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馬識途的禮物
字數:7065 加入書籤
抵達滬市後,餘切為老馬搞來了兩張《小鞋子》的電影票。
馬識途嘖嘖稱奇:“你不是買不到票嗎?錢鍾書找你要票,你都沒給。”
我這是在滬市!人家滬市製片廠的地盤,我能搞不到票?
隨便說一句話就弄來了好伐。
馬識途倒是很開心:“錢忠書這個人就是太刻薄了,他寫也喜歡顯擺自己懂得多,心並不壞,喜歡他的卻不多。”
“錢老師是有點這樣。”
可不是嘛,《圍城》最被詬病的就是這。錢忠書平時妙語連珠,和朋友和老婆都這麽說話,顯得別人智力比他低一截,這誰能受得了。
“但是我說了,錢忠書並不壞,有一年我去首都拜訪他,恰好碰到一個你們燕大的學生認出他了,找他合影,錢忠書對這個小年輕很照顧,無論要擺個什麽樣的拍照姿勢,他都配合。”
馬識途說到這,圖窮匕見了:“而且錢忠書還是咱社科院的副院長,還得當好些年。”
“——副院長怎麽了?”
“他找你要票,咱還是想辦法能給就給,他是副院長嘛。”
“哈哈哈哈,我會的。”
——————
如今滬市的藏中路是電影愛好者最理想的觀影處。這塊彈丸之地坐擁八家電影院,大光明電影院、和平電影院紅旗電影院……一字排開,蔚為壯觀。
要知道,首都西單也才三家電影院,這兒卻有八家。外地來這看電影的,得嚇一跳。
此時因為膠片稀少,一部完整的電影膠片需要頻繁的往來於各家影院,被連續使用。電影院有專門的送片員,騎自行車運送膠卷。電影院的片子,往往要分三輪放映,首輪與二輪之間隔兩周,以此類推。每部片子在一家電影院放三、四天。每家電影院一個月放映八、九部電影。
就是說,《小鞋子》這部片子從大光明電影院開始放映,兩周後就換下一家去放映……這麽三個輪回之後,整條街的所有電影院就都放映完畢了。
又因為電影市場萎靡,影院們大多是雙片連映。影迷們買一張票可以從下午看到晚上,連看好幾部電影。
所以,如果有的電影不賣座,電影院就把這電影和其他熱門電影排到一起,掛羊頭賣狗肉,你買的是b片,其實看的是c片——b片是送的。
看來,偷票房這事兒八十年代就有了。
小鞋子上映大半個月,現在正好輪到和平電影院。餘切和馬識途安頓好之後,就來和平影院的最後一排落座。和平影院是滬市條件相當好的一個影院,軟硬件設施在全國數一數二,麵積賊大,結果這個廳裏麵的走廊、過道,全是不知道怎麽著進來的人,他們在地上躺著、找地兒站著,給整個廳擠得水泄不通。
這邊一落腳,底下忽然有人道:“同誌!您看看,這有人呢!”
走那邊吧,也有聲音:“您看著點!別踩著我了!”
“不好意思。”
滬市八家影院都這樣了!何況首都那才幾家!怪不到錢忠書非得找餘切弄票,他那性格讓他排一上午人擠人擠人看電影,得把他整崩潰!
馬識途傻眼了:“為什麽人這麽多?”
餘切還沒說話呢,旁邊座位上,迭著的兩個人道:“您第一次看熱門電影?能進來就不錯了!這片子機關幹部要看,軍隊要看,學生要看……已經分走了不少膠卷,這些場所自然也是沒辦法塞進去人的,咱普通老百姓,可不就得擠嗎?”
餘切說:“我有票呢,你們沒買票嗎?不是一張票一個位置嗎?”
“誰沒買票?這裏麵誰沒有買票?買票了,你也得憑本事看電影啊。你看到前麵兩排斜對麵,那個躺著的大爺了麽?膠卷到咱和平影院之後,他就在那了,一直沒離開過;還有最前麵那幾個服務員,都是電影院的家屬,做一天衛生了!”
