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電台的人們
字數:5017 加入書籤
孫公明,有科舉功名在身,鄉裏鄉外都被敬稱一句秀才。戰時投筆從戎,官至少校營長;戰後複員,成為蘇家集團的一份子。
像他這樣的人,在集團數十萬職工中可不在少數。
如同鋼鐵廠的起家員工一樣,漢津後備第三師的弟兄以建設軍團的名義,成建製塞到蘇家手底下的情形沒有再發生過。
但是願意複員,又沒去處的官士兵,朝廷會很熱心地為他們推薦幾個去處。來者不拒的荊州蘇家是最受朝廷與複員的官士兵歡迎的。
隻不過大戰結束,所有人的第一想法都是回到故鄉,參與重建。不計較酬勞多寡,也不在乎是否勞累。隻要有口飯吃,重建家園肯定排在第一位。
這也是為什麽蘇家集團的職工數量,也不過在數十萬,而沒到上百萬之巨。其中軍職複員者也隻占半數不到。
並不是荊州從軍的人不多,更不是回來的人願意加入蘇家集團的人太少。而是能活著回來的,就剩下這些了。這還不都是四肢健全的青壯……
至於那些在外地混到真的連口飯都有問題的人,也才有可能離鄉背井來到荊州,受庇於蘇家集團之下。這樣的人放諸大金全境,真的不多。
不論來自哪裏,甚至不問出身經曆,蘇家老爺與林文理都願照顧。當然,吃白食是不可能的。但總能找到一門合適的工作,讓人可以自食其力,並有尊嚴地活下去。
這裏頭,軍官出身的人是最受歡迎的。畢竟這年頭的軍隊,可不是什麽人隨隨便便都能幹上軍官的。這類人能不能打尚在其次,但肯定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否則也管不了手底下那麽多兵。
一個集團要發展,除了第一線的技術人員外,建構起整個組織架構的管理階層也非常重要。軍官複員的人隻需理解集團的組織架構就能上崗,這可比培養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要容易得多。
當然,不同性格的人適合放在不同性質的崗位上。調孫公明過來,除了事先跟對方溝通過外,也是經過林文理的再三評估,最後才下的決定。
作為漢津廣播電台的第一任台長兼任總導播,孫公明毫無疑問是不坐上DJ位的重要人士。
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帶領導播組的人手,讓所有時段都有主持人坐在廣播位上,讓節目不開天窗,不犯錯誤。
聽起來就是個排哨、叫哨、查哨的工作,算得上是本職業務了。但是導播也不隻有安排節目主持人的任務而已,還要看他們的節目內容是否合理,有無連貫性或主題性。
倒也沒那麽多政治任務,而是節假日的時候可以搞些主題。中秋賞月、端午吃粽之類的。然後播放一些應景的音樂,熱鬧一下。
這些東西,林文理雖然可以似是而非地說個四五六出來。但要怎麽具體實現,還是得看孫公明為主的電台人員,與陰翠花等主持人如何安排,如何配合。
所以來到電台後,他沒有第一時間去看電工們的作業是否順利,更不是去關注廣播設備能否正常運轉;而是來找孫公明,問道:”孫先生,明天開台之後的安排,是否準備妥當了?”
不慌不忙地從身邊的公文包中掏出一迭紙,翻到了其中一頁遞上前。孫公明說道:”林總,這是暫定的一周節目安排。所有人都通知到了,就等正式上場。”
手上的表格是以半個小時為時段,最少半個小時,最多兩個小時的一周節目表。上頭除了節目名稱外,還有簡述的節目主題與主持人名字,本名。
要是有藝名的,那就在本名後麵加個括號,注記著。這其中以說書先生這群文化人,用上’什麽先生’的名號為最多。他們這些人平日在外說書,也是這麽個稱呼。
林文理倒不是看誰主持什麽節目合不合適,而是看哪個節目放在哪個時段合不合適。
譬如新聞放送是早上六點鍾、中午十二點兩個時段各半個小時,晚上七點鍾一個小時,半夜十二點又半個小時。
沒意外的話,內容是早上播昨天的,中午播今天的。晚上把前兩個時段的新聞合起來播,要是有新的就加新的。半夜則是今天重點新聞回顧。
說書這種比較需要集中精神注意聽的內容,則放在晚間時段,大爺大媽們吃完晚飯,閑嗑牙用的休憩時間。
半夜則需要一些比較柔和的音樂,但又不至於助人睡眠。要是把深夜班的人都催眠,發生意外了,林文理想哭都沒處哭去。
白天則是在最容易昏昏沉沉的下午工作時段,放一些比較振奮精神的節目。除此之外,還能放一些聊天性的節目,配合音樂,來充實節目時段。
反正節目安排也是有講究,而不是亂塞亂放的。像是白天不適合講一些葷段子,特別是那些孩子也會聽的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