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決戰元宵 12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A+A-


    六點,夕陽的餘暉照耀,晚霞明亮。所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明天是好天氣。
    李林楊看了一眼晚霞,思索明日的作戰計劃。就在這時候,北邦炮台的觀察哨發現,日本海軍竟然調走了兩艘軍艦!海麵上僅僅剩下了七艘敵艦,方向是向東。七比六!
    對於北洋水師來說,此時是個好機會。但是北洋水師由於內部的種種原因,還沒有做好出海的準備。
    “肯定是大艦隊的影響。”這個不用懷疑。要知道大艦隊已經吸引了日軍四艘軍艦,再加上兩艘,壓力就大了。不過,李林楊相信一點,大艦隊的司令黃漢生不會莽撞與日本海軍死磕。
    日本海軍司令尹東佑亨調配戰艦,有自己的邏輯。紅旗軍三艘戰艦在榮成灣附近,既不戰鬥也不走人,一直在那裏利用速度吊著日本海軍四艘戰艦。讓尹東佑亨非常難受。
    他當然想動用全部的戰艦來個一錘定音,幹掉紅旗軍三艘軍艦。但問題是,追不上!日本海軍四艘最快的軍艦,速度也不一樣。其中隻有吉野號速度達到了24節,其他的三艘速度都是十八到十九節。反正都是追不上,還不如調回兩艘相對高速的浪速號和秋津洲號,派兩艘低速的戰艦替補,掩護榮成灣就好。榮成灣乃是日軍掌握的唯一一個小港口,榮成已經被大火燒了,港口的物資已經是日軍最後的儲備,不容有失。
    雖然,李林楊沒有弄清,尹東佑亨的思維邏輯,但是紅旗軍三艘戰艦吸引了六艘日艦,卻是事實。注意一點,李林楊要幫一下北洋水師,但不是指大艦隊吸引六艘日艦。
    北洋水師同樣也不曉得尹東佑亨的邏輯,看到敵艦再次減少,加快了準備速度!
    主戰場上,紅旗軍兩個主力步兵營以及吳天行的輕一團,鄭長歌的輕二團在全力圍剿日軍。隻是,日軍最後盤踞的柴峰頂比較高,足足兩百米高度,雖然小,但進攻非常困難。雖然山地戰,沒有什麽公式。但是,感覺上,進攻難度高度一百多米的柴峰頂,比起攻占隻有幾十米高度的垛頂山和筆架山難度要高出五倍!
    想想高度隻是兩百多米的佛頂山就知道了,紅旗軍僅僅一百五十餘人死守,日軍前後被打殘了兩個大隊。雖然佛頂山有紅旗軍做足準備修築的工事,但是,要明白,山本身就是防守方最有利的工事!
    紅旗軍進攻困難,但不表示日軍死得少。被圍困的日軍太密集了,隨便一發迫擊炮彈都能炸死紮傷一個倭寇。紅旗軍看到了紅旗軍的困難,卻不知道日軍的困難程度。開戰才一天,李林楊根本沒想到日軍已經斷糧斷水,尤其是斷水。雖然柴峰頂沒水源,但也才一天時間!
    從昨夜開戰開始,日軍的確是不缺水的,柴峰頂北麵不遠三四百米就有一條小河,雖然幾乎幹涸,幾乎不影響部隊進攻。但是,還是有水的。也正因為水源是如此的近,山口素臣的旅團部和伏見貞愛的一個大隊都沒有儲備多餘的飲水。然後,就變成了兩個大隊的食用水就變成了被六千人分喝。
    這還不算,伏見貞愛部下午不是發動了一次決死衝鋒嗎?為了鼓舞士氣,這個大隊出擊之前幾乎把僅有的水喝了個精光,然後表現出來的強大的戰鬥力,一次衝鋒就損失了六百多人。當然,也給輕二團鄭長歌造成了慘重的損失。
    結果,現在嘛,殘餘全體五千日軍,隻能喝尿了!
    說人沒有水還能活幾天,但那指的是不怎麽動彈,當下可是最激烈的戰鬥!因此日軍不僅是士氣消沉,連體力也非常弱!
    反應到戰場上,一個是紅旗軍的進攻速度有所加快。另一個就是日軍開始出現俘虜,不是三五個規模的那種,而是小隊級別,甚至還有一中隊級別(都是被打殘的)!
    正是這批俘虜給紅旗軍帶來一個驚天的好消息,日本天皇家的親戚(具體關係沒搞懂),伏見貞愛親王就在包圍圈內!
    當消息傳到了戰場上,紅旗軍全體官兵嗷嗷叫著瘋狂進攻!
