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福將祝之三 2
字數:5669 加入書籤
祝之三輜重隊千辛萬苦的到達了平壤,左寶貴戎馬幾十年,是深知其中難度的。故此,對祝之三這個小老鄉大加讚賞一番。
然後!
卻再次派祝之三部回師繼續輸送輜重!
平壤隻是一個幾千人的城市,現在僅僅清軍就幾萬,糧食供應嚴重不足!朝鮮又窮,當地征糧太難了!甚至,大清的軍需官都不得不在平壤開爐鑄造銅錢。銀子,在貧窮的朝鮮民間那是稀罕物,在朝鮮民間買東西,根本找不開。隻有用銅錢,才能從民間購買一些物資。清軍麵臨的問題不僅是武器彈藥不足以支持長期作戰,連最基本的糧食都難以滿足部隊的需求!
故此,祝之三的任務是繼續運糧!
合著辛辛苦苦的一腔熱血的準備和日軍打仗,竟然因為擅長組織輜重,變成了真.輜重隊!
但軍令難違,祝之三隻能服從命令,垂頭喪氣,出了營門。
剛剛出門,祝之三碰到了賀忠誠。
“哎,賀忠誠?你怎麽在這裏?怎麽變成這個樣子了?”
話說在紅旗軍中,宣撫官的選人除了口才好,容貌也都不錯,而且還有福利——牙齒整形。任何時代都是看臉的,容貌端正的人更容易獲得人的好感,做思想工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賀忠誠這個宣撫官,是宣撫官三期的領頭羊,也是紅旗軍中著名的小帥哥。
雖然李林楊已經在紅旗小學實行了男女學生對半,但是整個係統中仍然男多女少,官兵們找對象結婚比較困難。但,賀忠誠同誌可不在此列,《白毛女》最佳男一號,賀忠誠可是當選過幾次的,“大春哥”聲名遠揚!宣撫係統劇社中好幾個當家花旦都倒追賀忠誠!而且,賀忠誠能力相當強,是正經的少尉軍銜,在七八十個小分隊中,乃是少有的宣撫官(準尉是宣撫員)。
但此時的賀忠誠胡子拉碴,眼窩深陷,完全沒有平時的風度氣質。形象,比起辛辛苦苦運輸輜重的祝之三都有所不如。
話說,朝鮮的壯軍營乃是整個朝鮮唯一的精銳,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一點都不比淮軍差。陳振和賀忠誠是絕不會放手的,這段時間賀忠誠和陳振兩人想方設法把這支壯軍營控製在了手裏。
想控製一支部隊,而且是他國的軍隊,其中難度可想而知。宣撫官賀忠誠施展了全身解數!
賀忠誠算是宣撫官裏的精英了,但是異國他鄉,語言不通,交流不暢,讓這位是難以施展所學。不過呢,半年多來,這位的朝鮮話還是有巨大進步的。他幾乎是挨著個兒給朝鮮士兵們做思想工作,朝鮮士兵哪見過高高在上的“大官兒”,而且是天朝上國的“大官兒”與臭當兵的稱兄道弟噓寒問暖,壯軍營士兵深受感動。賀忠誠陳振小分隊官兵更是和壯軍營士兵同吃同住,行軍也絲毫不講特殊,甚至還經常幫助體弱或者生病的士兵扛槍背包。除此之外,賀忠誠還不斷宣傳中朝曆史友誼,比如大明朝萬曆年間中朝合力擊敗倭寇的曆史。
一係列手段下來,朝鮮壯軍營官兵對陳振賀忠誠這兩個指揮官頗為敬服,小分隊也因此初步掌控了這支部隊。
以上工作就已經夠累了。但再累,分隊的外交聯絡的重任還隻能賀忠誠擔起來。朝鮮地方官,現在忙於給清軍這些天朝上國的兵老爺供應物資。根本不顧上朝鮮的壯軍營!
一支部隊得有糧餉!
