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動起來的大明

字數:4749   加入書籤

A+A-




    過完年陳景恪就發現,福清有點不對勁兒,神神秘秘的,幾次回來都不在家。
    問仆人,都說去上香了。
    他很是好奇,這姑娘以前沒燒香拜佛的愛好啊?
    不過貴族女子多喜歡燒香,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至於為啥,自然是閑的唄。
    女性地位低下,不能出去做事。
    家裏有錢不愁吃喝,天天閑著無所事事,也就隻能發展一下業餘愛好了。
    這個年代,除了燒香拜佛還能幹啥。
    但很快他就發現情況不對,這姑娘咋越來越憂鬱了呢。
    莫非是看佛經看出心理疾病來了?
    這下陳景恪坐不住了,連忙拉住媳婦一番交談,終於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她確實去拜佛了,也確實有了心病。
    但不是讀佛經讀傻了,而是一直沒懷上孩子。
    陳景恪很是無語,連忙開解道:“以前沒懷是咱們不要,最近才開始努力,哪有那麽快啊。”
    福清搖搖頭,說道:“徐允恭上次回京隻待了半個月就走了,嫂子上個月就懷上了。”
    “咱們已經努力幾個月了還不見動靜……”
    陳景恪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症結在哪。
    去年末徐允恭隨凱旋大軍回京,隻待了半個月就又跟隨藍玉匆匆前往遼東。
    結果過年時候他媳婦就被查出懷上了。
    當時徐達高興的擺了好幾桌邀請好友慶祝。
    沒想到這事兒竟然刺激到了福清。
    她和徐允恭的妻子年齡相仿,人家半個月就懷上,她努力三四個月還沒動靜,也難怪會有壓力。
    還有一部分壓力來自於其他人。
    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就會有人傳謠言,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結婚半年不要孩子,也同樣會有人傳謠,是不是身體有問題?
    一年不要孩子,那就等著吧。
    直接就是不會生,偷偷的吃藥治療雲雲,謠言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即便福清貴為公主,也難以避免此類事情。
    當然,別人倒不是傳她不會生什麽的,而是傳的另外一件事情。
    天譴。
    福清小心翼翼的道:“您說,會不會真的是永昌侯的事情,讓老天不高興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苦笑道:“我都和你說過了,那是騙永昌侯的,天下怎麽可能有那樣的藥。”
    福清點點頭,但很明顯心中依然存著疑慮。
    以前她也對此言深信不疑,可現在由不得她不疑神疑鬼了。
    陳景恪知道,這種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旦她產生懷疑就很難打消,隻能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比如減輕家庭帶給她的壓力。
    於是他就將此事告知了父母,讓他們不要催促孩子的事情。
    誰知道陳遠和馮氏也很冤:“我們從來都沒提過孩子的事情啊。”
    馮氏說道:“雖然我很想抱孫子,可咱們家的情況我很清楚,怨不得人家公主,我怎麽會催她。”
    陳景恪還以為她說的‘天譴’的事情,連忙又解釋了一遍。
    陳遠卻搖頭道:“你娘說的不是天譴的事情,是咱家……”
    “就這麽和你說吧,你曾祖父妻妾四人,三十八才有了你祖父。”
    “你祖父妻妾兩人,四十二才有了我。”
    “你娘就是當時家中無後才收養的孤女。”
    “她剛來家中,就有了我。”
    “我二十九才有了你。”
    “咱家就這種命,賴不了人家公主。”
    “伱要是能在三十歲給陳家生出孩子,我和你娘就燒高香了。”
    馮氏也很無奈的道:“是啊,咱們家就這種命,子嗣困難。”
    陳景恪別提多驚訝了,還有這種事兒?
    用科學怎麽解釋?
    隻能說,基因這種東西實在太神秘了。
    他將此事告知福清,總算是緩解了她的心理壓力,不再每天疑神疑鬼。
    陳景恪怕她太閑了胡思亂想,就催促她繼續寫駙馬傳,還把《海盜》第二部的構思講了一遍。
    讓她沒事兒多琢磨琢磨寫作。
    總算是暫時將此事給解決了,陳景恪也鬆了口氣。
    很快他就發現,為啥福清會麵臨那麽大壓力了。
    因為沒多久,朱元璋、馬皇後、朱標、徐達等人,都相繼問了他類似的問題。
    你不是說等公主十八歲要孩子嗎,為啥這麽久了還沒動靜?
    連他們這些日理萬機的大人物,都會操心這件事,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估計平日裏福清沒少被人問這個問題。
    對此陳景恪隻能不厭其煩的,將家族情況說了一遍又一遍。
    之後果然沒有人再問,但他們是不是真信了,恐怕也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總之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陳景恪終於可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首先是楚國那邊的詳細情報傳回,包括土地情況、土著情況、氣候條件等等。
    同時還帶回了另一個消息,第一個落腳點已經建好,可以開啟後續移民了。
    於是,早就準備好楚王朱楨,帶著兩千戶百姓,和大量的糧食農具、耕牛、鐵器等物資乘船出發。
    出發那天,朱標帶領滿朝文武前來送行。
    臨上船前,朱標擔心的道:“六弟,保重身體,大哥等你年底回來團聚。”
    朱楨心中非常的舒服。
    不論這話是真情實意還是場麵話,都比什麽一定要管好楚國,不要忘記朝廷什麽的要中聽的多。
    這種場合本來是輪不到陳景恪露臉的,但朱楨卻主動找到他,說道:
    “陳伴讀可還有什麽要對我說的嗎?”
    在眾人的注視下,陳景恪隻是簡單的說了一句:
    “楚王一路順風。”
    之後朱楨就登船出發,船隊會從長江入海,然後一路向南到達泉州。
    經過修整補給之後,直達楚國。
    送走朱楨,朝堂卻並未恢複平靜,反而變得更加繁忙。
    沒別的。
    遷都。
    耗時兩年多,洛陽城終於修建完成。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多東西都要事先做準備。
    太子朱標再次啟程,前往洛陽坐鎮。
    這次他可是帶著整個東宮一起去的,順便還帶走了半個朝堂的官吏。
    這些官吏包括六部等各個衙門的人員,他們的目的就是在洛陽將架子搭起來。
    為後續整體遷徙做準備。
    接著,朱元璋任命了洛陽城的大小官吏。
    然後從應天遷徙了一部分百姓過去。
    同時還從江浙、兩湖、川蜀、雲貴等地,各遷徙部分百姓前往洛陽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