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章:童子命(下)
字數:3513 加入書籤
韓清藝和王莽頭顱交流,韓清藝被王莽的博學所折服,也為其雄辯口才而驚歎。
畢竟,王莽曾經是真正萬眾期待,千呼萬喚,各方勢力硬抬出來的救世之才。
他,是唯一不靠軍隊就能成功登頂的篡位者。依靠的是個人魅力,和各方勢力的期待。
王莽能夠篡漢的最關鍵因素是社會動蕩和大規模的民眾不滿。
新朝的建立,反對的力量其實是不夠強大的,畢竟軍隊至少是中立態度,因此一旦連太皇太後王政君都低頭,局勢就不可逆轉。
第一支,也應該是王莽最倚重的家族勢力首先失去,王政君其實更多代表的是王家掌門人,然後才是劉漢的太皇太後。(留下金鑲玉璽典故)
改朝換代,最重要的就是家族易位,新的皇族誕生,推翻舊的皇族。從王莽的作為,王家顯然也並沒有真正成為皇族。
王莽,不管不顧保持住頂流明星的驕傲,星光熠熠。
王莽,這位頂流明星用自己的性命,封存在庫房的標本頭顱告訴世人——他是最終如何玩砸的。
他的修煉手冊,竟然把各方勢力都作為改革目標,不分王侯、官員、地方豪強、知識界、普通民眾統統得罪個遍。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分不清敵人與朋友……”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好人緣瞬間崩塌,當初世人有多愛,現在就有多加倍的恨。
不僅沒有結束動蕩,反而加劇了動蕩,成為了眾矢之的。
不管劉秀是否位麵之子,換成王秀、李秀、張秀……王莽終究難逃覆滅的下場。
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當然,韓清藝聽到的都是王莽如何憤慨、如何賭咒發誓,目睹其如何血淚相和流(一滴一滴分不清是血還是什麽,紅顏色的液體。)
……
韓清藝追憶往昔,無限感慨,不勝唏噓,畢竟相處了二百餘年,沒有情意,也多少算點交情吧。
如果,沒有那一把大火……她幽幽歎息,搖頭。
韓姥姥目光如炬:“斯人已去,他打開了你的眼界,可是終成過去式。你是不是更該為活著的人著想。”
韓姥姥話語之間綿裏藏針,韓清藝哆嗦一下,忙陪著笑臉,當然是哭還是笑,別人也看不出,一直刻意保持虛影形態。
語氣甚是恭敬:“姥姥,誰對我有恩,要是忘了,哪還配存活於世間。海金對我是有恩的。”
這恩情其實指的是沾有熬海金舌血的佛經拓片。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
當時正雲遊天下的布袋和尚,聽聞此事不由頓足捶胸,叫苦不迭,連呼:“造孽,中原再難有寧日。”
出於對佛家的忠貞之心,也想保留一份念想,因此冒著巨大的風險到了幽州。
這時,幽州已經大亂,既有契丹騎兵,也有偽軍和漢族地主武裝。
亂哄哄的很,好在布袋和尚不是進城,要去的所在很偏遠,不是各方勢力關注的重點。
趕到一處佛窟石洞,用棉料宣紙將鐫刻在裏麵的《心經》完整的拓下來,宣紙晾幹後小心卷好。
這處佛窟石洞至今保存完好,就在BJ市FS區雲居寺,其保存在石經山第八洞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鐫刻於公元661年唐高宗顯慶六年,為大唐高僧“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版本。
這卷《心經》拓片流經海外,被國內人士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高價所得,帶回內地。
……
經韓姥姥的手,將《心經》拓片交給了熬海金,告訴她沒事多誦讀幾遍,對身體會有好處。
不想,熬海金不知從哪看到一段佛家實事,無暇禪師用長達28年的時間,抄寫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佛經是他用自己的舌血摻著金粉寫成的。
當時,熬海金剛4歲半,多病之身,又孤苦無依,懂事早,思慮就比一般同齡孩子多,想要效仿無暇禪師。
韓姥姥自然勸阻,就憑這孩子的身體素質,那還不很快就送了小命。
熬海金外柔內剛,有種天生的固執脾氣,雖經韓姥姥勸阻,但還是堅持了一種折中辦法。
用最細小的毛筆尖沾著自己舌血,在《心經》每一個字上都虛劃幾遍,留下了淡淡的痕跡。
布袋和尚留下的《心經》拓片,其實是有靈力的,現在又擁有了熬海金生的執念,真的變成一件法寶。
這是韓姥姥始料不及的事,但卻是意外的好事。
為了更好的保護熬海金,配合組織未來行動,在熬海金同意下,韓姥姥又交到韓清藝手中。
韓姥姥今天提到熬海金等於對韓清藝有恩,她的確也是無法辯駁。
組織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段,韓清藝就是想有意見也萬萬不敢流露出來。
韓姥姥一笑,“清藝,你知道鏡子的原理嗎?”
“原理?”韓清藝眨眨眼:“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韓姥姥聽後,不由得翻白眼,這韓清藝怎麽一副專家口吻。
有一種現象,我們的一些專家和領導,談話必引經據典,頭頭是道,但實際上完全脫離實際,說的越多越好,越離題萬裏。
韓姥姥哭笑不得:“我說的是鏡子原理。是基於光的反射定律原理。”
“反射……原理?”韓清藝徹底糊塗了,不明所以。
韓姥姥點頭:“對,所以,下麵就借用你的力量了。隻要計劃周詳,成功的幾率很高。”
韓姥姥看了一會監控視頻,露出神秘的笑容。
黃風怪,就等你來了。
童子命,能否改變,就看接下來這一招了。