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興土木,邊境動蕩

字數:811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麵對楊廣的質問,群臣麵麵相覷,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要問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當然不支持楊廣大興土木,修建宮殿。
    畢竟,如今大隋的處境多少有些尷尬,並不是當初最興盛的時候。
    麵對大夏的攻勢,誰也不知道大隋還能支撐多久。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不應該盡量節約民力,重振旗鼓,恢複大隋的國力嗎?
    可是楊廣第一件想到的事情,竟然是修建宮殿,隻為了自己的享樂。
    這多少讓人有些難受。
    但是,哪怕群臣心有不甘,當他們看見楊廣堅定的表情時,一時間又有些膽戰心驚。
    他們自然知道楊廣的手段。
    畢竟在大興城內,楊廣做的事情,依舊曆曆在目,那些文武大臣,但凡與楊廣意見相悖,觸怒了楊廣,那一定會遭受嚴懲。
    更有甚者,抄家滅門不在話下。
    在這種情況下,眾人自然膽戰心驚,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
    隻見楊廣的目光,在群臣身上冰冷掃過,心中卻有些不屑。
    他可是堂堂大隋天子,雖然說現在大隋被大夏擊敗,丟失了北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
    隻要他是天子,那麽他的儀仗,他的衣食住行,自然要符合天子的規矩。
    如果楊廣去的是江都,那還簡單一些。
    畢竟他在江都經營多年,那裏也是有宮殿的,雖然不如大興城繁華,但湊合湊合也能用。
    可是在這建康城內,因為大隋覆滅南陳之後,便是刻意限製建康的發展,使得此間宮殿破敗不堪。
    想要住得舒服,肯定要大肆修繕一番。
    既然已經需要翻新修繕,那何不更進一步,直接修建一處更大,更繁華的宮殿,這便是楊廣的美好願景。
    畢竟對抗大夏,和他修宮殿並不衝突,這分明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何必在此爭吵?
    既然群臣沒有說話,楊廣也不客氣,他冷哼一聲,繼續說道:
    “此事就這樣定了,朕意已決,誰若敢再出言阻攔,休怪朕不留情麵。”
    群臣戰戰兢兢,終究還是選擇了忍耐。
    他們有不少隻是新人而已,之前從大興城跟來的那些大臣,大部分都已經被樊虎俘虜了,從而改旗易幟。
    李淵同樣很尷尬,他本來想要向楊廣表個態度,避免被楊廣懷疑,但是經曆了此事,他也不知如何開口了。
    幹脆老老實實待著,畢竟現在楊廣心情不好,萬一他說錯了什麽話,激怒了楊廣,那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了。
    雖然今日這場朝會,未必所有人都滿意,但最起碼確定了一個章程。
    將大隋的都城,定在了建康。同時任命楊素為前線大元帥,統領兵馬,在江都組建防線,防備大夏殺進江南。
    以後的事情無人能夠預料,但事已至此,大家也隻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
    有許多人都在思考,大夏擊敗大隋入主關中,如今整個北方都在其掌控之下,大隋這樣的日子,還能持續多久?
    雖然說,魏晉南北朝以來,南北分治多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大夏就會容忍大隋,一直這樣拖延下去。
    ——
    江都城內。
    楊素父子已經得到從建康傳來的消息。楊廣讓楊素自己在江都招兵買馬,以此抵禦大夏的兵馬。
    看著麵前的聖旨,楊素的神色波瀾不驚,似乎對這個結果早就有所預料,他看了看身邊的楊玄感,說道:
    “對於陛下來說,建康確實是最合適的選擇。如果是定都於江都,隨時都有可能麵對大夏的進攻,到時候,必然人心惶惶。
    大隋已經丟了一半的疆域,恐怕陛下心中對於大夏也是頗為忌憚,自然不會自討沒趣。”
    不過,楊玄感卻沒有想這麽多,他麵露憂慮之色,忍不住有些擔心的說道:
    “父親,大夏兵強馬壯,實力強悍。
    當初朝廷以舉國之力也無法對抗,現在就算我們在江都招兵買馬,若是大夏進攻而來,恐怕也沒有太多勝算。”
    這個道理,楊素自然心知肚明,但事已至此,他又能怎麽辦呢?
