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鐵礦進展
字數:5133 加入書籤
煉鋼爐的大型構件製作,並沒有其他人想象中的快速或急迫。
一方麵是因為高爐所生產出來的鐵水,大部分都用來製造礦場使用的礦車係統。
這些東西的需求量,可不是滿足現狀就夠了的。因為會隨著開礦的進展,礦坑愈來愈深入,需求量也隨之上升。哪怕礦車數量不用增加,軌道還是要往更深處鋪設的。
所以在帶人操作兩回如何製作大型構件,林文理就將圖紙一丟,讓那幾個鐵匠科的弟兄自己琢磨去。即使做出廢品,林文理依舊讓弟兄們繼續嚐試。
因為他現在的重點,還是在提升鐵礦產出的效率上。煉鋼爐當然也很重要,但他負責最後的把關就好。
再說鍛煉人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跟高爐點火的作業不同,大型構件的澆鑄在未來會有無數回,但高爐點火的作業,一座高爐隻需要一回。
點火作業,林文理還可以自己來,隨便搞,反正結果是大家要的就行。但大型構件製作,要是培養不出其他人手,那豈不是每回都要自己來!
作為一個立誌坐辦公桌的總經理,而不想在第一線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技術人員的培養,林文理可說是毫不藏私,並讓人大膽去嚐試。
就算真的沒有靈性或悟性,按照操作規範照表操課,該不會出錯吧。
假如這樣還有錯,那就是工班的班長沒有盡到監督的責任;假如是因為大家不熟操作規範,那就是識字的工班班長沒有盡到講授的職責。
技術文件都丟一本下來了,還示範過兩回。再不行,那就隻能換其他工班的人上,眼下這一批去搖碎石機的手柄吧。
把狠話一放,林文理就跑到了大誌鐵礦躲風頭去了。任憑他再有耐心,也遭不住被人用一樣的問題一回回重複地問。
那玩意兒又不是埋地雷、拔引信的安全插銷,一個弄不好就原地爆炸,把自己送上天。澆鑄大型構件才沒有那麽難,不就是用數量可以把技術喂出來的東西。
而跑到大誌鐵礦的林文理,當然也不是單純為了躲人而已,在這裏也是有重要任務。
原本訂下的計劃,是希望每周至少來一次大誌鐵礦視察。除了解答弟兄們的問題外,還要看看有沒有什麽隱患需要改進。
但前一陣子因為煉焦爐與高爐點火的準備作業,之後又是為了大型鑄件,已將近兩個禮拜沒來大誌鐵礦了。
再加上礦車係統的布建可是新的課題。雖說下發了操作規範,但沒有來看一看,光是用電話聯係,林文理還是有些擔心的。
第一要點就是如何合理分配軌道,其鋪設位置與礦車使用範圍的關係。雖然盡可能在操作規範的文件上載明了,但從鐵礦礦區的電話回傳,礦區的弟兄還是有不少疑問。
所以林文理這回過去,除了現場親自講解外,還需要調整那些已經布下,但位置不合適的軌道。
因為人在挖礦時的習慣,除了跟著礦脈跑以外,還會無意識地以軌道、礦車這種人造物為主軸來發展。隻要軌道鋪到的地方,自然而然成為了’主’礦道。
也就是說假如軌道鋪設在不適合的地方,很有可能成為誤導的線索。雖然不至於挖掘者會丟失礦脈這最主要的追蹤點,但還是有可能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費力氣,從而影響礦石產量。
其次在不需要的地方鋪設軌道,多少也有浪費材料的顧慮。盡管林文理大手大腳地讓鐵匠科的人不要怕做壞,但也不是說在其他地方就能縱容浪費。
第二要點就是每回來都會做的事情,就是看看弟兄們的工作進展,有沒有哪裏需要調整,可以加快一些開采效率的。
煤礦那邊有當地的老師傅帶著,不太需要林文理去關心。
再說供應煤礦的主力還是聯合體內其他礦主的礦場,漢津鋼鐵廠在平鄉煤礦插旗的主要作用就是宣示存在感的。隻要不犯大錯,損失人命,效率是不太在意的。
相較之下,大誌鐵礦這邊可也跟鋼鐵廠一樣,是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的。
一堆沒有經驗,隻有力氣的礦工,林文理是恨不得親自帶著、盯著。但是鋼鐵廠那邊的事情更重要,所以他隻能撥空過來。
這點時間,他隻有在一開始弟兄們連挖掘礦石的動作都還不熟的時候,才有拿起鐵鍬或十字鎬,一同幫忙挖礦。
到後來在礦區內的主要工作,就是各種幫忙收拾善後。包括但不限於指正一些挖掘時的壞習慣,在穩固礦道的工程上拾缺補遺,還有救援上的演練。
尤其是最後一項,更是包括工具擺放、礦道設計與輪值班表等一係列的學問。要如何做才能在發生緊急危難事件的時候,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展開有效救援。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在外麵的人可以掌握坑道內弟兄的位置。那麽在有必要施救的時候,才不會往沒人的地方浪費力氣。