前幾日有唐紹儀在,好歹給部隊領到了一些糧。現在唐紹儀已經回國,那點糧食馬上就會吃光。
因此上賀忠誠這些天得四處找清軍將領們打秋風。
此時的清軍,並不是史書中留下的那種印象,其實士氣相當高。畢竟天朝上國的軍隊嘛,不僅看不起小日本,對朝鮮兵那更是一萬個看不起,故此賀忠誠的“乞討”工作做的也是舉步維艱。
沒錯,清軍士氣很高!新來的大軍,根本就不知道直隸提督葉誌超其實是打了敗仗的!仍然沉浸在編造出來的“牙山大捷”中。
賀忠誠往往是磨破嘴皮子,這才得到幾石糧食,僅夠一天兩天所需。
重重壓力之下,短短半個來月,賀忠誠就成了眼前的潦倒模樣。
今天,賀忠誠就是來找奉軍左寶貴化緣的!
賀忠誠陳振已經在平壤呆了半個多月,他們對平壤清軍的防禦工事相當了解,發現了極大的缺陷。卻沒有渠道和領兵大將交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清軍官兵看不上朝鮮的軍隊。當然,賀忠誠陳振這一哨人馬,其實根本算不上清軍,畢竟隻是袁世凱的衛隊而已,也同樣受歧視。
也不是沒有將領願意給糧食,但條件都是“收編”,這是賀忠誠和陳振絕對不能接受的,因此,“不識抬舉”的賀忠誠,就更難弄到糧食了。
清軍對現代戰爭非常不了解,所有的將領,哪怕是有作戰經驗的,也隻是懂得一些太平天國時期的戰術,對於鎮壓農民起義,很在行。但對於近現代的軍事,兩眼一抹黑。
平壤地處朝鮮半島的北方平原地帶,西麵有大同江為天然防線。東麵,北麵,南麵,雖然也有河流,但都不足以依為防線。但周圍,尤其是北麵有座山叫坎北山,對進攻方來說,乃是極好的製高點。隻要在山上架起大炮,平壤城內無處可藏!
哪怕是左寶貴負責的平壤城北的製高點牡丹台,也隻能是被動挨打。
賀忠誠和陳振的這支部隊,沒有上司,兩人合計一下主動自覺的占領了城外的坎北山修築工事。
但,部隊有槍無炮!防禦作戰不利。更重要的是難以發揮製高點的作用。沒有炮,占了也沒有大用!僅僅是防備坎北山被敵人占用。
簡單的來說,隻要在那座坎北山上部署幾門大炮,就可以支援平壤的防禦戰,尤其是可以支援左寶貴部奉軍的作戰。這種常識,紅旗營隨便一個連長排長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
但,偏偏是清軍的大將,沒有一個想起來看出來。
究其根本,還是對近現代戰爭沒有概念。當然,也是因為奉軍此前使用的大炮射程僅僅兩三公裏而已,射程有限,占了那座坎北山,也無法用炮火支援主陣地。
賀忠誠道:“另外,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日軍最多兩天就能對平壤發動進攻!”
這就是賀忠誠分隊的優勢了,一營的朝鮮兵有語言優勢,放出去偵察很容易就得到了清軍得不到的軍情。
賀忠誠講完,祝之三眼睛發亮!他可不想隻做一個送糧食的,他想打仗,打小日本!
賀忠誠同樣如此!更何況賀忠誠小分隊的軍事主官陳振,更是狂熱的好戰分子!
兩人一番合計,扭頭進入軍營求見左寶貴。
左寶貴此時的狀態也是不好,兵力不足,指揮不統一,敵情不明等各種問題困擾著這位五十八歲的老將。
“大帥,這是賀忠誠,我的老朋友,在袁世凱袁大人手下當差,有緊急軍情。”
“說來。”
賀忠誠扭頭看了看四周,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道:“大帥,請準許小的畫個形勢。”
左寶貴這裏,作戰頂多有一副抽象的地圖,但是沙盤這玩意他倒也見過用過,並不覺得奇怪。隻是對賀忠誠一個小哨官有這般手段感到驚奇。
十分鍾,左寶貴被賀忠誠說服。左寶貴毫無疑問是懂軍事的,提醒之後,一眼就看出了坎北山位置的妙處!
