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掌聲
字數:6339 加入書籤
楊主任和方駿,帶著許知泉和許晨在機械廠裏參觀,便沒有跟另外三家公司一起。
廠區內早就停產了,今天又逢安排開會廠裏的人都放假了,各廠房車間裏都沒有人。
這間幾十年的國營廠,還是很有些氣韻。
許晨在裏麵逛起來,一方麵有穿越到計劃經濟時代的感覺,另一方麵又像是走在後世的一些“創意園區”。
事實上,九十年代一些國營廠陸續倒閉之後,在千禧年陸續被改成了“創意園區”。
有些偏娛樂餐飲,盡是酒吧、餐館、商店。
有些則偏辦公,都是出租的寬敞辦公室,還有些展覽館、藝術館之類。
三家競標的企業中,是沒有提類似“創意園區”的改造方案的。
看來各家都不傻,“創意園區”在天城這種四五線的縣城是很難搞起來的。
必須得是京城、滬城、羊城這種人口密集、同時有大量中小企業辦公需求的地方才能搞起來。
要是在天城搞,那搞出來也隻會是閑置著租不出去……
楊主任帶著許知泉,重點看了幾個車間和生產線,以及一些還存在廠裏的生產設備。
這些都涉及到方案裏的舊廠改造,和電動車生產線建設。
許知泉聽得很認真,但又忍不住轉頭看向方駿:
“方老師,咱們真把機械廠拿下,後麵的資金壓力還是非常大呀。”
方駿點了點頭,開口道:
“目前盤下來,舊廠出清一些資產,再抵押一部分給銀行,就算有個保底的資金了……”
她頓了頓,又說道:
“順利的話,我們應該還能從市裏拿到些貸款政策的支持。
畢竟我們的做法,是真的可以為市裏創造就業和未來稅收的。”
……
其實廠區總體也沒那麽大,幾人逛著逛著,又碰上了那位馮主任,帶著另外三家公司的。
許知泉等人跟在後麵聽了會,便聽到那家“豐榮商業”幾個西裝革履的人,正在討論廠房要怎麽拆、怎麽建了……
聽上去,這光明廠也已是他們的囊中之物了。
其實跟剛剛許知泉等人的討論,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
……
腳程不快,眾人晃悠悠逛了一遭,又跟著趙清明主任的講解,很快就到了飯點。
食堂內,已經安排好了餐食。
光明廠現在也有四五百號工人,九十年代巔峰時期工人是過千的。
食堂分了兩個,大食堂是工人們吃飯的地方;小食堂是廠裏領導吃飯的地方,其實隻服務幾個人。
這次安排四家企業吃飯的地方,自然是“小食堂”。
餐食端上來,每人一份的“定食”,都是小碗的四菜一湯。
許知泉忍不住說了句:
“你們廠的領導,平常吃的還真是好。”
楊從新什麽都沒說,卻歎了口氣。
光明廠衰落到破產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最核心的原因,永遠是內部原因。
……
……
飯後,幾家企業的人,被帶到了綜合樓一間寬大的會客室。
會客室裏,擺放了些水果和茶飲,還算周到。
“匯報”從下午一點開始,每家企業有一個小時的匯報和答疑時間。
東晨股份,被安排在了第二家,也就是下午兩點開始。
最先進去的,是長盛化工的一行人。
從那幾人的精神麵貌就能看出,其實他們已經沒有抱太大希望了。
附近居民對化工廠的明確抵製,本身就是很難處理的事情。
而許知泉也猜測,其實長盛化工也早就收到了上頭的暗示反饋。
……
果然,一點半多一點,便有工作人員走了過來:
“上家公司提前結束了,東晨股份可以提前開始……”
十分鍾後。
許知泉四人,被引導進了隔壁的大會議室。
一位“秘書”模樣的年輕人,安排許知泉等人就坐,然後又簡單介紹了在座的“主要領導”。
有兩位是光明廠的,一位正是現光明廠的書記,還有一位是工會會長。
這兩位領導,基本代表了現光明廠領導層和職工的利益與意見。當然,他們並不具備任何決策權,意見也隻能被當作參考意見。
有三位是市裏的領導,但並沒有對他們的身份和職位做過多的介紹,或許是出於一些安全和公平的考慮。但可以確認的是,這三位裏肯定有一位,是代表吳永銘副市長的。
而這三位市裏來的領導,及站在他們背後的人和部門,才是這場“評審”的真正決策者。
除去以上五人外,還有一位省裏的領導,也是發展改革部門的。
許知泉客客氣氣但也不卑不亢,一一給大大小小的領導都散了名片。