這就要靠嚴格遵守的班表安排。像是有幾個人上工,負責幾號坑道等等訊息,不論內外的人都必須遵守與紀錄。
幸好鐵礦這邊會遇到的問題比較少,要是像煤礦那邊,隨時都有可能挖到煤氣層,一個不小心就會引起礦坑爆炸或礦工窒息等事故。
要不然這樣的地方交給一群徹頭徹尾的新手來開采,怎麽讓人放心。這是平鄉煤礦有那些當地的挖礦老手盯著,否則林文理還不三天兩頭就想辦法往煤礦那邊跑。
所以每一回來到礦區,哪怕會被大家抱怨,但是隻要看到不合標準的地方,林文理還是會帶著人去改善。
這種要命的事情,可輕忽不得。所以大家抱怨歸抱怨,事情卻不會放在心上,也就是不方便那麽一會兒而已。
要是會留積怨,以林文理怕麻煩的性格,大概會省事事省,睜隻眼、閉隻眼給忽視了。等以後出問題了,各人造業各人擔,沒毛病。
所幸這個時代的人都崇拜讀書人或是那些手裏有本事的人,而讀書人又特別通情達理,沒有那種窮酸的硬脾氣。更妄論他們還都曾是軍人的身份,所以隻要是有道理的事情,他們都不會抗拒。
又因為礦區這邊的宿舍建好了,所以林文理預定會留在大誌鐵礦三天。除了指導礦車鋪設與挖礦事宜外,還要將礦區的規劃做出定案,並告知礦場的人。
大誌鐵礦礦區跟鋼鐵廠那邊的宿舍設計不同。後者的設計是考慮以小家庭為單位,一個家庭獨居一間,但前者就是軍營式的集體宿舍。
而且林文理也不打算在礦區擺太多人,所以礦區宿舍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建造速度也就比鋼鐵廠的宿舍快上許多。
除了宿舍外,還有保管槍枝與開礦用炸藥的軍械室,以及保管工具與管理礦區的辦公室等建築,也都使用從鋼鐵廠運來的磚,建造起半永久性質的建築。
就隻有存放礦石的倉庫比較隨意,還是用之前搭好的棚架。這也是因為礦石幾乎都是當天馬上拉走,沒有多少需要保存之故。
而且一般人偷鐵礦石,少了不值錢;量大……真以為礦區的人都是瞎子不成?
但這樣的布局終究隻是暫時的,隻要有條件,還是會建設比較正規的倉庫來存在。林文理的規劃,就是要給這些將來會用上的建築預留空地,並且告訴眾人。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計劃趕不上變化。
因為鐵礦產量的問題,大誌鐵礦的常駐人數已由最初的兩百人,擴張到現在的八百餘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時不停地開采。
雖然有鐵路軌道通過,但因為沒有火車頭可用,所以日常運輸都是靠畜力配合人力運送。走一趟回漢津鋼鐵廠,就需要一天的時間。
其實之前大誌鐵礦的人數還要更多,因為包含從坑道內將礦石運出來也都使用了大量的人力。這些人原本都是被派來支持建造宿舍的,後來為了加快礦石開采的速度,所以被留下來。
但自從礦車、軌道等零件被送來後,林文理調了一部份的人回去鋼鐵廠。礦區這邊,實在是太擁擠了。
不然想認真開發這處鐵礦,恐怕將後備第三師的現有人力全部投放進來也不夠。
畢竟在林文理這個大穿越眾的記憶中,他曾經生活過的地球,同樣地點的這處大冶鐵礦在全麵開發時期,在礦區生活的人數多達四萬人。即使是礦場內第一線的礦工,也有五千人之多。
但那是用破壞性的開采法,整座山都被挖出一個天坑來。而開采礦石的主力可不是什麽鐵鍬或十字鎬,更不是什麽電動或氣動工具,而是挖土機!
可是這個大金朝荊州漢津縣石黃鎮的大誌鐵礦,沒有那樣的開發條件。
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資源與其他條件下,最大地壓榨出大誌鐵礦的能量,林文理私心覺得,這可是比重建漢津鋼鐵廠還要困難的任務呢。
很簡單的一個理由,因為鋼鐵廠對於鐵礦石的需求,所以大誌鐵礦這邊增加了挖掘的人手。固然礦石的產出增多了,但也隨之增加運輸的人手,這樣才能確保產出的礦石被送到鋼鐵廠。
可是不可能無限製地把人力投入在這方麵。漢津後備第三師的人數有四五千人,看起來很多。但要按照林文理的想法把一廠兩礦全部運作起來,這點人手是不夠的。
誠然現在有相當多人力都放在蓋宿舍這項工作上,但其實營造科的弟兄數量已經降低到期望著冬天來臨前,所有人都有屋瓦可以過冬都有些危險的程度。
如何調配人手,已經成為林文理這位總經理的一大考驗了。所以他必須來到礦區看一看,跟弟兄們聊聊。
工作並不是管理方麵的人一廂情願地認為人數足夠了,就可以盡情往其他地方抽調。做事的人想法如何,那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