餘切視線望過去,還真有一個大爺,大爺朝他招手呢——艸,這太離譜了。
“誒?!”這個人忽然愣住了,“同誌你看著挺麵善,像是那個……”
餘切一扭頭:“你認錯了!”
這人扯著上半身追餘切,“不對,你就是那個……是那個什麽……”
餘切:“我不是那個什麽!”
“你是濃眉大眼的朱世茂!你是朱世茂!”
啊?
這一嗓子嚎過來,小半個影院的都望過來了,餘切擺手道:“我看著像朱世茂嗎?我是來滬市上大學的大學生,朱世茂是誰?我不認識。”
“朱世茂你都不認識,他是大明星啊,聽說還要上明年的春晚……嗯,你確實不是,你比朱世茂好看!”
“那你挺有眼光的。”
這麽說了幾句話,影廳內的光線一黑,片子開始播放了。這是餘切頭一次看自己電影的院線版,謝晉說這電影送到電影局審查後,幾乎沒有剪一刀。
為啥沒剪?
片子好是一方麵因素,你知道還因為啥嗎?
因為,這會兒電影局的老大是陳滬生,著名左翼作家,他既是馬識途的朋友,在魯迅文學院也是餘切的同事。
電影播放:一開頭很簡單,阿裏把妹妹的鞋弄丟了,隻好把自己的鞋借給妹妹,兩個人開始輪流著換鞋穿。阿裏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他妹妹丟的那雙鞋,費了千辛萬苦找著了,發現鞋子竟然在一個盲人女孩腳下。
阿裏陷入到抉擇:到底去把鞋子要回來,還是假裝不知道。
前麵已經鋪墊過許多次,阿裏的家庭條件不好,妹妹也很繼續那雙鞋子,可是盲人女孩也是可憐的,觀眾的情緒頓時陷入到糾結中……
這時候,阿裏做出了抉擇,他扭頭離開,選擇把鞋子留給盲人女孩。
電影也忽然浮現出“小鞋子”的片名,這個故事接下來會以這雙鞋子作為線索,然後是字幕“原著:餘切”和“導演:謝晉”。
他竟然還在謝晉前麵。
片頭出來的時機很好,給了觀眾回味的時間,一些感情豐富的觀眾已經潸然淚下。
馬識途取下眼鏡,揉了揉眼鏡,說:“拍的真好。”
“謝晉肯定是有水平的。”餘切也點頭。“當年李存寶的《高山下的環》出來,許多製片廠都想要拍,本來輪不到謝晉,但是他立下軍令狀,又一直寫信給軍區領導爭取支持……最後他就成了。”
“那他怎麽爭取你電影的?也給領導寫信了?”馬識途問。
“他就是軟磨硬泡,我實在遭不住了,就答應了。”
“那他改編得多嗎?我目前看下來,基本上是按照原著來的。”
“沒怎麽改,謝晉怎麽能改我的劇本?我不答應。”
馬識途聽著餘切的話,心裏有點羨慕。
曆史上,馬識途一直有把自己翻拍為電影或者電視的想法,因為他的,最開始就來源於“茶館擺龍門陣”,他渴望更多人能看到。
後世有一部電影《讓子彈飛》是根據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的,電影上映時,馬識途親自去影院支持電影。
盡管《讓子彈飛》改的很好,拿了當年度的票房冠軍,但融入的鍵政梗太多,已經麵目全非,馬識途一開始得知改成那樣,其實是有些猶豫的。
導演特地搞了個“川話版本《讓子彈飛》”,馬識途才滿意了。
餘切就問到了這個事情:
“馬老師,你算不算中國諜戰文學的創始人,國內寫諜戰作品的雖然有一些,但作者都沒有真的做過地下黨,寫不出諜戰事業的殘酷和隱秘。”
馬識途有點開心:“我確實寫的比較早。”
但也很沮喪,小聲道:“創始人我是不算的。論寫地下黨,羅廣斌寫的《紅岩》,不是比我好了很多!”
