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扒皮王

字數:5157   加入書籤

A+A-




    宮外聚集了很多大臣,雖然李善長說大家可以先離開,回家等消息。
    可這麽大的事情,又有幾個人能放心離開。
    大多數人都聚在宮門口,等待著更確切的消息傳來。
    約莫大半個時辰後,李善長等人終於從宮裏出來。
    大家連忙圍上去,詢問太孫情況如何了。
    李善長隻說了一句話:太孫墜馬,天降異象。
    然後任憑其他人如何追問,都不發一言,徑直離開。
    有人不甘心,太孫的傷勢到底如何了?
    有人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孫墜馬,天降異象?
    嘶……天命太孫啊。
    太子和常氏一係,差點笑出聲來。
    太孫的地位穩了,咱們的富貴也有了。
    但眾人心中難免會有疑惑,會不會事情趕巧了?
    太孫就是落馬而已,不至於驚動蒼天吧?
    難道說傷的很重?
    那麽問題又回到了最初,太孫的傷勢到底如何了。
    李善長、曾泰、任昂等人都守口如瓶,除了‘天命太孫’,別的一概不說。
    可別忘了跟過去的還有一個人,常茂。
    這個人肚子裏是藏不住話的,被人恭維幾句就什麽都抖落出來了。
    太孫重傷垂死,正在搶救。
    作為太孫的親舅舅,大家自然相信他不會拿這事兒說謊。
    更何況李善長等人的臉色也騙不了人。
    得到這個消息,群臣對於‘天命太孫’再無懷疑。
    但心中卻都是一沉。
    沒想到太孫竟然傷的這麽嚴重。
    尤其是文官群體,‘天命太孫’是他們最樂於見到的。
    這太符合他們追求的禮法了。
    他們比任何人都期盼太孫健康成長,順利繼位。
    太孫,你可千萬別有事兒啊。
    ——
    日食的覆蓋範圍是很廣的,這一次半個華夏都看到了,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有些地方的百姓,拿起鑼鼓、瓢盆爬到房頂拚命的敲打。
    還有人拿出煙花爆竹燃放。
    別誤會,他們不是為了慶祝,而是想把天狗嚇走。
    日食,又叫天狗食日。
    人們在地上製造動靜,就能把天狗嚇退,保住太陽。
    這種樸素的思想,很多地方都有。
    但該有的疑惑還是會有的,為何會發生日食?
    朝廷出了什麽大事了嗎?
    於是各種謠言都出現了。
    有人認為是皇帝失德,有人認為是政策有問題。
    還有人認為是錦衣衛天怒人怨。
    長安那邊的百姓,認為是秦王朱樉不當人,天降異象示警。
    得知太子要來這裏巡視,當地人就準備攔路喊冤。
    很快,一個消息以驚人的速度傳開。
    太孫墜馬,天降異象。
    這個消息在極短時間就傳遍應天府,而且傳的有鼻子有眼。
    什麽皇帝正在上朝,日食突然出現,所有人都被嚇到了。
    群臣正在尋找原因,就有禁衛闖入奉天殿,太孫墜馬重傷。
    皇帝擔憂之下,差點暈過去。
    甚至詳細到了,李善長、曾泰、任昂、常茂等人,去現場看過太孫的傷勢。
    一開始大家還不信,紛紛通過自己的關係詢問情況。
    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這下,天下瞬間就沸騰了。
    什麽皇帝失德,什麽朝有奸佞,哪有這版本更有話題性。
    原來這次日食是為太孫而降下的。
    這說明了啥?
    說明太孫乃天命之主啊。
    太孫是大明儲君,未來的天子。
    他是天命之主,那豈不是說大明的法統,是得到蒼天認可的。
    大明就是天下正統啊。
    因為這件事情,大明的國祚更加穩固。
    少數不安分的人,也紛紛偃旗息鼓。
    這個意外的收獲,讓朱元璋都興奮不已。
    本來他還想教訓一下毛驤。
    你動用錦衣衛的力量,宣揚‘天命太孫’就行了。
    竟敢將朝堂細節傳出去,成何體統。
    但有了這個意外收獲,他也就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這件事情,朱雄英的太孫身份可以說穩如泰山。
    雖然本來就很穩,但太子還沒有繼位就冊封太孫,還有些不符合禮法的。
    很多比較古板的人,心裏都是有意見的。
    現在有了天命加身,一切都變得合理了。
    再古板的人,也都不會拿這來挑刺了。
    相反,他們搖身一變,成了太孫最堅定的支持者。
    天命太孫,誰敢說半個不字,老夫就和他拚命。
    讀書人的想法和官僚群體差不多,對此也是樂於見成。
    除了符合禮法之外,還關乎著自身利益。
    太孫的位置穩固,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投資了。
    不用擔心押錯注,最後一無所有。
    百姓們的想法很淳樸,太孫才**歲,他是天命之主,那大明至少還能太平五六十年。
    而且既然是天命之主,肯定不會是昏君。
    也就是說,天下百姓至少還能過五六十年太平日子。
    好,好啊。
    可是現在太孫重傷在身,咋辦啊?
    不會出事吧?
    趕緊為他祈福吧。
    於是民間開始自發的為太孫祈福。
    道佛兩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紛紛跳出來,為太孫的‘天命之身’做背書。
    還舉行水陸法會,為太孫祈福。
    在這個年代,宗教在民間的影響力,是遠遠超過朝廷的。
    原本‘天命太孫’隻在城市裏傳播,農村較為封閉,基本很少有人關注這事兒。
    現在宗教插手,直接將這股風吹到了鄉村。
    隨著水陸法會的舉行,‘天命太孫’這個概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毫不誇張的說,在民間太孫的存在感,甚至超過了太子朱標。
    你要是和他們講太孫,他們能滔滔不絕吹一天。
    要是和他們講太子,他們都是一副驚訝的樣子:
    啊?咱大明的儲君不是太孫嗎?太子是什麽鬼?
    更戲劇性的是,無數人都在期盼著,蒼天賜給人間的君王登基。
    以至於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
    等太孫登基,咱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了。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道佛兩教如此大張旗鼓的舉行水陸法會,自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滿。
    很多人上書朝廷,希望下令禁止。
    得到的批複是:下不為例。
    朱元璋也很不喜歡什麽祈福,要是道佛敢打著他的幌子這麽做,他必然會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