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雙重風險
字數:3106 加入書籤
接著,張昭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子敬隻知道現在漢魏兩國正在長安激烈交戰,但是否了解到,目前荊襄地區至少還有三萬精銳士兵,而合肥地區也至少有兩萬精兵。請問,我吳國如今還剩下多少可以調動的軍隊呢?”
“如果我們想要進攻交州,最少需要帶領三萬兵馬出征。但是,如果減去這三萬兵馬,我們吳國難道要用不到兩萬的兵力來同時防守江夏和濡須塢嗎?”
聽到這裏,魯肅的眼神變得異常銳利,他直直地盯著張昭,語氣堅定地質問:“敢問張公,您是否曾經聽說過,當年漢國的霍峻僅僅憑借區區三千兵馬就成功抵禦住了公瑾三萬大軍的進攻,並堅守城池長達數月之久?”
然而,張昭卻不以為然地嗤笑起來,回應道:“天下人都知道霍峻擅長守城防禦,但那隻是一個特殊的例子而已,不足以作為依據。”
“哦?那張公的意思是,我偌大一個吳國,都找不出一個擅長守城防禦的將領出來了?”魯肅略帶火氣地說道。
張昭一時語塞,冷麵拂袖,直接向孫權恭敬行禮道:“主公,老臣所言一切皆是為了吳國安危著想,句句出自肺腑啊。”
孫權擺手說道:“張老之心孤很明白,不必多言,其他人的意見呢?”
孫權發話之後,其餘東吳之臣紛紛表態站隊,但世家大多站在張昭一邊,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唯有呂範,徐盛等戰將以及諸葛瑾,歩騭之名流支持魯肅,而陸遜與呂蒙皆不在場內。
“嗬。”孫權冷眼看了那些世家一眼,沉聲說道:“孤欲起兵征討交州,可有將領願意主動請纓的?讓孤看看我吳國的底氣!”
呂範、徐盛等人當即便站出來主動請纓,他們臉上帶著自信和決心。
然而,孫權並沒有立刻回應,隻是微微頷首。
他的目光轉移到世家將領們的身上,尤其是朱家,他們家族中有許多善於戰鬥的人才。
但是,無論孫權如何等待,世家將領們始終保持著沉默不語的狀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響應。
這種情況讓孫權感到非常失望,他忍不住冷哼一聲,站起身來,說道:“這件事情容後再討論,退朝吧!”
說完,他便轉身拂袖離去,留下眾人麵麵相覷。
魯肅深吸一口氣,心中不甘,不願放棄這個機會。
於是,他在眾人退下以後,跟從孫權的腳步,請求麵見孫權。
見到孫權後,魯肅急切地說道:“主公,現在正是大好時機啊,如果錯過了,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孫權臉色陰沉,沉重地歎息道:“子敬,你先估算一下,要攻打交州,我們需要多少兵力?”
魯肅聽到這句話,不禁咽下一口口水,無奈地回答道:“張公雖然有些迂腐,但他說得也沒錯。攻打交州確實需要至少三萬以上的兵力,才能確保安全無虞。”
孫權眼神一黯,說道:“若孤有三萬兵力,說什麽都要博上一把,可荊州一戰,孤也損失頗多,如今可調動的兵力,也不過兩萬。”
魯肅馬上急道:“主公便強調世家私兵出征,他們又怎麽敢不遵從主公的意思!?”
孫權冷笑一聲,鄙夷道:“子敬還不懂世家的做派,孤強征他們私兵容易,但那又如何?隻要他們不願意,那些私兵就發揮不了一點戰力,過去也隻是濫竽充數罷了。”
魯肅卻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說道:“主公,即便是濫竽充數,在肅的眼中,他們也能發揮出相當的作用,助主公占領交州!”
“哦?”孫權一臉疑惑地看向魯肅,饒有興趣地問道:“不知子敬有何高見?”
“啟稟主公,世家之兵濫竽充數,那隻是以我方視角來看得出的結論,敢問遠在交州不問中原戰事的那些太守,怎麽能知道這個結論呢?”
孫權明白的魯肅的意思,嘴巴微張,略帶懷疑地問道:“子敬的意思莫不是?”
魯肅一臉亢奮,激動說道:“不錯,主公隻要強征世家私兵湊足三萬大軍,即便實際戰力隻有兩萬,在交州各太守的眼裏,那就是三萬大軍!”
“主公大軍進入交州,便行招降安撫之事,威逼利誘之下,相信會有不少人會主動歸降,將他們收攏起來再攻打那些頑隅負抗之徒,如此一來,主公還擔心拿不下交州嗎?”
聽完了魯肅的話,孫權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他的內心似正在做著激烈的鬥爭。
良久以後,孫權苦笑道:“子敬,此計雖然精妙,但卻過於冒險,第一重險,是如張老所言,以不足兩萬兵力抵禦漢國與魏國的進攻。第二重險,是大軍實際戰力隻有兩萬,如果出現什麽意外,這支大軍不僅拿不到任何戰果,還會白白損耗大量出兵資源。”
魯肅語重心長地苦心勸道:“主公,肅明白主公的擔憂,但是戰爭,本就是冒險之事,想要進取,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漢國的崛起便是一個最顯著的例子,劉備就是在一步步的冒險之中贏下了三州之地。”
“若江津之戰後劉備不冒險分兵,便拿不下荊南四郡;若劉備不冒險孤軍入川,便拿不下益州之地;若劉備不冒險奇襲長安,也拿不下雍涼全境。主公且看,這一著一著,都是冒險得來的啊!”
孫權一時無語,他不得不承認魯肅說的都是事實,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雙方又沉默了一會兒,孫權方才開口道:“子敬,你的意思孤明白,若隻是一重險,為了吳國的發展,孤勢必會冒險。可是這兩重險,孤不得不考量更多,眼下的吳國,已經再經不起任何打擊了,孤身上的重擔,由不得孤任性而為。”
魯肅微微低頭,默然不語。
片刻之後,魯肅恭敬行禮道:“肅明白了,主公既已決意,肅便先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