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戰灤河 6
字數:3541 加入書籤
轉回頭來再說餘虎恩部的戰鬥。十一月十四日白天的戰鬥,餘虎恩部傷亡慘重,而且丟失了側翼梨兒山陣地。但餘虎恩主動要求再戰。
前文說過,六音山兩條山梁形成了一個三角,靠北麵的一條山梁實際上靠的是餘虎恩部側翼的防守。如果餘虎恩部敗退,那麽這道窄窄的山梁就會被日軍前後夾擊,北部的山梁就失去了防守的意義。因此,當晚李林楊打電話通知了提督吳鳳柱,吳鳳柱當即把守北側山梁上的三個營“填線兵”(還留了守口的兩個營)調到了喇叭山後,阻擊日軍對餘虎恩的包圍,兩軍協同作戰。
十五日,日軍西寬聯隊繼續發動猛攻。盡管餘虎恩部與吳鳳柱部奮力反擊,但日軍攻勢太猛,兵力又多,兩軍僅僅是支撐到了中午,就不得不交替掩護撤軍!
到了十五日傍晚,日軍第二師團取得了對六音山陣地側後方的全麵突破!
但突破了又能如何?
在紅旗軍的計劃中,餘虎恩部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了,該部的戰鬥,其實是為紅旗軍修築五山防線爭取時間而已。
十六日,第二師團乃木希典和他的愛將西寬二郎非常興奮。第二師團在日軍中是背負著戰敗的名聲的,甚至可以說是被全殲的一個師團。乃木希典和西寬二郎取得了占領喇叭山陣地的勝利。而另一支牛氣哄哄的第六師團卻止步不前,而且傷亡慘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師團的勇武被凸顯了出來!
第二師團準備再接再厲,進攻六音山和五山之間的山口。奪取山口,就能把六音山吳鳳柱部的守軍包圍起來!想得挺好,但打仗沒那麽容易!
第二師團首先遇到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火炮無法運輸!前文說過,五山、六音山、喇叭山、梨兒山幾座山中間圍了一塊穀地。但山穀地形並非平原,山石怪異,丘陵起伏,步兵尚可通行。火炮嘛,要想跨過這短短三四公裏,難,很難!
第二師團在進行了一次試探性進攻之後,不得不耐心的轉運火炮了。
直到此時,乃木希典打的算盤還是前後夾擊,包圍消滅六音山的吳鳳柱部。
十六日傍晚,李林楊在司令部裏接見了撤下前線的老將餘虎恩。湘軍兩天的血戰,傷亡差不多九百人,達到了全軍比例的三成還多!
“真虎將也!”李林楊大加讚賞了一番湘軍。對於湘軍,李林楊是真心佩服了。一支封建軍隊,竟然惡戰至傷亡百分之三十多這才撤退,其勇敢堅毅,不下紅旗軍,不弱於列強任何一支部隊。末了,李林楊送了一麵紅色大旗給老將餘虎恩,上書四個大字“湘軍虎賁”!打仗雖然不講情麵,打完了該撫慰一下友軍的軍心,這種工作李林楊還是要做上一做的,而且,李林楊是真心的佩服這支湘軍!
時間緊急,日軍不可能不從側翼迂回,說不定什麽時間鐵路就會被切斷。因此,餘虎恩殘部在灤縣隻休整了兩天,就被火車轉運至後方。
十七日,北線日軍第一軍拿下了遷安!紅旗軍的冷口青龍戰場,李大明在北線且戰且退,阻擊日軍第五師團一個支隊的從淩源方向南下進攻,連續五天戰鬥,李大明的七個營兵力,且戰且退,傷亡不小。不過,秦軍(還有兩營晉軍)在戰鬥中顯出了特質:敢戰,敢苦戰!
