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亂

字數:6804   加入書籤

A+A-




    岐口炮台,全團休整了一天,並非戰士太累,而是上百噸的物資彈藥以及六門重炮和六門山炮都需要大量的馬匹。
    此處屬於滄州管轄,倒也不算很窮,算是比較富裕的地區。因此一天時間,紅旗軍就從周圍“搜購”了一百多匹騾馬,同時還拉來了不少伺候牲口的民夫。嗯,不很文明,至少是做不到數十年之後那支軍隊的水平。但照價付款還是做到了的。
    第二天,紅旗軍得到了李鴻章的來信:立即北上三河!
    李林楊都驚呆了,這才兩三天時間,日軍就已經打到了三河!
    要知道三河可是屬於順天府的,也就是說日軍前鋒已經到了京師郊區。但是看看地圖,看看道路,雖然燕趙大地的交通情況相當不錯,但路途足足兩百公裏,以紅旗軍的行軍速度,怎麽也得一個星期。
    打仗就是行軍,紅旗軍即日開始北上。
    兩天後,當大軍渡過了獨流河,路上已經是慌亂一片,謠言四起。
    甚至有傳言,日軍已經打破了北京城!
    第四天,部隊到達廊坊。
    這時候李鴻章派人傳來命令:日夜兼程迅速折回於武清設防!
    去你喵喵的。
    這特麽不是折騰?
    雖然憤怒,李林楊還是率領紅旗軍向東挺進。反正他還要去天津呢。不過,紅旗軍是不是應當聽李鴻章的指揮,是個問題啊。
    很快,又有消息傳來:日軍隻是小股部隊在三河以北出現了一下,清軍根本就沒有偵察清楚就驚慌失措。從冷口突破長城的日軍,隻是揚言要攻擊北京,但實際上卻是轉身殺向天津!
    當夜紅旗軍駐紮武清,當夜再次收到來自李鴻章的電報:連夜行軍,死守軍糧城!
    據李林楊所知,戰爭爆發之初,軍糧城乃是山東膠澳(青島)總兵章高元部負責的。後來章高元被派到了遼東。目前,山海關吃緊,精銳部隊北上,此時隻有淮軍幾營新兵駐守軍糧城。
    話說,軍糧城可不僅僅是清軍的糧食儲備倉庫,實際上支援北方作戰的清軍武器彈藥也囤積於此。
    當紅旗軍折騰到第二天中午,這才趕到軍糧城。當即拿到了命令,這次的命令來自光緒皇帝。
    這可是李林楊第一次收到大清皇帝的“旨意”,隻不過乃是電報而已。當了提督,已經有資格直接和皇帝發電報了,這就是地位的作用!
    電報中除了一句勉勵之外,就隻剩下了嚴令:死守軍糧城!
    大清朝的軍事指揮相當混亂,紅旗軍直到這個時間,仍然沒有確定從屬,李林楊還不曉得自己的頂頭上司到底是何人!或許是光緒皇帝本人乎?
    情報,紅旗軍現在已經清楚部分了。
    戰局更複雜了。
    從冷口突破的這股日軍,並沒有直接抄山海關清軍的後路,也沒有攻打京師,的確而是殺向天津來了。
    區區一支孤軍,竟然攪和的紅旗軍被迫折騰,大量的清軍也在來回折騰。京師以北動蕩,竟然讓一支孤軍東西橫穿上百公裏,如無人之境!從行軍路線看,目標很可能是北塘!
    除了這一手,日軍還有另一手:日軍強攻山海關不克,又玩出了一招水上機動,再次登陸!
    日軍這次登陸行動是這麽策劃的。海軍戰艦一分為二,北麵炮轟秦王島(秦皇島)。南麵炮擊塘沽。兩處的戰鬥,吸引了清軍注意力,不少清軍都被調到這兩個要點上。
    在清軍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支日軍已經在灤河入海口實際上已經登陸!
    這一招還真是夠狠!
    李鴻章慌亂不堪,四處調兵遣將。山海關防線那邊劉坤一也是後知後覺,調兵準備反登陸。
    那麽日軍到底兵力多少?這個卻沒有情報,李林楊連續發電報給李鴻章,卻不得要領。
    總之,很多。
    日軍也是會玩計謀的,一招聲東擊西,讓清軍混亂,更是錯失了阻擊日軍登陸的良機!日軍整個登陸過程甚至沒有受到清軍一兵一卒的幹擾,耗時三天,該部日軍順利登陸!
