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發展的桎梏

字數:4498   加入書籤

A+A-


    大多數人的小心思,都不足以動搖世間大勢。就如那句話,不管少了誰,地球一樣在轉兒。
    所以不論是在蘇家所發生的談話,又或是在某間旅社中的夫妻倆談話,都沒有影響隔天的太陽升起、落下。當然,也不妨礙某個林姓大穿越眾繼續浪。
    本著浪不死,就往死裏浪的原則,林文理在核電廠、廣播電台兩大項目成功上線後,並沒有急著將原有的產業進行電氣化的升級,而是將目標放在了下一個項目上。
    理由很簡單,任何產業升級必然伴隨著舊設備的淘汰與新設備的建置成本。就算可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上加裝電動裝置,減少設備淘汰的成本,但是停工升級的時間成本損失也是無法避免的。
    現階段的蘇家集團產業,基本上都屬於市場還有大量需求的滿負荷運作狀態。每間工廠都恨不得一口氣增加兩倍到三倍的產能,怎麽可能停工升級呢。
    林文理則是依產品需求的不同,部分工廠增加電氣化的設備,而舊有人工設備也暫時不淘汰,讓新舊設備同時使用。一方麵擴充了產能,一方麵也進行了升級。
    而且這麽做的一大好處,就是又增加了新的工作崗位,可以招收更多任務人。而在未來,舊設備也不見得是淘汰,將會是封存起來。
    這是為了避免不可預期的將來,在遇到電力吃緊的狀況時,工廠會因為全麵電氣化設備的緣故而不得不停工。至少還有那些封存的手工舊設備可以啟用。
    至於另外一部份需求虛高的產品,也就是本身不容易被淘汰,一旦JZ市場滿足了,就必須往外尋找市場的耐用商品。
    這樣的商品,林文理並不急著擴充其產能。因為往外開發市場的動作早就開展,林文理可沒有死腦筋到必須先等JZ市場滿足了,才著眼於以外的市場。
    反正不論哪邊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不如就慢慢來吧。後世所謂的饑渴營銷,人家那是營銷手法,咱這是產能不足,沒啥好說的。
    總之生產這類商品的工廠,在機器設備歲修的時候,再視情況進行升級就好。不急著一口氣吃成胖子。
    而現階段不考慮將所有工廠進行電氣化升級,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原因,那就是人力方麵的短缺。
    經過九年的發展,漢津市已經從戰後要死不活的模樣,蛻變成為一個人口百萬級別的城市。
    別以後世的眼光認為人口百萬級算什麽了不起的事情。這當中涉及到都市規劃、交通建設、各種管道的建設,包含排水係統、排汙係統,預留的電力係統等等。
    要是沒有做好合理的規劃,就可以看到那傳聞中的近代巴黎與現代咖哩國首都新德裏的景象,也就是街上隨處都是大小便的排遺,臭氣衝天。入目盡是混亂,不管哪裏都是鬧哄哄的。
    後世那些大城市,哪個不是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更新,才有了眾人眼中的那副模樣。
    即便如此,從市容與整潔方麵,也還是被人們分出了三六九等。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屬於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可以說靠著區區的九年時間,讓漢津市吸收了如此大量的人口而不變得肮髒與混亂,蔡鏞這位市長可不是’能吏’一詞就足以形容的。
    不過這當中不是沒有林文理的手筆。他當然不可能直接將觸手伸進市府中,官場可不是戰場。把自己定位在隻會殺人的丘八,玩不轉人家官老爺那一樣。
    但是圍繞著漢津鋼鐵廠的工廠群,林文理可是融入了大量現代化城市理念以及方法,打造出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區。
    特別是排洪、排汙管道,這些可是地麵上看不到的東西,得要預先在地底下挖好。平常時不起眼;一旦下大雨,甚至發生洪水,蓄水量與排水的速度將會決定一個地區的命運。
    漢津市地形有大江與漢水橫貫,雖不像北方大河洪災不斷,但在曆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所以防洪防澇的城市建設也是屬於工作重點。
    雖然這幾年沒有發生什麽水患,不過大雨的情形不可能沒有。隻要連續幾天下大雨,漢津市舊城區淹水,鋼鐵廠為中心的工業區屁事沒有,腦子沒壞的人都知道裏頭有貓膩。
    既然有貓膩,有心人當然會去探究一下原因是什麽。
