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決戰元宵 14
字數:7109 加入書籤
早在九點,李林楊就已經連續下達了命令。紅旗軍主力兩個步兵營和輕一團輕二團經過一天血戰,傷亡不小,傷亡不輕。而且,收攏三千八百多俘虜也是需要人手的。但,紅旗軍此時可不是無兵可用,騰出手來的紅旗軍,不可能閑著。
李林楊首先調動的乃是重炮旅。張鳳伍直接指揮的加農炮,太過沉重,移動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四個短管重炮連的移動就不是那麽難了。而且,這四個重炮連一直就在裏口山的一個山坳中,打擊日軍。距離長峰營隻有區區兩公裏而已,隻是角度和山巒因素無法對長峰營提供炮火支援。現在,四個炮兵連該再次發熱發光了。
僅僅一個小時,四個炮兵連就轉移到了新的炮兵陣地上。然後,二十六門大炮對著日軍前沿陣地就是一通猛轟!
十一點,英雄營和新兵訓練營以及輕三團官兵發起了反擊,日軍第六師團部署在長峰營對麵的一個步兵聯隊,沒能頂住一個小時,就“轉移撤退”,其實就是逃了。
午夜十二點,日軍在長峰營和火焰頂兩處全部敗退,大約萬餘殘兵敗將龜縮在南邦炮台。
第二軍司令大山岩,第二師團師團長佐久間左馬太,相對無言,都有抽刀破腹的衝動。
但,還是不舍得死的。
這時候,李林楊也遇到了難題。首先繼續強攻南邦炮台不現實,畢竟日軍有摩天嶺,楊楓嶺為陣地,並不容易打。
關鍵是龍門港方向的戰鬥報告。直到這時候才傳到了司令部。
紅旗軍的輕七團韓堂是一支比較弱的部隊,去年十月才籌建,僅僅訓練了三個月。戰前,為了預防日軍登陸,這支部隊就被派往了龍門港。按照作戰計劃,輕七團的戰術應當是反登陸而不戰於灘頭。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與日軍艦炮在灘頭死磕。
可是嘛,戰場,沒有人能算盡。
輕七團的戰術設計乃是針對日軍主力,畢竟能玩兩棲登陸的部隊都應當是精銳,重武器的配置不會少。但是,今天,日軍缺少運輸船,靠的是十幾艘魚雷艇(反正這些魚雷艇也沒有魚雷可裝了,魚雷已經被摧毀。)因此,運輸的乃是第六師團兩個大隊的輕步兵,合計一千七八百兵力(沒有幾個炮兵)。由於第六師團第十三旅團此前的戰功,幾乎都是大寺安純拿下的,死了,仍然影響新任旅團長伊瀬知好成少將的威信,因此,伊瀬知好成急於賺取戰功。於是,這個旅順大屠殺的屠夫親自帶領兩個步兵大隊,要攻擊龍門港。計劃中,還有第三個大隊的步兵,但是,到了半夜大山岩已經被圍困南邦炮台,兵敗之下,人心惶惶,已經是不可能給他再送去一個大隊的步兵了。至於更後續的炮兵等部隊,想都別想!一天的戰鬥,日軍丟掉的大炮不下百門,大山岩還擔心楊楓嶺和摩天嶺上的大炮不夠用呢!
伊瀨好知成少將有兩把刷子,由於他的部隊都是輕步兵部隊,最強大的火力也隻是幾門轉管炮,而且登陸使用的都是小型魚雷艇,根本不挑海岸線,隨便就能找到登陸點。於是兩個步兵大隊,分別在龍門港東西登陸。等韓堂發現,已經處於被半包圍的狀態。
韓堂兩難,由於不知道主戰場的情報,他很難辦。如果突圍,在日軍沒有形成包圍圈的情況下,很容易。但是,港口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占了港口就能夠大批增兵,大批的輸送武器彈藥。比如,日軍之所以要守衛榮成灣,那是因為日軍在那裏修建了幾個臨時碼頭。因此,按照戰前的計劃,韓堂是不能輕易的棄守龍門港的。
身為紅旗軍陸軍的五大(副)參謀(長)之一,韓堂也是讀過洋軍校的,而且,他可不像陸阿宋那麽不要臉,讀了個幼年軍校。也不像冀紅海讀了個南美的軍校。這位是堂堂正正的德國著名的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這所軍校1810年創建於柏林,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在該校任校長達12年之久。別說紅旗軍了,全亞洲,韓堂目前乃是唯一一個!論軍中的學曆,這位最高。
學曆高,智商高,韓堂還是做出來了雖然不是最好(他不知道主戰場的進度),但既服從命令也靈活應對現實情況的部署。一個步兵營突圍出去,跳出圈外尋覓戰機,而主力則是留在包圍圈內,死扛!如果是全軍突圍,讓日軍守在港口,攻守易勢,他的仗會非常好打,損失也會很小。尤其是,在明天紅旗軍主力增援之後,會絕對的取得一場完勝。
但,就是這麽個並非“最佳”的戰術指揮,後來讓李林楊大加讚賞,韓堂後來升官,就是因為這一回並不“最佳”的指揮。
因為,伊瀬知好成,這個旅順大屠殺的劊子手被隔絕在了海岸上!
