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炎洲的人回來了?
除了提前知道消息的朱標和朱雄英,其他人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老朱和徐達是很高興的。
對老朱來說,這意味著承諾的分封可以落到實處了。
徐達高興則是,軍隊又有了努力的方向。
軍功爵製的優點很多,但缺點也同樣很大。
沒有足夠的戰利品,這套製度就維係不下去,侵略性拉滿的軍隊可能會自殘。
也有人無所謂,李善長、邱廣安都屬於這種。
大明實在太富有了,生產能力太強,對國外的商品沒有任何需求。
這也是古代先輩擴張不是很熱衷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外界實在沒啥需求,遠方的土地打下來也無法治理,擴張往往得不償失。
漢唐雖然打出去了,但對西域等地方,也隻有安全方麵的需求,沒有太大的經濟需求。
沒有利益,自然也就無法驅動人心。
李善長和邱廣安雖然和陳景恪接觸很多,但他們都是老派文人。
在眼界方麵,始終還是差了一籌。
幾十年養成的世界觀,並不是陳景恪幾句話就能扭轉的。
還有人並不是很希望炎洲的傳說是真的。
比如儒家出身的那三個內閣學士,他們是很反對大明的擴張政策的。
在他們看來,沒有任何意義。
聖天子垂拱而治……
天下大治看的不是占多少地,有多少物資,關鍵是治心。
總之,多出一個大洲,大明估計又要對外擴張了。
勞民傷財,窮兵黷武……
可惜,這話現在他們也隻敢在心裏想一想,可不敢說出來。
事實上,還在用老思維看待世界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新時代已經到來了。
以前華夏無法直接從國外獲取利益,擴張更多是出於帝王的喜好,以及為了戰略需求。
缺少利益的支持,這種擴張是無法持久的。
現在不一樣了,大明對外擴張有了利益訴求。
商品出口換回錢財和稀缺資源,比如大量的糧食。
朝廷有了錢有了糧,就有能力搞內部建設,把這些東西變成實實在在的物資財富。
從朝廷到百姓都獲得了利益。
說白了,大明對外部的資源逐漸有了依賴。
有依賴就有動力。
且,在這個過程中新興資本就誕生了。
雖然他們的實力還很弱小,但確實和舊商人有了區別,可以成為資本了。
新興資本誕生的土壤,就是新政。
誰敢反對新政就是在要他們的命,必將遭到他們的反對。
這才是真正的大變革。
隨著這種變革的加深,新興的資本,很可能會和老舊權貴產生衝突。
前世西方的所謂資產階級革命,本質就是新興資本和老舊貴族利益之爭。
眼下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隻有陳景恪。
其他人,包括朱標、朱雄英,都還懵懵懂懂。
而陳景恪並未將這一點告訴任何人。
不是他想隱瞞,而是這是西方思維下才會產生的變化。
華夏有自身的情況在,並不一定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很小。
簡單來說,古代重農抑商的政策深入骨髓,不可能讓商人掌權。
就算有商人奪取了政權,也會立馬開始著手打擊商業資本。
不要說曆史的必然性什麽的,曆史也是無數人選擇的結果,走哪條路都有可能。
而且曆史已經證明,老祖宗重農抑商的政策是多麽的正確。
看看那些資本掌權的國家都變成什麽樣子了。
華夏獨有的‘家國天下’觀念,始終在影響著所有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論嘴上信不信這句話,說得多了它就成了一種標準,逐漸深入人心。
當然,這裏不是否定缺點,沒有完美的製度,也沒有完美的人。
但不能因為存在缺點,就否定優點。
總之,當年西方國家發生的新舊權貴之爭,在大明是很難出現的。
商人?本本分分賺錢的,大明會保證他的富貴。
陳景恪不願意給他們說這個,也是基於這方麵的考慮。
大概率不會發生,說出來很有可能會打擊他們變革的信心,沒必要去說。
至少沒必要現在就說。
不過事無絕對,萬一呢,未雨綢繆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盡管他沒說,卻一直在默默的想辦法應對這個問題。
大同思想裏,就有相關的內容。
分封也同樣是其中關鍵一環。
在朱元璋看來,海外分封是另類版的退功臣。
在朱標看來,分封是一場利益交換。
用朝廷無法有效掌控的利益,換取權貴支持變革。
在朱雄英心裏,分封是帝國計劃的一部分,是實現製霸天下的途徑。
在陳景恪看來,分封是華夏文明的一次大擴張。
但又不僅僅隻是一場擴張,同時也是化解未來會出現的,老舊權貴和新興權貴之間的矛盾。
大權貴是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會不自覺的堵塞晉升渠道,打壓新興權貴群體。
這是利益使然,不是什麽思想能改變得了的。
現在,把大權貴分出去當了國王,剩下的小權貴和官僚能力有限,沒辦法堵死晉升渠道。
民間的人才和新興權貴,就有了晉升的空間。
有晉升空間,自然沒人願意造反。
所以分封在陳景恪這裏,有著更深的用意。
當然了,他這麽做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晉升體係。
商業資本想掌權,純屬想多了。
他們本本分分賺錢老老實實做人,那就讓他們好好過日子。
如果他們想奢求更多,那對不起,鐵拳可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也不能完全堵死他們從政的空間。
放棄家族資本,轉行進入政壇,也不是不可以。
前世這麽做的人還真不少。
總之,陳景恪要做的,就是盡量給下麵的人更多的選擇機會。
這樣才能盡可能的保持國家的活躍性,不至於變成一潭死水。
這些深層次的想法,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也沒有人知道。
老朱就更不知道了,他現在的心思全在炎洲上,催促道
“快說說,傳言是不是真的?”
