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什麽帝國主義行徑啊

字數:9481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不知道你準備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聽到這句話,阿紮薩表情變得很凝重。
    他知道,能不能獲得幫助,全看這一遭了。
    但他的底牌實在太少,甚至可以說就沒有底牌,沒有任何拉扯的空間。
    隻能拿出最大的誠意,以求打動對方。
    “波斯國向大明稱臣,加入大明的宗藩體係。”
    陳景恪眼睛一亮,這個條件確實很有誠意,不過他沒有直接點頭,而是問道:
    “你可知道加入大明宗藩體係意味著什麽?”
    阿紮薩點頭道:“知道。”
    陳景恪繼續說道:“別的且不說,我就問你兩點。”
    “大明為你們劃定國界線,不允許超出。”
    “大明寶鈔作為你們的法定貨幣,在全國流通。”
    “這兩條你也同意嗎?”
    “可以。”阿紮薩鄭重的點頭,緊接著問道:
    “不知大明準備如何劃定波斯的國界線?是否允許我們發行自己的錢幣?”
    陳景恪說道:“你們可以發行自己的錢幣,隻要允許大明寶鈔流通即可,至於國界線……”
    他拿出原本那副簡易歐亞地圖,用炭筆在上麵畫了一個大致的輪廓。
    包括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以及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部分地區。
    在劃線的時候,陳景恪不由自主的想起前世,帝國主義是如何劃分世界的。
    嘖,列強竟是我自己。
    而且還是當前地球唯一的列強。
    “這裏將作為你們的領土。”
    阿紮薩眉頭微皺,倒不是覺得這片領土不好。
    恰恰相反,陳景恪圈起來的都算是膏腴之地,而且麵積也很大。
    這很是讓他意外,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慷慨。
    他皺眉的原因是那片高原(伊朗高原),作為波斯人的祖地,沒有被圈進來。
    “不知道這裏可否劃給我們……我們願意用阿塞拜疆的土地交換。”
    陳景恪斷然拒絕:“不可能,實話告訴伱也無妨,大明會在這裏冊封一位親王。”
    “此地雖然條件比較惡劣,但易守難攻,是最適合作為封國之地。”
    一聽此言,阿紮薩就知道沒有商量的餘地了,隻能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過他也並不是太遺憾,陳景恪畫給他們的土地,確實比那片高原更加肥沃。
    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至於祖地……波斯人早就丟失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哪有什麽祖地可言。
    在哪建國,哪裏就是祖地。
    這時,陳景恪嘴角浮出一絲微笑,說道:
    “我的朋友,高原畢竟是波斯人的祖地,我們也不會白要。”
    “作為補償,允許你們向西擴張。能打下多大的土地,就看你們自己的能力了。”
    阿紮薩眼睛一亮,沒想到竟然還能得到這樣的好處,那這個祖地不要也罷。
    “好,一言為定。”
    條件談攏,雙方的氛圍又不一樣了,變得更加的輕鬆和氣。
    之後雙方又談了一些條件,比如陳景恪要求,以後的波斯君主必須擁有漢人血統。
    也就是說,以後的波斯王必須娶漢人女子為王後。
    在這個以父係血脈為主的年代,王後來自哪裏並不重要。
    所以阿紮薩並沒有反對,相反他非常讚同這個條件。
    甚至他都已經在考慮,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娶一位大明的公主為王後。
    自己娶不了,也讓要子孫娶。
    那樣波斯王族就有了大明皇族血脈,能獲得更多的幫助。
    除此之外,他們還商談了一些具體的細節。
    比如怎麽幫助阿紮薩控製家族,進而獲得其他家族的支持。
    又該如何控製薩菲教團。
    至於選擇哪個流派作為信仰,陳景恪沒有參與,說是尊重他們的信仰自由。
    這讓阿紮薩非常的感動。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心情放鬆下來的阿紮薩終於堅持不住,開始頻繁打盹。
    陳景恪見此,就讓他留下住宿一晚。
    福清作為女主人終於出現,安排仆人帶他去沐浴歇息。
    等他離開,福清才問道:“他們會遵守協議嗎?”