    很快,兩路日軍匯合,補給充足,兵和一處,正在向北進攻!
    這才是真正的抄後路!抄山海關清軍的後路。
    至於日軍的兵力,也進一步的清晰。突破冷口的日軍其實隻有一個支隊,兵力不過三千餘人。而登陸的日軍卻是一個師團,足足一萬六千兵力。兩軍加起來,兵力合計兩萬!
    很難得,清軍這次搞清楚了日軍登陸部隊的番號。據說是一個日軍士兵迷路被老百姓抓了!
    登陸部隊乃是日軍第四師團。
    日軍僅僅三千餘部隊,就攪和的清軍大亂陣腳。現在兩萬大軍北上,山海關的清軍很快就要腹背受敵了!
    李林楊搞清楚了情報,李鴻章也搞清楚了。
    但,又能如何?
    紅旗軍這幾天跑的人困馬乏,挽馬都累死了五六匹,不休整個兩三天,實在難以行軍。想參戰也有心無力。
    隨後的數日,紅旗軍眼睜睜的看著山海關南麵的清軍,撤退,崩潰。但是,山海關並沒有失守!
    崩潰的清軍乃是滿八旗兵,好幾十營滿八旗據說是要保衛京師,撤退變成了崩潰。回京師守城牆去了!
    幾天之後,張永達第一旅全員抵達!
    在這期間,李林楊終於拿到了江北提督的印信!剛剛鑄造的銅印關防還熱乎著呢。而紅旗軍有功的幾個營長團長也都各有封賞,都是記名總兵,記名副將之類,對於這些官職,朝廷倒是顯得非常的大度。
    李林楊去了天津一趟,但沒和和李鴻章見麵,隻通了一次電話,雙方各有所得。好似達成某種協議,但又好似說套話。
    紅旗軍自然不是在傻看戰局的發展,隻求牢牢守住軍糧城,肯定不是李林楊的風格。
    事實上,這些日子紅旗軍偵察兵四出,一點都沒閑著。綜合各方情報,李林楊看到了機會!
    第一旅官兵經過水路和陸地行軍,多日下來疲憊異常,根本不可能繼續作戰。尤其是第一旅的冀宏海的輕步兵九團,靠的是兩條腿走過來的,全體官兵,都已經極為疲憊。甚至連旅長張永達都累出病來了。
    因此李林楊自己帶了休整半月的混成團當日就出擊了。不過重炮連並沒有帶走,重炮行軍太慢了。而是調了輕步團的一個迫擊炮連,一個山炮連,用以增強火力。
    雖然日軍的進攻也算迅速,但是實際上卻和紅旗軍最初的預料相差甚遠。
    話說,日軍第四師團是一周前完成了登陸,然後全師團北上。
    在這個過程中,日軍登陸了三天,這三天清軍已經開始從山海關撤退,敗退,潰敗。
    但神奇的是,負責抄後路的日軍第四師團北上的更慢!後來由於風雨的影響,兩軍還都暫停了一日。第四師團好像根本沒打算去圍追堵截潰散的清軍。
    本來,這個時代距離抗日戰爭還有四十多年,李林楊並沒有把日軍的第四師團和抗日戰爭中的“窩囊廢師團”,“小販師團”給聯係在一起。
    現在,好像有點那種感覺。
    最初三日,紅旗軍來回奔波根本無力繼續戰鬥。而日軍第四師團好像是坐船登陸卸貨被消耗了巨大的精力,雖然是北上,但三天行軍,三十裏,也就是十五公裏。
    要知道從曹妃甸開始往北到秦王島,百十裏內清軍非常空虛,幾乎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營。
    但不管怎麽說,這一支部隊嚴重威脅了清軍的後路,戰功卓著:由於對清軍山海關部隊造成了震懾,以至於根本沒有交火,然後大量清軍就撤退了。當然,清軍的組織訓練決定了,隻要是撤退,肯定是潰敗。
    日軍第四師團,就這麽輕易拿到了第一個戰功,而且,這個戰功還真不小!
