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人力與設備

字數:5290   加入書籤

A+A-




    如同車諾比的例子。核災之後,隻是讓地球建立起另外一套相近的生態環境,然後大多數人類難以適應而已。並不是真正讓這個藍色的天體變成如火星那樣,成為一個生命絕跡的世界。
    廢土世界,說白了那就是在白人價值觀下的西部拓荒史,然後套上科幻的外皮而已。黑奴與印第安人變成了地表的畸形怪胎,白人則是避難所居民。一言以蔽之,小說家之言。
    既然地球可以挺過幾輪的冰河時期,或是那種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衝擊性寒冬,就沒理由挺不過大量核平彈洗地的核冬天。頂多人類和恐龍一樣死光,但是地球與其上的生命終將延續。
    作為二穿人士,回來的還不是自己真正的故鄉,就隻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世界,林文理可沒有太多想法。打鬼子隻是適逢其會,過過手癮;他也沒幹出殺上島,生擒人家天皇的那種壯舉。
    總之要他做劉邦、朱元璋這等開朝太祖是不可能的,但要是做張良、劉伯溫這種事了拂衣去的樂子人,那是沒問題。這也是為什麽,他會出手幫蘇家的一大原因。
    回到錢剛身上,實驗室在核能方麵的收益隻給一半,倒不是蘇渙不願意多給,而是這位錢先生同樣有讀書人的氣節,不願意多拿。
    最主要錢剛也拎得清,他最主要是理論上的研究。要將這些研究化為可實際操作的設備,蘇家,或者說鋼鐵廠方麵的協助是跑不掉的。
    假如他是個眼中隻有錢,隻想著如何把知識換錢的人,大概會認為握有核心知識,就該享受全部利益。其他人的工作哪有什麽重要,拿點餓不死的報酬就好。
    可是讓他下決心留在大金的理由,又豈是區區的阿堵物。
    對一個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來說,隻要不沾黃賭獨,說是一生無憂也不為過。這也是為什麽前半輩子,錢剛不是在做學問,就是在求學問的路上,然後抽空娶了個老婆,生了孩子。
    他成不了愛迪生那種寫作發明家,讀作專利蟑螂的家夥;也不會是特斯拉那種一輩子都在絞盡腦汁,靠著賣發明賺生活費的窮逼。
    如今蘇渙與林文理連手,畫了一個核能發電的大餅在他眼前,要他把相關的知識研究出來,隻為了蓋’一座’核電廠,或是隻幫蘇家蓋核電廠是不可能的。
    對一個見識過這個時代的先進國家是什麽模樣的錢剛來說,他比任何人都懂電力的重要性。假如核能發電真的有前途,他當然希望將發電廠蓋滿大金全境。
    隻是要實現這個目標,前提有兩項。其一,核能發電真的可行;其二,核能發電的成本比現有的火力發電成本還要低。
    建廠成本姑且不論。要是核能發電的成本遠遠大於火力發電,又沒有其他優點的話,在商業化的考慮上,可不會有人因為情懷而選擇更昂貴的商品。
    雖說蓋核能發電廠還是火力發電廠,對那些貴了幾毛幾分錢也要斤斤計較的國人來說,他們無從幹涉起。
    但站在民生方麵考慮,錢剛當然不可能硬要老百姓當冤大頭,為更昂貴的電力買單。這就違背了他利國利民的初衷。
    不過現在考慮那些都還太遠。東西要先做出來,經過驗證,才知道是公是母,是貴還是便宜。
    所以錢剛可說是重拾戰前求學時的熱情,再度投入實驗室的工作中。盡管前期的籌備工作繁瑣,還都是些跟做學問無關的事情,他也不覺得厭煩。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實驗室人力問題。
    戰時的山城中央大學時期,錢剛接受蘇渙邀請,成為大學教授,並且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文件。
    盡管那時的中央大學比較像是短期的培訓班,不像是正經大學,不過每一位教授都還是認真帶了幾個學生。要放過去的時代,這些都算親傳弟子了。
    大戰勝利後,聚集在山城的人們大多各自歸鄉,中央大學也移交給了山城。原任職中央大學的教授們,也散去了七七八八。
    當初跟著教授們的學生,大半也是散了。畢竟沒有一個合適的教學場所,也不適合住進老師的家裏,混吃混喝還混學問吧。
    即使是在舊時代,讀書人也不像工匠的學徒那麽廉價,還要幫師娘捧洗臉水,幫師父洗褲子,打掃伺候三年的。
    不過離開前大家也都約好,有好的機會,還是願意聚在一起的。所以今天錢剛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寫信給當初自己帶過的學生,看他們願不願意加入實驗室。
    當然,這是有薪水的,跟繳學費上學的情況又不一樣。這也是錢剛對自己的幾個學生知根知底,也信任他們的品性,這才招他們。
    除了這幾個學生外,就是在國外曾經聯絡過,同樣去求學的大金人。那種到國外鍍金,實則吃喝玩樂混日子的人就不找了。錢剛願意交往的,當然都是那些認真做學問的留學生。
