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

字數:4789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溜達著就來到坤寧宮,這是他養成的新習慣,有啥事兒都要說給馬皇後聽。
    尤其是碰到得意的事情,那必須要找媳婦顯擺顯擺。
    雖然這次的兩件事情,沒什麽特別值得說道的,可他還是找了過來,將事情講了一遍。
    對於高麗那邊的事情,馬皇後沒有說什麽。
    不說不代表不重視,自家大兒子大孫子是皇帝,高麗肯定要掌握在朝廷手裏才行。
    不過朱元璋已經決定不封了,她自然不會多說什麽
    說的多了,顯得她這個皇後小心眼,針對嬪妃之子。
    所以她隻對廢奴發表了意見:
    “你不是很討厭人員變動嗎,洪武十四年還製定了嚴格的人口管控製度,怎麽就同意放開了?”
    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並製定了嚴格戶籍管理製度。
    遊民直接逮捕,有戶口也一樣逮捕,並嚴格限製人員流動。
    ‘其令四民務在各守本業。醫、卜者土著,不得遠遊。’
    ‘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視為遊民,則逮捕之。’
    這個政策將百姓牢牢束縛在了土地之上,好處是有助於恢複農業生產,方便朝廷管理。
    壞處就是,對工商業是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讓百姓失去了逃難這個選項。
    要麽死,要麽反。
    廢奴、攤丁入畝,允許百姓通過做工謀生,就必然會導致人口流動頻繁。
    這和朱元璋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馳。
    朱元璋歎了口氣,說道:
    “以前沒有可以信任之人,幫咱設計朝廷製度,隻能自己勉力去做。”
    “咱就是個放牛娃出身,起兵之後才開始讀書,考慮問題始終有些片麵。”
    “想不出什麽更好的製度,隻能在前人的基礎上修修改改。”
    “前人都說屯田好,府兵製戰鬥力確實強,咱就弄了個軍戶。”
    “前人都在限製人口流動,咱就變本加厲,嚴禁人口流動。”
    “倒也有人提出過一些建議,可他們提出來的法子說服不了咱,咱能聽他們的嗎?”
    “陳景恪要是一見麵就給咱說廢奴,咱肯定讓人打他一頓板子。”
    “然後丟出宮去,讓他一輩子當個郎中。”
    “可是他沒有這麽做,他很聰明,先從咱能聽得懂的地方著手改變。”
    “既解決了咱的燃眉之急,又改革了舊有的不合理製度,好處是立竿見影的。”
    “所以他的改革之法,咱自然會去考慮。”
    馬皇後不禁點頭,確實如此。
    陳景恪也是一點點獲得大家的信任,而不是一上來就指手畫腳,認為該如何如何做。
    朱元璋繼續說道:“從他環環相扣的變革步驟可知,他心中有一整套的國家製度。”
    “解除萬民身上的枷鎖,也是計劃的一環。”
    “現在咱能看到廢奴帶來的好處了,自然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真正讓咱徹底放心的,是封王建製。”
    “這說明他改革的時候,是有考慮過皇家利益的。”
    “皇家能在改革中獲益,大明能通過改革變強。”
    “他想減輕萬民負擔,咱就成全他又何妨。”
    “況且推行仁政,咱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些好名聲。”
    馬皇後心下也很開心,這才是她最希望看到的局麵。
    大家都變好,多全齊美。
    “你知道他有全套的變革計劃,就不好奇打聽打聽?”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以前想問,現在不問了。”
    “他的計劃肯定很長遠,很多咱看都看不懂。”
    “問了隻會徒增煩惱,讓我和他之間產生隔閡。”
    “正如廢奴,兩年前他說了咱也不會聽,反而會怪罪他。”
    “他通過變革,一步步走到今天,也讓咱能看到廢奴的好處。”
    “所以咱同意了他的法子。”
    “同理,咱也不提前問他還要做哪些變革,他覺得時機到了,就來找咱。”
    “如果咱能聽得懂,又覺得可行,就施行。”
    “如果咱聽不懂,或者覺得不可行,那是他的問題,他自己負責說服咱。”
    馬皇後笑道:“難得,你終於想通了。”
    朱元璋說道:“我心裏比誰都清楚,可那時候我也沒辦法啊,隻能自己獨斷專行。”
    “不論是對還是錯,有法總比沒有法要強。”
    “別看咱表麵上剛愎自用聽不進人言,其實心裏也沒底。”
    “心裏越沒底,咱就越容不下別人反對,那時候咱是真的累啊。”
    “還好陳景恪出現了,有能力幫咱設計一套更好的製度。”
    馬皇後隻是笑笑沒有多說什麽,其實她心裏很清楚,事情遠沒有他說的這麽理性。
    放牛娃出身,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後得了天下。
    有此成就者,亙古唯一。
    他有多自信可想而知,也有自信的資本。
    他相信自己能將國家治理好,相信自己製定的製度不會比前人差。
    直到遇見了陳景恪。
    他才真正清醒過來,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他糾結過,也一度不服氣。
    還好,他還保持著理智,比起個人的那一點點勝負心,他更希望大明能變好。
    於是接受了陳景恪的存在。
    從原本的心有芥蒂,質疑,到現在的信任有加。
    作為枕邊人,她親眼見證了全過程。
    甚至朱元璋能這麽快,就承認不如陳景恪,並接受他的能力。
    馬皇後的開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沒必要再提起。
    隻要一切都在變好,大家都能好好的,她就滿足了。
    說到這裏,朱元璋往躺椅上一躺,腳一蹬搖搖晃晃的好不愜意:
    “現在多好,沒有了沒完沒了的煩心事,每天處理一下政務,還能有時間陪陪伱。”
    “咱也終於體會到當皇帝的好了啊。”
    “哈哈……”馬皇後笑了起來:“標兒可能不這麽想。”
    “嘿……”朱元璋笑道:“誰讓他是咱的兒子呢。”
    “他要是不服氣,等他兒子長大了,也這麽使喚他兒子去。”
    ——
    朱標聽說又要廢奴,也是頭疼不已。
    倒不是反對廢奴,而是新稅法還沒弄好,又來一項變革。
    忙不過來啊。
    不過還好,廢奴是可以和攤丁入畝放在一起的,就是額外附上一份保障製度罷了。
    而且這麽做,還能名正言順的,把偷懶的陳景恪薅過來幫忙。
    陳景恪倒也沒有推辭,參與的越多對這個世界了解的就越清楚,有助於以後的改革。
    奴仆保障製度比較簡單,主要在人身安全和薪酬兩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