    不管怎麽說,楊素作為大隋臣子數十年,他現在並沒有反抗的想法,既然楊廣已經下令,那他就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吧。
    能不能成不重要,關鍵在於,他已經做了自己該做的。
    第(1/3)頁
    第(2/3)頁
    隻見楊素抬起頭來,目光頗為堅定,說道:
    “現如今,我等既為大隋臣子,那就沒必要顧慮太多。
    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行,若是我等抵擋不住敵軍,那也是時也命也,這一切的根源,並不在老夫。”
    楊玄感聞言,不由得歎了口氣,他知道楊素說的沒錯。
    這些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
    大夏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
    當初大夏自山東起兵,短短時間就數次擊敗朝廷大軍。
    如果說,那時候朝廷聚集所有力量,一鼓作氣將之鎮壓,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隻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當初還弱小的義軍,誰也不曾想到,在數年之間,他就會變得如此強盛,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不管怎麽樣,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
    畢竟大夏的實力越發強盛,已經完全超過了大隋,丟失了半壁江山的大隋,如何能夠與之對抗,簡直是癡心妄想。
    楊玄感沉默了一下,他內心多少有些糾結,對他來說,楊廣可算不上什麽明主。
    就以他們現在所知消息,楊廣定都建康之後的第一道命令,並不是厲兵秣馬,北伐中原,反而是修建宮殿。
    如此大興土木,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雖然說,江南百姓日子過得還算安穩,但是在楊廣這波操作之下,也不知會發生什麽變故。
    到時候,人心變化難以預料,未來的事情就更說不定了。
    要是楊廣繼續這麽肆無忌憚下去,等到大夏的精銳之師席卷而來,百姓又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
    到時候,是陪著楊廣拚死反抗,還是毅然決然的歸順大夏呢?
    恐怕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種種思緒浮現,楊玄感不禁有些可笑。
    當初楊廣能夠登基,少不了楊素的功勞。事到如今,卻將楊素撇開一邊,還想讓他們做先鋒,抵擋大夏兵馬。
    這件事,多少有些荒謬。
    他甚至想要勸說楊素,實在不行就歸順大夏吧。在此之前,他們也沒有和大夏為敵,樊虎不至於將他們斬盡殺絕。
    不過,看到楊素堅定的目光,楊玄感還是沒有多說。
    那就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或許在短時間內,大夏也不會出兵,畢竟如今的大夏,拿下了大隋的半壁江山,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去整合。
    總不可能內部還不安穩,就火急火燎的大軍南下,如此一來,天下會發生什麽變故,還尚未可知。
    並且,以楊玄感所知消息,那樊虎誌在天下,對百姓看得極重。
    這就意味著,他不可能做出如此魯莽之事。如果不先安撫百姓,各地軍閥紛爭,沒有誰能夠討到好處。
    ——
    與此同時,在大隋西北方向。
    這裏有一個大國,名為吐穀渾,吐穀渾的實力不容小覷,常年與大隋為敵,哪怕大隋也奈何不得。
    雖然大隋的邊軍,能夠擊破吐穀渾兵馬,但要將之覆滅,卻沒那麽簡單。
    是以,為了防範外族,大隋在此處布置重兵,不給吐穀渾可乘之機。
    但是,因為楊廣大肆調動邊軍,導致大隋與吐穀渾邊境的守軍空虛。
    這就使得,除了北方的突厥想要入主中原,吐穀渾同樣蠢蠢欲動。
    此刻的吐穀渾,已經聚集兵馬,隨時都可進攻大隋。
    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機會。
    在此之前,他們與大隋多次作戰。雖然大隋奈何不了吐穀渾,可他們同樣沒有占到太多便宜。
