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戰通州 3

字數:3325   加入書籤

A+A-




    (上一章又被屏了,太難搞了。)
    通州的地形,很容易描述。簡單的來說就是東側有北運河,北側有通惠運河,在這兩條河的內夾角處,就是通州城。
    除此之外,就是一馬平川。
    不過,到底是千年繁華之地,也是京城門戶,通州周圍倒是有幾座“衛星城”,當然這個時代沒有這種詞匯。
    城東,過了北運河浮橋,有兩座大約邊長五十米的小城,可以稱為河東北城和河東南城,本來就有軍堡性質。可以依為陣地。
    城北位於北城牆和運河之間,有民居倉庫等建築群,和河東南城城也有一座小浮橋相連。
    城南有座軍營,因為城牆高大,可稱為軍城,距離主城城牆僅僅兩三百米左右。
    城西,最重要的乃是距離通州八裏的八裏橋。也就是二鴉時期那場著名戰役的發生地。在西城牆之外,有一個校場,相對的堅固,可以充作通州與八裏橋陣地的中繼陣地。
    而通州的主城,也很有特色,說白了就是東西兩座城連在一起。東城較大,多為市民居住。而西城較小,乃是駐軍和官衙所在,習慣上稱為西米倉。不過,占了西城差不多半個的西米倉,現在空的差不多可以跑老鼠。
    從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這通州本來就是一座重要的軍城,物資中轉之城。
    要說,通州周圍的守軍,還是很“強”的!甚至比灤河防線的部隊還是要強很多的。
    通州的右翼:有東南側十幾裏外張家灣的二十多營鄂軍,由湖北提督吳鳳柱(前些日子還是署理,現在已經是正牌的提督了)率領。吳鳳柱部二十個營是生力軍,休整充分。雖然是新兵居多,但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強軍了。
    通州的左翼,有十五營皖南練勇(淮軍)駐守在通州西的八裏橋以北,由皖南鎮總兵李占椿率領。這十五營皖南部隊,實際上也是年初增援山東戰場的,但是卻沒有趕上戰鬥。因此也被調往山海關,但由於行軍速度有限,將將要趕到灤河防線,前敵已經潰敗,就回了通州。雖然長途跋涉,免不了疲憊,但部隊卻是生力軍。
    當下,通州以劉坤一為主帥,江北提督李林楊紅旗軍居中,湖北提督吳鳳柱在東南,皖南總兵李占椿居西北守八裏橋。三個提督總兵三角形排開。
    各部都不能算是弱旅,至少在直隸地麵上,都算是強軍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清軍能整合起來的最強大的作戰集群了。由此可見,劉坤一還是費了很大力氣的。
    總兵力,紅旗軍以二十營計,加上新補充的十營新兵,吳鳳柱二十營,李占椿十五營,合計七十餘營,兵力三萬餘。
    這些已經是大清朝所能拿出來的全部可戰之軍。前線的幾十個上百個營,能做到遲滯日軍的進攻已經是劉坤一的最大期望!話說,那些部隊,基本上都是敗了一次又一次,其戰鬥力基本上都屬於李林楊曾經說過的:幾聲槍響就能全軍崩潰的部隊!而駐守京師的,除了八旗軍,都是來自各地的援軍和團練,直到此時,連武器都還沒有配齊。
    李林楊、吳鳳柱、李占椿三軍的任務就是盡量遲滯日軍,給京師城防部隊爭取休整補充整編時間!
    通州這裏,雖然兵力不少,但要想打好這一仗,三部必須協同,劉坤一留在通州,當下以指揮前敵為主,但李林楊估計,一兩天之後就是協同三軍了。
    當天下午,十個河北營就被劃撥到了紅旗軍麾下。按照紅旗軍一貫的習慣,充數的當即裁掉,趕出軍營。不過,河北營的兵源素質極好,一個營隻是裁掉了不到一百人。隻論身體素質比起當初的戴宗騫正規軍還要強!
    然後各營選取精壯三百人,作為補充兵,但編製並沒有打亂,名義上乃是副營。另有七八百人被劃入紅旗軍的輜重工兵兩營,充當民夫,構築陣地。
    通州城可是相當大的,城內城外隻部署這十幾個營,不到七千兵力,連城牆都排不滿,兵力明顯不足。
    想依靠劉坤一調兵,肯定是不可能了。其實是已經無兵可調!那就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於是,李林楊把孟德正的偵察營放了出去,搜刮從前線潰敗的殘兵敗將。
    第二天一早,周綱吉帶領司令部和吳天行的第三旅到了!僅僅比李林楊的先頭部隊遲了一天,速度已經足夠快了!
    由於該部也是連續行軍一個多月,所有人都非常疲憊,部隊抓緊時間休整,但司令部可不能閑著,必須抓緊時間勘測戰場,製定作戰計劃。這下子李林楊算是騰出了手來。
    “目前,我軍兵力加上十個河北民團,已經有一萬兩千。”李林楊道:“我預計還需要三千兵力才能把戰場空間填滿,而隨時可以用於補充的“散兵”也要達到三千,總而言之,我軍還需要大約六千兵力。”
    如果能達到這一目標,李林楊有信心硬抗日軍三個師團的進攻一個月!
    周綱吉道:“兩廣的部隊怕是用不上了,他們行軍兩個多月時間,幾乎沒有可能不休整就投入戰場,即便是強行投入戰場,也隻能添亂。”
    “那就繼續在戰場上搜刮。”李林楊道:“前線那麽多潰兵,六千不好搞,三千應當沒問題,這是最低目標。”
    周綱吉道:“我會叮囑宣撫官參謀處,甄別以後,留下能用的,加強宣傳教育,爭取盡快的能填充到部隊。”
    第二天一早,三河戰敗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通州!而此刻,紅旗軍才搜刮了區區幾百個敗兵,遠遠沒有達到最低要求。
    李林楊敢於接下來這個任務,與地形有關!
    簡單的來說,日軍走陸路,其實用不著攻占通州城本身,隻用拿下張家灣和八裏橋,就可以向西攻擊,直撲京師!
    但是,留著這麽一個巨大的威脅在後方,日軍再心大,也必須留部隊“看住”通州。說白了就是牽製日軍。
    但牽製日軍,需要一種東西:勇氣!
    到了那種境況,就是孤軍在敵後,遍觀所有清軍,沒有一支有這種死守孤城的勇氣!
    紅旗軍,有!
    所以,李林楊是相當有把握完成這一任務的。甚至尋覓戰機給敵人予以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