    輕一團團長吳天行在今天的戰鬥中乃是最積極的。吳天行乃是紅旗軍的“老人”,屬於參加中法戰爭當時的第二批學兵,無論練兵作戰都非常優秀,雖然他不屬於“學院派”但是十年下來,軍事素養不差於那些讀了洋文的軍官。至於軍官的“軟實力”,也就是李林楊所謂的見識,吳天行也不差,要知道為了維護紅旗軍設在十五個通商口岸的鳥糞生意,這位以特種作戰的方式打了一年黑惡勢力。
    但是,吳天行軍銜隻是少校。而且,這個少校軍銜他自覺的還認為受之有愧:無論是在班達共和王國還是在婆羅洲的戰鬥,他一次也沒有參加,這位李林楊極為重視的軍官,天生嚴重暈船。
    在紅旗軍中,雖然輕步兵團的排序並沒有依據戰鬥力,但是大致上也對排名前四的輕步兵團排了一下名次。先不說實戰,僅以訓練評,吳天行輕一團在九個輕步兵團排名第一。
    今天是輕一團第一次參加大戰,吳天行作戰非常積極,該部的進攻速度不次於兩個主力步兵營。(鄭長歌的輕二團由於傷亡慘重,此時已經被派到了長峰營,協助長峰營的背後防禦)
    七點,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打來電話,詢問戰場情況。
    “日軍被圍在柴峰頂,估計兵力還有五六千。”
    “貴軍傷亡情況呢?”
    “傷亡慘重,已經有十幾個營徹底打廢了,失去戰鬥力。”
    “那。。”
    “拚上家底,今夜我軍也必將拿下柴峰頂!”
    李林楊沒有說謊,但卻稍稍誤導了一下丁汝昌,說的好像是獲勝很勉強似的。
    丁汝昌也在猶豫!雖然北洋水師幾個主要軍官都已經同意突圍,但不是每個水師官兵都有膽量出海的。在二十一世紀的文宣中,經常有那麽一種套路:都是官不行,不是下層士兵不行。清軍的陸軍大多數是這種情況(上下皆爛),而北洋水師還真的不是!北洋水師是軍官還敢戰,寧可戰死也不投降,但是大多數的士卒,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勇敢。說實在的,這些沒有民族思想沒有愛國思想的士兵已經堅持這麽長時間,夠對得起愛新覺羅家的那份軍餉了。
    聽出了丁汝昌的猶豫,李林楊又加了一把火。
    “傷亡太重了,我軍估計明天,最多明天中午就必須撤離。除此之外,日軍已經派兵進攻牟平龍門港,以斷我軍後路。現在我還不知道那裏的戰況,如果日軍真的登陸了,我軍甚至今晚就得撤退!”
    這些日子,無論是朝廷軍機處還是山東巡撫李秉恒發給紅旗軍的電報,紅旗軍的回複除了要兵要錢,幾乎沒有其他。有些電報轉給了丁汝昌,因此丁汝昌也看的非常清楚,具體軍事指揮,李林楊一句都沒有聽過朝廷和山東的。總而言之:李林楊若要撤退,誰也攔不住,這位本來就不聽。哪怕是光緒皇帝慈禧太後下旨,李林楊也會置之不理的!
    打完電話,丁汝昌麻爪,立刻召集主要將領統一了意見。但是沒有中下層的官兵配合,他真的是沒辦法把北洋帶出去的。於是又一艘船一艘船的對基層官兵打氣。
    打氣的結果嘛!
    身為提督,這位本應當是在旗艦定遠號上,結果,為了表示與官兵們同生共死,丁汝昌留在了最弱的一艘軍艦平遠號上。平遠號是國產小型鐵甲艦,防護不錯,但排水量小隻有兩千一百噸(滿載兩千六百噸),新船能跑14.5節,但現在最高也隻能跑十二三節。不過艦長不是曆史上的李和,而是換了楊用霖。李和擔任了濟遠號艦長,原艦長方伯謙因為臨陣脫逃已經被斬首。
    北洋水師,若是論最具軍人氣質的,首推鄧世昌,然後是劉步蟾,第三個就是楊用霖了。
    總之,丁汝昌待在打又打不過,跑又跑不掉的平遠號上,給北洋水師衰敗的士氣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李林楊沒說謊,但也沒說實話。丁汝昌其實也沒完全老老實實!
    在吃過了一餐元宵(還是紅旗軍送的)之後,僅僅八點,北洋水師就衝出了威海灣!而且,沒有告知紅旗軍逃亡方向。
    “麻麻屁啊!”李林楊真是無可奈何,要知道他已經部署了魚雷艇,要在這個晚上助北洋水師一臂之力!別看李林楊和丁汝昌的交流還算順暢,但骨子裏兩軍就不能互相信任。互不信任的兩支軍隊協同作戰,簡直就是災難!
    時間,差了幾個小時,航線,不知。
    不過,航線這一問題還好解決,北洋水師航線向西,不是去煙台就是去天津。趁著海灣外一場亂戰,紅旗軍派出一艘“漁船”(魚雷艇改裝的)立刻冒險出海,通報小艦隊司令邱伯齡。這艘魚雷艇很幸運,根本沒有遇到日軍魚雷艇,絲滑順暢的就逃出了威海灣。
    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皎潔。在北邦炮台上,看得見兩軍交鋒,但看不清具體情況。隻看到炮火閃光,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