    現如今大隋內亂,紛爭不已。如果他們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入寇大隋,掠奪人口資源。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大收獲。
    但是此刻,他們還沒有將計劃付諸實施,忽然有一個消息傳來。
    令吐穀渾上下其實為之震撼。
    此刻吐穀渾王宮之中,其可汗慕容伏允正在召集群臣。
    看著前方的眾文武,慕容伏允自信滿滿的站起身來,說道:
    第(2/3)頁
    第(3/3)頁
    “諸位愛卿應當也知道,如今大隋分崩離析,有反賊從中而起,讓大隋自顧不暇。
    現如今,將邊境兵馬抽掉一空,隻剩下一些殘兵敗卒。
    這是我們的好機會,隻要我們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殺進中原,未必不能將這些地盤占為己有。
    這對於我吐穀渾而言,無疑是一件大喜事,不知諸位愛卿,誰人願意領兵前去攻城略地,為我吐穀渾開疆擴土。”
    在場眾人聽得吐穀渾之言,都是蠢蠢欲動,迫不及待。
    這可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呀。
    因為邊境的兵馬被大肆調走,若此刻,吐穀渾調集重兵發動攻勢,一定能夠取得成效。
    就憑那數萬之軍,根本不可能擋住他們的攻勢。
    “啟稟可汗,末將請戰。”
    不過片刻之間,就有數員大將站了出來,他們向慕容伏允主動請命,想要領兵出征,將這個榮譽掌控在自己手中。
    每個人都蠢蠢欲動,迫不及待,他們的想法和慕容伏允一樣。大隋內亂,有可乘之機,他們當然不能錯過。
    但就在此刻,有一名大臣向前一步,憂心忡忡的說道:
    “大王,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不可掉以輕心啊。雖然大隋確實無力顧及邊境,但是大隋國力強盛,不容小覷。
    等他們回過神來,再派兵征討我吐穀渾,那時候我吐穀渾恐怕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以我吐穀渾的實力,一旦麵對大隋的全力進攻,根本無法抵擋。”
    這名大臣想得很明白,大隋的實力不是吐穀渾能夠碰瓷的。
    吐穀渾之所以能夠擋住大隋的攻勢,完全是因為他們特殊的地形地勢,才能在戰場上占據優勢。
    如果大隋當真不惜一切代價,想要覆滅吐穀渾的話,他們又能如何抵擋?
    至於大夏的消息,他們知道的並不多。
    畢竟誰能想到,才建國二十多年的大隋,竟然會被反賊覆滅。
    同樣,他們也難以想象,大夏的實力到底有多強,有些東西在沒有真正見識到之前,誰也無法想象。
    然而,慕容伏允聽到這番話,不由得皺起眉頭,他自然是不高興的,這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馳。
    他想要借此機會,壯大吐穀渾的勢力,也是展現他的王霸之氣。
    而不是在這裏畏首畏尾,瞻前顧後。
    就這樣,慕容伏允沉聲說道:
    “赫連魄,你膽敢在此胡言亂語,現在大隋身陷內戰難以自拔,短時間內,他如何能夠對我吐穀渾用兵?
    就算到時候他們真的恢複元氣,但以我吐穀渾的實力,也不是好惹的。他們想要打進我吐穀渾的疆域談何容易?
    本可汗順應天命,更是為了我吐穀渾的子民,又有何畏懼?”
    慕容伏允言語之中,滿是自信,他就不信了,大隋的局勢已經艱難到要調動邊境兵馬了,哪有力量來進攻吐穀渾?
    這完全就是杞人憂天。
    赫連魄啞口無言,他倒是想要勸說慕容伏允,但是在他的目光威懾下,最終還是選擇閉嘴。
    他自然知道慕容伏允的性格,想要僅憑三言兩語改變他的想法,簡直是癡心妄想。
    他之所以出言提醒,也不過是站在吐穀渾的立場上考慮。
    如果慕容伏允固執己見,到時候發生什麽變故,也怪不了他了。畢竟,他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
    就這樣,在慕容伏允的表態下,再也無人敢站出來勸阻。他信心滿滿的調兵遣將,好似已經看見了大獲全勝的場景。
    便在此刻,忽然有一陣急切的腳步聲,從大帳之外傳來,吸引了眾人注意。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了過去。
    下一刻,是一名士卒跑了進來,呼吸急促,狼狽不已。
    等這名士卒稍微喘了口氣,便是喊道:
    “可汗,出大事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