    一場大戰,灰溜溜地從國外逃回來的人可不少,不過這是限於在歐羅巴洲那個主戰場所認識的人。
    那些戰前留在聯邦國的,大部分都還留在當地做學問或逍遙呢。畢竟作為少數沒有受戰爭波及本土的先進國家,很難不成為大多數人眼中,如同天堂一般的地方。
    想把留在聯邦國那些人招回來是不太現實的,但錢剛還是抱著姑且試之的心態,給那些專業對得上的人發了電報。重點還是那些從歐羅巴洲回來的人。
    別看錢剛好像大張旗鼓,廣撒英雄帖似的。其實以他所學的專業,就算隻是沾點邊,那也是屬於冷門學科。
    至於招不招洋人?錢剛想了想,還是沒給自己那些同學、教授發電報。
    主要是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們視大金為一個落後地區的感覺。
    恐怕在他們的想法中,就不認為這樣的地方搞得起一個’先進’實驗室?還不如留在大學裏麵混日子呢。
    而自己在獨逸帝國認識的那些教授也如預測,他們大多被聯邦國以保護的名義,遷居到聯邦國境內了。
    加入哪個學術單位沒有限製,但就是不能留在獨逸帝國。而且或多或少,這些老教授們都有察覺到監視的視線。
    雖然聽起來人身自由受到限製了,但考慮到戰敗的獨逸帝國也不是那麽好混,被’綁架’到聯邦國也真不算什麽壞事。端看自己從什麽樣的角度來解讀自身的處境了。
    不過考慮到大金同為戰勝國陣營,又是聯邦國的盟友,說不定在國家層麵上,還是有希望讓聯邦國同意放人。
    再說自己的教授學習的可是冷門學科,跟那些熱門學科,尤其是軍工產業無關。
    之所以會被帶離獨逸帝國,聯邦國的想法大概也是不管有棗沒棗就打三竿。就算自己用不上,也不給敵人留下。
    假如國家層麵這一關有希望過,那麽剩下的就是那幾位教授的自身意願了。
    就跟自己在外國的那些同學一樣,那幾位老教授願不願意到一個落後的國家,做最尖端的科研,錢剛還真不敢保證。
    有時影響這些科學家決定的,其實不是當地落後或先進的問題,而是一個學術氛圍。瞧瞧多少人在實驗室裏活得不成人樣,他們依舊樂此不疲。
    所以說生活質量,真不是他們考慮的因素。有沒有同好,或是知識水平相近的人可以交流。
    不見得是自己的專業,但也一樣可以刺激自己的靈感,這才是那些科學家留在大學校園的主要理由。
    要是光看錢的話,那些財團所設立的實驗室,有哪個不是恨不得把這些科學家好吃好喝的圈養起來。隻要研究出來的東西有價值,這些資本家怎樣的賞格都開得出。
    不過有誰願意被當成金絲雀一樣被圈養著。
    就算不說學術氛圍的事情,要是自己有什麽新發現、大發現,想要炫耀的時候。結果一看,身邊一圈盡是文盲!對牛彈琴不過如此,高手寂寞的感覺還不把這些老教授給憋壞呀。
    所以平心而論,錢剛對於招攬他那些教授的信心不是很大。有外在的因素,像是聯邦國可能不放人;也有內在的因素,像是教授本人不願意、水土不服等等。
    但也本著有殺錯,沒放過的心態把人的問題給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設備問題。
    由於是要用作標準檢測的,設備本身是否具有公信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就譬如長度的問題。究竟檢測的尺子是從商店買來,一開始就是經過嚴格的標準,統一刻畫刻度的產品,還是哪個衰人隨便找根木棍,刻了幾道刻痕了事的手工尺子。
    假如是用後者那種明顯來路不明的尺子作測量,無法說服別人測量出來的結果是正確的吧。
    所以哪怕林文理手搓的能力再強,有本事從原子層級去定義刻度,他做出來的東西要具備公信力的話,還要拿給那些認證機構做認證。
    倒不如直接去購買經過那些機構認證過的檢測機器。反正兩者都要花錢,直接買現成的檢測機器,搞不好比自己整一套工具去認證還要便宜。
    總之在這件事情上,很難用取巧的手法去搞一些’土造’的器具出來,可說是跟所謂的’專利權’一樣惡心的科學門坎。
    這些用於金屬材料檢測用的設備,大金當然買不到,得從國外買。
    又因為這些設備僅適用於抽樣檢測之用,而不是會天天用到的,所以沒什麽損耗的問題,買二手的也沒關係。
    所以從價格上考慮,錢剛在商量之後,從國外訂購了一套二手的檢測設備。饒是如此,材料實驗室的籌備資金也大半都投在這上麵。
    可以說,這是蘇家從鋼鐵廠重建至今,最大的一筆實際支出;之前的大多隻是記在帳上。但到了這個階段,也是不得不的開支。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東西得要從國外采買,那就是放射性物質,澳大利亞洲的鈾礦。
    名為材料實驗室,事實上是簡陋版的大金曼哈頓計劃,就這麽悄悄地開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