到了十七日,李大明已經退守青龍鎮北麵的太平台。若是按照戰前擬定的作戰計劃,李大明部應當是繼續且戰且退,反正距離冷口關還有大約四十裏路程呢,山區作戰,處處可以設置阻擊陣地。完成二十天的阻擊任務等待援軍,雖然不容易,但並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預料不到的事情,使得戰局有了新變化。
話說,青龍鎮,其實就是後世的青龍滿族自治縣縣城所在,這裏七八成的人都是滿族。在紅旗軍這一階段的戰略中,滿族並非紅旗軍要團結的對象。無論在遼西還是在漠北,蒙族才是紅旗軍要統戰的對象。
可是,青龍的滿族,現在也主動加入了對日作戰!和京師裏那些提籠架鳥的八旗兵不同,滿人也分三六九等的,這些滿人說白了都是吃不上鐵杆莊稼(不全是)的旗丁,要受旗主田主盤剝的,隨著時間的演變,大部分都成了不得種田打獵謀生的窮苦人,與漢人老百姓其實區別不大。年初這裏被日軍第五師團突襲,禍害了一把,餓死者甚多。現在日軍又打了過來!而且還是第五師團的日軍。
要知道,現在已經是冬季!日軍一旦占領城鎮,那麽這些滿人就隻能流落山野。青壯年還能熬一熬,老幼婦孺怎麽辦?直隸平原上氣溫尚未降低到零度以下,山區風冷,已經是結冰時節!都不說長時間,僅僅是十天半月,老弱婦孺就扛不住!
這些生活在山裏的滿人,很明顯比京師裏那些八旗兵更有勇氣,短短的時間裏竟然組織起來整整四個營團練,兩千人!可以說是周邊所有的青壯都參加了團練。而且,四個團練營最大的特點就是武器齊全,雖然武器很亂,但人手一支槍,實在沒槍的,也有一張弓箭!
滿團練沒有多少傲氣,主動參戰,主動服從命令。李大明等人沒有拒絕這些滿族團練,打仗,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有了兩千增援,兵力充沛,地形也有利。在隨後的時間裏,李大明部以五營秦軍,兩營晉軍,四營滿團練,死死地頂住了日軍第五師團一個支隊的進攻,不僅僅是守住了,而且一直守了整整十天!
青龍冷口戰場北線戰場的形勢變化,減輕了冷口朱玉的壓力。使得朱玉能夠專注於冷口關以南的戰場。
日軍拿下遷安之後,分出第五師團一個支隊,北攻冷口關,敵人比預計的時間來的晚了兩天,但並不好對付!
雖然名義上日軍的北線是第一軍,擁有一三五三個師團,但實際上第五師團並沒有全師參與進攻。第五師團的一半兒,也就是一個旅團,駐守在盛京和遼西。奉天清軍三百營兵力,雖然戰鬥力弱,但也不是日軍可以忽視的。而且,在青門河一戰中被祝之三的東北軍殲滅了兩個雜牌步兵大隊之後,日軍也意識到隻憑雜牌的步兵大隊守盛京和遼西,不靠譜,實際上也是做不到的!
參與京師直隸大作戰的日軍第五師團,其實隻是一個旅團,北麵進攻青龍的是一個步兵聯隊為基幹的支隊,南麵進攻冷口的是另一個支隊,不過這個支隊有旅團部加成,兵力相當強大,加上軍伕和騎兵工兵輜重炮兵等,合計兵力六千多!
其實南線進攻的日軍第二軍,也並非二四六三個師團全部。其中第四師團,以一個旅團駐守遼東半島和牛莊。隻有一個旅團在山海關,而且因為要守港口和全軍的物資,因此能機動的兵力不多。至少是在十七日,第四師團並沒有一兵一卒南下。
朱玉麵對的乃是日軍的一個支隊,不僅僅有步兵一個聯隊,還有旅團部、炮兵輜重騎兵等部隊,總計兵力六千餘人!而朱玉隻有二十多營,兵力八千餘,隻論槍支數量,連五千支都不到,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包括朱玉的嵩武軍在內,幾支來自山西,陝西,河南的部隊,都是在碣石山戰線經曆了血戰敗退下來的部隊。不僅士氣低落,裝備不齊,平均一支槍連五十發子彈都沒有!
這一仗,很難打!對朱玉這個年輕的指揮官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朱玉別無他法,唯一的優勢,就是地理和已經構築完善的陣地!他要做的就是把地理優勢發揮到極致,當然維持軍心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