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地
字數:7742 加入書籤
十二月初,牛崽號順利的抵達潿洲島。這裏是李林楊計劃中的臨時後勤基地。
在二十一世紀,李林楊是來過這個島旅遊的,景色非常秀麗,氣候也非常適合療養。這個島在未來是屬於廣西的,但現在屬於廣東。論地理位置,這個島處於此時被稱為東京灣的海域,此東京指的是越南的河內市。現代叫北部灣。東麵是海南島,西麵是越南,北麵是廣東欽州廉州沿海。真可謂是東京灣的中心所在。
位置重要是重要,但打起仗來,想守住這個島卻非常困難。既沒有岸防也沒有戰略縱深(才二十五平方公裏不到),故此,李林楊隻是把這裏當成臨時的落腳點。
牛崽號一靠岸,後勤官鄧寶山立刻報告了幾件事。
“島上有一座法國的天主教教堂。教堂裏有兩個傳教士和一個仆人,另外有一個法國的商人。”
“這島上還有什麽可以貿易的物資?”李林楊有些奇怪。
“主要是向島上銷售食鹽,鐵器,以及洋布煤油。隻是一個小商人,根據盤問,應當是某家法國公司在這裏開辦的一個雜貨店。”
“那麽,他們大約多長時間會和大陸交流一次?”
“三到四個月。現在已經有兩個月了。”
李林楊點頭。
“有關洋人的,還有什麽事?”
“我們到達潿洲島的第二天,一個傳教士就準備搭乘漁民的小船出海。因此,我隻好把法國人全都關了起來。”
鄧寶山隻有這麽幾個人,潿洲島雖然不大,但也看不住的。
關起來就關起來。李林楊並不在乎,反正,此戰他要打的就是法國人。
“繼續說。”李林楊看得出來,鄧寶山還有下文呢。
“關鍵是島上的教民,額,都是中國人,在那裏聒噪。要求釋放傳教士。”
“你是說這些個傳教士名聲還行?”
“怕是這樣的。不管是教民還是裏長都表示,這幾個傳教士還不錯。”
不錯個屁啊,這個年代的傳教士,就是列強們侵略殖民的先鋒,是矛盾的潤滑劑!軟刀子!
“這樣吧,這些法國人,等我見過再做決定。”李林楊雖然對列強沒有好感,但對傳教士還是有那麽點尊重的,有些傳教士的個人道德操守還是可以的。濫殺無辜這種事情吧,不能做!俺是文明人。
“下一件事情。”
“島上大約有七百人口,分成兩個村子。南北有兩個港口,不過常用的是西北角上的鬆木頭灣。”
“額,你說南邊的哨牙大灣沒有用?”李林楊有些驚訝,根據他旅遊時的印象,潿洲島西南角的哨牙大灣才是主要港口。話說,潿洲島的形狀大致橢圓如同月餅,而西南角有個海灣,形似被人在月餅上咬了一口,此處就是哨牙大灣。反倒是鬆木頭灣規模並不大。
“漁民避風時間會用,由於沒有碼頭和防波堤,故此島民並不常用。而且,島上的人口主要聚集在北麵,南麵沒有幾個人。”
“我們占據南麵,會不會和島民有衝突?”
“難說。”鄧寶山道:“據我所知,這些島民大多數是二十多年前為了躲避戰亂遷徙到此處謀生的,十幾年後清朝才移了幾戶船民到此。然後設立了兩個裏長。並且軍事管製由雷州徐聞縣的海安營遊擊和廉州合浦縣的龍門協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輪流巡防。”
好嘛,就這麽一個島,分了兩個營進行軍事巡邏,而且還不常駐。
“兩個裏長其實一個是雷州徐聞人,一個是廉州的合浦人。要想不發生衝突,必須搞定這兩個裏長。”
隨後,鄧寶山介紹了島上的政治關係,雖然就這麽七百來號人,仍然是有政治的。
總之,徐聞縣和合浦縣各自依靠背後的巡邏隊,都自成一體。兩村之間互有爭鬥,但並沒有刀槍相見。
胖乎乎的鄧寶山賊兮兮的說到:“我已經差不多說通了兩個裏長,隻是每年大約要一百兩銀子。”
“這事兒。。”李林楊想想道:“買下整個島的南部,需要多少?”
“他們沒權利賣,也幾乎不要錢。兩個裏長就這麽個條件,連裏長都可以讓給我們做。”
“為什麽?”
“還不是兩個巡防隊太貪了啊。這個島上是沒有稅收的,但是每個巡防隊過來一趟,吃飯和好處就要給五十兩銀子,年年如此,兩個裏長都受不了!”
