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戰樂亭 4
字數:4738 加入書籤
李林楊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日軍前些日子保守的不能再保守。甚至,紅旗軍奪取樂亭的戰鬥,軍官們其實都感覺到了日軍抵抗意誌並不堅定,好像打的主意是: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走。才兩天時間,日軍卻又開始反攻樂亭,而且兵力不少,這味道不大對!
劉坤一在山海關戰場,可不僅僅是感覺味道不對了。他派出了程文炳以及陳鳳樓兩員大將,三十五營兵力,對付日軍一個三千兵力的支隊,有點困難,但還能應付。可是,今天,日軍突然增兵,程文炳和陳鳳樓雙雙打了敗仗。
無論李林楊還是劉坤一,都已經基本確定,經過這麽多天時間,日軍第四師團的第二批援兵已經到了。正因為如此,山澤靜吾一改前些日子的烏龜作風,發動了反攻。
第二天一早,李林楊從床上爬起來就接到了一個不大好的消息:日軍在北門外升起了一個氣球。
曰!
紅旗軍攻打樂亭,能迅捷無比,其中一個技術原因就在於紅旗軍也有熱氣球指引炮兵,非常迅捷的以炮對炮幹掉了日軍的炮兵。
山東戰場,紅旗軍之所以沒有放熱氣球,並非其他原因而是因為天氣,冬季的山東半島風勢太大,戰鬥的十幾天時間裏,淩冽的寒風就沒停過。
現在,紅旗軍的氣球還沒升起來(主要是必要性不大,城頭本身有高度優勢),日軍就提前升起了熱氣球。
這場炮戰難打了!
司令部中,沙盤已經做好。
“日軍兵力已經基本搞清楚了。北門,日軍步兵炮兵等合計應當有三千餘人。東西兩側,日軍各有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千多軍夫。敵炮兵正在北門外構築陣地,數量暫時不清楚,但從規模看應當是重炮聯隊,野炮聯隊暫時還沒有露頭。”
李林楊沉思片刻。道:“本來東城應當是最容易進攻的方向(紅旗軍四天前就是從東城進攻的,城牆以及甕城炸塌了許多),現在日軍擺明了從北城方向進攻。很明顯,對手非常穩,要玩實力碾壓了。”
“是,日軍這次是穩紮穩打,後路還在輸送物資,大約有一個營的騎兵負責護送。我估計今天戰鬥不會打響。”
“你有什麽新發現?”
“雖然沒有得到有關老浪窩和灤河口的消息,我認為日軍援兵已經到了!”
李林楊對營長關玉城水準還是非常欣賞的,能想到這一點,說明眼光已經不局限在戰場本身!一個軍官不能隻看眼前的戰場!這就是李林楊踏踏實實十年培養軍官的成就啊!
“應該沒錯。日軍第四師團,本來隻有兩個聯隊,在前期攻城戰中打廢了一個大隊。現在圍城的是五個步兵大隊,說明已經全部壓上了。日軍不可能徹底不顧後路,因此上,應當是援兵到了。”
“從時間上看,日軍第四師團登陸也十幾天了,援兵的確該到了。隻是暫時不知道日軍到底增兵多少。”
“總的增援應當不止是第四師團,很可能還有一個師團!”如果是李林楊自己用兵,肯定不會隻投入一個師團。
當然,很可能還有一個師團這句,李林楊沒說。有的時候,不一定要把判斷全部說給部下,影響軍心。
戰前,日軍主力是從一到六加上近衛師團一共七個師團。開戰後又組建了一個北海道第七師團。根據山東戰場審問俘虜所知,日軍陸軍的總兵力除了這八個師團,還有六個後備大隊(正規軍),以及一些國內的鎮守炮台守軍。除此之外,還有戰略性的炮兵一個集群,包括四個重炮兵聯隊(一個已經在山東戰場被摧毀)。這個炮兵集群,非常強大,包括軍伕在內,總兵力高達兩萬餘人!第二軍發起山東戰役之前,日軍這個炮兵集群集結在遼東海城。
第六師團的一個旅團以及第二師團全師在山東戰役中被打殘,傷亡過半,必須經過補充休整才能上戰場。日本本土需要留至少一個師團,朝鮮、遼東還需要兵力鎮守,因此目前日軍能動用的,最多就是五個半師團。
而這五個半師團,也不可能全部用於華北戰場。別忘了奉天還有兩百個營的清軍呢,雖然是一敗再敗,但兩百個營,也不能忽視。
因此,日軍能用於華北戰場上的總兵力其實隻有四個師團,以一個師團一萬六千算,總兵力六萬四千。
常規,是這麽算的。
但是,又不能這麽算。日本有完善的預備役製度,國內的經過訓練的補充兵幾乎和正規軍達到了一比一的比例!隨時都能補充戰損!
