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

字數:5887   加入書籤

A+A-




    眼見眾人商量好針對猶大的辦法,朱雄英才開口說道:
    “要去查一查沿海的幾個口岸,咱們開海這麽久,說不定他們已經滲透進大明了。”
    眾人都深以為然。
    陳景恪歎道:“其實他們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進入華夏了。”
    朱元璋驚訝的道:“什麽,為何我沒有聽說過?”
    陳景恪提醒道:“陛下可還記得蒲壽庚?”
    朱元璋震驚的道:“蒲氏是猶大?”
    蒲壽庚,南宋末年的西域胡商,從事海貿生意。
    華夏向來輕視商賈,南宋卻破格任命其提舉泉州市舶司,可見對其是何等優厚。
    然而他卻投降元朝,引元軍攻打南宋抵抗勢力,並殺南宋宗室三千餘人。
    不過他們也很快就遭到報應。
    他們習慣的用老辦法來對付元朝,然而元朝根本就不吃他們那一套。
    和我們爭奪海貿利潤是吧?那你去死吧。
    元廷出兵泉州城,盡屠蒲氏族人。
    不過蒲氏當時家大業大,在其他地方依然擁有極強的實力,得以傳承下來。
    老朱對蒲氏也是厭惡到極點。
    等到大明建立,以蒲壽庚不忠為由,將蒲氏男子盡皆貶為奴籍。
    隻是當時蒲氏開枝散葉遍布天下各處,很多蒲氏子孫通過改名換姓逃過一劫。
    言歸正傳。
    聽到陳景恪提起蒲壽庚這個人,朱元璋自然很震驚。
    朱標等人也同樣震驚不已,沒想到他們竟然是猶大。
    陳景恪解釋道:“我也是前不久才得知猶大的存在。”
    “害怕大明被滲透,就派人去調查,最後查到了蒲氏的身上。”
    “他們靠著商業起家,通過賄賂官吏取得政治地位。”
    “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出賣舊主,攀附新的強者繼續吸血。”
    “此等行為和猶大慣用伎倆非常相似。”
    “於是我就專門查了蒲氏的來曆,他們應該是大食國的猶大,並以大食人的身份來華夏定居。”
    “其實在他們之前,北宋時期就有猶大出沒。”
    “先是依附北宋,等金國攻破汴京,他們又想投靠金國。”
    “隻是當時金國更喜歡用搶的,根本就看不上他們,連他們一起搶了。”
    “他們一看投靠不成,就又跟隨宋室南下……”
    “宋室還以為他們有忠心,對他們很是優渥。”
    “尤其是在海貿方麵,為他們開了很多便利之門……”
    “所以,南宋時期的大海商很多都是胡人。”
    “而這些胡人裏麵,很大一部分就是猶大。”
    “蒲壽庚能創造偌大的勢力,也是南宋猶大集體努力的結果……”
    這一番話七分假三分真,就是為了告訴老朱這個族群的危害。
    而且也不用害怕被拆穿。
    因為宋末和元末戰亂,大量的資料遺失,大量的人死於非命,很多東西根本就無從查起。
    就連蒲氏的後世子孫,都不一定清楚祖上具體發生了什麽。
    就算證實這番話裏麵有虛假成分,也可以用調查出錯來解釋,不會有任何人懷疑他故意造假。
    事實上,隻要證明蒲氏是猶大就足夠了。
    剩下的部分,就算有人告訴老朱是虛構的,他都不會相信。
    事實也確實如此,老朱壓根就沒有懷疑此事的真假。
    聽完陳景恪的介紹,一張老臉陰沉的像是要下雨一般。
    朱標、朱樉、朱雄英也同樣如此。
    一開始陳景恪給他們說猶大如何如何,他們雖然很重視,但並不認為自己會成為受害者。
    一方麵是離的太遠,不覺得對方真能跑過來。
    還有一部分是華夏人的驕傲。
    區區寄生蟲算個什麽,稍微針對一下就解決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這事兒真真正正發生在華夏身上了。
    切膚之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老朱直接問道:“蔣瓛呢,還沒回來嗎?”
