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不舍得
字數:3776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玉林書院實行的一周寄宿製,也就是說來這邊上學的姑娘第一個月需要住在書院,每七天回家一次。
琉璃和葉錦棠坐在馬車上,透過馬車窗戶看著三個小姑娘興高采烈的走進書院頭都沒回,兩個當娘的心裏別提多難受了。
“娘娘,我怎麽感覺現在就有點想珠珠了呢,她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養在我身邊,一日都不曾離開過,這會突然要去書院住七日,我想想心裏就難受的緊。”
琉璃拿著帕子輕輕擦了擦眼睛,聲音有些哽咽。
平日裏極為堅強的葉錦棠也比琉璃好不到哪裏去。
她微微紅著眼,心裏很是難受,安安和暖暖也是從小長在她身邊,宮裏伺候的宮女,嬤嬤,奶娘那麽多,葉錦棠卻不舍得把孩子的事全都丟給她們。
不管平日裏多忙,她都會拿大把的時間給孩子們。
有時手裏的奏折堆積如山,她甚至會把奏折拿回去,一邊看著孩子們玩,一邊批閱奏折。
現在她一心捧在手心裏的孩子要離開她,她心裏不難受才怪。
玉林書院的第一批學生進入之後,書院的大門慢慢關上,葉錦棠和琉璃看著緊閉的大門還是不舍得離開。
“琉璃一會你沒什麽事吧。”
“沒有,家裏那幾個魔王都有奶娘看著,我也沒什麽好擔心的。”
“那不如我們兩個去得月樓坐坐,最近得月樓上了一道鯉魚宴,我們一起去嚐嚐。”
“呃,鯉魚不是有土腥味嗎?怎麽還能做鯉魚宴?”
“得月樓的廚師還是非常不錯的,你去了就知道。”
葉錦棠心裏略有些煩悶不想回宮,約了琉璃去得月樓吃午飯。
兩人認識多年,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好似已經許久沒跟今天這般聚在一起說笑。
許桂香成了公主,但她的得月樓一直還開著,她雖不時常來,但這邊的菜品她也會關注一下。
這次的鯉魚宴就是許桂香讓後廚學的,她聽說葉錦棠會一個豆瓣鯉魚特意去請教葉錦棠。
而葉錦棠也不吝嗇,把好幾種做鯉魚的方法一股腦的全都說給她聽。
葉錦棠是個雙手不沾陽春水的人,她那些做魚的方法,都隻是個大概,許桂香要了方子之後,就讓得月樓的大廚根據方子仔細研究,也不知道費了多少鯉魚,才有了鯉魚宴。
鯉魚本是非常普通的魚,天秦國老百姓因為土腥味都不愛吃。
得月樓突然出一個鯉魚宴大家心裏好奇的很,那麽難吃的魚怎麽可能做成大席,於是剛開始不少人是抱著好奇心來的。
誰能想到隻要是吃過鯉魚宴的人,全都讚不絕口,鯉魚宴也一炮而紅。
葉錦棠在得月樓有獨屬於自己的雅間,她們的馬車過來時,得月樓門口站了不少等位置的人。
她們兩個沒等位置,直接就往樓上雅間走,惹來不少人的不滿。
“掌櫃得,這是怎麽回事,我們都在這裏排隊等著,那兩位戴紗帽的夫人怎麽就能直接上二樓。”
“兩位客官是我們老板娘家裏親戚,她們有自己的雅間,自然不用跟客官一起等位置。”
得月樓的掌櫃那是個八麵玲瓏的人,他見眼前等位置的人臉色不怎麽好,趕緊讓小二拿一些消暑的吃喝過來堵住他們的嘴。
葉錦棠要了鯉魚宴,沒一會功夫,一道又一道以鯉魚為主的美味佳肴就被端上桌來。
豆瓣燒鯉魚,糖醋鯉魚,水煮魚片,烤魚,全都是她愛吃的菜品。
“琉璃你嚐嚐這個水煮魚片,這個超級好吃。”
琉璃拿著筷子,看著一大盆紅辣椒上麵飄著幾片魚片,她都不敢下筷子。
“娘娘這麽多辣椒真的能吃嗎?”
“紅辣椒隻是好看而已,一點都不辣。”
葉錦棠親自給琉璃夾了一塊魚片,她自己也動了筷子。
天秦國的辣椒比她以前吃過的辣椒,在辣度方麵簡直弱爆了。
天秦國的辣椒最多也就是微微辣的程度。
琉璃頗為忐忑的夾起魚片放入嘴中,沒有想象中的土腥味,滿嘴都是辣椒和魚肉的鮮辣味。
這種口味她還是第一嚐試。
琉璃眼睛亮亮的看向葉錦棠。
“天啊,娘娘我從來都沒吃過這樣的鯉魚,在我印象中鯉魚都是腥的,而且刺特別多,剛才吃的魚片一點刺都沒有。”
“那是,一條鯉魚也就值2,3文錢,可我們吃這一份水煮魚要三兩銀子,差這麽多錢,可不是要把裏麵的魚刺給他們挑幹淨。”
不隻是魚片沒刺,就連豆瓣燒鯉魚也是提前去魚刺的,得月樓專門雇了幾個殺魚工,每一條鯉魚的刺都會被他們拿著鑷子一根一根的拔除。
琉璃和葉錦棠一邊吃著美味的鯉魚宴,一邊說起女子學堂來。
“玉林書院隻是個開始,後麵我還會在京城再開一家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送女兒去上的女子學堂。”
“你經營醫女學堂比較有經驗,這個女子學堂我可還要你幫忙。”
“娘娘實在是太客氣了,隻要能用的上我,娘娘隻管吩咐就好。”
“那我可就不客氣了,這段時間你就寫個章程出來,看我們要怎麽開女子學堂。”
“我現在是擔心女子學堂開了,最後別招不起人來。”
葉錦棠歎息一聲,拿起桌子上的梅子露輕輕抿了一口。
大多數老百姓們還都感覺女孩上學無用,有上學的那個功夫,不如學個刺繡或者早早找個好人家嫁出去來的實在。
“這個好解決,我們先建一個門檻比較高的女子學堂,請比較好的老師,然後放出話去,說那個那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高嫁如何如何風光。”
“隻要我們吹的足夠響亮,就不愁沒學生。”
葉錦棠和琉璃相視一笑,其實這個法子跟葉錦棠辦玉林書院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老百姓心中,女子隻有嫁人這一條出路,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女子的一生,甚至是家族的一生。
她們兩人也正是利用這個心態,讓京城裏的小富之家把女兒送去女子學堂。
隻要有一個成功案例,以後女子學堂就不愁招不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