    那種有人作法,把鋼鐵廠的雨水變到城區這邊來的說法就不說了。這種事雖然做得到,但是太缺德了,通常做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林文理麵對質疑,當然也不會藏著掖著。而是光明正大地把排水建設,乃至於海綿城市的理論說出來。
    這又不是什麽很高深的道理,一說就懂。而且有漢津鋼鐵廠的工業園區例子在前,大家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從哪裏找到資金做這些建設而已。
    而錢這種東西,不花白不花。蘇家集團所貢獻的稅金,除了定額向北解送外,截留下來的部分要是沒花光,也是要再北送。沒辦法成為市府的小金庫,就這麽存起來。
    再說當地方父母官可是有任期的,讓市府存起來,不是進自己的荷包裏,這也隻是便宜了後來者。不如直接把錢花出去,做建設,既得口碑,又有功勞。
    也就是說有這麽一個漂亮的範本在前,蔡鏞還不知道照抄的話,也就枉費他讀了那麽久的書了。況且規劃設計者就在身邊,就算真有不懂的地方,叫來問一問會有什麽問題嗎。
    人家經營的跑道不同,就算有功勞,也占不了自己大頭的這一份。沒從蘇渙手中把人要來,當成牛馬一樣驅策,蔡鏞自覺已經很夠意思了。
    但就算蔡鏞這個市長超常發揮,讓漢津市安安穩穩地渡過各種可能的麻煩,成為一個人口百萬級別的大城市,這也不是說漢津市就沒有其他發展上的製約。
    之所以近一兩年,人口的移入速度放緩,除了大金各地的複蘇建設逐漸上軌道,人們不再需要遠走他鄉討生活外,最大的一個因素還是甘澄侍狻?
    大金全境的交通建設,還沒有做到讓物資可以南北暢通無阻的程度。荊州在廣義上可歸在江南這個魚米之鄉的範圍內,在戰後的複蘇建設中,糧食當然也是重點中的重點。
    但是百萬級別的人口吃用,可以說已經榨幹了漢津市各大家族的土地潛力。要再增加下去,可能隻有把各個家族自家吃嚼的那一份拿出來才行。
    而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族。不正是因為保證了活命的手段,世家大族們才能在王朝更迭中保存下來。這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糧食了。
    為了賺錢,能把吊死自己的繩子也拿出來賣的,那是猶太人,而不是自家人會幹的事情。大夥兒活著,那可是有底限的。
    所以說,想從本地人手中摳出更多糧食,來支持漢津市的人口發展,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就隻能靠其他地方輸入糧食,而運輸成本自然而然就會加在市場售價裏頭。
    盡管這樣的物價上漲,在大夥兒生活比前幾年更好的狀況下,不是不能接受。但這樣的苗頭還是讓林文理精準地捕捉到了。
    後世的經濟學家,無不說每一年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是有好處的。然而這是信用貨幣時代才適用的理論。
    眼前這個時代雖然也有紙鈔,但那隻是一種’代金券’。貴金屬貨幣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主流。
    而通貨膨脹在這個時代的意義,也就是等重的黃金隻能換來比以前更少的商品。這妥妥就是商品漲價、貴金屬貶值的訊息了,跟他媽的經濟成長沒有屁點關係!
    米糧變貴,幅度雖然還沒大到讓老百姓吃不起的程度,但在林文理眼中已經是一個警訊。
    再加上還需要從荊州以外的地方購入米糧,這背後所代表的意思要是還品不出來,林文理也白活了這些年,看過那麽多世道。
    至於解決方法。荊楚地區作為東周時期的楚國疆域,開發至今可說是能種的地都已經讓人種上各種作物。想再找荒地開發,增加產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唯一能想的方法,就是增加畝產量。讓同樣一塊地,能出產更多作物。除了培育良種外,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改善肥料和使用農藥了。
    農藥這種弊端明顯的東西暫時不急,林文理首先盯上的是肥料這一塊,也就是生產化肥的化工產業。
    漢民族種地雖然在很早以前就有漚肥的技術,但是有機肥的使用存在一個不確定性。堆肥是否經過充分發酵,肥中的有害物質如蟲卵等,這些弊端都是有機肥不如化肥的理由。
    而且傳統有機肥來源是人畜糞尿的堆肥,這就又關係到一個產量不穩定和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說,其實大部分的農地,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肥料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