    朱標立即說道:“我這就下旨讓他回來,徹查大明內部有多少猶大。”
    朱雄英建議道:“不隻是要查,還要將猶大的行徑告訴天下人,如此朝廷才能師出有名。”
    “天下人認清了猶大的真麵目,就會自發的抵製他們。”
    老朱讚許的道:“好,此事就交給你和景恪了,盡快將猶大的過往曆史匯編成冊。”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直接反猶大,很容易傷及無辜。”
    “也會給不知道真相的外人,留下一個大明不能容人的印象。”
    “而宗教鬥爭,在全世界都比較容易被人接受。”
    “甚至咱們還能和基教、伊教聯合絞殺猶教。”
    “所以,咱們對外的口徑,最好還是針對猶教。”
    朱元璋並不是太能理解這一點的區別,但無所謂:
    “咱不管是反猶大還是反猶教,咱要讓大明再無猶大,永無猶大。”
    陳景恪說道:“有您這句話就足夠了,現在想收拾他們很簡單。”
    朱元璋頓時就知道他有主意了,問道:
    “你又想到什麽陰損的主意?”
    陳景恪笑道:“儒釋道三家聯手,想必會非常壯觀吧。”
    ——
    陳景恪沒有著急去操作,而是找了一群人編寫猶大史書。
    從他們雀占鳩巢,自迦南人手裏搶到落腳地,到之後一次次寄生強者吸血,又一次次背叛。
    期間又一次次搞種族滅絕,引得天怒人怨,為天下共同唾棄。
    如果你認為這是域外之事,與華夏無關,那就大錯特錯了。
    蒲壽庚了解一下。
    南宋就是被他們出賣的,被殺死的不隻是三千宗室,還有數不盡的士大夫。
    這都是記錄在史書上的。
    總之,這本書將猶大無恥、貪婪、殘忍的嘴臉,全都揭露了出來。
    書寫好之後,他沒有直接發行天下,而是找來了宗教司佛道兩家的代表。
    將這本書給他們看。
    “太上皇的意思是,讓大明永無猶大立足之地。”
    張宇初和佛教代表圓性,都很是頭疼,這事兒和他們有什麽關係?
    總不能指望佛道兩教動手殺人吧?
    陳景恪自然也知道這一點,繼續說道:
    “猶大是以猶教為核心形成的,所以猶大都會信奉猶教,接下來朝廷會將猶教定性為邪神淫祀。”
    “剩下的,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吧?”
    張宇初和圓性連連點頭,表示明白了。
    話說到這裏,如果還不明白他們也不配當佛道的代表了。
    兩人拿著那本書就離開了,準備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琢磨琢磨怎麽針對那個猶教。
    要說效率,那還得是佛教。
    沒幾天他們就拿出了一套說辭,猶大是羅刹夜叉轉生,專門禍害人間。
    錢財動人心,所以他們最喜歡經商,然後用錢財腐蝕人。
    他們用錢買的不是你的貨物,而是你的陰德。
    隻要你和他們交易,就會損陰德,禍及子孫。
    而猶教,就是他們編寫出來蠱惑人心的魔經,看了聽了都會損陰德。
    所以大家看到猶教一定要趕緊去衙門報告,然後來佛寺請求庇護。
    當這套理論擺在陳景恪麵前的時候,他都震驚了。
    如果不是身份不合適,他都要大喊一聲佛教牛皮六六六了。
    道教一看,這不行啊。
    最近千年華夏的神話體係,是佛道兩家共同搭建的,不能隻有你自己用啊。
    於是就來了一招拿來主義。
    伱佛教用羅刹夜叉轉生,那我就用地府惡鬼轉生。
    後麵的不變,抄。
    反正五德論本來就是華夏的東西,被你們佛教拿去用,現在我們再拿回來很合理吧?
    不過他們也不是完全照抄,還是弄了一點創新的。
    這是我們道教的護身符籙,拿著它就能受到神靈保護,免遭猶大竊取德運。
    但神也救不了該死之人。
    這個符籙是用來保護無意中和猶大產生交集之人的。
    如果你們無法控製心中的貪欲,主動和猶大交易,這符籙就沒用了。
    佛教自然不會說什麽。
    兩教鬥了千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