是啊,餘切反應過來了,還有這一茬呢。
羅廣斌也是正兒八經的地下黨,《紅岩》簡直是紀實文學,其中都有人物原型,無論是原著本身,還是影視作品都大受歡迎。
電影繼續播放,餘切也忍不住心思都放在銀幕上了。電影院裏麵有種沉浸的氛圍,在眾多觀眾的情緒感染下,有一分的感情,就會變成兩三分。
當馬識途看到阿裏妹妹得了脊髓灰質炎時,他歎道:“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當看到阿裏赤著腳丫奔跑起來,努力超過其他選手時,馬識途咽了咽口水,他一句話都不說,完全被情節所吸引。
餘切才發現,謝晉確實是有水平的。《小鞋子》有一些中沒的細節:
阿裏的父母在中,並沒有什麽著墨,但在電影中,在北影“疆省班”演員的精湛演技下,這對父母表現出超越民族文化的感情。
宮雪扮演的內地女教師,也成為電影相比於的亮點。在原著中(這裏指的是原來的伊朗作品),教務主任體罰阿裏,一昧的批評和指責阿裏,而宮雪扮演的語文教師,卻表現出了溫柔和寬容,保留住了阿裏的善良。
想想宮雪扮演的是個滬市來的語文教師,她有把內地的文化、政策,乃至於一些世俗的道德觀念介紹到邊疆的任務,使得餘切現在作為一個內地人來看電影時,他忽然覺得,這電影有了一些特定的文化內涵。
這就是謝晉之所以要請宮雪來當女主演的原因吧。
《高山下的環》那片子出來時,謝晉要求“既不能抹黑部隊,又得真實反映戰士們的困難”,在今天,一部電影不光是拿到一些票房,它還有蘇係國家殘留的影視宣傳作用。
這部電影怪不得受歡迎。
唯一稍有異議的是片尾,餘切客串的那一幕:此時電影已經結束,滬市製片廠把拍攝的絮放到這裏麵來。因為片子還放著的,影廳內的觀眾就像是生了根一樣,動彈不得的望著大銀幕。
餘切旁邊的那幾個人都呆了:
因為屏幕上的那個人,那個和宮雪一塊兒的,不正是我旁邊這個男的嘛?
餘切在絮裏麵“扮演”了一個兒基會的工作人員,他和宮雪一齊拉票,為“春雨行動”這一慈善捐款事業,向觀影大眾進行宣傳。
隻見到,餘切在鏡頭中道:“如果您現在還有餘力的話,勞煩您在電影結束後……”
這人是誰?
觀眾都愣住了。
看著還怪合適的。
宮雪在銀幕上望著餘切,忽然笑道:“您現在看到的這個人,就是作家餘切。”
“——你是餘切!不對,呸!您是餘先生!”
餘切終於被人認出來了。
那幾個之前誤認為他是“朱世茂”的觀眾,仔細比對,發覺旁邊這個小年輕,不就是銀幕上那個人嘛!
“餘先生,餘先生!餘同誌!”
餘切讓他們不要聲張,給這幾個一人簽了個名字,拉著馬識途離開。和平影院的影廳出來就有一個捐助箱,寫著“春雨行動”幾個字。隻見到剛才看完電影的觀眾們排成長隊,手裏邊兒攥著錢和票,輪到自己的時候,就一邊落淚,一邊投下錢。
這隊伍有多長呢?
可能一整個影廳的七成,八成人都在這,他們都是看了電影,看了,才想要捐款的。
馬識途可謂是感慨萬千:“餘切,在你寫這個東西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怪病,而你現在讓這個病全國知名……還引起了其他人也來模仿你。”
“想不到在今天,還能夠誕生這麽受人喜歡的作家。我不是文學家,你才是文學家!”
“實話跟你說,我要送給你的禮物,就是羅廣斌他們繡出來的紅旗。”
渣滓洞那一麵旗?
餘切震撼了。
馬識途卻說:“喬公給你送了他的字,你的經濟學院的老師,幫你找了論文的審稿人……連錢忠書也想辦法給你上了個大新聞!我沒有什麽影響力,也沒什麽錢,這輩子最珍重的就是這一麵旗子了,我把它送你,你以後要好好保管。”
這……用不著吧!這一麵旗,本來是要掛在老馬家裏麵,一直到幾十年後的。
但馬識途心意已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