牟平的外海有一東西走向的長條型島嶼,叫做養馬島。島與大陸之間形成一條海峽,最窄的西口約兩三百米就是龍門港。此處有條石構築的碼頭,能夠停靠千噸甚至一千五百噸的船舶,再加上海峽內風平浪靜,乃是古代極好的港灣碼頭。
碼頭也因此相當興盛,也因此有了一個小鎮子。紅旗軍輕七團就部署在這個小鎮子以及周圍零散的宅院中。
雙方都重火力都有限,戰鬥一打響,就類似巷戰。而且戰鬥一打響,紅旗軍哪怕重火力占了優勢,仍然被日軍連續占領了幾個外圍據點。
戰鬥力的差異非常顯著!畢竟伊瀨好知成帶領的兩個大隊步兵,都是生力軍,也都是日軍精銳。
而韓堂帶領的部隊是隻有一百多不到兩百骨幹撐起來的新兵部隊。訓練三個月,成軍到當下也還不到四個月。指揮再精到,也難以彌補基礎戰鬥力的差距。
苦戰兩個小時,外圍陣地盡失。得益於部隊組成,不少新兵都是牟平當地人,在保家衛國的信念支持下,部隊沒有過早崩潰。
被動挨打了兩個多小時,幾乎到了某種臨界點,韓堂才發出信號彈。
突圍的步兵一營早就做好了準備。從日軍薄弱的東側發動內外夾擊。這時候乃是日軍最大意的時間點,一發動就取得了極好的戰果。
激戰一個多小時,日軍遭受重創,傷亡差不多一個中隊。輕七團趁勢奪回了幾個外圍陣地。一營卻不進入包圍圈,主力也不突圍。仍然是此前的局勢。
伊瀨知好成雖然吃了不小的虧,但也基本看透了紅旗軍的虛實,分出一部約五百兵力,對一營窮追猛打,一營利用地理熟悉的優勢,跑的很快。想消滅一營,難。比賽跑步?來吧!
伊瀨知好成以其餘兵力繼續圍攻韓堂。但是到了這時,韓堂部還有一千兩百多兵力,而日軍此時已經隻剩不到一千。
雖然單兵素質,組織能力,輕七團還是不如日軍。但是多出來兩三百兵力,而且重火力還相對強一點,戰鬥相對好打太多了。
伊瀨知好成其實也沒指揮錯誤,但這時還不知道,他計劃中的第三個步兵大隊,以及炮兵部隊,已經來不了啦!
再說李林楊這邊。紅旗軍圍攻南邦炮台日軍是必須的,這是幹掉垛頂山日軍之後的又一主戰場。增援輕七團是必須的,若不增援,輕七團很有可能敗戰。
除此之外,由於日軍龜縮南邦炮台,從火焰頂到榮成灣的南線通道已經打開。那邊有數百日軍,上千日本軍伕,野戰醫院等數百。更有大量的糧草馬匹。這一塊兒,簡直是手到擒來的肥肉!不吃眼饞。
但是,三處戰場,就需要分兵三處。
日軍是怎麽吃敗仗的?還不是兵分三路被紅旗軍徹底吃掉了一路,造成當下崩盤的局麵?
雖然情況不同,但李林楊調兵遣將還是很費了一番心思!
偵察營孟德正帶領偵察兵兩百,偵察兵都配有戰馬。
鐵甲營,三個連,六百兵力。至於突擊炮能不能跑到榮成灣,不考慮。其他兩個連絕對能跑到。
除此,司令部警衛連中,這是一個全騎兵的連,除了一個排留守,其他全部出擊。
閆光明輕五團,今天戰鬥傷亡較小,分出一個營,乘坐馬車一並出擊榮成灣。
兵力總計一千五百,要的就是一個快。指揮官,參謀長周綱吉。
另一路增援輕七團。
以主力第三營陸阿宋,輕五團閆光明兩個營以及附屬部隊,合計兩千五百。
不過該路的指揮官乃是輕七團團長韓堂。
雖然兩路出擊部隊,總計才四千。但卻是紅旗軍當下最具備戰鬥力的部分。
數數李林楊手頭尚且掌握的部隊。
輕一團吳天行傷亡八百。
輕二團鄭長歌傷亡近千。
輕三團陳庚錫,傷亡超過一千。
輕四團周冠軍,傷亡九百。
輕九團冀洪海,傷亡三百多。
主力步兵一營張永達傷亡近兩百。主力步兵二營劉閂傷亡超過兩百。
英雄營和新兵訓練營徐海,傷亡約一百。
都不說已經惡戰兩日,隻用看看傷亡統計,就知道,其實留在李林楊手中的部隊,若不休整補充,其實沒有多少戰鬥力的。因此包圍日軍的部隊,看似番號巨多,其實就是一個紙殼子!
