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意外之喜

字數:4993   加入書籤

A+A-




    就在陳景恪為政府工作計劃焦頭爛額的時候,外界卻因他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準確說是因為留聲機。
    一開始這件事情僅限於少數人知道,大家都憋著勁兒不聲張。
    正如徐達等人很清楚自然科學意味著什麽,可他們就是不說。
    把孩子送到洛下書院,單純是為了和陳景恪搞好關係,與自然科學沒有一文錢關係。
    請你們一定要相信我。
    秘密一旦被第二個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了。
    知道自然科學秘密的人不多,但也不算少,總會有一些風聲傳出去的。
    但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無視。
    對古典社會的人來說,學問才是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再高深那也是上不得台麵的百工技藝。
    真正治理國家靠的是學問,是人心。
    把人心治好了,國家就能大治,大同世界就能實現。
    百工技藝太發達了,會帶來變數,會帶壞人心的。
    在現在的人看來,太愚昧了。
    但反過來說,又何嚐不是現代人太傲慢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不能一邊享受著時代帶來的好處,還一邊嘲笑古人落後。
    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就是最符合實際的思想。
    農業為根本的社會,工商業太發達,就會壞了人心,會破壞農業生產。
    這和在古代開礦弊大於利是一個道理。
    如果是有利於農業生產和學問傳播的發明,他們會非常重視,並積極推廣。
    真正的愚昧是什麽?
    火車修好了,用震動龍脈為借口給拆了。
    這才是愚昧。
    所以,時下那些人不重視自然科學,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即便傳出消息,說自然科學可以造出許多先進的工具,也無法改變這種認知。
    除非能讓他們親眼見到更大的好處。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
    正如前麵所說,對於華夏人來說,史書留名是最高追求。
    如果可以,他們還會將自己的畫像流傳下去。
    至於將聲音流傳下去,對他們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是現在,有消息傳出,陳景恪造出了一種叫留聲機的東西。
    可以將聲音記錄下來。
    一開始大家自然不信,世上怎麽會有這種東西?
    即便傳出了留聲機的結構圖,依然沒人相信。
    就這兩個杯子轉轉圈就能把聲音記錄下來?
    扯呢?
    為了證明傳聞是假的,有人下了血本,製作了一台留聲機。
    畢竟玻璃杯價值不菲。
    然後……
    瘋了,所有人都瘋了。
    傳言是真的,留聲機竟然真的存在。
    盡管記錄的聲音很短,聲音很小,也有些失真,可它真的將聲音給記錄了下來。
    一想到自己的聲音能傳於後世,他們就激動的難以自己。
    尤其是讀書人,眼珠子都紅了。
    這種好東西,我也必須要有。
    於是,製作留聲機,求購留聲機,就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
    隻是留聲機需要用到玻璃杯,造價實在太高昂。
    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起的。
    倒不是沒有人想過用別的材質,有人用陶器,有人用瓷器。
    竟然也給他們製作出來了。
    隻不過音質更差,很多都隻能隱約聽出來是人在說話,卻聽不清說的是什麽。
    這可是要傳給後世子孫的,怎麽能這麽模糊呢。
    但凡有點家底的,都選擇用玻璃杯。
    還好,漲俸之後百官都富裕了不少,擠一擠普通玻璃杯還是能買的起的。
    而這也從側麵增加了玻璃的含金量。
    為啥隻有玻璃杯能記錄高品質的聲音?
    那是因為它貴重啊。
    於是,玻璃的價格出現了小幅度的上揚。
    尤其是玻璃杯,價格翻了好幾倍,還有市無價。
    這可把老朱給高興壞了。
    近些年因為連續大變革,導致財政壓力劇增。
    要不是靠著印鈔和賣玻璃,大明財政早就破產了。
    但寶鈔不能隨便加印,否則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那就隻能從玻璃上想辦法,從原本的每月出售五十件,變成了現在的每月數百件。
    不過還好,外貿渠道打通之後,玻璃的銷路更廣。
    雖然數量增多,但並沒有影響到價格。
    主要原因還是這屬於獨門生意,壟斷。
    想要高質量的玻璃,隻能從朝廷手裏買。
    如果是老朱自己當家做主,他肯定會加大出貨量,來解決朝廷財政困難。
    但這事兒現在是朱標的團隊負責,他們很清楚如何維持高價,所以一直在控製出貨量。
    現在玻璃需求大增,他們就悄悄的增加了出貨量。
    不過不是公開增加的,而是私下出售。
    朝廷賣了多少件玻璃數據都是公開的,突然增加出貨量,就是明擺著告訴大家這東西很多。
    很可能會影響到價格。
    私下出貨,而且是以私人身份出售,大家隻會認為是別的賣家轉手。
    不會懷疑到朝廷的頭上。
    當然,前提是出貨量不能太大。
    即便如此,也讓朝廷賺了個盆滿缽滿。
    已經見底的內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充盈起來。
    陳景恪得知此事後,也不得不感慨事情發展之神奇。
    誰能想到,留聲機竟然促進了玻璃的銷售。
    對於留聲機的信息泄露出去,他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那麽多人知道,是不可能守得住秘密的。
    至於結構圖,也沒啥可說的。
    他製作那個留聲機實在太簡易了,看一眼就知道是怎麽回事兒。
    更何況當時他還進行了講解。
    要是古人還複製不出來,那就太小瞧他們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研究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哪天就完成了技術突破,造出具有實用意義的留聲機。
    隨著留聲機的傳開,自然科學也終於擺脫了歧視。
    當然,也僅僅隻是不再歧視,想要讓這個時代的人承認它的地位,還遠遠不夠。
    但對於陳景恪個人來說,卻完成了口碑上的逆轉。
    再沒有人因為自然科目,因為洛下書院嘲笑他。
    雖然他並不是太在乎別人對他的目光——因為他堅信曆史會給予他正確的評價。
    可有個好口碑,總歸是一件值得讓人開心的事情。
    朱元璋的研究班也終於組建好了,他找了十來名最頂級的工匠,又從道教找了五名擅長機關技巧和煉製長生丹的道士。
    這其中還鬧了一點風波出來。
    皇帝找煉製長生丹的道士,很難不讓人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