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神跡

字數:3910   加入書籤

A+A-


    “對,已經找到了!”
    亮對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早有準備,娓娓道來。
    如今的世界裏,人類基本以不超過百人的部族形式分散在這片廣袤大地之上,各自占據著一片區域,從大自然中汲取養分,維持生存。
    各個部族之間雖然不能用老死不相往來形容,卻也基本保持著沒多少交流的狀態,最頻繁的交流方式便是類似亮這種人,將即將成年的男性孩童送走或是迎回,最多再附帶上這種過程中的一點點物品交換。
    比如說,亮上次攜帶的包裹裏那一堆基本無用的雜物。
    它們幾乎是毫無用處的,但也不絕度,比如說裏麵就有幾塊鹽礦。
    鹽在這個時期還算不上是一種必需品,人口的稀少讓肉食相對而言並不算稀缺,這時候的人們雖然吃熟食,但也沒有放血去腥之類的做法,於是相對來說鹽分對於雜食性的人們而言,基本都可以通過食肉來補充,需要額外攝入的情況是基本沒有的。
    但這也不絕對,有時因為獵物缺乏飲食結構變化等等原因,而導致族人缺少鹽分攝入而生病,這時候鹽礦就作為一種治療疾病的藥物而出現了,類似酋長曾經拿出鹽礦給大家舔一口一般,這實際上是認為缺鹽症狀是一種疾病,而進行的預防措施。
    即便沒有這種含有鹽分的礦石,這時候的人們也有其他辦法,比如一些草食動物會舔食石塊和泥土上的鹽分結晶,那也是一種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
    按照亮的說法,有一個部落從岩石之中得到了這些可以緩解和預防疾病的東西,他們挖掘和使用這些東西的同時,也把這些東西作為一種資源,和其他部落換取物品。
    一種簡單的交易活動,而且還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即便沒有這些鹽礦石,其他部落也一樣可以解決問題,隻不過是去舔其他石頭罷了。
    亮從從包裹裏拿出了幾塊差不多大小的石頭,全都是含有大量鹽分的鹽礦。
    張寅接過一塊,稍微一舔,那股苦澀齁鹹的味道,很熟悉。
    “我用編織魚簍的方法跟他們換了幾塊這種石頭,本來是有很多的,但確實帶不動那麽多...”
    展開包裹,裏麵全都是一樣的石塊,再無其他。
    亮用手拿著一塊,也舔了一口:
    “這味道...寅,它們到底有什麽用處呢?雖然有時候大家會生病,但也用不到這麽多的這種石頭吧?”
    張寅自然沒法跟他說出道理來,就算告訴對方,以後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吃一些這種石頭裏的鹽分才能不生病,他也沒辦法理解為什麽。
    更重要的是,張寅現在也沒辦法解決鹽礦的提純問題。
    天然鹽礦中含有的雜質非常多,如果沒有靠譜的方法進行祛除的話,吃這種鹽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但即便如此,即便是這種有毒的鹽,農耕時代的進程一旦開始,它們也是不可或許的存在。
    或許吃這些鹽會導致很多問題,卻也比不吃它們要強很多,畢竟缺鹽也一樣會死人的。
    “那個部落,有名字嗎?”
    張寅放下鹽礦,詢問著。
    “沒有。”
    “就叫他們鹽氏好了,有鹽礦的部族嘛,直接這樣叫很方便。”張寅嗬嗬一笑決定了對方的名字:“他們距離我們這邊有多遠?”
    “我想想,我從這邊到鹽氏的話,要...”
    亮掰著自己的手指,計算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要將近一個月。
    這年頭到處都是荒山野嶺,不存在什麽平坦的道路,再加上野外各種各樣的野獸,毒蟲等等危險,原本幾天可以抵達的距離,便是對亮這種熟手來說,也需要翻幾倍的來計算時間。
    所以張寅並沒有感覺這個距離有多遠,或許以後有了固定的道路,再加上足夠的人手,和鹽氏之間的交通來往可以縮短到十天甚至更短。
    “辛苦你了,這件事完成的很漂亮!對了,你們的部落有名字了嗎?”
    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亮搖了搖頭,內心感到有些失落:
    “沒有。”
    “那要不要也叫張氏呢?我聽說我們這個部族與你們的部族實際上是同源同種的,要不幹脆也叫一樣的名字,這樣挺好。”
    聽起來是很好,亮也有些心動的感覺,他幾乎要開口答應下來。
    好在他還是冷靜克製住了內心的想法,搖頭回應:
    “部族的名字,還是要我們酋長來決定,這個提議我會告知酋長的,至於酋長答不答應...”
    “好吧,我希望你們會答應。”
    張寅把一包裹鹽礦重新包起來,示意亮跟隨自己一起,向著溪流的方向走去。
    如果亮的部族可以直接答應跟這邊使用一樣的名字,都叫做張氏的話,也能給未來剩下一點點的麻煩,畢竟名字都已經一樣了,而且大家也算得上是同根同源,合並在一起不是非常順理成章的嘛。
    不答應,也沒差,張寅有自信,未來會有不少部族很願意加入他們,亮的部族也不會有什麽區別。
    他們現在是最先接受到張寅所在部族變化好處的部族,未來想必也會是他們,這種情況下,兩個部族的融合將會是曆史進程的必然,誰讓大家距離那麽近,還有著一定的淵源呢。
    接下來,帶著亮參觀了一下製陶小工坊,又看了看多日來都沒有停歇過的燒陶爐窖。
    新的爐窖也在搭建之中,本來隻有一座燒製陶器其實是夠用的,但一座爐窖燒製完成後還需要等待自然降溫,如果有兩座的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很多效率。
    這些陶器隻有他們的部族使用的話完全足夠,但如果考慮到接下來慢慢將要有更多的人聚集在這片區域,那僅僅隻是兩個爐窖,也還是杯水車薪。
    但兩座現如今是綽綽有餘了,畢竟就連耕種這件事,也是要先度過這個冬天才會開始的。
    其他部族合並過來,得是幾年之後呢?
    “為什麽,這種泥土讓火燒之後可以變成陶器?”
    亮看著草棚下麵那幾個固定在木架上,不停被轉動的陶盤,還有旁邊一些正在被晾幹的,已經成型的器皿胚體,忍不住詢問道。
    他看著這一切,總是有很多問題從心底裏產生。
    而得到的解答,也一樣讓人雲鏤砝铩?
    “火的溫度很高,可以讓泥土裏的一些成分融化,融化之後再降溫凝固,就會變成一種堅硬的物體。”
    張寅隻能這樣講,然後進一步的解釋什麽叫融化、凝固,泥土為什麽會融化、凝固,像是在說車軲轆話一樣,反複的講著。
    他期待亮可以理解,但很可惜隻是奢望。
    最終,這家夥隻望著爐窖頂端因高溫扭曲的空氣喃喃自語:
    “這一定是神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