    注意,潰敗的部隊主要是八旗兵,山海關還在清軍手中,遼西走廊也沒有徹底被打通。
    從第四天開始,李林楊就表示有些看不懂了。
    第四師團在第四天南下占領了樂亭,然後就駐足不前。
    到了這個時候,紅旗軍偵察兵抓了個掉隊的俘虜,才真正搞明白了日軍的真正兵力。第四師團其實隻有兩個步兵聯隊組成的兩個支隊,而且還是兩個旅團所屬,並非統屬一個旅團,由師團長山澤靜吾中將親自帶領。其餘數千人,其實都是日本的軍伕,雖然穿了軍裝其實並非部隊。故此看似一萬六千的整個師團,其實隻有半個師團的兵力。
    此前,日軍第四師團在朝鮮半島的戰鬥中其實根本沒有打仗,進攻遼東半島的時候,也因為日本輸送兵力物資的能力受限,也沒有跟上打仗(主要是清軍敗的太快),故此前期承擔的任務其實隻是駐守旅順。
    日本陸軍在甲午戰爭中分為第一軍,第二軍。其中第一三五師團為第一軍。第二四六師團為第二軍。山東半島,日軍第二軍一個半師團被或者消滅或者打殘,日軍兵力嚴重不足。甚至到了本土隻有一個最弱的第七師團(新成立的)留守的程度。為了重整第二軍軍威,同屬第二軍的第四師團隻能出馬了!
    有了山東半島之戰的前車之鑒,為了避免再出現親王被俘虜的醜劇,第四師團師團長由原來的北白川能久親王,換成了現在的山澤靜吾中將!
    從師團長調動這一舉動,你就能知道,第四師團師團長山澤靜吾小心翼翼,膽戰心驚,行動保守也就情理之中了!
    而且,由於運輸能力嚴重不足,隻能抽調第四師團一半,用以兩棲登陸作戰。手頭隻有半個師團,山澤靜吾就更加小心了!
    當山澤靜吾師團長想起第二軍司令官大山岩的教誨:“千萬小心,切記,寧可無功,也不能再打敗仗了。”
    第二軍,實在是傷不起了!山澤靜吾心有戚戚!
    李林楊不知道,在日軍原本的登陸計劃中,登陸點應當是洋河口(在秦王島以南),那裏的水文地質更加適合大軍登陸。但是,洋河口有清軍!為了求穩,山澤靜吾強烈要求,以至於把登陸地點改在了灤河岔入海口老浪窩。
    事實證明,山澤靜吾的這一改動,非常成功(不利因素會在以後顯露出來)。花了三天時間登陸,安安全全,沒受到清軍的任何攻擊。然後,山澤靜吾又分兵,北上占領了灤河口。
    這裏要解釋一下地理。灤河是華北大河,下遊入海口有兩條分支,一條是灤河岔,一條是灤河。兩條分支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地帶。
    此時,日軍突破冷口的那支部隊(屬於第一軍第五師團的),向北攻擊。而第四師團就分兵向南攻擊,占領了樂亭。如此,南北張開,讓第四師團有回旋空間和預警時間。
    但,正是日軍這一舉動,讓李林楊徹底看不懂了。
    正常打仗,身處敵軍主力的後方,而且敵軍已經開始崩潰,這不正是好機會嗎?都不用高級將領,哪怕紅旗軍一個少尉都曉得,此時應當是不顧一切,撲上去!
    結果兩萬人馬僅僅派出去了三千北上,去攻擊清軍後背。
    李林楊看著日軍行動古怪,但是他哪裏知道,日軍第四師團師團長山澤靜吾的想法不求有功,但不能敗!
    從敵我態勢上看。北麵山海關清軍兩百營,南麵天津方向清軍一百多營。三百營清軍就是十幾萬,他才八千兵力,能不怕嘛。
    再一個,日軍現在的運輸能力嚴重不足。當初第二軍山東作戰,輸送人員和物資一次是十九艘商船,一次是二十三艘商船。合計四十二艘船輸送了一個半師團。
    他這半個師團,加上幾千軍伕總共才動用了六艘商船!罐頭裏的鹹魚都沒有這麽擁擠啊!因此,當下他連大炮都沒幾門,實際上是一支輕裝部隊!
    他擔心守都守不住,更別說進攻了。
    那麽,幹嘛帶這麽多的軍伕啊?修港口碼頭!沒有港口碼頭,重裝備根本就無法裝卸!
    明白了嗎?第四師團這一部,登陸竟然是為了在山海關清軍背後修碼頭!
    這腦洞!
    都沒法子評價了。
    但是,貨比貨,有更爛的!清軍,八旗清軍幾十個營不是已經崩了嗎?
    山澤靜吾的戰功不容置疑!就這麽保守都能得戰功,何必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