光明廠的兩位領導,自然認出了楊主任和方駿,互相交換了下眼神,神色都有些古怪。
尤其是看到方駿時,兩人的臉上都露出些訝異。
工作人員幫忙接上了投影,許知泉笑著開口道:
“感謝各位領導,給東晨股份這次展示的機會,那咱們現在開始……”
投影幕布上,純白色的背景,兩行幹淨的文字:
【東晨股份,紮根天城建設天城】
【成為一家持續創造就業,持續創造稅收,持續創造影響力的天城明星企業】
這兩句話,自然是經過許晨推敲過的,這便把東晨股份的企業願景,跟天城的發展關聯了緊密的關聯了起來。
與此同時,也在暗示在場的幾位領導,其他三家都是外部的企業。
而隻有東晨股份,是天城本地企業,是真的“紮根天城、建設天城”的。
果然,當這兩行大字出現在寬大的幕布上,幾位領導神色瞬間一凜。
尤其是那三位市裏來的領導,又都拿起許知泉的名片,認真看了看。
許知泉站起身來,正式開始了今天的匯報。
他不疾不徐、不卑不亢。
匯報的每個字眼,都跟許晨認真推敲過了,確定不會有任何紕漏。
“咱們天城,經濟基本盤非常依賴農業,能有一家國營工廠坐鎮數十年,非常不容易。
而光明機械廠的破產,是天城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大遺憾,天城也因此損失了一家重要的實體企業……
我們東晨股份是天城本地公司,在這種時候非常想要為天城做些事情……”
第一段承接最開始的那兩句話,從光明廠的破產接入,也是為了迅速跟最重要的決策者,三位市裏的領導產生共鳴,拉近和評委的心理距離。
第二段,許知泉介紹了東晨股份和晨鑫苗木。
其中晨鑫苗木部分,還是在強調,東晨股份作為天城企業,為天城發展所做的貢獻。
“切合國家和省裏的規劃,天城周邊正在大力建設高速公路……
東晨股份和晨鑫苗木得以參與其中,這是我們的光榮與使命……”
許知泉是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這種領導很愛聽的場麵話,他本身也很擅長。
接下來的一段話,則是站在一個鄉鎮企業家的角度,講了過去許知泉辦翻砂配件廠的過往,以及跟機械廠的一些合作與淵源。
這一段,是在打消部分評委的一些顧慮。
畢竟一個種苗子的鄉鎮企業,後麵又要講機械廠改造、做電動車廠,都感覺離得遠了些。
而有先前“翻砂配件工廠”的背書,也讓許知泉跟“機械”搭上了關係。
而在這一段的背後,許知泉又發揮“專長”,來了一段情感和價值觀上的升華。
當“產業報國”、“實業報國”幾句話拋出來之後,連那位省裏來的領導,都忍不住麵露慷慨,默默點頭……
整體開場非常順利,短短幾段話、短短幾分鍾,便樹立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天城本地企業家形象。
“第二部分,是東晨股份關於未來電動車產業布局的思考……
將由我們公司的方駿老師和楊從新老師,向各位領導匯報!”
許知泉話音落地,卻莫名響起了一陣掌聲。
這些掌聲,自然不是歡迎方駿和楊從新的,而是針對許知泉先前的演講部分。
許知泉跟著鼓了幾下掌,便笑著坐了下去。
方駿起身,先介紹了電動車發展的趨勢和前景。
從海外市場到國內市場,從綠色出行政策到居民出行需求……
在一些數據和報告的印證下,隻為說明電動車行業的巨大市場前景。
接下來,方駿展開了“晨風電動車廠”、“晨風科技”的發展規劃。
其中的第一部分,便是投融資計劃,這部分中自然也涵蓋了光明機械廠收購的費用說明。
方駿講得非常細致,且涉及到光明廠的諸多經營細節,這讓幾位評審有些奇怪。
其中一位市裏的領導,忍不住打斷道:
“方老師,您對光明廠的經營情況,為何這麽熟悉?”
一旁的光明廠書記清了清嗓子,湊近領導耳邊,低聲言語了幾句。
這才知道,原來麵前的方駿,之前竟然管理過光明廠的財務。
與此同時,那位領導的秘書也湊了過來,又簡單介紹了下方駿另外一些背景。
那位領導愣了愣,旋即又跟另外幾位領導低聲言語了幾句。
他們再看向方駿的神情,更加認真了幾分。
“方駿老師,您請繼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