    陳景恪毫不在意的道:“他們會不會遵守協議,全看大明夠不夠強。”
    “等晉王和燕王的封國,和那片高原上的封國建成,他們想不遵守協議都不行。”
    福清見他已經考慮到,也就沒有再多問。
    ——
    第二天下了朝,陳景恪就約了朱標、朱雄英一起去看望老朱。
    最近老朱也是愜意的很,每天澆澆花遛遛狗陪陪馬太後。
    嗯,也沒忘了他的那群後宮嬪妃,據說又有兩個被檢查出有喜了。
    隻能說,這老漢的身體確實很bug。
    上輩子那麽折騰,都能沒病沒災的活七十多,還順便生了好些個孩子。
    這輩子會咋樣,不敢想啊。
    朱標要有他這身體,做夢都能笑醒。
    陳景恪他們到的時候,老兩口正圍在桌子前說著什麽。
    每商量幾句,老朱就提筆寫一陣子。
    等他們走過來,老朱就放下筆,說道:
    “你們來幫咱看看,寫的有沒有問題。”
    三人也沒有客氣,走過去一人拿起幾頁看了起來。
    陳景恪粗略看了一下,發現是類似於回憶錄一樣的東西。
    寫的是老朱和老馬的經曆,以及在遭遇重大變故、轉折時的心理路程。
    老朱沒有一點美化自己的意思,寫的很中肯。
    比如遭遇危險時的惶恐、害怕,都寫的非常詳細。
    很多時候他不是靠智慧渡過的難關,而是靠著一股子血性。
    都已經這樣了,退是死,不退也是死。
    反正都是要死,那就拚了,勞資死了也要濺他一身血。
    就是靠著這一股子不服輸不怕死的勁兒,一次次創造奇跡。
    從一股小勢力最終奪得天下。
    當然,也不是一味的無腦拚命,期間少不了種種謀劃。
    可正是這股子不要命的勁頭,才打出了謀劃的時間和空間,完成一次次逆襲。
    反倒是馬太後,很多時候比老朱更有信心。
    每一次老朱惶恐的時候,她都會在背後給予支持,鼓勵他相信自己。
    難怪老朱這麽疼愛她,都是有原因的啊。
    這不禁讓陳景恪想起了前世看過的一本。
    一個女的穿越到古代,進入後宮成為嬪妃,一步步獲得皇帝的寵愛。
    最終將皇後流放,自己當了皇後。
    一個很老套的言情套路文,類似的書不勝枚舉。
    為什麽他會在這時候,想起那本書呢?
    因為那本書裏的皇帝叫朱元璋,皇後是馬皇後。
    屬實有點繃不住了。
    一不小心,他就笑出聲來。
    老朱不樂意了:“你小子準沒憋什麽好屁,是不是嘲笑咱呢。”
    陳景恪連忙說道:“沒有沒有,我哪敢呢,我就是被您和娘娘的感情感動了。”
    “以後不敢說,但曆數前朝,都再也找不到您和娘娘這樣的模範夫妻了。”
    朱元璋立即就得意的道:“那是,沒有妹子就沒有咱的今天,咱能不對她好嗎。”
    馬太後輕輕拍了他一下:“孩子們麵前,你瞎說什麽呢。”
    老朱嘿嘿笑道:“怕什麽,又沒外人……”
    眾人心下莞爾。
    難得聚這麽齊,大家也沒有直接談正事,而是閑聊起來。
    老朱就檢討了一下自己的施政得失,對自己之前的軍製、稅製之類的提出了批評。
    朱雄英卻說道:“皇爺爺太妄自菲薄了。”
    眾人都看向他,等著他的點評。
    “就好比一個餓急了的人,需要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稀米粥。”
    “當時天下混亂數百年,百姓需要的也不是什麽寬鬆仁厚,而是能夠讓天下安定下來。”
    “您製定的製度雖有不完美之處,卻非常的及時,用最快的速度恢複了社會秩序。”
    “若沒有您之前的製度打基礎,景恪的變革也就沒有施展之地。”
    陳景恪也點頭說道:“是啊,亂世需用重典。”
    “陛下根據當時的情況,製定了國家製度,是符合實際需要的。”
    “您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審視二十年前的局勢。”
    “您這就相當於是……怎麽說的來著,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這個比喻實在太形象,引得眾人大笑不已。
    朱標說道:“哈哈……好一個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老朱也非常欣慰,說道:“如此說來,咱當年的製度,還有可取之處?”