紅旗軍會擴軍,日本也會,而且還更方便,更快捷。所以,第六師團和第二師團,說不定現在已經齊裝滿員了!
日軍在這一天在轉運輜重,沒有發動進攻。李林楊把自己的猜測說給了宋慶老將軍,也發電報提醒了主帥劉坤一。
更重要的是,敵情有變,紅旗軍也必須隨機應變。當天夜裏,張永達就送了一個步兵營進入樂亭,紅旗軍守樂亭的兵力增加至兩千。除此之外,劉坤一答應了把駐守通州的田在田六營魯軍調往樂亭,聽從李林楊指揮。
當夜宋慶麾下的猛將馬玉昆帶兵突襲了日軍軍營,雖然沒有造成多大殺傷,但騷擾日軍,消耗日軍的精力,也是必要的戰術。
又一天,樂亭眼前之敵已經是完完整整的第四師團一個旅團了,兵力已經超過了八千,若加上軍伕,估計已經過萬!日軍兵力超出了預期!
有關樂亭戰鬥的作戰計劃就必須改變了!
兩日後想裏應外合,很不現實!
宋老將能調來十個營,李林楊很相信。但如果是麵對一個旅團,就需要在增兵十個營的基礎上,再增調三十個營!
很明顯,這一點不僅是宋老將做不到,實際上清軍也抽調不出來這麽多兵力!
別看京畿附近還沒開戰,但到處都在吃緊,朝廷甚至連遠在新疆的部隊都調動了,可是,遠水不解近渴啊!無論如何不可能抽調七十多個營打這麽一仗!
分析完了,結論也就很明顯了:此戰,取勝的希望幾乎沒有!
雖然不能獲得類似山東戰役那種完勝,但有效的遲滯敵軍的進攻,卻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
但問題是,李林楊打了電話給城北的宋老將通氣試探。宋老將很難得的說了實話:“由於日軍增兵,山海關已經處於被南北夾擊的境況,大帥劉坤一有意退守灤河防線,隻是朝廷暫時不同意!”
李林楊沒有繼續問,宋老將的暗示已經夠清楚了。宋慶部很可能被調往灤河鐵路橋,以接應山海關方向的撤軍。而,樂亭方向,紅旗軍是不可能得到撤退命令的,主力撤軍,需要紅旗軍在側翼吸引日軍!
你看,你看,朝廷消耗紅旗軍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看透了,應對自然就有了。
李林楊再次向劉坤一發報:強烈要求把淮揚鎮總兵潘萬才,徐州鎮總兵陳鳳樓給調過來!
你特麽想讓我做炮灰,可以,我得拉點墊背的!
日軍發起進攻之前,好消息也是有的,宋老將的確要來了部隊。兩支都是戰前駐紮山東的主力部隊,一支由總兵章高元率領,一支由總兵孫萬齡率領。
章高元,紅旗軍沒有打過交道,但孫萬齡的部隊可是在紅旗軍強逼之下傷亡慘重,關係算不得好,甚至是仇怨不小。
話說,章高元和孫萬齡的部隊都屬於嵩武軍,乃是豫軍。和宋慶的毅軍並稱豫軍兩大主力。當然,也都屬於淮軍係旁支!因此有很深的淵源,指揮協同比較順手。
章高元本人就是淮軍悍將,乃是淮軍後起叁將之一!這後起三將,其一為聶士成,其二為王孝琪,其三就是章高元。
當年的中法戰爭,王孝琪光著膀子衝鋒,勇悍異常。而章高元在中法戰爭中的台灣戰場上也是有上佳的表現。現在,聶士成在甲午戰場上聲名鵲起。
此前,紅旗軍在山東作戰,算是局部戰場。接觸的各方軍頭不多。到了華北的戰場,紅旗軍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各路將領。
得到了章高元和孫萬齡的支援,宋老將這邊已經有了近四十個營的兵力,但總兵力也不過一萬三千(不計紅旗軍內外約三千兵力)。
對於戰鬥力方麵,孫萬齡部的戰鬥力還算可圈可點的,想必章高元部的戰鬥力也不會很弱,畢竟名頭擺在那裏!不過也不宜高估,畢竟都是一路敗退,老兵傷亡都相當嚴重。
掌握自己麾下各將領的作戰風格,戰鬥力是作為一個指揮官必須具備的指示。而揣摩友軍戰鬥力,也是指揮官必須的功課。
當夜,馬玉昆再次帶精銳夜襲,攪和的日軍地覆天翻。馬玉昆前次作戰,吃了大虧,現在憋著一口氣,因此打非常主動。在這個夜晚,他不僅僅偷襲了西城方向的日軍,還給東城方向的日軍來了個大驚喜。
馬玉昆部有不少武藝高強的弓箭手,夜間悄悄摸掉了日軍崗哨,然後把火箭射進了日軍駐壘的村莊,雖然沒能一把火燒掉整個村落,也搞得日軍慌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