可是,奉軍一共八個營,加上親兵其實也不過八個半營。而且祝之三一個營還要送糧草。
大軍是分兵駐防的,城外奉軍有五個堡壘,占了一營多兵力,左寶貴在牡丹台主陣地也隻有兩個步兵營一個炮營!
聶桂林部,四個營兵力,雖然是左寶貴的手下。但是,清軍陋習,左寶貴想把聶桂林部放到前沿(當炮灰),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因此,聶桂林部的四個營部隊除了一個炮營,其他三營是被分布於平壤外城城牆上充當“填線兵”。
故此,左寶貴是沒有多餘力量在坎北山上部署兵力的。(左老將對朝鮮軍的戰鬥力也不抱期望)
祝之三躍躍欲試,道:“日軍兩天後就會打到平壤,我回去運輸物資,也趕不上趟了。。”
“你願意?”左老將對祝之三這個小老鄉還是非常關照的。要知道牡丹台雖然在主城外,距離主城牆有幾百米,卻是在外城牆以內。而那座坎北山卻在北麵三公裏左右。頗有點孤軍無援的味道。
祝之三再次確認點頭:“給屬下一個機會!某絕不當慫貨!”
“那好吧。。”左寶貴當即同意。祝之三接了重任,老將左寶貴也增強了一下祝之三部的武器彈藥,調撥了五十支嶄新的步槍。
“大帥,大炮。。。”賀忠誠趕緊提醒。
前文說過,遠征奉軍其實是左寶貴和聶桂林的靖邊軍各抽了四個營組成的。而炮營本來是屬於聶桂林的。
按照清軍的“習慣”,左寶貴能指揮聶桂林,但不能抽調聶桂林的部隊。更何況還是高級兵種炮兵。有點類似西方的那種“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味道。
不過,祝之三運來的,新增的六門大炮卻是李鴻章專門撥給左寶貴的。隻是左寶貴部出征部隊沒有炮兵,現在大炮都歸聶桂林的炮兵營指揮。
炮兵現在就在牡丹台,左寶貴隻是猶豫了一下,就決定分出一哨炮隊。
下午,聶桂林部的炮營營官兒就把聶順江哨又給分派了過來。
話說,清軍將領們打仗手藝不咋地,但哪裏更危險卻是很清楚的:雖然距離主力隻有三公裏上下,站在牡丹台上就能看見,但仍然算是一支孤軍!
升官發財,我來!送命的事情,別人去!
這個別人,隻能是資曆淺薄的炮兵哨長聶順江了!
祝之三巴不得如此,隻是在分配火炮時起了小小的糾紛。話說,紅旗營的炮兵非常熟悉75毫米克虜伯行營炮,但對65毫米行營炮不熟悉。而炮營的舊炮是65毫米的克虜伯行營炮,新炮是75毫米克虜伯行營炮。
祝之三小分隊宣撫官魯大門以:“熟手操作老炮,打的更準。”為理由,順便塞了十兩銀子,這才拿下了三門75毫米克虜伯行營炮。聶順江小分隊可是有六名炮手的(紅旗軍是六炮連編製)而且祝之三部本來也擁有一個炮兵小分隊,人多炮少!
聶順江又找了老鄉總兵聶桂林,好一番說辭。看在老鄉的麵子上,聶桂林還算大方,於是聶順江又得了一門哈斯凱奇機關炮。
除此之外,參謀長孟關又去找了賞識他的馬玉昆花緣,弄到了三十石寶貴的糧食。
東拚西湊,一支團級部隊就此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