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太孫出巡

字數:4782   加入書籤

A+A-




    對於如何經略日本,陳景恪隻能提供大方向上的參考意見。
    比如找機會,獲得佐渡島的所有權,哪怕隻是臨時所有權也可以。
    到時候大明就可以在上麵駐紮水師,就近經略日本。
    還能從日本購買奴隸,去島上開采金礦。
    這個策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
    海軍建設就是無底洞,必須要有收益才行。
    否則光靠大明國庫填窟窿,發展規模受限不說,還容易遭受白眼。
    更何況經略日本不是三兩天的事情,是一個長期過程。
    更需要給國內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才能維持下去。
    至於他為何會知道佐渡島上有金礦,眾人沒有問。
    都以為是朝廷派人打探到的。
    當然,陳景恪也隻敢提大方向上的建議,具體該如何執行,是一點都不敢插嘴的。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不懂最好別裝懂,否則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他越是如此,諸將反而越認可他。
    一個懂戰爭是怎麽回事兒,又不胡亂插手的人,正是他們需要的。
    關鍵這個人還是個戰爭狂,看起來比他們這些將領還要好戰。
    將來必定是鷹派的掌門人,軍方實在沒理由不喜歡他。
    當然,對朱雄英他也很滿意。
    至少從現在的表現來看,這位絕對不是那種墨守成規之君,未來少不了各種戰爭。
    戰術方麵陳景恪能做的不多,不代表別的方麵他不能做點什麽。
    前世他看過早期大航海的相關介紹,可以說各種問題頻發。
    用無數人的死亡,總結出了很多有用的經驗。
    比如壞血病,這個前麵已經說過了。
    比如淡水的儲存,比如食物儲存問題。
    早期大航海屬於探索階段,沒有補給站提供補給。
    在不確定能不能獲得補給的情況下,出發時攜帶的物資很重要。
    船上的每一分空間都很寶貴,不可能儲備太多燃料。
    所以食物最好是那種,不需要加熱就能直接食用的。
    飲用水也是一樣,不可能頓頓喝熱水。
    大多數情況下,喝的都是發黴變綠的水。
    口感差就不說了,還很容易引起疾病。
    很多人就死於變質水引起的痢疾。
    中國古代航海,其實並未深入遠海,大多都是在近海航行。
    可以隨時上岸獲得補給,很少遇到這種問題。
    當然了,中國人還掌握著一項重要的技術,發豆芽。
    出門攜帶黃豆,保存非常方便。
    可以隨時發豆芽吃,所以沒有遭遇壞血病。
    但現在大明要進入遠海,有些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辨別方向之類的,牽星術已經很成熟,不需要他操心。
    嗯……想操心也操不了,因為他也不知道這玩意兒怎麽弄的。
    不過他還是將很多經驗寫了下來,並且給出了解決辦法。
    比如食物和水的保存,可以用罐頭的製作方法保存。
    罐頭的原理很簡單,大部分導致食物變質的菌種,八十多度的高溫就足以殺死。
    知道了這個原理,製作罐頭就非常簡單了。
    前世他有個女朋友,就經常用這種方法自己製作水果罐頭。
    煮熟裝進玻璃瓶裏,趁熱封口,一般保存幾個月是沒有問題的。
    同樣的原理,用來保存淡水也是有效的。
    大壇子大罐子,用來裝罐頭裝水效果再好不過了。
    壇壇罐罐的在陸地上運輸容易碎,但在海上就沒有這方麵的顧慮了。
    林林總總,陳景恪寫出了一本五萬多字的要略。
    徐達立即下令水師各部學習。
    計劃製定好之後,早就摩拳擦掌的水師立即行動。
    渤海水師出動了一支三千人的艦隊,橫跨渤海黃海,去往對馬島。
    舟山水師也出動了一支三千人的艦隊,目標黃海對麵的對馬島。
    這次的目的,就是占領這座島嶼,在上麵建立一個前進基地。
    泉州水師也沒有閑著,他們的任務是下南洋,摸清當地的情況。
    尤其是各大島嶼,要全部記錄下來。
    接下來一段時間,大明水師各部,都要輪番出海,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現在大明水師力量還是太弱小,渤海艦隊、舟山艦隊和泉州水師,加起來才不到四萬人。
    朱元璋下令,擴軍。
    水師規模暫定為十萬常備軍。
    如果不是怕一次擴軍太多,反而導致戰鬥力下降,這次會擴編更多人。
    即便如此,也準備了十萬預備役。
    平時學習航海知識,配合水師進行一些行動。
    等有需要了,可以隨時上船當兵。
    作為補償,他們的家人可以去造船廠、朝廷開設的鹽場等地方工作。
    也可以選擇去朝廷選定的地方定居,捕魚種田為生。
    其實到了這一步,大明離開海隻剩下一道政令了。
    之所以還沒有全麵放開,主要原因有三個。
    “其一,倭寇未滅,全麵開放就是露出破綻給他們。”
    “其二,水師戰鬥力還未形成,無法保護這麽長的海岸線。”
    “其三,老三在南方大開殺戒,一旦開海,那些宗族勢力難保不會逃到海上為寇。”
    “所以,開海還不能急,等明年再說。”
    朱元璋如是說道。
    陳景恪自然也是無所謂的,真不急這一年兩年。
    大明這次是主動開海,不是被動,自主權很大。
    磨刀不誤砍柴工,完全可以準備妥當一點再施行。
    不過這時候朱雄英又整出了幺蛾子:“皇爺爺,我想出宮去看看。”
    朱元璋笑道:“你出宮就出唄,還用和我打招呼啊。”
    朱雄英認真的道:“我想離開應天,去其他省走一走看一看。”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頓時就消失了,就在大家以為他要拒絕的時候,哪知他卻歎道:
    “哎,翅膀長硬了總是要自己飛翔的,去吧。”
    朱雄英驚喜的道:“真的?”
    朱元璋看著他,點頭道:“爺爺什麽時候騙過你,出門在外注意安全,切記不要離開護衛的視線。”
    朱雄英連忙點頭道:“好好好,我知道了。對了,景恪也跟我一起去吧。”
    朱元璋笑道:“去,他肯定要跟著去保護你的。”
    說到這裏,他轉向陳景恪:“多的我就不說了,將他全須全影的帶回來。”
    陳景恪鄭重的道:“陛下放心,我會看好太孫的。”
    朱雄英又小心翼翼的問道:“那我能將妙錦也帶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