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初十 中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A+A-


    小睡一覺的李林楊,關注的仍然是南邦炮台。
    一大早,北線日軍就對南邦炮台的清軍發動了進攻。
    大寺安純兵力調配很老道:兩個支隊分別攻擊兩個目標,而一個支隊作為預備隊。
    第一攻擊目標是摩天嶺。
    劉超佩在摩天嶺部署了八門克虜伯80毫米行營炮(實際口徑77毫米),型號是C73。這種大炮的性能比C80克虜伯75毫米行營炮稍差,但作為炮台炮,威力與日軍的75毫米炮相當。
    不過,清軍炮台構築的有些簡單。隻是在山頂處構築了一道胸牆,開了八個缺口,作為大炮的射擊孔。
    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清軍構築陣地的習慣實在是令人吐槽,不知道哪裏養成的毛病不愛挖戰壕!卻愛壘胸牆。在火炮麵前,胸牆對士兵的保護非常有限。
    另一糟點:清軍布防,因為將領的軍事知識和判斷力等原因,往往是各個陣地平均分配兵力。
    曆史上,摩天嶺陣地,劉超佩隻部署了一個營,而且大部分還是新兵。營官周家恩。
    現在,有了孫萬齡部的兵力做補充,摩天嶺陣地不僅有周家恩一營兵,還有孫萬齡的一營步兵在山嶺下麵作為替補力量隨時備用。
    雖然,兵力比曆史上要強上一倍,但,仗已經打到了這種程度,兩個總兵級的將領還在保存實力。
    駐守摩天嶺的周家恩部大多是新兵。而孫萬齡部因為前期戰鬥,傷亡慘重,實際上隻剩下了三營兵力。孫萬齡拿出了一營,也隻是最弱的四百新兵。
    戰鬥一打響,日軍雖然是仰攻,但炮多管子粗。尤其是日軍第十一旅團裝備的95毫米大炮(師團所屬炮兵聯隊),火力強悍,給守軍造成了極大壓力。
    摩天嶺名字雖然起的很霸氣,但隻有不到一百米高度,並不陡峭!
    因此上,周家恩部大炮雖然拚命還擊,但僅僅抵抗了一個多小時就被一一摧毀。胸牆式的陣地,實在是太落後,太薄弱,根本不足以作為士兵的掩體和大炮的掩體。
    日軍炮多,但清軍居高臨下,占盡了優勢。
    隻可惜,兩軍炮術差距太大了!炮戰約一個小時,日軍炮兵損失幾乎為零。
    在清除了清軍的炮兵之後,日軍步兵隨即發動總攻。當步兵距離胸牆僅僅兩百米,支援大炮停止轟鳴。雖然,這時代還沒有步炮協同,彈幕徐進的戰術,可是日軍為了達到目的,並不在意誤傷自己的士兵。大寺安純很凶殘!
    營官周家恩及時命令點燃了地雷引線,五枚重型地雷在陣地前一起爆炸。但黑火藥的地雷,威力實在有限,雖然讓日軍的第一次進攻停滯,但殺傷不算多。
    日軍死戰不退,隨即以步槍火力壓製,派出工兵,付出幾人傷亡後,剪斷剩餘地雷導火索。激戰中,日軍尖兵還冒著槍林彈雨拉開了阻路的鹿角工事。
    清軍的表現還算勇猛,但是滿營新兵,訓練明顯不行,步槍幾乎是胡亂開火,如此近的距離,竟然讓日軍在火力攢射之下掃清了進攻道路上的障礙!
    在日軍再次發動進攻之前,又是半個小時的炮擊!
    周家恩部再添傷亡!
    日軍隨即發起第二次進攻。
    摩天嶺上的清軍並非精銳,但營官周家恩死戰不退,士兵們也備受鼓舞,表現出來的難得一見的勇氣,紛紛呐喊還擊。
    今日雖然雪很小,但天氣太冷了,零下十幾度的天氣,對作戰雙方都是極為殘酷的。日軍本來進攻也是要吹衝鋒號的,但是,銅號根本不敢挨嘴唇,挨了就會凍住。因此也是呐喊衝鋒。
    兩軍呐喊著廝殺對射,半個小時的激戰,日軍硬是沒能衝過最後的一百多米。
    險之又險,周家恩守住了陣地!抵擋住了日軍第二次進攻。
    大寺安純見正麵強攻難於得手,轉而先攻摩天嶺西側山頭他本就準備了另一個支隊。隻是日軍的大炮不多,難以兼顧同時打擊兩個陣地。
    在南邦炮台的背後,包括摩天嶺在內,其實是一連串的小山,廣義上都屬於摩天嶺。東西排列的四座小山包也各有名字,其中摩天嶺反倒是最低的。但是,摩天嶺因為地勢原因,能夠把八門大炮運上去,也能布置較多兵力,故此乃是主陣地。
    旁邊的楊楓嶺比摩天嶺稍高,布置大炮困難,隻部署了兩門。守軍是劉超佩麾下的一個營,指揮官是副將,陳萬清。
    日軍折騰一個多小時,把大炮轉運至楊楓嶺前,這次發動進攻,時間已經是上午十點。日軍照例炮擊,然後步兵進攻。被陳萬清率兵奮力擊退。
    兩個山頭都拿不下來!