陳景恪頷首道“是真的,我們派去的人繞著那裏轉了一圈,確定那就是一座大洲。”
“其麵積比現在大明實際控製的國土還要大,與傳說中的炎洲有五六分相似。”
“更多細節,還需要等進一步探查之後才能知曉。”
按照正常來說,探險隊不可能半年跑一個來回。
但有了那支商隊給的航線圖,再加上陳景恪假借那本遊記的名義,給出了更加具體的路線圖。
甚至還畫出了炎洲的大致輪廓,讓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
這才讓探險隊半年就將情報帶了回來。
老朱興奮的道“好好好,實在太好了。再派人去好好偵查,一定要盡快摸清上麵的情況。”
陳景恪回道“我們派去的探險隊實力很強,在確定那裏是大洲之後就一分為二。”
“一支回來匯報情況,另一支留在當地建造定居點,並進一步打探炎洲情況。”
“這次請太上皇過來,就是商議一下,具體如何開發那裏。”
這時,耿光擔憂的問道“炎洲是否有強大的國家?我們留在當地的探險隊,不會與他們起衝突吧?”
陳景恪說道“炎洲隻有一些土人,生活非常的原始。”
“根據探險隊短暫的接觸,發現他們不會冶煉金屬,沒有馬匹,連陶器都不會燒製……”
陶器都不會燒製?眾人都有些驚訝。
在陳景恪的主張下,大明建立了一個機構,專門做區域國別研究。
將接觸到的每一個國家部落的,風土人情、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生產力情況等等,全部做詳細的記錄。
其中很多都是原始部落。
這些原始部落,很多都未能掌握金屬冶煉技術,但連燒陶都未能掌握的確實少見。
燒陶實在太簡單了,弄幾個泥胚子陰幹扔火堆裏燒,都能出陶器。
一個大洲竟然沒有能研究出陶器的燒製方法……有點超出他們的想象。
徐達都忍不住問道“這個情報準確嗎?”
陳景恪回道“目前來看應當不假,具體如何還要做進一步探查。”
徐達強調道“一定要確定對方是否掌握鐵器,這一點至關重要……”
“嗯,告訴去炎洲的人,不要輕易把鐵器給土人,更不要把冶煉技術告訴他們。”
朱元璋也說道“對,千萬不要讓他們掌握了鐵器的冶煉技術。”
土著沒有掌握鐵器沒有騎兵,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啊。
很快眾人就商量出了一整套的開發炎洲計劃。
先去打探那裏的具體情況,然後再根據情況進行開發。
開發的方法很簡單,朝廷先派人去建立一些定居點,然後將一些死刑犯流放過去。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去為大明開疆拓土做點貢獻吧。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如何有效統治那裏,才是最大的問題。
畢竟炎洲離大明太遠了,不可能直接進行統治的。
其實眾人心中已經有了想法,效仿秦王之事。
封幾個親王過去,啥事兒就都解決了。
而且還將親王攆出了大明本土,防止藩王做大。
然而,將封國建在那裏,無異於流放。
事實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朱樉去安西就是被流放。
秦王有罪,被流放到安西合情合理。
可將無罪親王封到蠻荒的炎洲,那就太過分了。
沒人敢提出這個建議,老朱是多麽的重視親情,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啊。
提這個建議,怕是嫌腦袋太重,想輕鬆一下是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竟然主動說道
“先查清楚炎洲的情況,建立一些定居點。”
“如果那裏真的適合居住,可以封幾個親王過去。”
聞言,所有人都驚訝不已。
這建議是老朱提出來的?簡直不敢相信啊。
然後,反應過來的眾人立馬起身說道
“陛下聖明。”
看那模樣,生怕老朱反悔一樣。
就連最反對擴張的那三個儒家出身的學士,也改變了想法。
炎洲發現的好啊。
正發愁那麽多親王怎麽處置呢。
說是海王分封,可海外的地是有限的,適合分封親王的並不多。
總不能隨便找一塊蠻荒之地,將他們丟過去吧。
魯王、蜀王、湘王,都加冠了,封國還沒著落呢。
眼瞅著代王、肅王、遼王也長大了……
再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群臣還真怕朱元璋改變主意,重新在大明內部搞藩王製度。
