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那些頭部作家多數倒戈了

字數:4423   加入書籤

A+A-




    西京一行,薑宸讓高層們吃下了定心丸。
    作為回饋,自己也從他們的明說暗示中獲取了不少的內部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繼房地產後,對於野蠻生長的互聯網企業,高層也決定刮骨祛毒了。
    擒賊先擒王,薑宸預感:如晝將是高層第一個拿來開刀的企業。
    因為站在它後麵的資本太貪婪了。
    如晝是個非常複雜的商業帝國,他的背後是龐大的國際資本。
    在二十年的發展中,這個企業一直在各種爭議中嗜血狂奔。
    而高層之所以下決心收拾他,一方麵是如晝最近十年發展起來的幾個項目:
    電子商務、外賣、網約車、短視頻社交、小額貸款……
    這幾個項目,利用絕對的壟斷地位,擾亂市場,傷害實體,傾軋用戶……
    另一方麵是每年幾百億的資本外逃。
    薑宸的牧馬人在京海高速上疾馳。
    他一邊開車一邊回想今天述職結束後,大佬們提出的那七十二個問題背後的深意。
    很多的問題,看起來和能源計劃沒多大關係。
    而是暗示著一場針對互聯網企業改革的風暴即將席卷而來。
    終於,薑宸琢磨出了大佬們的真實意圖:
    X新能源成功入市。
    算力指數極增長。
    人工智能低成本快速發展。
    所有涉及到民生的互聯網平台將從商業性平台轉變為公益性平台。
    這些平台的運營維護支出由X能源在全球的營收進行百分百兜底。
    薑宸撥通了林小魚的電話:“小魚,你測算一下,以你們KNF目前的技術力量,開發一個全高階人工智能並集合社交、電商、生活服務的平台,需要多長時間……”
    “好的,我一上班就安排!”
    “記住,一定是高階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平台,先別考慮算法限製。”
    剛掛斷林小魚的電話,羅盛的電話又頂了進來。
    “老薑,我剛剛看到昨天老胡發給我的工作簡報,咱們的作家激勵政策一經發布,那些頭部作家多數已經倒戈了。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三十多萬網絡文學創作者的入駐申請……”
    “現在看,咱們的‘創世超文’得抓緊時間上線了!按目前的進度,隻需要兩個月時間。”
    聽得出來,羅盛很興奮。
    “老羅,我不在家,你辛苦了!我建議,從下周開始,讓品牌部和公關部聯動,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路演宣傳。同時,讓技術部和內容部加快海外版本的開發進程,特別是要重點推進全書一鍵翻譯功能的研發。”
    “創世超文”就是GM超文集團旗下的文學創作平台。
    按薑宸的計劃,這個平台分兩個版本,國內版和海外版。
    國內版隻針對中國網絡文學創作者,但國際版針對全球創作者。
    國內版讀者全平台作品免費閱讀。
    對於作家來說,隻要是平台審核通過的作品,可以拿到七至八塊錢每字的稿酬。
    若作品的影視改編權交易成功,作家拿走全部,平台不切一分錢。
    遊戲改編權作家可選擇自己持有,也可以轉讓。
    海外版則是部分免費。
    薑宸打算用海外版的營收來補貼國內版作者的各種著作權。
    這樣考慮的原因是,國外的付費門檻比較低……
    “老羅,你記住,從現在開始,GM的全部業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保障每一個生態內全部參與者的利益,要把公平、公正的基因融入到每個項目環節中。否則,未來我們寸步難行!”
    薑宸將這次述職會上得到的信息和羅盛進行了分享,最後特意叮囑了幾句。
    “如果不考慮盈利,對投資人,我們怎麽交代?”
    對於薑宸的話,羅盛雖然認同,但也不免有點擔心。
    “老羅,你不用考慮對他們交代什麽,他們不傻!他們心裏非常清楚,他們的投資,我肯定會給他們相應的回報!否則克拉克公司為什麽會給我們捐贈那麽多汽車?”
    “老薑,還有件事,不知道弟妹跟你說了沒,她受邀參加那個王鶴天的演唱會,到時候你是不是得陪她一起去?以弟妹的性格,我怕會出問題!”
    “我又不是瞎子,滿城的大型宣傳海報能看不見嗎?到時候再說吧!”
    對於林小魚去參加那個破演出會,薑宸其實心裏也是有點擔心的。
    但他不想打擊林小魚,畢竟肖雯是打著他的旗號說服林小魚的。
    現在的薑宸不敢分心,他隻想盡快讓能源計劃往前趕,再往前趕。
    三個小時後,薑宸的車開進了海津新能源基地。
    這個基地除了外麵高高的圍牆,沒有任何標識。
    基地方圓三公裏內,是禁區。
    “薑工,你回來了?我們本來想給你打電話的,但怕你還在開會。是這樣的,X能量在民用場景下的儲存及輸出方案裏,有個參數一直有問題,我帶著他們算了一晚上,但還是有誤差!”
    說話的是能源基地的高級工程師白瑋,來自杜克大學的數學博士。
    薑宸連口水都喝,事情就找上門了。
    能源基地不是企業,更像是一個戰場,薑宸每天都像是在打仗。
    解決一個難題,就是攻克了一個山頭。
    他感覺自己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
    想當年,科大的大教授們遇到數學方麵的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薑宸討論。
    “白工,資料給我看看!”說著薑宸接過了白瑋手裏厚厚的一遝計算數據。
    “您看,所有的算法邏輯都是對的,但最終結果總是有誤差!”
    薑宸一頁頁翻開那些數據,整整兩個小時,沒動地方。
    “白工,你們忽視了一個問題,X元素是一個不在元素周期表裏的元素,它的物質屬性對應的數學邏輯是不穩定的。在計算過程中,你們應該使用動態調整係數來補償這種不穩定性。”
    薑宸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白瑋。
    白瑋眉頭緊鎖,顯然對薑宸的話感到有點不太理解。
    “動態調整係數?這在我們的計算模型中倒是沒考慮過。”
    “是的,這需要重新設計算法的核心部分。”
    薑宸繼續解釋道:“我們得先建立一個關於X元素屬性的動態模型,然後根據這個模型來調整計算過程中的參數。”
    白瑋點了點頭,開始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薑宸的話。
    “我明白了,這將是一個大工程,但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麽整個項目的精確度將會有質的飛躍。”
    “沒錯,而且這不僅僅對這個項目有幫助,對其他涉及未知元素的計算工作也有指導意義。”薑宸說。
    兩人當場開始討論起如何實施這個新的計算策略。
    從理論到實踐,從細節到整體,他們一步步地構建起新的計算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