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戰灤河 9

字數:4024   加入書籤

A+A-




    退守二線,紅旗軍和鄂軍需要防守的正麵就縮短了不止一半!
    整條戰線隻有十二三公裏。事實上如果把日軍幾乎不可能進攻的五山陣地後背方向去除,把這段灤河幾乎不可能通過的河灘地減掉,兩支大軍所需防守的戰線總長度隻有五六公裏!
    三四萬大軍,防守五公裏寬度,而且一側有五山,另一側的小山白杜山雖然小但也可以依托。因此,防守有力!兵力厚度相當於第一條戰線增加好幾倍。
    退守二線,本來就是紅旗軍的計劃。之所以今天下午撤退,那是因為紅旗軍司令部得到了準確情報,北線日軍第一軍再克遵化!雖然變數還有,但是,隻要是日軍跨過遵化,就不那麽容易回頭了!那邊距離京師不過兩百六七十裏,而且最為艱難的山地行軍山地進攻將成為過去!一馬平川的直隸平原已經在日本第一軍的腳下!這才是,李林楊主動退守二線的主要原因。
    對於日軍如此之快的打破遵化,李林楊有很多疑問。但信息傳遞不及時,他不可能分析出全部的原因。但,猜到了一點點!
    朝廷,怕了,又怕了!又開始胡亂指揮了!
    一方麵是一天幾份電報的狂催劉坤一。除了要劉坤一堅守堅守再堅守,另一方麵卻是要求劉坤一把精銳部隊調回到京師周邊,比如通州。以加強京師的防禦強度。
    結果本來是七十營兵力死守遵化,變成了兩廣的部隊四十營守遵化。要知道,兩廣的軍隊遠路而來,沒有多少火炮,全是輕武器,甚至有大比例的冷兵器。怎麽可能守住一座城鎮!僅僅兩天時間,遵化城破!
    陳庚錫帶領第五旅,好不容易突出重圍,還幫桂係弟兄扛了一波追擊。傷亡過千,損失慘重。
    紅旗軍這邊,大戰場的右翼,也就是陳鳳樓負責的灤河防線。以聶士成為首的清軍一百多營,也因為朝廷傳來的此類命令,在沒有日軍大舉進攻的情況下,也開始全軍撤離。上百裏的灤河防線,此時隻剩下了陳鳳樓的四千騎兵,壓力頓時就大了起來!
    電報打不通,李林楊隻能寫信派人送去:“劉帥,你還是把我扔到前線了!”
    吃虧了,就必須說出來,誰和誰客氣呢?劉坤一棄了遵化,等於兩軍已經失去了遙相呼應的作戰協同,所以,李林楊說的沒錯,一點都不刻薄,甚至是很厚道!
    幾天之後,劉坤一回了信,理由、解釋什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給紅旗軍了兩個月的糧餉!六十萬兩銀子。要求,一定要在灤河防線,死死地拖住日軍兩個月時間。順手還給紅旗軍了八個記名總兵的官職,而且是空白的官照,任由李林楊填寫,上報即可。
    雖然老帥是讓李林楊拖住日軍兩個月,但哪怕是紅旗軍拖住日軍第二軍兩個月時間,大清真的能翻盤嗎?
    紙麵上看,能!
    雖然清軍一敗再敗,千營兵力並非作假。如果加上京師榮祿手下的十二萬多八旗大軍,清軍除了灤河防線這三百營,還能組織起來的兵力多達四十萬!
    以四十萬對日軍第一軍兩個半師團五萬兵力,八比一,是有勝利的理論可能的!
    前提是,李林楊要拖住半數的日軍!所以,在糧餉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朝廷給紅旗軍預支了兩個月軍餉!高官厚祿,讓李林楊賣命。就是這麽個簡單交易!
    青龍冷口分戰場的戰鬥還在繼續。日軍第五師團一個支隊從南向北進攻,朱玉使出了渾身解數,以主力步兵團為遊擊,策應幾支清軍駐守的陣地。但,兵力戰鬥力的巨大差距,朱玉部也隻能且戰且退,僅僅幾天時間已經把朱玉設在關內的幾座陣地奪取。
    日軍就要直接對冷口關發動進攻了!
    而北麵,李大明帶著秦軍在死戰抵擋日軍第五師團另一個支隊。話說這個支隊就是當初打破冷口的那支山口支隊。在青龍以北的太平台激戰三日,部隊再也難以支持,隻能退守青龍鎮。說是鎮子,其實隻是一圈土圍子,能夠防防雨季沙河水的暴漲而已。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這圈土圍子成了李大明部的有利陣地!