現在朱元璋主動提出將親王封到炎洲去,那可真是太好了。
封,必須封。
炎洲那麽大地兒,封三五十個親王過去完全沒問題。
別說太上皇和皇上的兒子,未來太子多出來的兒子,也照樣能封過去。
還能將多餘出來的人口遷徙過去,減輕大明的耕地壓力。
嘖嘖,簡直太完美了啊。
因為這件事情,眾人對開發炎洲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對於投入資源什麽的,那是不遺餘力。
要多少有多少,一定要盡快把炎洲開發出來。
為大明開疆拓土,我輩義不容辭。
唯有了解老朱為人的徐達和李善長,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炎洲、分封親王、勳貴大分封……
如果他們還想不到什麽,那就真的太蠢了。
現在親王都封過去了,別的勳貴還有的選擇嗎?
不過他們並沒有說出來,這麽大的事情,還是不要瞎傳的好。
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卻並沒有說什麽。
先讓你們高興著,等將來大分封的時候,有你們哭的。
咱的兒子都封過去了,你們還想挑三揀四?
嗬嗬。
咱不當皇帝了,照樣能殺人。
眾人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大致的開發方案,計劃三年內在炎洲建立穩定的定居點,並著手進行分封。
至於細節,具體怎麽做,自有下麵的人去做。
這件事情商量好,朱元璋再次將目光看向陳景恪
“還有什麽事情嗎?”
陳景恪頷首,問道“秦王的信您也收到了。”
“關於他提議,趁帖木兒無力東顧的時間節點,出兵拿下西域的策略,不知您有何看法?”
inf。inf
除了提前知道消息的朱標和朱雄英,其他人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老朱和徐達是很高興的。
對老朱來說,這意味著承諾的分封可以落到實處了。
徐達高興則是,軍隊又有了努力的方向。
軍功爵製的優點很多,但缺點也同樣很大。
沒有足夠的戰利品,這套製度就維係不下去,侵略性拉滿的軍隊可能會自殘。
也有人無所謂,李善長、邱廣安都屬於這種。
大明實在太富有了,生產能力太強,對國外的商品沒有任何需求。
這也是古代先輩擴張不是很熱衷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外界實在沒啥需求,遠方的土地打下來也無法治理,擴張往往得不償失。
漢唐雖然打出去了,但對西域等地方,也隻有安全方麵的需求,沒有太大的經濟需求。
沒有利益,自然也就無法驅動人心。
李善長和邱廣安雖然和陳景恪接觸很多,但他們都是老派文人。
在眼界方麵,始終還是差了一籌。
幾十年養成的世界觀,並不是陳景恪幾句話就能扭轉的。
還有人並不是很希望炎洲的傳說是真的。
比如儒家出身的那三個內閣學士,他們是很反對大明的擴張政策的。
在他們看來,沒有任何意義。
聖天子垂拱而治……
天下大治看的不是占多少地,有多少物資,關鍵是治心。
總之,多出一個大洲,大明估計又要對外擴張了。
勞民傷財,窮兵黷武……
可惜,這話現在他們也隻敢在心裏想一想,可不敢說出來。
事實上,還在用老思維看待世界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新時代已經到來了。
以前華夏無法直接從國外獲取利益,擴張更多是出於帝王的喜好,以及為了戰略需求。
缺少利益的支持,這種擴張是無法持久的。
現在不一樣了,大明對外擴張有了利益訴求。
商品出口換回錢財和稀缺資源,比如大量的糧食。
朝廷有了錢有了糧,就有能力搞內部建設,把這些東西變成實實在在的物資財富。
從朝廷到百姓都獲得了利益。
說白了,大明對外部的資源逐漸有了依賴。
有依賴就有動力。
且,在這個過程中新興資本就誕生了。
雖然他們的實力還很弱小,但確實和舊商人有了區別,可以成為資本了。
新興資本誕生的土壤,就是新政。
誰敢反對新政就是在要他們的命,必將遭到他們的反對。
這才是真正的大變革。
隨著這種變革的加深,新興的資本,很可能會和老舊權貴產生衝突。
前世西方的所謂資產階級革命,本質就是新興資本和老舊貴族利益之爭。
眼下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隻有陳景恪。
