十五分鍾,如果解不出來,那我就砍斷茉莉小姐的一根腳趾。”
“蘇木!你特麽混蛋!你到底想做什麽!”
蘇木微微一笑,他發現楊冬青的精神狀態還是太好了,還需要多做幾道數學題。
“限時15分鍾哦。”
說完,他便拄著拐杖走了。
精神快要崩潰的楊冬青在發泄過後,隻得將目光移到新的數學題上。
掃了一眼之後,他隻感覺兩眼一黑。
【1,3,8,20,48,112,256........
(1)請找出該數列的通項公式。
(2)求該數列的第20項。
(3)該數列從第幾項開始大於?】
“蘇木!我****”
......
......
次日,楊冬青一夜無眠。
因為他做了一晚上的數學題,數學上的造詣有了極大的提升,目前已經熟練掌握三角函數公式、等差數列、等比數列、二元一次方程等等......高深的數學秘籍。
此時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近乎崩潰,整個人眼窩深陷,滿臉麻木,雙目無神。
昨天的那群小姐姐又來了,但任憑她們如何起舞,也無法讓楊冬青的眼睛轉動分毫。
監控室內,蘇木見火候終於差不多了,可以實施催眠了。
他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摧殘楊冬青的精神,尤其最後的數學題,隻有學渣才能明白,那種絞盡腦汁還想不出答案的痛苦,恰巧楊冬青就是個學渣。
超凡者的精神抗性很高,必須將精神削弱到極致,才能保證催眠的成功率。
這次他要做的是深度催眠,而不是先前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隻是淺層次催眠,被催眠對象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思想,隻是在心理暗示下,會做出相應的選擇或反應。
而深度催眠則是像催眠毒蛇幫的人一般,完全扭曲被催眠對象的思想,不過這種深度催眠並不持久,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加深一次,或許等他的精神力再強大一些之後,才能做到如思想鋼印般的永久催眠。
咚!
地牢的門再度被打開了。
已經雙眼迷離的楊冬青聽到開門聲,猶如條件反射般渾身一震,他臉上浮現出極度的驚恐。
“不......不要!我不要再做數學題了!嘔.......”
說著,楊冬青居然幹嘔起來。
蘇木對此很滿意,“楊冬青同學,看來你已經將那些數學知識充分吸收消化了,現在竟都有些撐了。
看來咱們可以進行最後的階段了。”
楊冬青恍若未聞,嘴中還不由自主的念叨著:“sin,cos,tan,c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