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嘴上無毛的年輕人
字數:5034 加入書籤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黃元憲,當然不可能聽陳進德這麽一個’商人’說什麽,他就信什麽。他還是責令陳進德聯絡工業區的其他工廠與公司,要求所有負責人’必須’出席,派遣代理都不行。
然後市長就看到了一場混亂的鬧劇。
首先,就是關於工業區內工廠與公司的總數,幾乎秘書室的每個人都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數字。偶爾有兩個人的數字是一樣的,但這可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啊!
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層表現,就是鋼鐵廠連一份工業區內所有工廠與公司的完整名單也沒有,更不用說聯絡方式了。
就隻有那些有業務往來的工廠,鋼鐵廠才有對方的聯絡方式。像是螺絲廠、螺帽廠、第一製造廠等等。
這些工廠在整個工業區中,處於中上遊的位置。他們很少直接生產麵對消費者的商品,而是將生鐵錠或鋼錠加工成材料類的產品,再賣給其他製造廠進行生產。
意思就是說,假如鋼鐵廠要聯絡工業區內的全部工廠與公司,他們就得在跟自己下遊的工廠聯絡時,另外收集其他廠商的聯絡方式。
然後因為是在電話裏問來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有重複與錯誤的情形發生。在抄錄的當下沒人會注意到,但是資料開始整合的時候,這種矛盾就讓人不知所措了。
饒是如此,一整個辦公樓的人忙活了大半天,依舊沒有湊滿所有工廠與公司的聯絡方法。一千多個工廠與公司,找得到的聯絡方式居然還不到一半!
剩下的那些不是沒裝電話機的,就是找不到聯絡方式的。
在黃元憲這位新市長不耐煩的眼光中,陳進德很幹脆地把大部分人派了出去,直接一間間工廠與公司去敲門,通知市長要開會的事情。
就看鋼鐵廠正職的管理階層,以及擔任輔佐或幕僚的秘書們,洋洋灑灑數十輛腳踏車魚貫而出。自鋼鐵廠灑進工業區的汪洋裏,那個場麵不可說不夠壯觀。
但是相較於工業區內的工廠與公司數量,這又是杯水車薪。而且他們隻能粗淺的分配,什麽路到什麽路,幾號到幾號的工廠歸誰通知。
這樣的分配方式,其結果就是有些人分配得多,有些人分配得少。還有些工廠與公司是在另外開辟的巷弄內,竟成了漏網之魚,被分配的人遺漏了!
少數留守的人也不是沒工作,而是要靠電話聯絡,幹得熱火朝天。但他們不時會得到’已經有通知過’的回複,顯見這群人這回事情處理得有多糙。
更好笑的是,市長帶來的年輕人也有部份分出去,用走動的方式直接通知各工廠與公司負責人。
但他們沒有穿鋼鐵廠的製服,根本沒人認識這群年輕人是誰。假如是第一次聽到,誰會信這群小夥子所說的,市長要集合大家的命令。
客氣一點的,直接被婉拒,然後請了出去。不那麽客氣的,直接當成漢津市來的街溜子,被工廠的警衛轟了出去。一點麵子都不給的。
所以意氣風發前去通知人的年輕人們,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回來。
畢竟工業區裏頭,能夠被提拔當上負責人的,不是軍隊出身,就是本身有一定手腕。那種逢迎拍馬,或是被人說個三句話就唬住的,是坐不上那個位置的。
又這整件事是市長所要求的緊急通知,黃元憲根本不考慮原先陳進德的建議,將集會定在三天後或五天後,而是命令所有人即刻就到!
結果就是,當通知蘇渙的信使從蘇家莊跑到技術學校,總算找到人,蘇家老爺也趕到鋼鐵廠時,被通知而來的各工廠、公司負責人,也不過來了數十個。連一百的數都還沒破……
就這麽亂糟糟的忙亂到中午,黃元憲想發脾氣也沒處發去。因為不是收到通知的人膽敢不過來,純粹是通知根本還沒到位,得到消息的人還不多。
但是鋼鐵廠辦公大樓的人手都還在外頭忙著,不能說他們不盡心盡力呀。都做到這種程度了,黃元憲就是再發飆、再罵人,進度也不會加快!這可是他驗證過的結果。
所以一行人的中餐,幹脆就選擇留在鋼鐵廠用。可是這麽一留,就又出問題了。
從戰後重建時期開始,時任縣長的蔡鏞也沒少造訪鋼鐵廠。而蔡鏞這個人和黃元憲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和蘇渙同在一名恩師門下,而且也都親身經曆了那場戰爭的苦難。
相較之下,在戰爭期間依舊能過得錦衣玉食的黃元憲,可以說被荊州黃氏保護得相當好。而他既沒經曆過那場戰爭的苦,跟蘇渙也沒有同門之誼。
其結果就是,蔡鏞可以做到與粗鄙之人同食共寢,但是黃元憲卻無法忍受。尤其黃元憲是為了找麻煩而來,當然沒必要給任何人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