    大寺安純有點坐不住了,不再轉移陣地,而是命令大炮繼續轟楊楓嶺!
    說清軍的工事構築有問題也好,說大寺安純的運氣不錯也罷!
    在連綿不斷的火炮打擊中,楊楓嶺炮台周圍的樹木被日軍的炮火點燃,火勢蔓延,清軍彈藥庫起火爆炸!
    此時,清軍陳萬清部已經傷亡近半。彈藥庫的爆炸,徹底摧毀了士氣,士兵紛紛逃亡,哪怕陳萬清揮刀斬了兩個逃兵,也根本止不住潰敗。陳萬清無奈,隻能率餘部逃離炮台!
    半個小時之後,楊楓嶺被日軍占領!
    南邦炮台總兵劉超佩在這麽長時間裏,竟然沒有向楊楓嶺調配援兵!當然,也可能是手下的營官根本不願意去,他指揮不動。
    日軍隨即在楊楓嶺嶺上布置了兩門大炮,再向摩天嶺發炮轟擊,步兵也連續發起進攻。
    摩天嶺守軍既無大炮,隻能依靠北洋水師的艦炮支援。但是,艦炮要想打擊日軍,炮彈卻需要翻山,俗稱過山炮戰術,海軍根本沒有練過視野外瞄準,也就無從支援。而且,北洋水師根本不敢冒險用大炮支援,艦炮的射擊遠不如岸炮那麽精準,在晃晃悠悠的戰艦上開火,彈著點的散布誤差相當大。而戰艦的主炮管子又太粗,一旦打偏,一發炮彈就能把摩天嶺守軍給炸個精神崩潰!
    李林楊看的焦急,立刻打電話給丁汝昌:“艦炮轟炸楊楓嶺啊!”
    如此簡單,竟然想不到。倒不是丁汝昌的作戰意識差到了這種程度,而是因為固有的海陸軍隔閡,從來就沒有訓練過海陸協同,限製了他們的思維!陸軍那邊不請求,水師這邊就不會也不敢主動開炮。
    又折騰了半個多小時後,北洋水師開炮,炮轟楊楓嶺,摧毀了日軍設置的火炮,摩天嶺炮台的壓力減少許多。
    但是,在被日軍炮擊的半個小時內,摩天嶺清軍傷亡不輕!
    日軍三次爬上摩天嶺炮台,兩軍展開肉搏,又三次被趕下炮台。
    台上“清軍大旗倒了三回,硬是豎起了三回”。日軍雖幾度衝鋒受挫,卻仍依仗人多勢眾,衝鋒如漲潮的海水一般,一浪連著一浪。
    日軍進攻一次,孫萬齡補充一哨士兵。日軍進攻三次,孫萬齡已經把一個營的新兵全部補充到了摩天嶺陣地。然後,手頭最後一個步兵營,再也派不出去了,不舍得派出去了。
    戰鬥太激烈了。清軍的醫療幾乎等於沒有,戰士隻要受傷,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輕傷也難保住性命!士兵豈能不畏戰!
    剛剛中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牽製進攻開始了!而且,日本聯合艦隊乃是在北邦炮台方向發動進攻,北洋水師隻能在威海衛北口嚴陣以待,紅旗軍岸炮,北洋水師以艦炮聯合發動反擊。日本聯合艦隊這種進攻架勢,誰都看的明白,就是牽製性的,但是不應對還真不行。
    下午,摩天嶺清軍還餓著肚子,但日軍的第五次進攻又開始了。日軍這次進攻再次被清軍奮勇擊退,但營官周家恩被槍擊中,重傷。
    日軍第六次進攻接踵而至,下午三點多,陣地失守!
    重傷的營官周家恩,竟然是被活活的凍死在陣地上。
    雖死,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