    朱雄英肯定的道:“有,太有了。若沒有您的製度撥亂反正,哪有今日的大明。”
    馬太後不禁搖頭,說道:“你呀,哪有自己誇自己的。”
    “你就照實了寫,誇你的事情留給你的好兒子乖孫子。”
    陳景恪附和道:“陛下無需自我評判功過,隻需要將事情寫下來就足以,剩下的就交給後人吧。”
    “您以布衣起兵,驅逐韃虜恢複華夏,此等功績後人自會給予中肯的評價。”
    老朱大笑道:“哈哈,你這個馬屁拍的好咱很喜歡,不過沒有賞。”
    眾人又一起恭維了他一番,將老朱高興的嘴巴都合不攏了。
    不過大家都很忙,可沒空一直閑聊。
    拉了一會兒家常,老朱就讓周圍的侍從全部退下。
    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來,肯定是有要事。
    “說吧,你們過來找我有什麽事情?”
    陳景恪就將阿紮薩的事情講了一遍。
    朱元璋取出一副詳細的歐亞非地圖,說道:
    “你比劃著地圖給咱說說,到底是怎麽想的。”
    陳景恪指了指其中一塊,說道:“這裏就是我許諾給波斯人的領土。”
    朱元璋皺眉道:“這裏可是重要的陸上交通通道,如何能全部劃給他們?”
    陳景恪說道:“天下很大,我們不可能全部占據,當舍就要舍得。”
    然後他伸出手指在中亞那裏畫了一個圈,就說道:
    “這裏我稱之為安西之地。”
    當年大唐的安西都護府輻射範圍,稱之為安西之地沒有任何問題。
    什麽叫自古以來?這就是。
    “晉王的封國在碎葉川(費爾幹納盆地),燕王的封國在天竺……”
    “兩國形成了一道屏障,可以幫大明抵擋所有來自陸地上的敵人。”
    “但安西之地太大部族眾多,想要完全治理這裏很麻煩。”
    “如果我們在安西高原(伊朗高原),建立一個封國。”
    “就可以和晉國、燕國形成三角夾擊之勢,將整個安西之地包圍起來。”
    “然後慢慢的將這塊地給徹底消化掉。”
    眾人不禁連連點頭,這個設計確實非常合理。
    陳景恪繼續說道:“安西高原環境雖然不如平原,但四周皆有天險,易守難攻。”
    “西麵又臨海,擁有多處天然良港,最適合發展海貿,發展潛力非常的大。”
    “這個封國,未來定然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朱元璋非常滿意,有發展潛力好啊。
    其他人也都是同樣的想法,這個地方簡直太適合作為封國了。
    從大明運送幾十萬人過去,就足以立足。
    陳景恪話鋒一轉,說道:“但在我們消化安西的時候,極西諸國是不會坐視不理的,他們會激烈反撲。”
    “波斯就是我們和極西諸國的緩衝帶……”
    朱元璋問道:“你就如此確信波斯會依附於我們?若他們撕毀協議,與極西諸國一起打我們怎麽辦?”
    陳景恪笑道:“所以,我建議波斯人選擇一個非常小眾的教派,作為他們的國教。”
    “在宗教狂信徒眼中,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
    “一旦他們選擇了小教派,就是自絕於極西諸國。”
    “為了生存下去,就隻能依附於我們。”
    馬太後不解的道:“這個道理他們也懂,為何會聽你的話,選擇小眾教派?”
    陳景恪將其中的道理講解了一下:
    “他們需要一個理由,將波斯人組織在一起。”
    “現在敵人太強,還不能打出複國的旗幟,宗教就成了最好的理由……”
    “小眾的教派,才能確保他們的獨立性……”
    “這是個陽謀,隻要他們還想複國,就必須走這條路。”
    馬太後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真如你所說,這波斯人確實不敢背叛我們。”
    陳景恪說的有些口渴,自己給自己倒了杯水,一飲而盡。
    “波斯國是小眾教派,一旦他崛起,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其他小教派也會謀求獨立……到時伊教諸國就會徹底分裂。”
    “分裂的伊教諸國,才是我們樂於見到的。”
    “當然,這都是以後的事情,就眼下來說,對我們也是極為有利的。”
    “奧斯曼國正在崛起,它信仰的是大教派,必然會和波斯起衝突。”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得漁翁之利……”
    說到這裏,他手指又放在地圖的一處,說道:
    “等奧斯曼和波斯打起來,我們就可以趁機出兵奪下此地。”
    “掌握了這裏,就掌握住了世界的命脈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