    日軍第五師團山口支隊連續作戰,山地行軍,物資補給困難,本來就隻帶了四門山炮,現在炮彈已經打光了!
    隻憑借輕武器攻城(土圍子),李大明這邊因為數千百姓就在土圍子中,為了保家,故此滿團練表現的異常英勇。
    日軍進攻連續受挫!又三天的激戰,李大明這邊傷亡足足是日軍兩倍,但是陣地仍然在手。而日軍則是不僅僅打光了炮彈,連子彈也不多了。
    連子彈都快沒了,仗還怎麽打?山口支隊長派人催促補給。
    不催不知道,一催嚇一跳!
    大約十天之前,東北軍祝之三就接到了李林楊的命令。東北軍雖然多,但是除了第八旅,能打仗的隻有周冠軍第四旅派過來的兩個團,這兩個團已經擴充為旅。擴軍太快,因此戰鬥力並不強,而且武器也不齊備。那就隻能多派兵力,於是參謀長兼副師長周潤奇帶領兩個旅一路走西線,一路順著淩源這條山道就殺了過來。順著淩源南下,速度快,但周潤奇擔心耽誤時間。故此,另一個旅走的西線,繞路比較遠。
    日軍兵力嚴重不足,不可能處處設防。而且,日軍第五師團這個山口支隊根本就沒打算回頭,在他們看來,已經破過一次的冷口關,而且這次還是南北夾擊,根本沒有打不下來的可能,所以就根本沒有在後路上部署守軍!因此周潤奇帶著一個旅本來以為是要打一路硬仗,但卻沒想到打仗就是行軍,一路上幾乎是暢通無阻!
    當初李林楊說十五天援兵到,周潤奇抵達青龍的時間正好是十五天!
    周潤奇的戰術眼光極高,趁著日軍搞不清自己的兵力,第一時間就帶兵衝了過去。敵我雙方都是隻有輕武器的部隊,打仗要訣就是:以多欺少!山口支隊被前後夾擊,頓時大亂,不得不逃入山間。以為進山就安全?就能逃出升天?別忘了這裏有青龍鎮本地的獵人,地理非常熟悉。
    隻是日軍雖然亂,兵力也少,可是隻憑周潤奇和李大明一萬兵力想向全殲,也很難。東北軍一個旅,因為缺乏重武器,沒有炮兵團的配置,故此一個旅三個團加上旅部兵力隻有五千。而且,哪怕是周潤奇帶領的這個旅是主力部隊,五千兵力也僅僅三千多支步槍,武器彈藥其實是嚴重不足的。更何況,周潤奇還得兼顧朱玉那邊的安危,在打亂了山口支隊之後,立刻就分兵增援冷口戰場。
    分兵之後,周潤奇李大明聯軍就更無力圍殲山口支隊了,因此,多給了日軍山口支隊幾天喘息時間。很快,東北軍走西線增援的另一個旅也到了,三四倍的兵力壓上來,缺乏彈藥的山口支隊連固守待援都難以做到,隻能分散突圍。四五天之後,日軍一個支隊就被分割包圍在幾條山穀中。
    其實也不算什麽包圍,隻是堵死了日軍的逃跑路線,堵住了山口。月底,又累又餓還受凍的殘餘日軍近一千,投降!能夠逃出包圍圈的總計不到五百。日軍出兵時三千多兵力,戰鬥傷亡不到一千,加上投降的和逃跑的,總計兩千五百左右。
    數量有差!那就隻能問山中的野獸了!哪怕是獵人也不可能把原始的山林摸的清清楚楚!
    在得到了兩個旅的兵力支援之後,朱玉和周潤奇的兵力已經達到兩萬餘。雖然取勝不易(火炮極少,主要是輕裝步兵),但絕無失敗的可能,冷口分戰場,穩了!
    東北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訓練,缺乏磨合。另一方麵,發展擴軍的太快,東北軍全軍近五萬,軍餉雖然已發放土地的辦法解決,可是糧食問題,別說當下不能搶,就是能搶,地廣人稀的遼西也很難滿足五萬大軍的胃口。周潤奇此來增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來吃糧的。冷口關這裏,戰前運來的糧食足夠再吃兩個月。
    日軍第五師團第十旅團(大半個)在關內牢牢的堵住了朱玉的南下,而朱玉和周潤奇這邊其實是真不著急。別看兵力足夠,真的進攻,還不一定能打過日軍第五師團不滿編的一個旅團。
    那就耗著吧,戰場總是會變化的!決戰時刻未至,那就冷槍冷炮天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