其他人,包括朱標、朱雄英,都還懵懵懂懂。
而陳景恪並未將這一點告訴任何人。
不是他想隱瞞,而是這是西方思維下才會產生的變化。
華夏有自身的情況在,並不一定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很小。
簡單來說,古代重農抑商的政策深入骨髓,不可能讓商人掌權。
就算有商人奪取了政權,也會立馬開始著手打擊商業資本。
不要說曆史的必然性什麽的,曆史也是無數人選擇的結果,走哪條路都有可能。
而且曆史已經證明,老祖宗重農抑商的政策是多麽的正確。
看看那些資本掌權的國家都變成什麽樣子了。
華夏獨有的‘家國天下’觀念,始終在影響著所有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論嘴上信不信這句話,說得多了它就成了一種標準,逐漸深入人心。
當然,這裏不是否定缺點,沒有完美的製度,也沒有完美的人。
但不能因為存在缺點,就否定優點。
總之,當年西方國家發生的新舊權貴之爭,在大明是很難出現的。
商人?本本分分賺錢的,大明會保證他的富貴。
陳景恪不願意給他們說這個,也是基於這方麵的考慮。
大概率不會發生,說出來很有可能會打擊他們變革的信心,沒必要去說。
至少沒必要現在就說。
不過事無絕對,萬一呢,未雨綢繆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盡管他沒說,卻一直在默默的想辦法應對這個問題。
大同思想裏,就有相關的內容。
分封也同樣是其中關鍵一環。
在朱元璋看來,海外分封是另類版的退功臣。
在朱標看來,分封是一場利益交換。
用朝廷無法有效掌控的利益,換取權貴支持變革。
在朱雄英心裏,分封是帝國計劃的一部分,是實現製霸天下的途徑。
在陳景恪看來,分封是華夏文明的一次大擴張。
但又不僅僅隻是一場擴張,同時也是化解未來會出現的,老舊權貴和新興權貴之間的矛盾。
大權貴是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會不自覺的堵塞晉升渠道,打壓新興權貴群體。
這是利益使然,不是什麽思想能改變得了的。
現在,把大權貴分出去當了國王,剩下的小權貴和官僚能力有限,沒辦法堵死晉升渠道。
民間的人才和新興權貴,就有了晉升的空間。
有晉升空間,自然沒人願意造反。
所以分封在陳景恪這裏,有著更深的用意。
當然了,他這麽做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晉升體係。
商業資本想掌權,純屬想多了。
他們本本分分賺錢老老實實做人,那就讓他們好好過日子。
如果他們想奢求更多,那對不起,鐵拳可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也不能完全堵死他們從政的空間。
放棄家族資本,轉行進入政壇,也不是不可以。
前世這麽做的人還真不少。
總之,陳景恪要做的,就是盡量給下麵的人更多的選擇機會。
這樣才能盡可能的保持國家的活躍性,不至於變成一潭死水。
這些深層次的想法,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也沒有人知道。
老朱就更不知道了,他現在的心思全在炎洲上,催促道
“快說說,傳言是不是真的?”
陳景恪頷首道“是真的,我們派去的人繞著那裏轉了一圈,確定那就是一座大洲。”
“其麵積比現在大明實際控製的國土還要大,與傳說中的炎洲有五六分相似。”
“更多細節,還需要等進一步探查之後才能知曉。”
按照正常來說,探險隊不可能半年跑一個來回。
但有了那支商隊給的航線圖,再加上陳景恪假借那本遊記的名義,給出了更加具體的路線圖。
甚至還畫出了炎洲的大致輪廓,讓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
這才讓探險隊半年就將情報帶了回來。
老朱興奮的道“好好好,實在太好了。再派人去好好偵查,一定要盡快摸清上麵的情況。”
陳景恪回道“我們派去的探險隊實力很強,在確定那裏是大洲之後就一分為二。”
“一支回來匯報情況,另一支留在當地建造定居點,並進一步打探炎洲情況。”
“這次請太上皇過來,就是商議一下,具體如何開發那裏。”
這時,耿光擔憂的問道“炎洲是否有強大的國家?我們留在當地的探險隊,不會與他們起衝突吧?”