“那就拿下裏長,這些好處我們給。”
想從我這裏拿好處,嗬嗬。李林楊哪有那麽好說話啊,不過,先給個一兩年還是必要的。
“下一步,趕緊招島民在哨牙大灣建一個碼頭。要不然物資運輸太困難。”
“這個我已經有了計劃。”話說建設碼頭,管理碼頭,鄧寶山算是紅旗軍裏最內行的一個。
李林楊看了預算,立刻簽字批準。
當晚,紅旗軍眾人就住宿在天主教堂。法國人是真下本錢,這個教堂剛剛修好一年多,建築麵積足足有一畝地,相當漂亮。投入這麽大,真的是為了信仰嗎?嗬嗬。
招來四個法國人,近前一看:其實隻有三個法國人,一個仆人乃是阿爾及利亞人。
其實該怎麽做,李林楊早就打定了主意,隻是不說而已。
“會英語嗎?”
“會一些。”一個傳教士道。
“那就好。”李林楊拿出一張紙,上麵隻有幾個詞,幾句話。
“把這些用法語教會我的士兵。”
“我抗壓。。”
“抗議無效。”李林楊才不吃傳教士那一套呢。
“想有飯吃,就去做!”
傳教士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在饑餓的威脅下一邊詛咒,一邊乖乖的教法語。其實也不是教什麽對話,主要是:繳槍不殺,投降不殺之類的戰場用語。
等到了布萊克號再次靠岸潿洲島,帶來了大批的補給,包括煤炭和煤油。
“黃船長,我的信都發出去了吧?”
“十封信,一封不少!”
這十封信,很重要,卻也不重要,乃是李林楊隨便起了個名字寫給大清朝的幾個封疆大吏級別的高官的。信中針對中法在越南的戰爭,寫了個寓言故事:破窗效應。
“有其他消息嗎?”
“有關越南的戰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所有的報紙我都給你搜集來了。”
“地圖呢?”
“搜集了幾張,不過都是傳統地圖,不詳細也不準確,航海圖更是一塌糊塗。”
現在的越南被分成了三個地區,由北向南分別是北圻、中圻、南圻。唯有北圻,因為法國尚未能做到完全殖民,故此海圖很不完善。
“還有一件事。”黃鶴春道:“經濟方麵,越南的形勢,讓北方的大米進口受到了影響。問題比較嚴重!”
“進口量很大?”
“是的。前幾個月招商輪船的大米在海防港就被法國人截留了。”
這是李林楊所沒有能掌握的情況,他沒有想到,這個時代大清就開始大量進口大米了。話說,其實一直到抗日戰爭前,類似上海這樣的城市吃泰國米和越南米的比例其實都非常高,無他,海運成本低!對黃鶴春來說,這的確是個商機,而且也有助於抗法的戰爭!
“咱們的新船差不多該下水了。”李林楊道:“安排那艘船專業跑暹羅(泰國)運輸大米到天津或者煙台。”
雖然法國能控製越南,但泰國(獨立的)可是英國人的天下。而且公司的商船掛的是英國旗。再者,這艘新船,隻有普通水手是中國人,其他的都是英國人。法國人還不敢攔截!
而且,以中非歐三地之間,班達堂族的貨物量並不足以撐起三艘貨輪。故此,暫時先安排新船運輸大米,倒也是不錯的生意。
“船多了,人員怎麽計劃的?”
“老辦法,還是先用洋人,等咱們的人學有所成再頂替上來。”
普通的水手好說,但船長以及輪機長水手長事務官等重要職務國內太缺了!不過,隻要運完了金礦石,人員方麵使用洋人,問題不大。
“還有,招商輪船要求訂購一艘船。”
李林楊大喜過望,要知道現在的歐洲還處於經濟危機之中,類似璿璣號布萊克號這種船,安全性雖高,但性價比不合適,幾乎沒有人訂購。尤其是全鋼鐵的布萊克級,除了德國海軍要了一艘,根本沒有外人訂貨。而,李林楊為了培養技術人員,乃是讓船廠繼續開工。盡管船廠已經夠悠著點了,但一年造兩艘布萊克級的全鋼鐵船還是有保證的。一艘就是五萬英鎊!雖然當下李林楊是不缺錢的,但資金壓力還是巨大的。而且,船造的快,自己培養的人手,後年才能派上用場!
這可是中國訂購的第一艘半“國產”商船!雖然隻是璿璣級的一千噸鐵骨木殼客貨輪船。
“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主要是學生的事情,這次我帶了一百個學生,三十多個“準監生”,其中還有八個監生!”
