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2章 什麽都難不倒這姑娘
字數:4675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藏語?怎麽學?沒人會呀,你會?”劉政委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遲早會與百姓打交道,學會當地語言很有必要。
“我隻會一點點,他!”馮素蓮指了指遠處一個人躲在角落看書的張誌成。
“他是老兵,藏語學得很溜,我們修朗薩橋就是他當的翻譯,後來教全營戰士學藏語。”
“喲,看來咱們這裏藏龍臥虎!不是沒有人才,是我們沒發現!”劉政委笑道。
“小張,來一下!”
張誌成扭頭,見劉政委衝自己招手,忙跑過來,“政委!”
“你會藏語?”劉政委問。
張誌成看看馮素蓮,“是!”
“那好!咱們成立一個學習小組,組織大家學習,小馮的這些書當教材。
每天中午半小時,晚飯後一小時,學認字、學文化知識、學藏語,你當學習組長。”劉政委命令道。
“是!”
“這是個好主意!”沉浸在書中的陳師長聽到,甚是讚同。
剛才借書,機關幹部們有精神糧食了,但警衛連這些沒啥文化的戰士們隻能幹巴巴的望著。
要學習一起學習,要進步一起進步,不能落下一個人。
“大家停一下!師部決定成立學習小組,張誌成同誌擔任組長,請張同誌講話。”劉政委大聲宣布。
“好!”這一決定得到戰士們熱烈擁護,紛紛鼓掌。
“大家好!學習小組會利用這些教材給大家上課,我一個人力量有限。
有初中、高中文化的同誌站出來,咱們分工,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講課。
大家根據自己文化水平,選擇不同的小組聽課。”張誌成道。
“張同誌,我們沒文化的,咋辦?”有戰士問。
“小學一年級組,從識字學起,工作之餘學文化,將來回到地方,你也是文化人。”張誌成鼓勵道。
於是有文化的同誌聚到張誌成這裏,初中的不少,高中的寥寥無幾。
小學一年級分了四人講課,先從教戰士們寫名字開始。
二到五年級各分兩人,難度逐漸加深,需要慢慢講解。
初中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各一人,這課程深了,聽的人少。
高中沒排,幾個月時間,不可能學到高中。
許紅英幾位女兵積極報名,其中袁紅梅當過小學老師,有教學經驗,負責管理小學組的同誌。
張誌成主要管理初中組,除了授物理、化學課,還要教授藏語,是最忙的一位。
“噓!”開工哨響起。
“張同誌!你是高中文化,我初中沒畢業,我有不懂的,可以向你請教嗎?”謝春紅追上張誌成。
“可以!”張誌成點點頭。
“謝謝!”謝春紅開心道。
“謝啥,大家是革命同誌,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張誌成謙虛地笑笑。
其他幾位女兵笑嘻嘻看著謝春紅,看得謝春紅不好意思。
幹活時有學習積極性高的,不忘請教和討論。
工地上的氣氛變得活躍,不似往日死氣沉沉。
燒地、挖地,忙得不亦樂乎,還要時不時爭論某個問題。
有時爭得麵紅耳赤,還得請張誌成去決斷。
吵吵嚷嚷的,特別有生氣。
“這才是戰士該有的活力嘛!”陳師長看著戰士們爭吵,一點兒不生氣。
“是啊!老陳啊,這些年咱們光顧著打戰,忽略了戰士們的文化普及,上來時完全沒想起帶教材書上來!”
劉政委既是自我檢討,也是感慨。
現在是另一個戰場,雖沒有槍林彈雨,但是一場長期、持久的建設、改造。
需要堅強的革命意誌,孤寂、苦寒,更需要有豐富的精神糧食。
上來前,對形勢認知不足,幾個月來,戰士們士氣越來越低落。
今天這一提議,戰士們熱情高漲。
“張同誌,藏語你好怎麽說?”謝春紅俏皮道。
“賽巴旺!”張誌成道。
“賽巴旺!”謝春紅跟著學。
“賽巴旺!”其他戰士也笑嘻嘻跟著念。
“那對不起呢?”謝春紅又問。
“冠達!”張誌成又道。
“冠達!”謝春紅重複。
工地上邊幹活邊學習,沒一會兒,這些簡單的藏語都學會。
“賽巴旺!”“冠達!”“古特江哇(你吃了嗎?)”“阿拉哇(你在哪兒?)”
大家嘻嘻哈哈說著藏語,以為很難的藏語就這麽學會了。
“咳咳咳,你這就撚上?”老馮卷著枯葉抽,嗆得直咳嗽。
“嗯!”馮素蓮從柴火堆裏找了根光滑小樹枝,剝掉樹皮做紗錠。
右手捏著羊毛,拇指、食指輕輕撚著,左手拿著小木棍纏繞,一根線從右手源源不斷出來。
老馮傻傻看著,這還真的能行?神了!
手中羊毛快完,再抓一團在手中,如此反複,小木棍沒一會兒變成一大團毛線球。
又換一根小木棍接著撚,毛線中粗,灰白灰白的本色。
炊事班的戰士們看馮素蓮像變戲法一樣,都好奇地圍觀。
有學著撚線的,撚出一截毛毛蟲,還是斷的。
“毛手毛腳的,別浪費!”老馮看著心疼,拍了拍調皮戰士的手。
沒忍住問道:“小馮,你拿啥織毛衣?”
這姑娘一口氣纏了三大坨毛線,又開始第四坨。
他沒織過毛衣,但見過,不是得有毛線針麽?
“啊?”馮素蓮幹得起勁兒,老馮這一問,愣住。
對哦,毛線針呢?
拍拍腦袋,怎麽老是冒冒失失的,顧頭不顧尾!
目光在四周逡巡一圈,最後投向廚房,去柴火堆裏扒拉一陣。
“有啦!”拿著幾根略微細直的樹枝出來,笑嗬嗬道,“修一修,就能當毛線針!”
老馮無話可說,什麽都難不倒這姑娘。
又纏了兩坨,一共五個圓滾滾的毛線球,估摸著有一斤半的樣子。
見天色不早,馮素蓮停下,明天繼續。
起身跺跺腳,搓了搓凍紅的手,哈口氣,“豌豆地該生火了!”
下午三點半,天空上已看不到太陽。
把四個孔洞添上柴火點燃,壓成小火,堵上孔門,讓它慢慢燃燒。
“今晚咱們吃烙餅盒子飯吧!”馮素蓮提議,饅頭、白粥實在沒味兒。
打了麵粉攪成麵糊,加點兒鹽和泡蘿卜顆粒,鍋裏放一點點油烙餅。
切成指頭大小的碎塊,熬粥裏,很濃稠的一大鍋。
烙餅的香氣飄出去,整個營地都能聞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