陳景恪說道“炎洲隻有一些土人,生活非常的原始。”
“根據探險隊短暫的接觸,發現他們不會冶煉金屬,沒有馬匹,連陶器都不會燒製……”
陶器都不會燒製?眾人都有些驚訝。
在陳景恪的主張下,大明建立了一個機構,專門做區域國別研究。
將接觸到的每一個國家部落的,風土人情、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生產力情況等等,全部做詳細的記錄。
其中很多都是原始部落。
這些原始部落,很多都未能掌握金屬冶煉技術,但連燒陶都未能掌握的確實少見。
燒陶實在太簡單了,弄幾個泥胚子陰幹扔火堆裏燒,都能出陶器。
一個大洲竟然沒有能研究出陶器的燒製方法……有點超出他們的想象。
徐達都忍不住問道“這個情報準確嗎?”
陳景恪回道“目前來看應當不假,具體如何還要做進一步探查。”
徐達強調道“一定要確定對方是否掌握鐵器,這一點至關重要……”
“嗯,告訴去炎洲的人,不要輕易把鐵器給土人,更不要把冶煉技術告訴他們。”
朱元璋也說道“對,千萬不要讓他們掌握了鐵器的冶煉技術。”
土著沒有掌握鐵器沒有騎兵,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啊。
很快眾人就商量出了一整套的開發炎洲計劃。
先去打探那裏的具體情況,然後再根據情況進行開發。
開發的方法很簡單,朝廷先派人去建立一些定居點,然後將一些死刑犯流放過去。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去為大明開疆拓土做點貢獻吧。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如何有效統治那裏,才是最大的問題。
畢竟炎洲離大明太遠了,不可能直接進行統治的。
其實眾人心中已經有了想法,效仿秦王之事。
封幾個親王過去,啥事兒就都解決了。
而且還將親王攆出了大明本土,防止藩王做大。
然而,將封國建在那裏,無異於流放。
事實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朱樉去安西就是被流放。
秦王有罪,被流放到安西合情合理。
可將無罪親王封到蠻荒的炎洲,那就太過分了。
沒人敢提出這個建議,老朱是多麽的重視親情,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啊。
提這個建議,怕是嫌腦袋太重,想輕鬆一下是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竟然主動說道
“先查清楚炎洲的情況,建立一些定居點。”
“如果那裏真的適合居住,可以封幾個親王過去。”
聞言,所有人都驚訝不已。
這建議是老朱提出來的?簡直不敢相信啊。
然後,反應過來的眾人立馬起身說道
“陛下聖明。”
看那模樣,生怕老朱反悔一樣。
就連最反對擴張的那三個儒家出身的學士,也改變了想法。
炎洲發現的好啊。
正發愁那麽多親王怎麽處置呢。
說是海王分封,可海外的地是有限的,適合分封親王的並不多。
總不能隨便找一塊蠻荒之地,將他們丟過去吧。
魯王、蜀王、湘王,都加冠了,封國還沒著落呢。
眼瞅著代王、肅王、遼王也長大了……
再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群臣還真怕朱元璋改變主意,重新在大明內部搞藩王製度。
現在朱元璋主動提出將親王封到炎洲去,那可真是太好了。
封,必須封。
炎洲那麽大地兒,封三五十個親王過去完全沒問題。
別說太上皇和皇上的兒子,未來太子多出來的兒子,也照樣能封過去。
還能將多餘出來的人口遷徙過去,減輕大明的耕地壓力。
嘖嘖,簡直太完美了啊。
因為這件事情,眾人對開發炎洲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對於投入資源什麽的,那是不遺餘力。
要多少有多少,一定要盡快把炎洲開發出來。
為大明開疆拓土,我輩義不容辭。
唯有了解老朱為人的徐達和李善長,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炎洲、分封親王、勳貴大分封……
如果他們還想不到什麽,那就真的太蠢了。
現在親王都封過去了,別的勳貴還有的選擇嗎?
不過他們並沒有說出來,這麽大的事情,還是不要瞎傳的好。
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卻並沒有說什麽。
先讓你們高興著,等將來大分封的時候,有你們哭的。
咱的兒子都封過去了,你們還想挑三揀四?
嗬嗬。
咱不當皇帝了,照樣能殺人。
眾人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大致的開發方案,計劃三年內在炎洲建立穩定的定居點,並著手進行分封。
至於細節,具體怎麽做,自有下麵的人去做。
這件事情商量好,朱元璋再次將目光看向陳景恪
“還有什麽事情嗎?”
陳景恪頷首,問道“秦王的信您也收到了。”
“關於他提議,趁帖木兒無力東顧的時間節點,出兵拿下西域的策略,不知您有何看法?”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