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娛回憶錄(1)
字數:2016 加入書籤
朱執信妻子——楊道儀
朱執信的老丈人楊其斌一家從福建來到廣州。楊其斌共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大兒子君布早年經商,後染病早逝。大女兒嫁給史家,二女兒嫁給李家,三女兒楊道儀嫁給朱執信。
朱執信妻子楊道儀生於1883年,由於社會製度緣故,識字不多。
先母係出楊家,名道儀,外祖其斌原籍福建,以營商來粵,寄籍廣東。
外祖母係出浙江省蕭山縣鳳翔村朱氏,乃先曾祖之女,與先祖棣坨公為同胞姊弟。幼讀詩書,嫁作楊家婦後,持家有度,教養有方;所以先母一輩對兄友弟恭,先意承誌的孝悌思想認識得很眞切,隨時表露於日常生活的行動中。
先外祖育二子三女:
大舅君布,經常營商外縣,僅時節、歲晚回歸。由於外祖早逝,家計俱賴大舅經營。可惜他染上肺結核病,壯年棄世,遺下老幼,乃由外祖母撫育教養。
二舅君積,服務社會。
大姨母適捕屬史家,二姨母則為李家婦。兩位姨母也都早死,沒有遺下子女。
母親最幼;生於一八八三年陰曆四月十五日。幼承庭訓;及長,則協助外祖母持家,也幫助舅母輩管教兒女。
但礙於外祖家的封建思想,卻沒有正式接受教育的機會。日常除督導家務外,也學習裁剪縫製。當時慣常往還外祖家的一位黃四姑,略識之無,也會裁縫,以交往熟絡,母親也就跟著她學裁縫。偷開也會拿著外祖母收藏閱讀的彈詞、傳奇、曲譜執卷問字,從最淺白的字學起,一字一字的慢慢學起來。孜孜切磋的結果,字匯漸漸增加;她從一個完全文盲進而成為稍識粗淺文字的人。然而,她卻並不以此自滿。終其一生,隻要略有空暇,便拿起書本或報紙閱讀,絕不懈怠。
朱執信家庭
朱執信原籍浙江蕭山,朱執信的父親朱啟連深的豪賢路隨山館汪瑔賞識,“招為贅婿”。
朱啟連夫婦共生六子女。1885年在廣州生的兒子叫朱執信,名大符,字執信。
1900年,朱執信父親朱啟連和母親汪若昭先後染上惡疾離去。
朱家原籍浙江蕭山。先曾祖荔衫公,官粵東府經曆,敕授修職郎。及得先祖姊弟,乃於公餘閑暇,親自教讀。所以先外祖母也曾受過正統的文化教育。先祖秉承家庭文教,賦性耿介,持正不柯;曾刻一印「隘與不恭」以明己性。雅愛音律,特好古琴。能譜樂曲,自號(琴王)。聰明才智,卓越群齊。為當時隨山館汪瑔公所賞識;擬將愛女若昭許配給他,招為贅婿。
照那時俗例:凡入贅嶽家的,其後人須以嶽家之姓氏為姓,時人認為恥羞。是以,先曾祖汪瑔公體會到這一俗例規條可能影響到個人的自尊,並不堅持此一小節;這樣,先祖才應允這一段婚姻,入住隨山館。
他們育有子女六人,依次是:韶、韺、大符(執信),大猷(秩如)、頀、小過。雖然過的是澹泊生涯,但郎舅朋儕間的唱和切磋,家庭中溫情洋溢;盡心盡意的教兒育女,享受親情溫馨,生活在快樂中。
不幸的是好景不長,橫遭天禍;某一年發生鼠疫,先祖夫婦俱邏此疾。於是,趕忙遷出汪家,寄住隔鄰。
這時,大姑母已嫁範家(桂卿),二姑母亦與徐信符結婚,家中最大是父親,也不過是十五歲。他衣不解帶,親侍湯藥,不食不眠,日以繼夜;曆十餘日。然而回天乏術,先祖竟殂逝。
自祖父逝去,父親也就倒頭便睡,三日不醒。大家都甚為詫異,也擔心會有什麽不測;那知原來是疲勞過度,亟需休息而已。
舉殯後,祖母日漸康複。失蔭孤雞,猶幸有母。豈料,不久病又複發。這次,祖母一病不起,撒手而去。在短短的一年多期間,這群弱齒的孩子,頓成無恃無倚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