嚓,這是怎麽回事?要知道前幾次招學兵,都隻有幾個十幾個準監生,正二八百的監生是隻有一個!雖然李林楊的要求苛刻了點,必須二十歲以下,但無論如何正兒八經的監生也隻有一個。準監生,那也隻是參加過縣級的考試的考生,學識參差不齊。而監生,完全不同,那可是真正參加了大清基礎的科舉考試,並且選拔過線的。說百裏挑一有些過分,十裏挑一肯定不足以說明其優秀,在李林楊的評判標準中,監生完全可以認為是頂尖的中學畢業生!
“一是咱們算是有了信譽。二是,山東秋季出現了蝗災。”
“那也不對啊?就我老家那片,怎麽可能有這麽多準監生和監生呢?”
“還有我老家這邊呢!差不多一半。”
老黃是閩人,向來是拜了媽祖,媽祖同意就行的!
“有言在先,可是要當兵的!”
李林楊製定的規則並不嚴密,他擔心有人鑽空子。畢竟學生不可能全部都當兵,一部分會送到德國不萊梅船廠學徒,一部分會學醫以及其他。簽訂的合同,隻是為了篩選一下。
老黃臉紅一下,道:“總之學成是為咱們工作。”
明白了,這一百多“高學曆”中間的確有部分並不想當兵。
李林楊道:“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都是家鄉子弟,我這也是抹不開麵子。”黃鶴春保證道:“也就這麽十幾個,真的都是好苗子。”
“好了。”李林楊止住黃鶴春,有監生肯出海,不是壞事,無論是不是真的想當兵。這個時代,對任何人都很殘酷,找口飯吃,不容易!有些人或許不是想當兵,但也是為了找口飯吃。而且,身為一個集團的領頭人,李林楊要注意的乃是手下窩裏鬥,不可能做到絕對的“人人為他”,忠誠這種優秀的品質,乃是雙向選擇的!除非腦殘!大清朝就很多,單方向的忠誠的愚民愚官。
轉頭問道:“李家村的學校還有多少?”
“四百多!”
嚓,這麽多?
“山東蝗災真的很嚴重。過了年,春荒時節說不定會更多!百韜老爺子說,過了年說不定會上千!”黃鶴春道。
“那可得抓緊時間了。”
黃鶴春並不知道,現在的準監生和監生,也必須經過新兵訓練!雖然時間隻有三個月,但,想投機耍滑,準備挨鞭子吧!如果,真有監生能扛過半年新兵訓練的,李林楊會大力培養!
時代不同!
李林楊曾經聽說過二十一世紀有些企業玩什麽軍事化管理,天然的反感。但是,這次提出軍訓的,乃是陳壽老先生。原因:德國的克虜伯公司竟然實施的乃是軍事化管理,工人在車間裏走路都必須踢正步!
克虜伯的老板竟然是軍事化管理企業的“發明”人!也正因為這種嚴格甚至呆板的管理,才鑄就了克虜伯的百年輝煌。軍事化管理企業雖然與李林楊的理念有所不合,但他的理念不適合這個時代。
默算一下,這批監生準監生一旦到達歐洲,不萊梅船廠那一攤子差不多夠三百國人了,無論是船廠還是槍廠,都能達到李林楊期望的一比一的洋人和國人的配置比例。李林楊想的更遠,因此提筆寫下一封信,他希望這些人中間能出現幾個能讀大學的人才。
“還有一個新情況,青壯年當兵的,要不要,山東很多!”
“除非有很優秀的,一般不再考慮。”李林楊道。經過兩年多近三年的練兵,李林楊對大字不識一個的士兵,實在是怕了!話說,在學兵加入練兵之前,有段時間,士兵不論是小黑還是國人,幾乎全都是文盲,李林楊那是真的累!如果是二十一世紀,甚至可以把小學文化看成文盲,但畢竟不是文盲。正如德國教官韋伯所言:這(小學文化)才是我要的士兵!
“我看還是招收一些。”黃鶴春誠懇建議到:“商社那邊缺少槍手。”
想了一下,李林楊從善如流:“一百個吧。”
雖然這些青壯,隻要經過係統訓練,一年時間就能成為一名非常不錯的士兵。但是,李林楊寧可花四年時間,去培養一名學兵!哪怕隻是小學文化的學兵!
有人會問:何不花四年時間去培養這些青壯!
因為:小黑們的一些毛病,鞭子都改不過來。而已經成年的國人青壯,三觀已成,難改的是思想!因此,李林楊寧可花四年,甚至更長時間建設一支有思想的現代軍隊!
作為李林楊這個集團中的重要人物,黃鶴春能夠為其他部門著想,還是很不錯的。
集團初創,內耗很少,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