但是,李林楊有辦法,讓這個紙殼子看上去像銅牆鐵壁!
幾個團、營分路部署之後,紅旗軍重炮旅(短管臼炮)率先發言!狂轟楊楓嶺!
輕一團呐喊衝鋒!
各團的山炮連組織起來,開炮。輕二團呐喊衝鋒。
等到了淩晨,張鳳伍已經把重炮旅(四個加農炮連)轉移到了溫泉鎮附近,開火繼續攻擊日軍陣地。
聲勢浩大的炮兵,讓日軍第二軍司令官大山岩中將嚴重誤判。紅旗軍渡過了極為危險的一夜。
清晨。紅旗軍的紙殼子已經被加厚了許多。
由於威海衛周邊紅旗軍各部的傷亡超過五千,可紅旗軍的補充兵僅僅剩餘六百。先是補足了輕九團冀洪海部,然後補充到炮兵等部之後就沒了。
但是,不要緊!還有劉公島護軍張文宣部呢!
從午夜開始,威海灣內幾十艘小船就開始不停擺渡。戰前北洋水師在威海灣內軍艦加上其他船足足三十四艘。現在,蒸汽動力的船隻僅僅一艘,而且還是紅旗軍另一艘魚雷艇改裝的漁船,其他都是依靠人力或者風帆的小玩意。
由於事兒做的不夠地道,李林楊沒有出麵。司令部少尉參謀吳佩孚帶人專業負責。經過一年多司令部的曆練,吳佩孚長進非常大,受到不少人讚賞。這次是吳佩孚獨立負責一件事,隻能說辦的很好,非常好!
張文宣部原有五個營,總傷亡大約五百,炮台炮兵不能撤離,因此實際上大約隻剩下一千六七百。再說一遍,張文宣部護軍,是北洋精銳,而且張文宣乃是李鴻章的外甥,也不缺糧餉,裝備訓練都非常不錯,士兵整體上的軍事素質不比紅旗軍的輕步兵一二三四團差!
那邊擺渡過來一船人,軍官士兵立刻被分開,吳佩孚親自監督挑選,淮軍鐵杆和軍官被送往別處,普通士兵被早已經望眼欲穿的輕步兵一團二團三團四團熱情接走!
等到黎明,張文宣部差不多都運了過來,張文宣壓軸最後才過來。當張文宣發現自己的兵已經被紅旗軍瓜分,一口血好玄沒吐出來。激憤之下,就要吞槍自殺!
吳佩孚立功了!這個年輕參謀眼疾手快,奪下張文宣的手槍。
李林楊吞並北洋部隊,是得罪了北洋李鴻章。原因嘛,本就是敵我。
但是,隻要張文宣沒死,就不算得罪死!還有統戰價值。
吳佩孚花言巧語勸說一個小時,已經自殺過一次,部隊被瓜分也已經成了事實,而且紅旗軍還給他留了四十多個軍官骨幹呢!張文宣也不想死了!
請注意,當初張文宣部擴軍,紅旗軍混進了兩個小隊,戰時有傷亡,當下還有九人。這九人可沒有歸隊,而是繼續潛伏!
本來不是張文宣親信,經此一劫,絕對親信沒跑,都不用多想,隻要張文宣回到天津,這九個人掌握一兩個營,絕對有把握!
輕步兵一二三四團,一共補充了一千兩百護軍,雖然沒滿員,但是編製已經完整。其他三四百護軍,被分別補充進了其他部隊。
雖說距離完全戰鬥力還差的遠,但不管怎麽說,到了早上,紅旗軍已經有了一二三四九五個具備七成戰鬥力的團。而且,主力步兵一營二營雖然沒有補充部隊,但這兩個營本身就各自擁有一個學兵補充連。稍加整編,部隊就恢複了完全戰鬥力。
清晨,擺在日軍麵前的就是這麽大約一萬兩千步兵和三千炮兵!
接手劉公島,紅旗軍得到的絕不是護軍區區一千五百士兵。還有炮台炮兵三百餘人,工匠三百餘人,水師官兵三百餘人。這一千人多的價值非常高,都是成手,比上次接手水雷營得到的五百人價值高出一倍!按照紅旗軍的培養費用計算,人均培養費用兩千塊銀元,而且還需要數年時間!
這一部分人,如果不肯投紅旗軍,那麽待遇會參見福龍號艦長蔡廷幹,送往非洲或他處。
還是那句話,文明需要成本。這已經是李林楊所能采用的最文明的辦法了。總不能留著讓其為滿清效力吧,終究紅旗軍是要與滿清對決的!
水師官兵中,有一人,讓李林楊很是欣喜,日島炮台指揮官,也是康濟號訓練艦管帶(已經坐沉)薩鎮冰。
除此之外,還有六名洋員,這種不敢為北洋水師死戰的洋人,李林楊無意聘任,放其走人。北洋水師聘任的洋員一共十人,其中四人上了軍艦,與北洋水師生死與共,其中有美國人馬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